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94|回复: 3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生姜泻心汤(第六十二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2-2-22 1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生姜泻心汤(第六十二方)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生姜、半夏、甘草三个泻心汤,同体而别名。研究这三个方子,从组成着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黄芩、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生姜四两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黄芩、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三两
为了对比方便,我把药物顺序重排了。其实伤寒论的方子,药物排序很讲究,就像政治局委员,依照重要程度依次出场。通过对比发现,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只是差了一味药,这一味药,其实就是一个药:干姜和生姜的区别。半夏的干姜三两的二两用四两生姜取代,就是这么一个微小差别。您说伤寒论的组方,能不让人由衷赞叹吗?几千年的古人把方子搞得如此精准细致,看看我们现在的方剂学,差不多都是,某某药,@——@之间,结果就没有了类似伤寒论的三个泻心汤的区别,也没有了诸如桂枝加桂汤的区别,还自以为是,说是加减,难道水平超过伤寒论?还有,中医界有一句话:“中医之秘,在于剂量”,简直无稽之谈,伤寒论说的清清楚楚,怎能说还有剂量之秘呢?
那么生姜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在于生姜和干姜。
149条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7条生姜泻心汤: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只是说,“但满而不痛,此为痞”,这个“痞”应该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区别。半夏泻心汤的痞,是已经有了有形之物堆积,大黄黄来泻心汤是“气痞”。附子泻心汤在大黄黄连泻心汤基础上有了阴证,所以加了附子。
生姜泻心汤则又比半夏泻心汤进了一步,由“痞满”发展到“痞硬”,此外,多了“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这是两个方子的主要区别。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伤寒,正常汗出以后,出现了下面症状,不一定是治疗不当,有可能这个人素来“脾胃不好”,没有发病,表现不剧烈,经过一番治疗,人体气血津液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都顾着忙活外面的事了,结果里面的问题暴露出来。就像有的人,整天外面忙忙碌碌,看似成功,结果“后院起火”。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这个由于寒热错杂,从痞满,发展到痞硬,就是堵塞的越来越严重,导致吃的食物无法消化吸收,就在胃里腐烂发霉,臭气无法下行,还能往上跑,所以干噫食臭,“噫”是一个多音字,读音为yī、ài、yì,在这里读作“ài”,就是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干噫,就是只是气,不像呕。这个现在很少见,记得以前在农村,小孩子经常有这个问题,老人说是:吃多了,积食,也没有药,一般吃点烤糊的馒头或者山楂水,就好了。后来,知道大概是吃馒头一类面食,用烤馒头管用;如果是吃肉食多了,喝山楂水管用。现在人不理解,吃馒头,还能吃坏呀。哎呀,我小时候,吃一次馒头,那可是奢侈品,一年吃不了几次,老人说吃馒头费面,所以穷人家都和面糊糊。那肉更别说了,一年吃一次两次,所以小孩就容易吃多。现在的孩子,每天嘴里不停,所以不会积食。但是又发生了另外一个情况,胃口吃坏了,啥也不吃,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到处追着吃饭。哎!一个时代一个病谱。反正,我们家,每年过年,妈妈给山楂水的时间,差不多到了2000年左右。后来不用了,因为大家不再馋肉了。哈哈,跑题,太远了!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这个人的“胁下有水气”,因为阳气,都参与了外面的作战,里面的阳气减少,化津的功能差了,水还是水,停留在肋下,当然胃肠都有。这时候就在里面串,结果雷鸣,打雷一样。这样的人不少,在一起,肚子里叽里咕噜,自己都不好意思。而且下利,拉肚子,肠胃吸收不了。
生姜泻心汤主之=====看三个泻心汤,最后着眼点就在于调理胃肠,使之升降回到平衡。干姜(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用生姜,大概尤重逐风湿痹,肠癖下痢,把阴寒水气化掉或者排出。干姜则长于温中。
那么因为只差了生姜,半夏泻心汤可能对于雷鸣、下利可能不太管用。临床上病案,可以看到,对于烧心吐酸水、下利等证,这两个方子经常用到。但是仔细变证,用哪个方子,真的需要临床体会。刘渡舟老说,生姜泻心汤侧重于水气重的人,有的脚面稍有浮肿,加茯苓效果更好。胡希恕老的临床经验是有缓理、吐酸用之很好。而且有的人会有“暝眩”反应。这些都是宝贵经验,谨记之。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附子泻心汤(第六十一方)
下一篇: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五苓散之区别?

3

主题

0

积分

18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22 13: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书到用时方恨少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2-2-22 17: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解读比以前进步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2-22 1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23:20 , Processed in 0.0793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