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小陷胸汤(第五十二方)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涉及小陷胸汤就这两条,但是争议可真是不少。比如文蛤散是什么?比如三物小陷胸汤是什么?还有,有的本在有三物小白散又是什么?这里先放下,那几个小方,以后慢慢考证,还是回到条文。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与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相比,在症状上又是极其相似:一是位置一样===心下,二是痛.但是,仔细辨别,区别还是很大:
一是触诊方面(在痛上),135条的大陷胸汤证,是心下痛,不去按也痛;138条的小陷胸汤证是按之痛,不按不会痛,或者痛的不严重,这是在触诊的区别。
二是脉诊方面(在脉上),135条的大陷胸汤证,肯定是买沉紧,因其结实;138条的小陷胸汤证,则是浮滑,因其未结实,且有水饮,所以浮滑,这是在脉诊的区别。
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的药物,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峻猛。黄连、半夏加栝楼,平淡无奇。黄连、半夏,也可以看做是后面诸泻心汤的基本方,去热去水,而且用量也和后面的泻心汤一样。以此,推断,小泻心汤是向着大陷胸汤证和泻心汤证发展的前期阶段。就是,将根据病人体质和误治情况的两个走向。如果,实热为剧,加之病人素有痰饮水湿,也许很快就在上焦聚结,形成大陷胸汤证。如果实热不显,或者病人无或轻痰饮水湿,则病患可能再入于里,形成泻心汤证,寒热错杂。当然,这只是推理。
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栝楼( 味苦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三味药,二苦一辛,苦寒清热,辛开散结。这里没有用栀子(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现在说是回到本草学伤寒,可是真的按照本草来解释,有时候还是有点费事。比如黄连河栀子的区别。不过,这个方子,没有用大黄芒硝,说明有形之物不多,没必要。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这一条,可就太乱了。先来一点训诂:
潠(sùn)===口中喷出水或液状物,喷。若灌之的“若”,有的本子是“或”,我看比较合理。这一段大意就是,如果用口含凉水喷这个病人,或者“灌”这个病人,那么就会产生下面的结果,热出不去,反而被激回去了,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个很多人都有体验,本来一身汗,突然一阵冷风,结果一身刷的一下,鸡皮疙瘩马上起来。现在西医用冰袋冷敷降温,大概和这个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由此可知,西医可真是笨,就是这么直线思维,典型的热者寒之。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想喝水,但是不渴,这和五苓散有点差不多,内有水饮,但是无法被气化吸收。文蛤散,下一次在考证。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还不好,就用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这个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而且都是中医名家大家,可见学中医不要迷信大家名家,这个也在下面考证。
有的本子,下面还有一句话,“白散亦可服”,而且给出了白散方子。真是乱极了。以后考证。
不过,有一点,钱超尘老的《伤寒论文献通考》,唐本伤寒论,到“反不渴者,服文蛤散”,后面则止,没有后面这些话。而是在文蛤散方,有“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看来这一段问题多多。
|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大陷胸汤(第五十一方)下一篇:内容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