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白虎汤类方中粳米的主要作用--经方的营养学原理(一)
经方配伍来自古人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不仅药证严谨,而且必然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原理,尤其是以[薯蓣丸]为代表的诸{虚劳病方}。
从营养学的角度探秘经方的内核,对于经方的运用也许会带来一些有用的启示。
这是很大的一个话题,等日后积累了一些思考探析的初浅认识后再与大家进一步交流,今天先从{白虎汤类方}中粳米的主要作用说起。
中医《方剂学》教材讲[白虎汤]中用粳米的主要作用是“益胃生津,防止大寒伤胃”。
但个人认为:{白虎汤类方}中粳米的主要作用是补气,以防持续高热之后正气不支导致变证使病情恶化。
以现代医学、营养学的角度可以这样说:“粳米”主要是营养支持药,补充持续高热已消耗殆尽的糖元(碳水化合物),同时进一步促进体内贮备脂肪的分解,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
一己拙见,欢迎大家指正、交流。
核心观点概述: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中粳米的用量不小,“六合”是120毫升的容积,可装下100克(2两)粳米。
这两个经方用于阳明经实热证,“壮火食气”,病人在持续发热出汗的过程中能量消耗很大,如果正气很快衰弱不支,会出现变证使病情恶,所以用生石膏退热生津的同时,补气十分必要。
用一定量的粳米正是起到补气的目的,这相当于“营养支持”疗法,西医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实现。
人在发热时消化能力是非常差的,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吸收利用的,最清洁的能源,不像脂肪蛋白质那样消化费劲吸收缓慢,且代谢后产生酮体尿酸等痰湿废物。从这个方面看,用成分以淀粉为主的“粳米”补充能量是非常合适的。
从营养学原理上看,用粳米补充碳水化合物还有进一步的作用:
人在发热时处于应激状态,热量供应主要靠分解自身贮备的糖元和脂肪。二两粳米看起来不少,但熬成清稀的米汤也提供不了多少热量,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充当“燃脂的火种”,因为机体分解脂肪必需要有葡萄糖的参与以提供能源,现代营养学有“脂肪只能在碳水化合物的火焰中燃烧”的比喻,所以补充一定糖分就能分解更多的贮备脂肪来持续提供更多的能量。
中医有句话叫“胖人多气虚”,对于气虚而出现脂肪代谢障碍的“虚胖之人”,补气才能消脂减肥。
补充碳水化合物就是补气,而粳米(谷类)、山药(薯类)这样的主食正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不吃主食往往反倒容易发胖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一点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营养学可谓“大道相通”。
多个角度分述:
一、清肺热的[麻杏甘石汤]为何不加粳米(或薯蓣) 经方“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加是药”,其“方-证”和“药-证”之间有严谨的对应关系。 “麻杏甘石汤证”为“汗出而喘,身无大热”,其证机为“痰热壅肺”,证见“汗粘而臭、痰黄而稠”,所以用石膏“清肺热、补津液”,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缓解喘急之症。 因为此证无大热故体能消耗不大,又因为此证痰邪壅盛,所以不加粳米补气(补充营养),一是不需要,二是避免加重痰阻。
二、{白虎汤类方}的运用时机与其使用粳米之间的关系 阳明经热证是全身性的高热,壮火食气,能量消耗很大很快,证候传变也很快。 {白虎汤类方}的运用时机决不是高热无汗之时,而是汗出热退、正气衰减、渐已不支之时,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正气开始跌落的端倪:“大汗出后…时时恶风…背微恶寒者”。 高热伤津耗气,如不及时补充津和气(水分、糖分等营养支持),随时可能出现变证,使病情陡转直下。清热补津有生石膏、知母(及人参),而补气则靠粳米(或张锡纯爱用的山药)、炙甘草(及人参)。 从[竹叶石膏汤]这个用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余热未清”的配方中可以进一步佐证“使用粳米是为了补气(补充能量)”的观点,此方方证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此方中粳米的用量为“半升(即五合,约85克)”。
