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40|回复: 14

[转载] 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复制链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发表于 2012-8-14 23: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药材为何不道地了——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①


□本报记者 孟庆普 崔 芳□

  道地中药材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境遇,假冒伪劣药材借机身价狂涨;国家不断出台中药材相关规范、标准,但生产、流通等环节有令不依。被视为国粹的中医药,因中药材面临的困境而让人忧心。

  “别让劣质中药毁了中医!”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药材生产、流通环节进行专项整顿。但就在整顿过程中,记者采访发现,问题依然突出。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

  “药材好,药才好。”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说,“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目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中药材品质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传承近两千年的道地药材就真的不道地了。

  藏在金银花里的学问
  
    药性因种、因地、因时而不同

  盛夏的华北平原热浪袭人。汽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两侧1米多高的灌木状金银花郁郁葱葱。这里是国内金银花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河北省巨鹿县。巨鹿县中药材产业办负责人张绍峰介绍,该县大面积种植金银花始于“非典”之后,以产量高、品质优而闻名。

  巨鹿县王虎寨镇织房村金银花生产合作社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金银花易种好管,现在村里有一半农户家庭在栽种。金银花因初开时花呈白色,后转为黄色,花开季节黄白杂生而得名。“别小看了白花黄花,采摘可有讲究。”他说,最佳采摘时间是9时~12时,有雾、阴冷或露水重时都不适宜采摘。特别是花在青白色时品质最佳,药性最好;采摘完马上就要晾晒烘干,这样对药物成分的损伤最低,也容易保存。

  我国金银花传统主产地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金银花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芦丁等,其含量高低不仅取决于种子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的影响。

  “药性因种、因地、因时而不同,处处有学问,是中药材种植的特点之一。”巨鹿县一位90多岁的老中药师手拿一把晒干的金银花说,由于药性好的价格也高,单看外表又难以辨别,所以业内一般按产地来划分中药材优劣,“如果平邑的金银花打满分的话,我们巨鹿的能打95分以上”。

  取消 “道地”标注

  是与时俱进还是一种错误

  周洵说,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炮制讲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记者在巨鹿县采访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药典》规定金银花正品是忍冬的干燥花蕾,而忍冬是一种藤状植物。如果严格执行药典的规定,(巨鹿产)灌木状金银花不能算道地药材。”

  但这种说法马上遭到另一位业内人士的反驳:“那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古代科技不发达,不知道金银花有效成分是什么。现在科学已经证明灌木状金银花有效成分不比藤状金银花差,《药典》应与时俱进,修改相应规定。”他同时举例,新版《药典》已取消道地药材和中药材产地标注,就是与时俱进的做法。

  “你一提这事我就有意见。”这位刚说完,又一位业内人士反驳,“道地是中药材的灵魂,像四川的贝母(川贝)、昭通的天麻、陇西的当归,就是品质的象征。《药典》取消药材道地标注,我觉得是很大的错误。”

  在记者的采访中,类似争论不绝于耳。周洵说,一些老中医在处方笺上,喜欢在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显示自己对道地药材的信任。但现在随着业内对药材产地的争论,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

  一种观点认为,中药材以及后续饮片质量均与药材产地密切相关,如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差距达800倍,如不严格标注产地,会让中药材市场鱼目混珠。再比如,市场上的天麻均打着云南昭通小草坝天麻品牌,而真正小草坝天麻所占比例不到10%。标识混乱造成产地模糊,为中药材市场买卖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带来空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古以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就是变化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中药材可人工培植,进而催生很多新产区。有的原道地药材产区因各种原因逐渐衰退而被新产区所替代。像定西的党参、巨鹿的金银花、新疆的枸杞以及阿坝的瓦布贝母等,虽然不是传统道地,但在业内很有名气。如果过于苛求产地标识,不利于中药材行业发展。

