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34|回复: 17

[其他] 林亿为什么改苍术为白术?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0-5-25 0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宋改本《千金方》的新校方例中林亿等人说:

凡诸方用药,多出神农本经,但古今不同,详略或异,施於达者,不假缕陈,与众共之,事须诠诏,古文从简,则茱萸浑於山吴,门冬隐於天麦,椒不判於秦蜀,荆罔分於牡蔓,今则检从本草,各以一二而详之,又近世用药,相承其谬,若不辨正,为损滋多,求真朱者,罕知朱砂之为末,多以水银朱充用,择通草者,鲜知木通之别号,皆以通脱木为名,以杜蘅而当细辛,用黄 而得苜蓿,白蒺藜,蒺藜之伪以刺者为良,青木香,木香之佳,以土者为恶,桂心盖取其枝中之肉,狗脊何尚乎金色之毛,山栀子栀子本为一物,诃黎勒,诃子元无二条,摈榔,大腹古昔用之无别,枳实。枳壳后世曲生异端,蚱蝉以声而命名,用哑者则显知其缪,胡麻以国而为号,以乌者正得其真,天南星,虎掌名异而实同,茵陈蒿,茵陈名同而实异,斯是药家之消息,为医者可不留心,又如白术一物古书惟只言术,近代医家咸以术为苍术,今则加以白字,庶乎临用无惑矣。




上一篇:何首乌的红白雌雄 转贴
下一篇:谁有<嵩山植物志>?请教个问题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表明三件事:1、孙思邈《千金方》用术未分苍与白;2、在宋代之前,有相当部分医家以苍术为术之正品,如《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有赤术丸(《普济方》作赤术散,谓出危氏方)。3、宋代林亿等改本之后,更重视的是白术,这甚至在道教《云笈七签》中都能得到证明,此书有12方用到白术,视为补益神仙之品,如老君益寿散,没有提到苍术,唯一一处使用见卷71杀鬼丸,名白赤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医局的改变肯定有原因,不知林亿等人在别处有无提过相关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1: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推测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58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58
QQ
发表于 2010-5-25 15: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希恕老先生喜欢用苍术胜过白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大概是看过林亿这段话的,他方中的“通草”就是用木通。也是这段话提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0: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亿等人的改定药物名称比较有特点。苍术变白术,赤芍改白芍。不知道主要受什么影响。宋朝也不尚白色,而是尚赤色,倒是它的敌对国家辽、高丽尚白色。不过我注意到北宋是“茶色尚白”的,不过当时是北宋末期,不是林亿那个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2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由于很多内容是东抄西抄,没有见过实物的所以很多药物的描述引起后世的争论。比如芍药,说花白根也为白则为白芍。实际上今天的白芍都是红花的,而相反的今天的野生芍药(赤芍药)的花主要是白色的,其他颜色的很少见。以至后人搞不清他说的白芍到底是哪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万

积分

92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02
发表于 2010-5-26 08: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医造的孽,后世为尊者讳,加上疏于思考和明智选择
慎始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598