三、纵观经方中的“以生石膏为主药”的用于高热伤阴耗气之后(烦渴引饮、微恶风寒、气逆欲呕)的3个{白虎汤类方}和[竹叶石膏汤],均使用了大剂量(2合-6合,约35克-105克)的“粳米”,而其它20个含有石膏的经方均未配伍“粳米”。 主治“寒饮郁肺,久而化热,脉浮喘满”的[厚朴麻黄汤]虽然没用“粳米”,但用的是大剂量的“小麦(一升)”配大剂量的“生石膏(如鸡子大)”。 其病性从“正虚”方面看,也属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用“生石膏+小麦”的原理与{白虎汤类方}用“生石膏+粳米”相同,也是“清热生津、益气养正”。 小麦需先煮熟,主要用于提供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的清洁能源“碳水化合物”以调整患者的营养结构,减少脂肪蛋白质的供能比例,减少代谢废物,减少痰热的产生,减轻喘满的症状。 经方中的{白虎汤类方}有三个: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 后世方中还有3个{白虎汤类方}: 〖白虎加苍术汤〗《活人书》 清气分热
「分类」:清热剂>>清气分热
「组成」:生石膏30 知母9 炙甘草3 粳米15 苍术4.5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多汗,壮热烦渴,身重足冷.或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湿困热甚者
〖白虎承气汤〗《通俗伤寒论》 寒下
「分类」:泻下剂>>寒下
「组成」:大黄9 芒硝6 甘草2.5 生石膏24 知母12 陈仓米9
「功效」:清气泻下
「主治」:里实气壅,胃火炽盛证 譫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汗,大渴,大便燥结,小便赤涩
〖化斑汤〗《温病条辨》 气血两清
「分类」:清热剂>>气血两清
「组成」:生石膏30 知母9 犀角9 元参12 粳米15 生甘草3
「功效」:清热凉血 滋阴解毒
「主治」:温病发斑,身热恶风,口渴引饮,斑疹隱现,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四、中医说“西瓜是天生的白虎汤”,而西瓜中的糖分正起到了“粳米”补气的作用,又为一佐证
五、黄仕沛教授在《[白虎汤]“四大证”质疑》中指出“大热、大汗”不可能同时出现,汗出热势就会减退,也预示着正气(津和气)的衰落
仲景正是看到病情可能出现变证的危急,才在{白虎汤类方}中加入并重用“粳米”这味补气供能的“营养支持”药。
持续高热的患者通常胃口很差,吃不下饭或者摄入量不足,就把碳水化合物以“米汤”的形式加入药液中,同时粳米还有“和胃护胃”等其它综合功效。
黄仕沛教授的核心观点摘要如下:
事实上,大热与大汗是不可能并见的。高热的病人通常都没有汗出,汗出则热便随之而退(包括自身出汗和医源性的发汗)。《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越秀区中医院曾于1983年7月至9月,正值盛暑时节,观察了100例高热病人:无汗者占89例。发热而无汗是绝大多数的。根据现代医学体温调定点的理论,热病极期,高热不会与大汗并见,体温最高时不可能出汗,汗出是热退的表现。因此,如上面讨论“大热”时,白虎汤证并无“大热”。在阳明病白虎汤证时仲景可能观察到的已经是过了高热持续期,而体温尚未完全正常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热病后期、余热未尽的时期。 可以认为,热病极期病情发展有两种趋势:第一,自汗出、濈然汗出后,大热已退,口稍渴,脉滑。是余热未尽,是良性的趋势,可用白虎汤。第二,热后津液耗伤,且又脉滑肢厥,有效血容量不足,仍可予白虎汤清热保津。此刻当谨防休克的发生。若进一步发展,热虽退,继续大汗、大渴,严重失水,脉洪大,背恶寒,是恶性的趋势,是休克的前期。此绝非白虎汤所能力及。用白虎加人参汤,借人参之力以救津,否则很快就会出现四逆汤证,须急救回阳了。
黄仕沛教授《[白虎汤]“四大证”质疑》全文请参阅: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29/19/49321042_851733041.shtml
梦回杏林 2019.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