  品种退化  滥用农药  缺乏计划

  中药材种植“盲目”多多

  产地从老中医处方上淡出的背后,是道地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的事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君说,中药材生产包括栽培、管理、防病虫害等,各环节技术性都很强,哪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

  首当其冲的是品种退化问题。据周洵介绍,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一些药农为追求高产,经常大剂量施用无机肥或植物生长剂,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药性降低。不少药农盲目照搬一般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用于药材,如对药材种子种苗搬用薄膜育秧技术,使其耐寒性从幼苗开始就减弱,生态环境的人为改变必然影响药材质量。

  农药残留和化学污染是另一个“公害”问题。陈君近年来曾多次到中药材产地调研,“结果令人担忧”是她的感受。近期对西南某省的一次考察令其印象深刻:“散户种植田,药农每四五天要全部打一遍农药,每次都是四五种农药混合搭配着打。农残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令陈君困惑的是,作为对中药质量进行规范、管理的《药典》,对中药材农药残留量有规定的品种虽然逐年增加,但对目前药农实际应用的农药却没有涉及。

  盲目种植也是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周洵说,药材种植分散于千家万户,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去协调生产计划,药农只能凭借某一品种某一时候在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去判断是否种植,种植多少。这样,往往出现中药材周期性过剩或短缺的波动,进而引起价格波动,所谓“少了是宝,多了是草”;而价格波动反过来又影响药农种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以金银花为例,巨鹿县王虎寨镇织房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几年金银花的价格出现几次反复,去年在产地的收购价达到每千克120元,今年价格一下降到每千克80元。由于价格偏低,采摘人力成本上升,不少农户今年只能眼看着熟透的金银花烂在地里,“明年种的人肯定少了”。

  一些中药厂无奈兴建GAP基地

  全面规范化还遥不可及

  鉴于农户分散种植中药材存在管理不当、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问题,不少业内专家呼吁,用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规范其栽培种植。GAP是世界公认的农作物栽培标准,用GAP规范道地药材培植,使其植物特性、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均符合国际标准,是确保道地药材质量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在陈君看来,在管理、物种保障和栽培等多方面,GAP确实有优势。“GAP要求有生产记录,还要定期检查。”作为该领域专家,陈君曾多次应政府部门邀请参与GAP基地的评估、检查,“如果我们查一种每年都要收获的植物药,一般会查3年的收获记录,包括环境、水土、物种、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管理记录等。从理论上讲,这些内容在GAP基地都是可追溯的。”

  我国推行中药材GAP标准始于2000年。据报道,截至2011年,全国共认证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陈君说,这些GAP基地多为大药厂兴建,小的几百亩,大的上万亩,主要用于保证其拳头产品的药材质量。

  GAP标准能否真正解决中药材种植环节出现的诸多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算了一笔账:GAP是自愿申请而非强制施行,目前只认证了50多个品种,而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约有360种,按目前速度,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还需60年。

来源:健康报




上一篇:不利于中医发展的现状亟待改观
下一篇:归真堂董事称IPO计划已无法律障碍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23: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违规买卖明目张胆——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②


□本报记者 崔 芳 孟庆普□
  
   
  长途大巴一驶入河北省安国境内,这个素以“天下第一药市”闻名的县城的特别之处就显现出来:沿途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家饮片加工厂;上书“千年药都”4个字的巨大牌坊高高耸立在城区入口处;进入主城区,道路两侧不是连绵不断的中药商铺就是中药材物流门面。顶着仲夏的热浪,记者跟随某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家,开始了我国北方最大中药材集散地的体验之旅。

  “基本守则”基本无人守

  记者一下车就直奔当地最热闹的中药材中心交易大厅。当地人介绍,该大厅占地15亩,共有1500多个摊位,经营2800余种药材。大厅分两层,一层卖普通中药,二层卖贵细药。

  从西门进入大厅,入口处宣传板上张贴着的“中药材经营商户基本守则”很是醒目。该守则规定:“一,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二,严禁经营中药饮片……六,严禁硫黄熏蒸中药材……”

