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厚朴汤(第三十六方)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一条,没有了豆豉。换上了厚朴、枳实。
栀子豉剂,一般都说是:发汗、吐下后。
发汗、吐下,都会阴阳俱伤。但是,发汗在伤津液的同时,伤阳会严重。就像一壶水,你想把它变成气,需要不断地加火。所以,发汗后,如前面的29条,用甘草干姜汤、四逆汤,需要先把阳补回来。单纯的下,往往是伤阴严重,损失津液,当然也必然会伴随亡阳,但是不会像发汗那样严重。当然,承气汤一类的急下存阴,是走向了极端。
此条,伤寒,下后。伤寒,本应该发汗,存于表之水,就进发越,邪热就进排出。而采取下发,会使邪热和津液入里。一直很难理解,栀子豉剂,所讲的虚热是什么意思?虚热大概一是非本体之热,二是往往会与水湿结合起来,就像南方的闷热天气。这个时候,白虎剂一类的办法无济于事,需要用栀子。
栀子豉剂,有豆豉。豆豉的药性在本草并无记载,但是从后世治疗风寒感冒的简易方剂===葱豉汤来看,应该有发散作用,类似麻黄。由此,推断,76条的三个方剂,大概有表征,只是不太严重,用豆豉微微发散。
那么这一条: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与76条的: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以及66条的: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应该认真研究。
心烦,应该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类似,都是虚烦,虚热惹的祸。卧起不安者,既与心烦有关,也与腹满有关。
伤寒,下之,无表证,当然去掉了栀子豉汤的豆豉。腹满,加厚朴。
66条是发汗导致的腹满,而且是胀满,有气,是因为发汗伤阳伤津液,所以用了生姜、半夏、甘草,用以温中、降气、生津液。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吃了以后,应该排气增多,人也特舒服。
79条,伤寒,下后,津液丧失严重,而且邪热入里,所以这里的腹满,估计不会有胀气的感觉,就是肚子沉甸甸的不舒服。用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清理邪热。用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去“惊悸气”。用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利五脏。曹颖甫老说:栀子以降之、厚朴以燥之、枳实以通之。看来79条或许有大便不通之证,也有很多用栀子厚朴汤治疗便秘心烦的医案。倪海厦老师说:枳实长的一圈一圈的,有点像肠子的剖面。当然,我这样把药性简单划分,过于机械,其实药性远非我所认识,正因为如此,后世医家对于药性又有了那么多的想象。特别是夹杂入五运六气、性味归经等等。这对于药性的确是发展。但是,无疑也为中医玄化推波助澜。中医不再是普通人听得懂用得了的仁术,与百姓渐行渐远。
研究栀子厚朴汤,又想起了小承气汤,两个方子,只差一味药,就是栀子易大黄。看来小承气汤偏于实,偏于下。栀子厚朴汤则偏于虚热,偏于上。这里还是想重复一句话:经方的严谨为我们所畏惧。求求现在的中医,别动辄加减了。那只是您看不懂病的借口。话说重了,我更是看不懂,呵呵提个醒而已。学经方,首先应该学习经方的辩证严谨、用药精准。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
上一篇: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学习与思考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厚朴汤(第三十六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