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22|回复: 3

伤寒解难:正脉。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0-11-10 13: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先引来李国栋老师的这段文字看看:

复和子先生:
学术批评,应是根据不同论据而提出不同论点,应是指出别人论点或论据的不妥和错谬之处,超出学术内容以外的词语,就不是学术批评了,就会影响学术批评的气氛。例如指责别人是“颟顸而乱释”;颟顸而乱释的东西,岂能是学术?岂有搭理之必要?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此证脉浮滑,前提是伤寒病。脉浮滑是伤寒病的表现。此以“表有热、里有寒(分)”,是主以白虎汤的依据。因患伤寒病而表有热,里有寒(分),故其“脉浮滑”。
小结胸病,也是脉浮滑,故小结胸病也应里有寒分。同样是脉浮滑,为什么不说小结胸病“此以表有热,里有寒”呢?因为小结胸病,是太阳证误下,引邪热入里,其证已无表热。结胸病的病理是:“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热入哪里了呢?热入心下了。“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汤主之。”心下属于里部。热从何部入于里部了呢?自然是从表部。从“而反下之”可证,下法是弄反了,下法的反面应是汗法,汗法的病位,应是表部。故说,结胸病是太阳证“而反下之”,使表热入里与里部之水湿结于心下。小结胸病的脉浮滑,应是湿热壅结于里,里热外迫,故脉浮滑。因其热与水湿结于心下,其邪热易从里出,不宜辛寒清解,故以苦寒之瓜蒌黄连,清解邪气从里而出。
白虎汤证之脉浮滑,是湿热壅聚于半表半里之胸膈以上,还未伤胃,故不渴,其邪热易从外出,故以辛寒之石膏,清解邪热从表而出。
白虎汤证病位偏上偏外,其邪热宜从外解;小陷胸汤证病位偏里偏下,其邪气宜从里解。故虽同样是“脉浮滑”,而一主以白虎汤,一主以小陷胸汤。
脉浮滑,是湿热证,而湿热证的病位,不尽相同。湿热证也不都是脉浮滑。故和子先生的批评,“症”,“证”要分清楚,批评的对。“症”,“证”,“病”,都分清楚,治疗方法和方证用药就清楚了。
至于“敬师、迷师”,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我的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话就是:“读书贵在存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上一篇:请问各位老师怎么看伤寒论诸药方的配比?
下一篇:案例记录的背后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3: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解难:正脉。

上面李国栋老师的论述很好,向李国栋老师学习。今我于李国栋老师的论述中提拈出“白虎汤”与“小陷汤”的脉症“浮滑”二字来谈谈自己的私见,以供李国栋老师参考。医理关乎人命,脉法是中医的心髓,故和子要借了这个评弹的因缘来约说一说:

1,使用“白虎汤”的脉征一定是三部脉皆见浮滑洪数,必须是三部皆见,不能说一部或二部见便可径投白虎。这就是方剂使用的基本“方脉”。当然有的方脉范围较广,有的方脉范围较窄。

2,对白虎汤内药物的使用亦有其药物的脉征的。这可称为“药脉”。药物的不同,自然“药脉”的适宜范围也有广窄的不同。这里“石膏”的“药脉”是在右寸或关必须见浮大洪数的脉像,“知母”的“药脉”是要在右三部及左尺见细数的脉像才成,这里的细数只要一部见就可使用“知母”这味药物。炙草与粳米只要脉像有虚软之意便可径投。从这里于是乎我们可以知道,炙草粳米的“药脉”适宜范围最广,知母次之,石膏再次之了。对这再次之的药物使用,临床中我们要慎之又慎。

3,在我的临床经历中,2003年以前的气运偏于燥热,临床中“白虎汤”的方脉指征与石膏这味药的药脉指征较常见,而从2003年以后,这个方脉药脉的使用指征便很少见了,故我在临床中使用“麻杏石甘”一类方剂时,常舍去石膏而改用“黄芩”一味药了。因为“黄芩”这味药的脉征从2003年后多见了。临床中常诊治“消渴”疾病,嘱病家去医院检查后病家便不回我诊所了,十几日后,病家前来,软绵绵焉耷耷的,一查问才知是医院里的医者查为糖尿病后,除开西药外外搭数剂人参白虎汤,这汤药一下去后啊,便成了这个样子。呜呼,我们愧为中医的子孙啊。临床中不清楚地了识方脉药脉的中医先生太多太多了,和子如之奈何???

4,仲圣虽然对“小陷胸汤”,“白虎汤”二方的脉像表述一致,但是这个表述一致下是有根本性差别的。“白虎汤”的脉“浮滑”是浮以滑大洪数,滑大因洪数而显。且是浮取三部皆见。而“小陷胸汤”的“浮滑”是立足在“滑数”上的,它的“浮”是滑数以浮,取这个“滑”布指用力是中候,候中是滑数以浮之意,这里的“浮”主要以“数”而显。“小陷胸汤”方脉候取时有两个特点。一是痰热邪气较轻时,方脉中候六脉皆可见“滑数以浮”。二是痰热邪气结滞较重时,中候的“滑数以浮”的脉意可以不在六部中都呈现,而只表现在寸关或寸关间,尤其是右寸关最为突出。临床中我多诊老人痰热咳踹之疾,这样的脉诊表现多见。

5.“小陷胸汤”内药物的使用脉征大致如下:一是黄连的使用脉征是在左寸右关部见数,或者数中带些滑意。二是半夏的使用脉征是三部九候凡见滑像皆可投之,当然在寸关部及举按的指力中见是最适宜的了,当然孕妇见滑那是另一回事了。三是瓜蒌的使用脉征为举按及寸关部必须见“滑数以浮”的脉像才成。由此可知瓜蒌在“小陷胸汤”中的重要性了。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半夏的脉征范围最广,瓜蒌次之,黄连再次之。

6,另外,这里有个与“小陷胸汤”方脉脉征相似的疾病脉像需要鉴别。食积的脉像多“浮滑以数”或“滑数以浮”。虽然如是,但它们多兼有“紧弦结实”之意。“浮滑紧弦以数”者多兼有风邪外感,“滑数紧弦以浮”者多以湿食积滞在内为主,这个“浮”多是积滞在内而致脉气在外的表现。

7,解读伤寒脉法,这里不能死在仲圣所说的“浮滑”二字下了。若只见“浮滑”,那么这个单纯的“浮滑”脉像实际临床中它应对的病因病机是“风痰”之邪在上焦或太阳经输而已。这个应对和“白虎汤”,“小陷胸汤”又有什么关联呢???

活泼泼一部伤寒经典大论,后来子孙为何要入那黑漆漆死路呢?小疑大疑不错,但是它是在正见指导下的正疑啊,正疑才能正进,邪疑只有邪进,一字之差,不知多少后学要伤却慧命啊。人命关乎天,从来论理依法不依人,这里与敬老尊师无关。和子并非学医之材,上面所论,古来圣贤早已论及,只是我们后学少思少学了而已。不是中医不行,是我们这些学中医的人不行啊。

仲景在千载之外寂寞,谁要解读品味仲景那份独有的美艳寂寞,非得要千载之后又有一个仲景再生,试问你我是仲景的再生吗?“为往圣续绝学”者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34

积分

116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道法自然

Rank: 3Rank: 3

积分
634
发表于 2010-11-10 22: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子先生的文章真的不厌百回读啊!
为医销得人憔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7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07
发表于 2010-11-11 2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脉学我就有点晕乎乎[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9 19:45 , Processed in 0.19394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