  走过宣传栏,琳琅满目的一层展位呈现在眼前。每个展位大约有半个乒乓球台大小,上面摆着几种或十几种中药饮片,放在敞着口的布袋或编织袋里供买家比较、挑选。

  不是不让卖饮片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一位中年女摊主理直气壮地回答:“怎么可能?这里一直都卖饮片,只有极少数是原料药材。”

  记者接着来到二层。在一个卖菊花、玫瑰花的摊位前,记者发现这两种药各有两大箱,品相则差异很大。年轻摊主热情迎上来:“您要菊花还是玫瑰?要好的还是一般的?”她指着4箱药介绍,“白色干瘪的那箱菊花熏过硫,黄色松软的那箱没熏;骨朵大、颜色艳的玫瑰熏过,颜色比较自然的那种无硫。”

  不是不让用硫黄熏中药吗?记者的提问并未使摊主尴尬,她爽快地回答:“还是有人买啊!你可以买无硫的,但要贵一些。”

  同行的药学专家悄悄扯了扯记者的衣服,凑上来低声说:“这算好的了,还可以选。我刚刚看了下这层的贝母,估计大多数都用双氧水洗过。”她进一步解释,之所以这些“含硫”、“漂白”中药屡禁不绝,主要是外观好看,遇见不懂行的买家容易卖出高价。

  不少药商选择“找死”

  更多的摊位在销售枸杞和贝母。这些枸杞看起来有大有小、尝起来甜度也有较大差别,但清一色地放在标着“宁夏中宁产”的纸箱里。“个头大、甜、圆润,这些枸杞绝大多数是新疆产的。”随行专家苦笑着摇了摇头,指着另一个摊位上的贝母低声告诉记者,“再看这些贝母,标着松贝的名字和高价,其实里面掺了不少便宜的青贝。”

  在业内人士看来,制假售假在每个药材市场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而且手段极为丰富,技术极为高超。例如,把药厂萃取过有效成分的连翘、黄连等的药渣重新包装,摆上药摊;用外形相似的亚香棒虫草等杂草代替冬虫夏草;把红苕花根茎晒干后用天麻煮水浸泡后冒充天麻;在购买者到来前的几天,把大棚里栽培的人参匆匆移植到森林,公然当野生人参卖;用三七的叶杆加工成粉冒充三七粉……

  “更可恨的是,近年来,有不法分子研制出专门用于中药材的增重剂,而这种化学合成物已证实对人体有害。”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科技合作部博士周维告诉记者。

  “保守估计,药材市场上至少有两成是假货。”一位业内人士说,药材市场制假售假现象不但普遍,而且被认为“可以理解”。

  “中药材价格波动太大,即使涨价,受益的也是中间商,如果降价,伤的则是药农。”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场长李海涛说,不少品种的中药种植成本很高而售价过低。以金银花为例,金银花最好是含苞待放时采收,而从长出花骨朵到完全开花,只有短短一天时间。即使雇佣熟手采摘,一天下来采摘的金银花干燥后也只有2.5斤左右。“现在药材市场上金银花卖60多元一斤。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采摘的金银花最终能卖150元左右。”李海涛话锋一转,“但这人一天的工资是70元。加上此前的种子、管理和土地成本,根本不赚钱。”

  既然卖药不挣钱,为什么还有人种金银花呢?此中的奥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科技合作部博士周维很清楚:“有的药商往里撒土、掺沙子,还有人用糖浆拌金银花,然后撒土粘在上面。”

  当地人调侃,如果制假售假被药监部门发现是“找死”;那么,老老实实地卖真货,则可能是“等死”。两难之下,不少药商选择“找死”。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在于:进入市场经营的药商没有准入门槛。“就像卖大白菜一样,谁都可以卖,有风声就跑,风头过了再回来。更何况多数情况下抓不到!”北京某药厂负责人张崇先说。

