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7-23 23:55 编辑
从训诂的角度是一方面。但是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应为原文的前后参照。如“伤寒论序”曰:“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以原文解释原文,比训诂更重要。例如“日晡所发热”就是有规律的定期发热,但却不是潮热。假如有规律的定期发热就是潮热,那么“日晡所发热”和“日晡所发潮热”就都一样了。然而240条“日晡所发热,脉浮虚者宜桂枝汤发汗”,这就不符合原文所说:“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外欲解者法不当发汗,《伤寒论》凡发潮热者,无一可发汗。240条足以否定日晡所发热就是发潮热。假如有规律的定期发热就是发潮热,那么怎么鉴别“日晡所发热”和“日晡所发潮热”呢?
发潮热,并不是一阵阵的发热,假如是定期一阵阵的发热,那就不是发潮热,例如一日二三度发热的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就是一日二三度发热,又是一日二三度退热。 海潮和江潮都是定期发潮。发潮水时,并不是进一阵又退一阵,而是一直进发。
海潮涨潮时并不是水位高一阵又低一阵,而是一直升高,直到升至最高水位时,保持满朝一定时间,开始退潮。退潮时水位一直降低,直到降至最低水位时,保持枯潮一定时间,又开始涨潮。 江潮和海潮一样,涨潮时一直涨,落潮时一直落,并不是忽一阵升至最高,又忽一阵降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