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葛根加半夏汤(第十七方)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 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3条,与32条,在《玉函》上是一条。而且文字也不一样: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葛根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看来宋本确实有问题,太阳与阳明合病,不见得“必”利,还有“呕”。还有一个版本,应该是倪海厦老师用的本子,估计是在台湾流行的本子:「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所以,太阳阳明合病,有可能只是下利、有可能只是呕吐、有可能既利又吐,不知道临床上到底是什么情形。明白了葛根汤,就不难明白葛根加半夏汤。之所以项背强几几,是因为水液无法排除,这时有可能回流到肠胃,总要找一个出路。流到肠间,则下利。流到胃部,则上呕。同时流到肠胃,则上吐下泻。瞎猜的!!!这里关键是半夏。 半夏=====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生川谷。本草还真的没说止呕,不过此处呕加半夏,证明半夏止呕,也许是利用了下气的作用。这个方子理解为葛根汤合小半夏汤,则更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