  专业市场不专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现状,多位受访专家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专业市场不专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从2009年起,用2年时间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对于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专家分析,首先,市场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自1996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大整顿、大清理后,留下的17个专业市场已存在16年,但谁是这个市场的管理主体,始终没有明确。开始是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取消工商管理费后,各地市场主要由药监部门管。但由于经营者没有药品许可证,药监部门只能监管有规定的品种。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的调查,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安国、樟树、禹州、蕲春、舜王城和普宁市场当地设有专门的药业行政管理部门,其他市场有的是工商部门在管,有的是经贸委在管,还有的是综合机构在管。多数情况是,农业、林业、药监、工商、公安、卫生、经济多部门“混管”,但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又谁都不管。

  由于管理体制不一样,管理的水平也不一样,属于市场投资者管理的主要是制度为主,一般准入门槛较低;政府管理的除制度外,行政手段相对也比较强。此外,各地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也不一样,无论公司管理还是职能部门管理都以商家为客体,有的侧重质量、经营范围、市场秩序,有的侧重招商。但不论哪种管理主体,其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都存在问题。

  其次,对中药饮片的界定不清也是导致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整顿中药材市场的标准》第五条,中药材专业市场严禁经过炮制加工的饮片进场。但对于什么是“经过炮制加工的饮片”,标准却未明确界定。

  “有些中药材如茯苓、佛手、首乌、大黄、山药等,采收后要是不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就无法干燥,但加工后肯定会发生一些物理变化。”采访中,一位药农委屈地反问,如果连这种中药材也算是饮片,那中药材市场还能卖什么?
  
来源:健康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发表于 2012-8-15 08: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069

积分

18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9
发表于 2012-8-15 0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8-15 1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毁于药,取消个人种植药材【他目的是盈利】,药材种植国有化【可保证质量,需要大力投入资金,这就看政府的决心了】[s:1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2: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质控链令人心惊——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③


□本报记者 崔 芳 孟庆普□   
   
  如果把中药产业看做一个由多环节组成的长链条,从药材种植到存储、运输、生产……要保证患者吃到安全、放心、管用的好药,就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否则,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中药材质量就会“掉链子”。

  储存:不少药商用剧毒药防虫

  中药分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三类。为了能发挥最好的药效,最好使用当年产的中药材。中药材中,人们耳熟能详的金银花、菊花、枸杞等不少品种可以每年产出。不能每年产出的品种,如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药效。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大,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囤积惜售的药商越来越多。一位药商告诉记者:“去年,中药材价格暴涨。一旦出货,补货就得花更高的价钱,不少人就索性存货观望。”因此,中药储存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防霉、防虫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记者在北方某省一家中药材种植机构的饮片室暗访时发现,几乎每个展柜的饮片旁,都放着一小碟灰白色、烟灰样的粉末。解说员告诉记者,这种粉末是磷化铝,亦称磷毒净,是一种剧毒化学药剂,常用于粮食仓储杀虫,近年来也应用于中药杀虫。

  据了解,常规的磷化铝使用方法是:在已堆垛好的药堆上覆盖多层麻袋,然后施磷化铝于麻袋上,立即密封库房或用塑料薄膜罩帐熏蒸。按仓库空间每立方米用5克~7克施药,一般投药后密闭3天~5天即可达到杀虫效果。磷化铝的杀虫效果能保持几个月,如果储存一年,要投药3次~4次。如果是在更容易霉变生虫的南方,杀虫次数可能还要增加。

  据介绍,磷化铝的施药技术要求很高,既要把握量,又要控制好周边环境。人畜一旦吸入或误食,都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因使用该方法不当致人死亡的新闻数次见诸报端。

  对于磷化铝熏蒸问题,在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的河北安国,一位受访的药商显得不以为然:“这还是好的呢!我知道的还有人直接在干草上撒上大量敌敌畏粉,然后点燃,用毒烟杀虫。”

