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赤石脂禹余粮汤(第六十四方)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这一条,很有意思,记录了一个人伤寒的治疗过程。这个人也很倒霉,遇到了我这样一个二把刀。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伤寒,服汤药没错,但是喝完拉肚子,估计喝的不是伤寒方子,也许是看见高热,用了大量清热药,结果导致: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这是第一次用药,就是喝错药,导致病变。
服泻心汤已=====这肯定是三个泻心汤的后面两个,这次应该用对了。这里“已”字很关键。胡老说是病好了,我看有点牵强。如果病好了,这个医生估计不会再给用药了,病家也不会再喝药了,没事了还喝药,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了。曹颖甫说,应该是“痞”好了,因为后面没有说“治痞”。但是,也说不通,如果下利,也不该用下法。此处用下法,估计还是有“痞”,医生以为有了什么东西。所以,我理解,这里的“已”,是“已然”的意思,不是病好了,或者一部分好了。这是第二次用药。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复”,又的意思,从这里似乎看出,第一次的“汤药”应该是“下剂”,这里的“他药”据说是那个时候流行的巴豆、甘遂一类丸药制剂。结果是:利不止。这里没说是“痞硬”如何。估计“痞硬”没有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吃草药。比如治疗“痞”,用泻心汤,如果用错了,也许“痞”会好,但是出现了别的症状。就像伤寒,应该用麻黄汤,结果用了桂枝汤,那么麻黄汤证或许就没有了。二是频换方。现在的中医也犯这样的毛病,老是换方子,但是没有把握住火候。应该是在证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后考虑换方,也就是质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量的变化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换方。所以山西名医刘绍武看病,提出定疗程,自己心中有数,告诉患者,你要吃多长时间的药,中间会有什么变化。这是第三次用药,也许是刚刚喝了一剂泻心汤,看见还有痞证,就贸然用了下法。
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医生一看,这拉肚子不行,就用了理中剂,结果:利益甚,更加严重了。我看到不是说,喝了理中剂,加重的结果,二是病程延长,自然加重。
理中者,理中焦=====这一句话,实际是理中大法,理中剂是治疗中焦虚寒下利之剂,为我们明确了中焦虚寒治法。就是现在说的脾胃虚寒,或者太阴病。
此利在下焦====这里确了病位,下焦,应该侧重于肠道。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吃了赤石脂禹余粮汤,还是不行,这时候利小便,是说水谷不别,水分从肠间而走,应该伴有小便不利。这里又点出了治利之法====利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气味甘、平,无毒。主黄胆,泄痢,肠脓血,阴浊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色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太一禹余粮(禹余粮,一名白余粮。味甘,寒,无毒。 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瘕,大热),这两个药,都是固涩药,而且都是矿石药,所以用量很大,少了没用。
综合起来看,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的就是肠子滑脱,没有固涩作用。人体的肠子,上面有一层油膜,既保护肠子表面,也会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如果上面都给拉掉了,就成了一个水管子,通过赤石脂禹余粮来固涩一些,增加一下粘度和阻力,不让有形之物都稀里哗啦的下去,逐步恢复身体自身机能。所以,从这点看,这个方子是一个应急的方子。
这一条,虽然很简短,像是叙述一个故事,但是揭示的道理很深刻,总结起来就是,“一条讲了治利四法”。
一是心下痞硬之下利====泻心汤。
二是中焦虚寒之下利====理中剂。
三是下焦滑脱之下利====赤石脂禹余粮汤。
四是水谷不别之下利=====利小便(五苓散、真武汤)。
所谓:
下利原因有很多,上中下焦和前后(水谷不别)
上焦泻心中理中,下焦赤禹利小便 |
上一篇:苓桂术甘汤与苓桂甘枣汤下一篇:经方给母亲治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