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雌雄 |
常见一些何首乌的本草考证,也来凑个热闹。 |
|
*白首乌* |
秦岭山区的网友贴出一张隔山牛皮消的照片并解释道:当地百姓把萝藦科的隔山牛皮消叫何首乌,药材公司也将其当作何首乌来收购。 |
|
正好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刚播放了“探秘何首乌”,节目制作时采访了中医中药学院的一位叫龚树生的教授,同时还采访了滨海县长。他们的讲解很生动:何首乌有所谓赤白或雌雄之分,赤者就是蓼科的何首乌;白者,乃是萝藦科的牛皮消。赤者雄,白者雌。特别地,电视节目作为现代传媒,有着以往书本记录都无法企及的一个长处:将活生生的赤、白何首乌并陈在屏幕上,然后指出赤何首乌缠藤或左手性或右手性,而白何首乌则只有左手性。 |
|
这个只具左手性的萝藦科的牛皮消,与秦岭山区所产隔山牛皮消当为同一属。具有左手性的植物种类比较少见,一般都会引起人们注意的。可是这个牛皮消、甚至其所在的整个属都不见左手性的报道。其实牛皮消及其所在的整个属几乎谈不上缠藤,其手性难以在短短的枝茎上显现出来。牛皮消广布中国东部与韩国,而以江苏滨海一带所产最盛,1950年以后得以白首乌之名入药典。日本也有同属的生马牛皮消入药,但后来国外发现此物有毒而遭禁。牛皮消与隔山牛皮消现虽入药,五十多年来争议不断,曾先后被禁过三次。如今有把牛皮消当白首乌栽种、收购的,更有将生马牛皮消列为白首乌伪品的。 |
|
广西中医学院的周燕华就白首乌为何物,曾在《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说明古人决不可能把蓼科何首乌与完全无关的萝藦科牛皮消相提并论。这不仅因为1950年以前的药书中未见有以“白首乌”或“ 白何首乌”为名的记载,更是因为1950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未见记载赤、白何首乌植物形态有何不同。换句话说,1950年以前,“何首乌”为名,并不分赤、白。《永乐大典》明确地记述说“注说虽分赤白,而有雌雄二种,然所用无异。”实际上,周燕华指出我国古代本草所载的白何首乌来源单一,就是蓼科植物“何首乌”。《中国药典》所收载的何首乌,已经包括了赤、白两种。 |
|
|
*何首乌* |
何首乌之名出现要早得多,唐元和七年(公元813年)李翱的《何首乌录》就出现了。那其实是一个“戏说”而非本草。不想其后《开宝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救荒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本草原始》、《植物名实图考》及其《长编》、《中国药学大辞典》等众多媒体一再因袭传载,使何首乌之名越来越大。《何首乌录》记载首乌“此交藤也”,“交藤……一名野苗,一名交茎,一名夜合,一名地精,一名桃柳藤。生顺州南河县田中,岭南诸州往往有之。其苗大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皆单生不相对。有雌雄:雄者苗色黄白,雌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相交或隐化不见。春末、夏中、秋初三时,候晴明日,兼雌雄采之 ……采时尽其根。”又云“出宾州牛头山,苗如萆粟,蔓生根如瓜拳”,“古方本草不载”。 |
|
李翱的《何首乌录》除了这点对何首乌的本草描写,整个讲了一个神话故事。不管故事讲得好坏,何首乌之名始自于此,这何首乌其实是何姓老人抓来的返老还童仙药。有了何首乌,也就有了原产地广西,也就有了药用的根部,也就有了雌雄两种,或说就是有了赤白。《日华子》记载,“此药有雌雄,雄者苗叶黄白,雌者赤黄色。”《开宝本草》记载,“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 |
|
按照当今中医药学史家郑金生教授的说法,何首乌有何药性,至今无解。李翱也不是一个医家,而是一个散文家、政治家。原来千余年来人们错把他写的《何首乌录》当作本草经来读了。 |
|
在此独具深见者乃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史研究所长文树德(Paul Unshuld)教授。他于1986年发表的《中国医学:制药史》指出晚唐的李翱与韩愈一样,对儒家文化的沦丧有着深深的忧虑。他们那时正是儒家传统失之于佛家、道家文化的时候。于是《何首乌录》描写的夜合交藤的雌雄首乌,是在暗喻联手的佛道两家;苍老孱弱的儒家,则是故事中的白发老者。这里本要传达的思想是:儒家汲取佛道家的药力而重焕青春活力。 |
|
这真是对红白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