  运输:包装简单随意

  在河北安国采访时,当地人介绍,安国虽然也产中药材,但产量、品种都有限。安国药材市场上目前有超过2000种中药,绝大多数是从外地运来的。(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中药材质控链令人心惊

  安国的物流业比较发达。在城区主干道两侧,挂着“物流”字样的门面房不在少数。当地人介绍,有些物流公司在运送中药材时包装很随意。能用袋装的,就大都用尼龙编织袋装,而所用的包装袋上印有各种饲料品牌字样,甚至有的印有尿素、农药等品牌字样;能捆扎的就用铁丝、尼龙绳、麻绳捆扎,五花八门。在当地,记者看到一些原料药材没有任何包装,简单堆在农用小四轮车上送往就近的交货点。

  在西北等地的药材交易市场参观时,记者在一个仓库门口看到,用旧编织袋装着的中药材正在装货、准备发运,编织袋上只有用黑色笔手写的药材种类名称。

  专家介绍,对于中药材包装的监管有一定漏洞。《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装,但并没有规定包装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生产: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

  针对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环节,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届时未在规定期限内达到GMP要求并取得《药品GMP证书》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一律停止生产。

  但GMP真正落实起来却遭遇难题:一方面,饮片企业一般要生产三四百个至五六百个品种,而且产量小、批号多。按照GMP相关规定,饮片企业要在有效期内每年按照全项检验内容对每个品种检验一次,这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而且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另一方面,GMP认证对质检仪器设备要求高,仪器投入成本太大。据了解,企业要配备液相、气相检测仪器,还要有原子吸收、薄层扫描仪、质谱仪等,这样的仪器每台至少要几十万元。实力较强的企业咬牙投资购置设备,通过了GMP评审;但随之而来的生产成本过高难题,让不少企业打起了“小九九”。

  “我们这里的小作坊饮片生产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很多企业通过GMP评审后不再开工生产了。”河北安国的一位药商说,这些GMP企业平时不开机、不动用质检设备,都是从小作坊购买加工好的饮片,到厂里分装一下,就贴着GMP的标签堂而皇之地出了厂。“当然,如果赶上药监部门检查,就把机器打开装装样子。”

  据介绍,中药与西药的药品质量控制方式并不相同。中药由于成分复杂,无法像西药一样对所有成分进行质控,只能对《药典》中要求的关键指标进行检验。“这样一来,对于一些药企来说,替代投料、提取成分添加勾兑也能蒙混过关。”广东某药企质保副经理说。

  “大多数药企、饮片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呈多、小、散局面,中药材的批次多、量又大,药监部门以现有的人力、技术力量根本管不过来。”采访中,南方某市药监局一位负责人抱怨。
  

来源:健康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0

积分

3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5 1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老实实地卖真货,则可能是“等死”。两难之下,不少药商选择“找死”。

本来想亲试一些方和药的,现在没啥心思了

以前很少开药方给病人,打算以后开些经方,现在药怎么这样令人担心!
老子曰: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5 13: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漫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5 16: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s: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0

积分

42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10
发表于 2012-8-15 1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s:183]  [s: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2-8-16 1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
还是多学习点辨别的知识,用好药,开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发表于 2012-8-16 12: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喝牛奶都得养头奶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6 15: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去养蚯蚓呢,现在中药那么贵[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质量根基太不牢靠——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④


□本报记者 崔 芳 孟庆普□

  数年前,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纪赟发现,很多中国人竟然到新加坡买中国生产的中草药,即使售价要比中国贵30%以上。舍近求远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新加坡销售的药材质量好。

  纪赟感慨,这就是软环境决定整体质量的典型例证。随着本报记者调查的深入,一些软环境问题浮出水面:中药在主产地质量失控,基础数据缺失,科研薄弱,相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无法遏制劣质产品。

  一本雾里看花的家底账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组长黄璐琦研究员,近期经常被要求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介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情况。

