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042|回复: 0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新加汤(第二十四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2-1-18 09: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加
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第二十四方)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 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每每看到这样的条文,都为古人用方之精细。药量稍有变化,即换一个方剂名。比如这一条,可谓古今最长的方剂名字了,古人写字是多么不方便,难道不怕浪费笔墨纸砚?纵观如今之医案,云某汤治疗某病,实在看不出是一个什么方子。不但药量改变,加减之药早已多于本方,若此方在现在,大概就叫桂枝汤可也。而美之名曰随症加减,记得胡老有句话,大意是经方最好合方,不要随意加减。甘草干姜汤加上一味附子,就成了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加上一位甘草,也变成了四逆汤。看看古人的方剂,就知道中医为什么没落!!!!还有,现在统计一下中医方剂,估计没有甘草的,谓之为和百药,不放甘草,好像做菜不放盐,总觉得缺点啥,哎!!我的中医!!!!!!!闲话少叙,回到本条:
     这一条,很简单,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用新加汤。发汗后,会引起很多变证,有机会单独整理一下。身疼痛,在伤寒论里初略统计一下,大概共有7条:38条的大青龙汤证,4650条的麻黄汤证,85条的疮家禁忌证,91条的桂枝汤证,386条的五苓散证,还有本条的新加汤证。与本条类似的是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条的身疼痛,可以理解为表证不解。62条的新加汤证,当然要比这个复杂,不单是表未解。
还要注意到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这一条里面,有一个尺中迟这个迟恐怕不是本条的沉迟50条,应该理解为两段意思:一是脉浮紧,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二是,脉浮紧尺中迟,不可发汗。所以不是一个意思。
那么62条,从脉象上看,不应该有表证。沉迟,就是血液津液匮乏,肌体得不到濡养。看刘渡舟老医案,产后妇女身痛,大概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治疗上,并没有一味所谓现代所说的血药。只是桂枝汤基础上加大了芍药生姜的剂量,增加了人参。重点研究这三味药,这个方子也就明白了个大概。这个不在解表,而重在补充动力和能量。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
人参====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不过,自己药理知识太少,没看出什么大名堂。为什么不加桂枝呢?按照曹颖甫的说法,桂枝与芍药负责动脉和静脉的,恐怕加大桂枝用量会发汗?加芍药估计是增加除血痹作用,犹如水管子,水流不冲,就容易堵塞。加生姜温中,增加阳气,犹如矿难救援现场,加大抽水机动力。加人参,补五脏,这里的补是不是阴阳双补,既补气又补血。不过我相信伤寒论的人参就是曾经的党参,当然不是现在的党参,彼党参据说已经绝种。伤寒论的人参绝不是现在的人参。
     瞎猜一气,加深记忆而已。原文还是最重要的。好像徐大椿老先生,看病之前,先给病人或者他医背一段条文,那是古代中医大家。不过看了他的书,也觉得有些地方太过牵强。
所以,怎么解释是一个问题,如何运用又是一个问题。对原文不会背诵,没有前后贯通,都是白扯。就像作数学题,会有很多方法,找到答案,看你选择哪一种,要的是结论正确。
所谓:
身体疼痛有诸方,青龙桂枝和麻黄
霍乱考虑五苓散,三脉沉迟新加汤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干姜附子汤(第二十三方)
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甘草汤(第二十五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09:27 , Processed in 0.1922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