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冬季的海南岛,温暖如夏,第九届经方班如期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开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但以广东、海南本地居多,少数来自新加坡,有400余人。授课老师有仝小林、梅国强、金世明、刘方柏、黄熙、黄煌、王新佩、台湾张步桃、畅达、李赛美、吕志杰、新加坡曾展阶、日本山下说子、木下顺一郎计14人,有两位学员代表作简短发言。授课内容强调以“肾病”为主,虽然学员普遍反映课题的专业性不强,对于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大多数学员表示仍大有收获,其中仝小林、黄煌二位教授的内容尤其令人振奋,可谓是此届经方班光亮中的红太阳。
会议期间,江湖医侠协同徐苏蓝天、紫轩等多位“黄煌经方沙龙”网友拜访了黄煌、李赛美老师等多位老师,黄师、李师的作息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马不停蹄!黄师尽管风尘仆仆与会,与诸位经方沙龙网友畅谈经方发展前景规划蓝图却神态飞扬,江湖医侠颇引以自豪,常常情不自禁的对学员推荐“经方论坛”、“经方沙龙”,以致在与李赛美老师见面时被她每每夸奖“你们的经方沙龙”如何如何,大伙倍感自豪。现代经方普及以李赛美老师主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经方班和黄煌老师的“经方医学论坛”为主导,正显蓬勃发展之势,但二位老师所付出的艰辛,绝非我们局外人所能想象。江湖医侠对两位现代经方大家表示由衷的敬佩,故在课余闲暇、以及李赛美老师安排发言时,不遗余力地推广经方运用,介绍自己学习经方的心得。兹此将当时的演讲草稿贴在论坛,本论坛的网友们或许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内容如下:
各位老师辛苦!各位学员好!
首先我声明,我是经方班培养出来的铁杆中医!李主任夸我是经方班的铁杆学员,我感到非常荣耀!作为民间中医,能够获得这个经方班的学习机会,我感到非常幸运,我非常感谢各位授课老师,感谢李主任,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这个经方班给我们学习的学习机会!
从1996年第一届经方班开班迄今已九届,我一直坚持参加经方班学习。这个经方班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为传承中医经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主办方煞费心机,聘请的授课老师都是当代的经方大师。有关经方班的学习经历,我特地写了一篇题为“铁杆中医的摇篮”的文章,介绍这个经方班的学习印象。大家可以从“黄煌经方医学论坛”或者百度搜索看看。
中医的学习是终生的,学无止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从经方班授课专家的经验中,我们学有所长,学专长,学绝招,更可以为自己找差距,找方向。
医圣张仲景倡导学习中医的方法在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又指出“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故对于《伤寒杂病论》的学习是一个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过程,每一个入门的学习者都大有可为。张仲景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临床的根据。掌握了六经辨证方法,临床上就游刃有余。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的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白文,以每个症状去领悟方证、药证。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本质在于“病、脉、证、治”这四个字,“病、脉、证”是一个立体的三角形,从这个立体的金字塔般三角形辐射出耀眼的光辉,最后聚焦点即是“治”,也即“方”上。
我们都知道,《伤寒论》、《金匮要略》都经过王叔和编次的,王叔和编次的目的,在于“比类相附、方证同条”,学者拿来就可以用。为了解读张仲景学术思想,为了解释“病、脉、证、治”,王叔和又专门编著了《脉经》。《脉经》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为后世开创了脉法应用的宗祖,更在于解读了张仲景,解读了《伤寒杂病论》,有许多专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中,掺杂了王叔和的学术观点,我以为王叔和作为当时最高的医学长官——太医令,他大可不必这样做的,这点从《脉经》的写作体例上就可看出,《脉经》有多篇段落后都提示读者,“右上张仲景,右上华元陀”,显示了王叔和对于前辈经验的敬重。
病证、脉证、方证、药证构筑了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基本框架,现代学术界对病证、方证、药证的学习非常重视,唯独对脉证的研究重视不够,所以我把我的学习重点放到了脉证上,掌握了脉证方法,对病证的理解就更一目了然,对方证、药证的应用更可提纲挈领。如六经病的提纲均强调了相关脉象在六经病辨认中的价值,太阳病脉浮,阳明病脉大,少阳病脉弦、太阴病脉缓、少阴病脉沉、厥阴病脉多兼杂,如弦细、弦数等等,但是,我以为要认清六经病的主证主脉、兼证兼脉,必须从左右寸、关、尺三部六位中的独个脉象去辨识。辨清了脉证,对方证的认识更有把握,应用经方就简便的多,六经病虽然有常有变,但大体还是纲举目张,如寸脉浮,病位在太阳,重发表,方宜麻黄汤、葛根汤、桂枝汤之类;关脉弦,病位在少阳,重和解,宜柴胡剂; 三部六位脉象中,脉洪大,病位在阳明,当清当下,清以白虎、下以承气;脉细缓,病位在太阴,主运化,主理中丸、人参汤之类;脉沉细,病位在少阴,必温通,当麻附辛、四逆辈;脉兼杂,弦、细、数病见,病位在厥阴,需寒热并用,取乌梅丸之类,我把厥阴病的治疗形容为和稀泥,不清不楚,只好捣浆糊,酸辛甘苦都来。等等。所以我说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了。最后,我再次感谢李主任给我这个发言机会,感谢海南省中医院、还有各位授课老师为这个经方班的辛苦付出。 |
上一篇:《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出版发行下一篇:女医生钟杏菊:坚守舟山海岛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