  据黄璐琦介绍,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有3次。第一次是1960年到1962年,这次普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次是1969年到1973年,主要成果是《全国中草药汇编》,是从少到多的过程;第三次是1983年到1987年,现在所说的全国药用植物资源有15146种等数据,都来自第三次资源普查。此后的25年,我国再未进行类似普查。而这25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速、生态环境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整个中药资源状况变化较大的时期。

  “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被问到基础数据就很尴尬,因为没有最新、权威、可靠的数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表示,这是一项极为迫切、有意义的大工程,目前已完成相应的调研、普查方案编制工作,而且涉及水利、农林、国土资源、环保等多个部门,涵盖人才队伍建设、资源普查、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种苗繁育和种质资源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或许能回答药用植物资源有多少种,野生和人工种植、养殖的分别有多少等问题。但对于中药行业来说,一本清晰的家底账远非一次资源普查就能建立起来。对于植物保护来说,不同的中药材分别受哪些病虫害影响;每年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质量,分别用于饮片、成药的数量,实际出口量……一系列数据仍是雾里看花。

  “不管是中药资源保护、规范种植,还是价格稳定、生产方向等,都需要全面、真实的基础数据为依据。”周洵表示。

  一项科研不足的事业

  除了基础数据,要保证中药质量,科研的强力支撑也必不可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君对此感触颇深。

  “如果管理到位,技术、经验纯熟,是不是道地药材就最好?这些药材如果换到其他地方种植,质量、疗效是否更好?到底什么样的药是好药?是不是有效成分高的就好?是越高越好吗?”陈君认为目前进行的很有限的科研,还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药材能不能用化肥?如何用?对中药质量、安全有何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的科研工作,目前也很少。

  在陈君看来,中药之所以需要加大科研投入,还在于其品种繁多、植保情况复杂。“人工种植药材有几百种,每种药材都有特定的病虫害,有的药材甚至受十几种病虫害侵袭。”陈君说,“我们必须拿出一批安全的‘武器’,来控制中药材病虫害。”陈君说的“武器”,包括有效、安全的生物、物理防控产品及替代农药的技术等,同时要加强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制定中药材绿色生产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向药农及种植大户进行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普及和宣传。

  而关于中药材质量控制、不同成分作用机理等科研,多年来也进展有限。

  与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迫切需求相对应的,是人才队伍和科研投入的短缺。以中药植保为例,目前全国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病虫害防治的植保科研人员十分有限。即使在实力最雄厚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相关科研人才也不过20人。全国的中医药高校还没有任何一家开设专门针对中药材植保的专业。

  一部亟待再修订的《药典》

  纪赟在分析新加坡药材受中国人追捧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因为该国严格的产品检验标准使质量有了保证。

  但在我国,在经过了9次编订后,《中国药典》依然难以从业界收获满意的评价。

  湖南某地一位药监局负责人曾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说:“中药材质量标准太高,个别品种按照《药典》标准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合格品;质量检验需要的部分标准品、对照品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都买不到,质量标准形同虚设。另外,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中药原料标准较高,而成品标准较低,不利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提高。”

  在去年曾一度引起舆论关注的蜀中制药风波中,就有业内人士以板蓝根颗粒为例“炮轰”《药典》检测标准过粗、漏洞大。根据《药典》,在板蓝根的成分检测中只需检测氨基酸一项,而且只定性不定量。因为板蓝根中本身就自带亮基酸和精基酸,只要成分检测中检测到氨基酸,就判定合格。然而,很多生物都自身带有氨基酸,包括苹果皮在内。也就是说,如果用苹果皮假冒板蓝根作为原材料生产板蓝根颗粒,同样能顺利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假药。

  还有专家指出,《药典》对于中药种植领域泛滥的农药使用也没起到应有的遏制作用。“现在农药更新换代很快,种类众多,《药典》上禁用的那几种,药农早就淘汰不用了。”该专家称,日本、欧盟等在此方面有严格、细致的农残规定,进口中国的饮片时,必检的农药项目多达100多项。

