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66|回复: 0

桂枝汤类方应用综述 刘渡舟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1715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15
发表于 2010-12-16 2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blockquote]
桂枝汤:本方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群方之首”。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功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建国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其临床运用做诸多报道,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富杭育氏为探讨其实验药理作用,从仲景“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桂枝汤主之”的经方出发,选择流感病毒感染、抗炎、镇痛、解热等指标,作为实践观察。结果提示:①桂枝汤能抑制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的发展;②25.32g/kg桂枝汤的作用强度相当于100mg/kg的阿斯匹林;③桂枝汤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④桂枝汤具有降温作用。卢长安氏为探讨桂枝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就其对正常动物和免疫抑制或亢进动物,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桂枝汤对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因感染而免疫抑制或因药物所致免疫亢进的动物,则具有双向调节,使之趋于正常。研究表明:桂枝汤对流感病毒所致机体水平低下的循环抗体之一-溶血素有调节其恢复原样作用;能使流感病毒感染而免疫功能受抑制动物恢复到正常。桂枝汤的解肌退热、调和营卫功能,可能与机体免疫机能有关。魏得煌氏等报道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实践研究表明,本方有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且吞噬细胞能力随服药次数及日数而增加。本方能增加抗体及提前产生抗体,但在早期反有抑制抗体的现象。实验也证明本方“调和营卫”之科学性,对免疫功能过低或过高引起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具有免疫防御机制,并在防御机制中起调整作用。免疫功能是防御疾病、防止传变的重要屏障系统,可能与中医学“卫”和“营”有联系,免疫功能亢进或低下,均不利于机体。卢氏通过观察桂枝汤的作用,再一次发现,桂枝汤对正常动物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免疫抑制状态的动物,或免疫功能增设的动物,则有使之正常化的作用,似乎符合“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原理。富杭育氏对抗流感病毒性肺炎进行了药理研究,以本方对致病实验动物模型小鼠口饲给药,能抑制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的进展。并通过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抑制作用的实验,提示本方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缓解作用。田安民氏等报道本方对实验动物有解热作用,75%桂枝汤溶液使发热兔肛温降低0.70℃,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本方可使汗腺分泌,还与镇痛作用及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其降兔肛温和小鼠皮肤温度作用的对数剂量-效应和降温效应-消除时间之间呈现显著相差关系。富氏的实验结果还说明无毒或弱毒引起的发热反应均属桂枝汤证治范围。桂枝汤为治疗太阳病中风之主方,太阳病发生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卫阳不足,外邪乘虚而入,邪正相争,营卫失常而致病。调和营卫是桂枝汤重要功能特点,有人认为,调和营卫包含双向调解作用。而卢氏认为桂枝汤对体温和肠蠕动存在着与一定病理状态相联系的双向调节作用。郑伟氏认为外感发热乃邪未尽解,邪恋肌腠,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用本方以解肌退热,所治病例均在服药1剂后热妙手空空,2剂后诸症悉除,曾庆骅氏,根据辩证治疗原则,对症见恶风发热,有汗身痛者,用本方治疗均获痊愈。张慧中氏以本方治疗150例流行性感冒,对感冒初起恶寒发热,自汗而四肢关节痛者,治宜调和营卫者收效满意,叶治范氏以本方加黄芪治疗95例流感患者,对其中的67例恶寒头痛,鼻流清涕,自汗恶风,无大热,脉浮缓者,予以本方治疗获良效,王孝莹氏以本方加竹叶、川断治疗绝经育后低热自汗,认为本病系因术后伤及冲任,卫阳被扰,营卫推敲所致。治宜调和营卫,兼固冲任。服本方3剂后精神好转,自汗、低热也明显改善。林宗广氏治疗68例不明原因之低热,以本方治愈5例证属营卫不和者。严肃氏治疗1例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持续23天,辩证为营弱卫强,营卫不和,风邪所扰之伤寒表虚证。施用本方1剂后,并稍喂稀粥,避风寒,尽剂后遍身絷絷,尔后热退汗止。田安民氏等提出本方有较强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和明显的抑制肿胀作用。劳崇耀氏以本方加羌活、姜黄、威灵仙、薏苡仁、川乌治疗症属寒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通行受阻之痛痹者,每服药2剂疼痛明显减轻,连服六剂疼痛消失获愈。何宏邦氏以本方加黄芪、当归治疗老年体弱肩背痛者,有缓解疼痛作用,经1周调理治疗,左臂抬举自如。又以本方加牛膝、杜仲、川断、巴戟天、当归、红花治疗肾虚冲脉瘀滞之足跟痛者,服药月余而获愈。加牛膝、黄芪、制附子、细辛治疗腰膝冷痛,服药1剂后下肢冷感改善,1周后消失。龚琼模氏以白虎汤加桂枝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其中病程长达29年之久,平均用药11天,服药2剂体温下降,疼痛减轻,6-10剂体温恢复正常,12例均获痊愈。易万德氏同样以白虎汤加桂枝汤治疗热痹28例,症状均有关节肿痛,局部灼热,舌质红等。每日服药1剂,重者服2剂,昼夜服,若疼痛日轻夜重加桃仁、红花;便秘加大黄;筋脉不利加地龙、蚕沙;盛加木通、茵陈;高热不退去桂枝加水牛角、丹皮;病在上肢加姜黄;病下肢加牛膝。结果:28例中痊愈22例,好转5例,均例,总有效率达96.4%。