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79|回复: 0

华佗对仲景《伤寒杂病论》赞誉纯属附会之说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05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日尽千行字,夜枕一床书。

Rank: 2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10-10-21 12: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华佗与张仲景同为汉末三国时人,年相近,道相若,但揆诸史籍,未见有二人谋面及学术上互相切磋之记载,但后世不少史籍咸谓,华佗读仲景《伤寒杂病论》而称誉曰:“此真活人书也。”这纯属附会之说,与历史事实不符。
    最早提出此说,始作俑于宋代治平年间,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为《金匮要略》所作的序言。《金匮要略方论序》曰:“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但孙奇仅是根据华佗诊疗方法的学术渊源作出推测,认为乃仲景之书也,并无确据,亦未作出华佗读过仲景之书的断论。
    嗣后,宋大观元年朱肱承袭孙奇的说法,并将其研究《伤寒论》的著作,迳名之曰《伤寒类证活人书》。大观五年张蒇为其书序曰:“华佗指张长沙《伤寒论》为活人书,昔人又以《金匮玉函》名之,其重于世如此。”由此,华佗阅过仲景《伤寒论》,并誉之曰活人书,遂附会成真,人渐以为实。如明•李濂《医史•张仲景补传》:“仲景……乃著《伤寒卒病论》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索隐,功侔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清•陆九芝《补<后汉书•张机传>》:“其书推本《素问》之旨,为诸方之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今人黄竹斋《医圣张仲景传》:“华佗读而喜曰:此真活人书也。”此说并见于《襄阳府志》、《南阳县志》等方志中。
    那么,华佗与仲景学术上是否有过交流和影响呢?孙奇等认为,“每观华佗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似乎华佗之学渊源于仲景,但是,没有资料可以证明他们曾经相识,并有学术上的互相影响。观《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伤寒门中,华佗论伤寒之法,乃“六部传变”和用汗吐下三法治疗的学说,其认为“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一日至二日,邪气在表,发汗则愈;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当吐之则愈;五日以上,气沉结在脏,当下之则愈。这与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论治伤寒,施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显然不同,并非同一学术体系。但《抱朴子•至理篇》言:“仲景穿胸,以纳赤饼。”而《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载华佗“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诸病源候论》亦曰:“华佗之为治,或刳断肠胃,涤洗五脏,不纯任方也。仲景虽精不及于佗,至于审方物之候,论草石之宜,亦妙绝众医。”二人俱有相同的外科开胸刳腹的手术技艺,这或许即是孙氏认为的“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因之即认为二人据有学术渊源,华佗所出之活人书,即仲景之书也。然“仲景虽精不及于佗”,且仲景年纪轻华佗多多,佗之术不可能来源于仲景。其次,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在流传中有《金匮玉函经》、《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等名称,而《抱朴子•杂应篇》载华佗亦集有《金匮绿囊》一书,二者名相近,或以之顾名思义,认为二者系同一书乎?
    对此,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尝予之辨驳,颇为精见单识,当为确论。章太炎先生《张仲景事状考》言:“《抱朴》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其绝技乃与元化相类,而法不传。魏晋间人,多以元化、仲景并称,其术之工相似也。计元化长于仲景,盖数十岁。何以明之?《魏志•华佗传》:‘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为太祖所收。荀彧请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彧以建安十七年死,元化死复在其前,而年且近百岁。其视仲景,盖三四十年以长。然两人始终无会聚事,穿胸之术,亦不自元化得之。《抱朴•至理篇》:‘淳于能解颅以理脑 ,元化能刳腹以湔胃。’此则仓公已有刳治之术,仲景、元化盖并以其传者也。元化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孙奇以为即《金匮要略》,亦无据。寻《抱朴•杂应篇》:‘余见戴霸、华佗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方》,及百家杂方,五百余卷。’明元化书亦称《金匮》,奇乃误以仲景相传耳。仲景处荆州,元化谯人,踪迹多在彭城、广陵间,故两人终身不相遇。且《甲乙经序》称华佗性恶矜技,焉肯谓他人书活人也?”
    因此,华佗对张仲景之书赞誉之说,并非信史,纯属附会,不应沿袭其谬,宜当正之。




上一篇:经方体系的治病规律的重要性
下一篇:伤寒论太阴病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8:02 , Processed in 0.19653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