  一批不统一配套的政策法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认为,中药饮片不合格除原料、加工不规范等原因外,法律规定、政策不明晰造成的监管失控也是重要原因。

  据周洵介绍,《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中药材是药品。但现实中,由于中药材没有批准文号,所以在流通环节按一般商品管理。该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还规定,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按照“法不禁止即可为”的原则,集贸市场可以经营除了罂粟壳、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和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以外的所有中药材,由于不需要批准文号,也不需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一方面规定是药品,一方面又规定可以不按药品管理,这种法律规定上的双重性,导致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处于失控状态。”北京某药厂负责人张崇先说。

  一条各自为政的监管链

  目前,中药种植领域的主管部门为农林部门,中药材市场监管属于工商部门职能范围,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由药监部门监管,医院开方、抓药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药对外贸易则归口商务部。

  以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例,执法主体不断变更,监管主体不明确,撞车、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而对于行业发展,大到市场审批甚至行业发展规划等,小到假药、劣药的处罚标准,都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多部门监管的格局,直接导致了中药领域难以在基础调研、科研方面做到有步骤、有计划、有统一规划;难以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上做到一以贯之、互为补充;难以在监管上做到环节紧密联系、有机无缝……

来源:健康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主题

8330

积分

10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材市场发展求解--中药材市场现状观察与思考 ⑤


□本报记者 孟庆普 崔 芳□
  
   
  “中药死,中医亡。中药材行业存在这么多问题,如果再没有明确清晰的管理方略,长此以往,传统的中医药将非常危险!”采访中,不止一名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专家们建议,要挽救濒危的中药材,必须从理念、政策层面认真梳理,既着眼于眼前问题的解决,又兼顾行业长远发展,出台切实措施,让中医药在维护民众健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议一  把中药材当药来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了几次专项整治,但效果为什么不好?”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说,从中医药包括中药材的发展过程看,行业兴衰受领导者个人好恶影响的色彩很浓。“上面哪个领导重视中医药,给政策、给钱、给人,认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医药就火一阵,领导退休了或者换一个对中医药不‘感冒’的领导,中医药就是另一番悲凉。”

  他认为,要解决中药材行业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改变这种“人治”局面。“既然《药品管理法》已规定中药材是药,那就要严格按药来管理。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严格落实,没有明确要求或者政策模糊的,尽快梳理补齐。”围绕法律规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是治理中药材行业乱象的治本之策。

  “为挽救濒危的中药材,促进中药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对中医药的管理思路应该变变了。”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目前政府对中医药包括中药材的管理很矛盾。一方面,从政策设计看,对中药的原材料管理(中药材种植按最宽松的农产品来对待)、行业准入(经营中药材不用许可,谁都可以卖)、审批(相比于西药,中成药审批少了很多手续)、使用(基本药物制度规定中药不用实行零差率)等环节,给予最大的行业发展优惠;另一方面,当行业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面对中药材市场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行为,政府却又没有铁腕治理的决心和行动,使不法行为损害了行业健康。“矛盾的背后其实是政府对中药行业过度呵护的心理在作祟。殊不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度呵护的结果只能使行业丧失自净功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他认为,只有把中药材真正当药来对待,才能用药品的管理思维、现代社会的管理手段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并与国际接轨。

  建议二  管理体制设定应效率优先

  法律是政府监管的依据和基础。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尽快修改《药品管理法》有关中药材的规定。北京某药厂负责人张崇先认为,对中药材经营应实行许可证管理。随着中药材生产趋于规模化,城乡集贸市场出售大批地产中药材已不可能。建议《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指的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为国家批准的专业市场,并明确监管主体。

  中药饮片的法定定义必须明确。法定定义主要是为方便监管,专家建议定义为中药材经过产地初加工后,再次加工产出的成品或半成品。同时,由国家制定统一的中药材产地加工的品种范围、标准和包装标识。