另有富抗育氏等为探讨复方诸药味共同煎煮和方中诸药分别煎煮,再混合成方等不同煎煮方法对药效的影响,以桂枝汤为对象,就其对流感恢复正肺炎,炎性渗出、肿胀的形成发展和镇痛等功效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提示:①分、合煎的桂枝汤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缓解作用,均具量效关系,但合煎的效果强于分煎的效果;②分、合煎的桂枝汤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具量效关系;而合煎药液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显著强于分煎;③分、合煎均能抑制肿胀的形成和发展,而合煎者作用显著强于分煎。由此说明复方中药味了共同煎煮和各药味分别煎煮后混合使用,在药效上会有所差别,这对正在探讨的中药汤剂剂型改革乃具有启迪意义。   三省(382654594) 22:23:02转帖]胡希恕论吴茱萸汤用法   胡老云:本方主治寒饮冲逆,若上之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逆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的要点。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疾,均有惊人的疗效,今举数端以供参考。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除外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症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EI?民间中医 -- 民间中医  Tj   [辨证要点] 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QJh1;~?民间中医 -- 民间中医  ZBK:dM   [验案] 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二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无数。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l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 7  结果:上方服三剂,诸证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二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K 少,老师说胖人多湿,痰湿一家,用五苓散渗利水湿,湿去则痰不生,此乃正本清源之法。  三省(382654594) 22:25:00  邹复馨 发表于 2003年08月01日 @ 00:00:00 CST      井冈山师范学院 (吉安 343009)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中医临床救治危急病人,其便捷者莫过于针灸,针灸常使我们摆脱基层医疗急救条件不全,病员转送不便的困境,不失治疗时机,即时收到止血、止痛、止吐、退烧、镇惊、定喘、抗过敏、复苏等效果,使病人转危为安,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本文介绍一针见效急症治案四则,供同道参考。  1 暴喑案   邓某某,女,干部家属,1974年8月5日。代诉患者上午10时觉胸中烦闷,咽部不适,说话困难,声音嘶哑,约半小时后完全失音。检查见患者用手抓胸部颈部,烦躁不安,面色红赤,不能发音,咽部充血,舌红,脉数弦。时值夏天,证属暑热上壅之暴喑。急用2寸毫针刺涌泉穴,大幅度捻转提插,初见患者眼泪流出,运针10秒左右患者“哎哟”一声,声音嘶哑,运针3分钟左右患者语言如常人,10分钟后起针,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今因暑热壅于上,致口热、舌干、咽肿、暴喑。涌泉穴位于足底中,足趾屈时呈凹处,足少阴肾经所出之“井”穴。针之以下治上,引喉咙舌本之壅热以下泻,且升少阴肾之精液以上滋,阴升阳降,阴阳平衡经脉畅通,故胸闷除,声音出。  2 急喘案   彭某某,男,9岁,职工家属,1984年2月15日晚。哮喘宿疾,近日张口抬肩,脸色灰暗,口唇发绀,甚为痛苦。急用2寸毫针刺入鱼际穴约1.5寸,快速捻转提插,约1分钟哮喘得到控制。留针15分钟间断运针3次,患儿全身微汗出,哮喘平息。  按:手太阴肺经“是动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今患儿哮喘宿疾感邪而发,既因于内亦因于外,鱼际穴位于掌侧面鱼际部赤白肉际间,第一掌骨中点外,为手太肺阴经之荥穴,主治咳嗽、气喘等,临床上用来治疗哮喘,多能一针见效,数分钟内达到喘平气顺的良好效果。行针时应注意针尖白肉际处刺入与第一掌骨垂直推入,向掌心方向透针,宜穿透整个鱼际,针尖勿向掌背歪斜。  3 胆绞痛案   刘某某,男,54岁,副教授,1993年11月8日。经常发作性右上腹部疼痛,经B超提示患有“胆石症”。今日午饭后右上腹部疼痛阵阵加剧,伴呕吐就诊,诊时见患者一会儿弯腰缩腹跪于床上,一会儿在床上翻滚呼号,全身汗流如洗,拟诊胆石症所致胆绞痛。用2寸毫针急刺患者背部胆俞穴,45度斜刺约1.2寸,行大幅度捻转,1分钟左右疼痛减轻,约行针3分钟病人安静,大汗收敛,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4次,胆绞痛解除。  按: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的腧穴,所以胆俞能治胆病之胁痛、口苦等,临床反复验证其治疗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可立刻解除病人的痛苦。胆绞痛的病人一般都在胆俞穴处有明显压痛,危急时用指压或用拳击该处也能达到止痛的目的。  4 过敏性休克案   李某,女,32岁,1995年3月6日。患者发热、咳嗽到某诊所就医,做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改用小诺霉素并输液,约20分钟左右患者诉难受,要求拔除输液。患者由其丈夫背来笔者住处求治。当时见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汗出如洗,呼吸急促,诉胸口堵闷,烦躁不安。血压80/40 mmHg,脉搏快而无力,左前臂内侧(做青霉素皮试处)见一不规则略大于五分硬币且高出皮肤的红斑。拟诊青霉素过敏。急用毫针针刺内关穴,中强刺激,快速捻转提插,令患者配合深呼吸。约5分钟胸口堵闷除,汗收敛,血压100/60mmHg,治疗15分钟症状消失,观察1小时一切正常,患者步行回家。  按:内关为手厥阴“络”穴,位于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肌腱之间,可治心痛、心悸,有扩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可调整心率,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血压,抗休克。笔者曾针刺内关穴为主救治乌头碱中毒、血压下降、心率紊乱患者获得成功。
[/blockquote]




上一篇:《伤寒论》与《汤液经法》关系质疑
下一篇:<伤寒论>对治疗八法的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4:46 , Processed in 0.06360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