积分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
发表于 2010-5-26 1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做《当归芍药散方证研究》的时候,碰到同样的问题,即《伤寒杂病论》中的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翻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因为芍药赤白的区分方法尚不统一,或别之以野生否、或别之以水煮去皮否、或别之以“芍药苷”等主成分的含量多少等等。就是说对“赤芍”、“白芍”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楚。在这种情形下,强行将仲景所用芍药归为概念不清的“赤芍”或“白芍”,意义不大。
后来一想,重要的是搞清楚仲景所用的芍药是什么样的、产自哪里、如何炮制等等,至于叫什么名字(“赤芍”或“白芍”),不重要。
要搞清楚上述问题,必须借助当时的文献,甚至要搞清楚每一种文献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尚志钧先生的考证,陶弘景当时编著《本草经集注》时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的:当时收集到很多版本汉魏名医增补的内容不完全相同的《本草经》,陶将多种《本草经》中本草经文总结收入《集注》,用朱字书写,定名为“本经文”;又将多种《本草经》中名医增补的资料总结收入《集注》中,用墨字书写,定名为“别录文”(即陶弘景编著《集注》前,根本不存在《名医别录》)。《集注》原书久佚,它的内容,通过唐《新修本草》、宋《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证类本草》中的白字,即是陶弘景总结的《本草经》文字。现在所见的各种《神农本草经》单行本,都是明清以来及日本人等从《证类本草》中白字辑的。
一般认为,《证类本草》中白字为“本经文”,墨字为“别录文”,但据尚志钧先生结合考古资料考证,发现用墨字记载的“药物产地”,原属“本经文”(参考吐鲁番出土《本草经集注》)。并且,“药物产地”由朱书改为墨书,始于《新修本草》(参考敦煌出土《新修本草》卷十残卷)。即,本经原有产地!《证类本草》所载药物产地“同地异名”(同样的地名,由于记载者的朝代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名称,这些地名多数为西汉及以前地名)的情况也可作为其佐证。反过来看,从药物产地的名称中,可以看出该药物已经被成熟运用的年代。如“芍药生中岳”,中岳是春秋时“河南登封县”所用的地名,就是说,芍药在春秋时期已经被成熟运用,且产地是河南登封县嵩山一带。根据《集注》记载,到了陶弘景所处的南北朝梁代,芍药产地被扩展到苏杭一带(陶:“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世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其中白山即今江苏南京市东,蒋山即今南京钟山,茅山即今南京句容县茅山)。从中也可以看出,历代对药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芍药的认识,从春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在主治病症方面变化不大,采集产地由中岳扩展到苏杭一带,大致类似于今天的白芍产地区(黄璐琦等发现随着区域分布的变化,芍药的主成分及其含量呈现明显差异。并提供了一种按区域来分赤白芍的分类思路。结果发现“赤芍”一般分布在我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方,“白芍”则分布在我国东中部海拔较低的地方)。
另外,在炮制方面,《本草经集注》对芍药的采收加工仅为“采根,暴干”,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未注明“去皮”,汉•《玉函经》中芍药虽有“去皮”之说,但去皮的原意是洁净药材。从《雷公炮炙论》记载芍药的加工方法里也可看出,“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这里用“竹刀刮去粗皮并头土”指的是用“竹刀”之钝器,去除芍药根部的浮皮与杂土,仅是清洁药材,并非现在白芍去皮加工,否则不会是在“日中晒干”后才作处理,因为芍药在晒干后是不易“去皮”的。所以说,现在白芍“煮后,去皮,再晒干”的加工方法又与仲景时代制法有异。
总之,可以认为,仲景所用芍药形态、产地与今天的白芍同,炮制方法与今天的赤芍同。此仅为从对文献的分析所得,尚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可将今天的白芍,用赤芍的方法炮制(不去皮、不煮),再结合方证,验之于临床。可在此基础上,对仲景所用芍药的形态、产地、炮制等再做进一步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倾向于认为宋以前医家主要是用今之赤芍。但论据没有能收集全面。过段时间如能完成再详细写写。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到嵩山野外考察纯野生芍药的花色(如果还未绝种的话)。可惜见不到《嵩山植物志》。《本草经》“芍药生中岳”,河南也是张仲景和他老师的主要活动地区。据《河南植物志》记载,野生芍药P. lactiflora Pall。它的花是白色的或粉红色的。以白色居多。但最好还是有嵩山的资料。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虽多记载白芍,但可能已经后人改动。他多活动隐居在陕西一带,他那个时代用芍药必然是野生品,而在陕西的野生芍药基本都是白花的,就是今天的赤芍。山中宰相陶弘景的论述也不必全信,他离《本草经》时代500年以上,离《伤寒论》时代300年。从他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他是没有见过实物的,东抄西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598

积分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
发表于 2010-5-26 13: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刘晓龙等考证和实地(嵩山)调查发现,《本经》所载芍药并非一种,除毛茛科植物芍药P.lactiflora Pall.外,至少还包括同属植物草芍药p.obovata Maxim、毛果芍药P.lactiflora pall.var.trichocarPa(Bunge)Stern及毛叶草芍药P.obovata Maxim.var.willmottiae(Stapf)stern。这些品种在形态上极为相似,有的属于今天的白芍,也有的属于今天的赤芍。它们在同一产区均有分布,这就难免会将几种芍药均采作芍药应用,以致出现一名多物的情况。
此外,现在的赤白分类,标准尚不统一。所以,只要是该地区产的芍药,不论赤白,均可看做仲景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4: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崔先生提供刘晓龙先生文章的出处,研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598

积分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
发表于 2010-5-26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龙,尚志钧《神农本草经》药物基原考证方法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1994,3:19-20,30.(见附件)
另外,此类文献还有很多,如有需要,我可以代为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598

积分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
发表于 2010-5-26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芍药赤白分类的标准尚不统一,下面按地域来分的思路值得参考。
黄璐琦等发现随着区域分布的变化,芍药的主成分及其含量呈现明显差异。并提供了一种按区域来分赤白芍的分类思路。结果发现“赤芍”一般分布在我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地方,“白芍”则分布在我国东中部海拔较低的地方。
当然,此只是提供仲景所用芍药的地域特征,另外,炮制方法也很重要,尤其是当今白芍去皮加工,可能是造成古今药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芍药产地的南移我认为跟政治地理有关。早期芍药都产于河南、江苏一带。北宋还是如此。南宋退居杭州一带后,芍药的产地估计就是这个时候南移的。杭州一带不是《中国植物志》记载的野生芍药分布区。不知古代有无分布。可能是从河南、江苏等地引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_神农本草经_药物基原考证方法探讨.下载了打不开,应该是没有解压软件。第二篇在网上搜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0-5-26 2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记得谁说过,苍术走而不守,白术守而不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22 , Processed in 0.08824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