  在中药材监管体制上,业内人士观点并不统一。有人认为,中药材是药品,应由药监部门依据《药品管理法》全权负责其质量和安全;有人认为,药监部门的监管思路是按西药设计的,中药材有自己的特点,应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监管;也有人认为,中药材行业覆盖链条很长,单独由哪一个部门监管难度都很大,建议在国务院部委层面设立协调机构,多部门各司其责。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具体建议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现有管理体制必须改革;改革方向以覆盖全环节、监管部门尽量少、效率最大化为基点。

  鉴于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中药材造假的集散地,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认为,强化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应排在优先位置。包括抓紧明确中药材专业市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主体,确定市场的行政执法主体并明确职责,让专业市场知道谁是他们的主管部门;尽快修订和完善与中药材专业市场有关的文件、政策、法规,如市场的标准及管理办法、市场及进场经营者的进入退出条件、全国中药材市场布局、中药材的包装储存运输条件、对道地中药材和绿色环保中药材的政策扶持、对濒危中药材的保护等。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培训大纲,让每一个专业市场的管理、服务人员和进场经营的企业员工、个体药商都能持证上岗,提升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的素质。

  建议三  制定质量标准要迎难而上

  刘建勋表示,我国中药基础研究薄弱,至今未能建立起符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质量的监督缺乏系统综合评价,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标准缺失不仅导致政府监管缺乏依据,也容易让中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据悉,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牵头制定中医药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此举被业内专家认为是中医药国家战略的一件大事。

  专家指出,尽管质量标准非常重要,但其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为中药材特别是草药和化学用药不同,不同产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都会使药性产生巨大差异,质量标准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外,中成药加工环节不好控制,如复方丹参片,全国有近700家厂家生产,因为药材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即使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药品质量也有差异。

  “由于中药质量标准建立难,所以在中医药界一直有种说法,认为不该用过于量化的标准体系来衡量中医药,有人甚至主张再回到过去,回到中草药凭经验验证效果的模糊时代。”采访中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不利于中药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可靠的质量是左右消费意愿的最核心因素,而严格的标准又是控制质量的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必须迎难而上。”

  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应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3个方面,其中作为基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是最薄弱的。由于标准建立是长期任务,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比较容易控制的中药材品种入手,强化科研和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弄清楚几个后,总结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体系,然后向其他品种逐步扩展。

  建议四  从源头建立质量追溯系统

  周洵认为,中药材生产、流通采用的“农业化”管理,是造成中药材行业一系列问题的直接原因。应尽快建立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从制度上堵住中药材各环节出现的漏洞。

  根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委会的调研,在流通环节建立中药材的“身份证”体系,便于追溯质量被认为是当务之急。周洵说,“身份证”首先要解决中药材产地、品名、生产日期、发货单位(或个人)真实性的问题。“从产地开始,如果这4个方面真实,就可以大致判定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第二步是在“身份证”体系中增加中药材感官鉴别的质量标准,主要解决真伪优劣以及质量等级问题。这两步要从中药材采收上市后就开始做,直到进入药厂或中药饮片生产厂家之前。第三步是随着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在追溯系统中逐步增加衡量内在质量的理化标准。

  该专委会建议,在抓好流通环节的同时,在质量问题上还要侧重抓好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采收(包括野生)、种子种苗培育研发、产地初加工工艺、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防治和储存保管过程中的防蛀、防鼠、防霉变,防止使用硫磺熏蒸和添加其他有害物质等。一方面需要加快中药材GAP标准的推行力度,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制定强有力措施,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中药材行为的处罚力度。

  据悉,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基于中药材“身份证”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药材流通编码标准目前已经成型,仓储、运输环节的编码标准也在按部就班地编制中。组织方已和全国主要药材市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初步签订意向书,为今后全面施行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奠定了基础。
  
来源:健康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4:58 , Processed in 0.21680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