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小荣 于 2021-11-5 12:21 编辑
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医药?---黄煌答记者问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和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煌答《光明日报》采访
1.中医药发展提出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中中医药学的精华,您觉得主要指什么?
答:精华是有用的浓缩的,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就是中医学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防病治病养生的智慧和经验结晶,是中医临床的规范,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标准,是中医学的正统。所以说,传承中医学的精华,就是要传承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技术。
2.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更加强调整体观。成为一名好的中医,似乎既需要博学也需要专精,您是否认同这一点?而这是否也导致中医的人才培养更有难度?
答:理论上是对的,博学而专精,是中医人才毕生追寻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也是模糊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中医人才其博学与专精的要求也不一样。从这一点来说,中医人才培养的难与易,也是相对而言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社会上经常有种说法觉得“中医越老越吃香”,您觉得是这样吗?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学子的临床技能?
答:这句话不错,中医的经验性很强,社会性也很强,从医的年龄越大,社会阅历越深,在临床上处理疾病的能力,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更强,所以,中国人对“老中医”有特别的敬意,国家评选“国医大师”也将从医年龄50年作为基本条件之一。但是,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现,现代人获取知识经验的手段更丰富更快捷更有效,这为年轻中医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可能,我觉得,不远的将来,“中医越老越吃香”这句话就会过时。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医学子的临床技能,这是一个大问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要多临床、早临床,而且要跟对老师,学校也要教学得法。思路方法不对,临床再多也白搭,又要回到第一个问题说的,还是要读好经典。
4.“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重”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中医专业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西医课程,因此社会上有人提出目前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西化倾向,您认为当下中医教育是否应该中西结合?
答:中医教育应该中西结合。西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主流,不了解西医学的医生很难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工作。不过,中医药专业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这是本,这是专长。
5.当前人们对中医的看法,有认为中医“万能”的有之,也有尚不认同中医的。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具体来说,中医长于、善于哪些方面或领域?在哪些方面更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答:是的,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用简单地话来说,西医擅治人的病,中医擅治病的人。也就是说,西医对局部看得清楚,对病原体追寻得执着,对疾病的转归发病的概率说得比较清楚,对器质性病变更擅长治疗,数理化的味道浓烈;而中医对整体看得明白,对诱因比较关注,对体质的变化以及患者精神心理的状态看得比较透彻,说不明白病的道理但能够提出让人舒服的干预措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和互动,只要在临床上,只要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可以发挥作用。就临床各科来说,中西医结合都有可能。
6.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中医药文化热度飙升。然而,中医药文化因知识门槛高、专业属性强等特点,走入大众传播时仍有不少误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养生方法为国人接受。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医?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落地传播?
答:中医是一种文化,中医也是一种职业;中医是一种哲学,中医也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防病治病的工具;中医里有人文科学,也有自然科学……,中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中医。我们不可能统一中医,但对不同的对象和用途,中医界应该尽快制定统一的规范。比如面向大众,应该通俗易懂实用;面向小学生,应该科学严谨形象而浅显;面向非中华文化语境下的人们,应该更客观更实用更规范。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的落地传播,一定要把握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用得上”的原则。甚至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把握这个原则,要说好“普通话”,允许带点“地方口音”但不能太浓。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