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说:总有人离间人家和中药的关系,呜呜呜。。。
中药说:萝卜是人家的好朋友。
刘伊森说:经常用的小柴胡汤合保和丸的组合,治疗小孩咳嗽,不想吃饭,食积发热等等,里面就有党参和萝卜籽(莱菔子)。
经常在交代病人要忌口什么的时候,听到病人很肯定的说,吃中药不能吃萝卜,萝卜解药性嘛,我知道的。
刘伊森会回答,多吃萝卜,多吃煮熟的萝卜,萝卜汤。
现在物资丰富,食积的多,消化功能差而胀气的多,萝卜就可以消食下气。
关于萝卜解药性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
这源于咱们一个神奇的习惯,读东西读一半。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句话的前半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后半句是什么呢?——世人若学我,如同坠魔道。
《本草新编》前半句说“萝卜子专解人参”,后半句是什么呢?
“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效更神。”
这里说的萝卜子专解人参其实是指萝卜消除人参的壅补、使人胀气、上火、流鼻血的副作用。
比如有些人吃人参后出现胀气,上火,流鼻血,就可以用大白萝卜、萝卜子来清热降气消胀。
所以才说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效更神。
这里我们讲一个慈禧太后的故事。
大家知道,慈禧太后呢,也是个吃货太后了,经常让御膳房给她做各种美味佳肴,有一天心情好,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吃完以后,就病倒了,经常短气乏力,太后就天天要喝野山参汤。
刚开始喝了参汤后感觉有点力气了,但后来越吃越糟糕,不仅无效,反而头胀胸闷,心烦发脾气,没食欲,流鼻血。
但是古代都说太后金安,太后金体怎么能用贫贱老百姓吃的萝卜子呢?太后又总说自己虚,短气乏力。怕太后怪罪杀头,太医们都不敢用。
后来招皇榜,有个民间医生用三钱的莱菔子(即萝卜子),研粉加些米面,搓成三粒药丸,并且给药丸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罗汉丸。
太后服完第一丸鼻血就止住了,服第二丸胸中就不闷胀了,服第三丸就放了很多屁,胃口大开,想吃饭了,精神也好了,也不短气乏力了,也不心烦易怒了。
人参补气,补的是身体的元气,萝卜下气,下的是多余的胃肠浊气。人参加上萝卜,这样就不至于虚不受补了。
我们古代的名医们也经常爱用萝卜子(就是莱菔子)来和人参搭配呢。
比如
陈士铎的《辨证录》里,用人参与萝卜子(莱菔子)一起用的处方就有奠土汤。
奠土汤——白术1两,茯苓1两,砂仁5分,山药1两,人参5钱,萝卜子2钱,附子3分,半夏1钱,破故纸1钱。——(治)饥渴而思饮食,饮食下腹便觉饱闷,必大泻后快,或早或晚,一昼夜数次以为常,面色黄瘦,肢肉减消,此非胃气之虚,乃脾气之困也。
还有《辨证录》里的加味四君子汤、温土汤、生胃进食汤、瓜蒂散、逐秽消胀汤、快膈汤、救儿回生汤等都是用萝卜子和人参一起用。
再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写过:尿血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炙),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炙,炙过再炙,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
等等,还有灰常多。
所以,吃中药,甚至吃人参,大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吃萝卜的。
萝卜萝卜,快到碗里来。——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