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018|回复: 6

ZT:杨麦青希望伤寒统温病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万

积分

92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02
发表于 2009-11-15 23: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be1010100ds99.html

1992年,杨麦青著《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先生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与老中医合作,在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病房用《伤寒论》的方药治疗小儿肺炎116例,同时以温病法治疗25例做对照,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伤寒法更为突出。他又于1983年9月至1984年4月与他人合作,在沈阳市传染病医院,用伤寒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12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笔者得见杨先生此书,深为折服;此后屡次获得杨先生指教,并赐书稿《杨麦青伤寒金匮教学文集》(2004年7月著),得知其对伤寒学说研究有日,对张仲景之学深有造诣。因此,笔者更坚信《伤寒论》不可偏废,仲景之方并未过时,治疗SARS应当从中借法。
  杨麦青教授说:“笔者早年爱读先秦诸子、历史、文学,一个纯属偶然的机遇,跻身于中西医结合的行列,触到了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伤寒论》”。他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是疾病演进、转归的共同规律,对于个体来说,病名无何意义,应是何证、何方,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与温病学的认识有所不同,温病学认为,温病学是《伤寒论》的发展与补充,并认为温病与现代的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对应关系。比如,风温与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春温与重流感、流脑,暑温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湿温与肠伤寒、副伤寒、流感,伏暑与流感、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等,似乎都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将温病上联病机,下联诸病,六经辨证,存而不用”。
  “《伤寒论》是从临证观察症状连锁的关联关系,通过方证反馈找出机体基本病理过程的变化规律,以及系统间病理生理变化的相关性,即六经传经过程。由于微生物因子种属、数量与流行期间毒力之差异,作用于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情况、易感性、敏感性增高,季节因素等诱因,机体则以不同反应形式发病。其发于阳者,表现为抗害反应;其发于阴者,表现为损害反应。若机体抵抗力较强,则为抗害反应,仅限于三阳病,但在疾病因果转化连锁中,抗害反应亦可转化为损害反应,如阳盛灼阴的阳明病。若机体敏感性强,强烈毒素侵袭,则表现为损害反应,径入三阴,或为毒陷营血之四逆散证;或为真阳欲脱之四逆辈证。其间由于病种不同,作用部位不同,器官、系统受损害程度不同,机体反应也有多种变化,这些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都被赅括于《伤寒论》中,且已远超过现代病理生理学已了解的范围,而为有效治疗重、危证开辟新途径”。因此可见,杨先生是用现代科学研究《伤寒论》,而且又不以现代病理生理为“最正确”的标准,而是认为《伤寒论》的科学性,是我们现代还没有充分发掘、认识到的。
  杨先生说,50年代末沈阳麻疹流行,其合并肺炎、心血管型(并发症),用温病法抢救无效,经沈阳名老中医陈会心老师指导,用真武汤回阳托邪,抢救重危患儿数以千计,从此我们才认清了“少阴寒化”证是心血管衰竭综合征。八十年代初,沈阳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流行性出血热时,多见“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之“蓄血证”。《伤寒论》说:“其外不解者,当先解其外,外解矣,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解外用柴胡桂枝汤,攻下用桃核承气汤,临床疗效极为明显。经检测,凡“蓄血”为急性肾衰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合并肺水肿、高血容量综合征为“结胸”证者,用大陷胸汤逐水显效。“如是,历来称为温病、伏暑之流行性出血热重危证,用伤寒法治疗更获著效,故伤寒、温病,实为同病”。可以设想,使用现代医学科学手段,进行临床监测机体发病不同时期的微循环、出凝血机制、各种炎症介质的数值变化,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等,当能取得六经之科学含义,三焦、营卫气血亦应如此。再以临床数据提供病理生理,制造动物实验模型,以现代医学为中介,进行伤寒、温病统一规范,完成“证”的科学化。
  杨先生认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乃是用卫气营血代替了《伤寒论》中太阳温病、阳明温病、少阴热化、厥阴热证之间的传经关系,亦即出现概率极大的一段发热反应症候群,相当于伤寒传经短路而已”。笔者赞同此论,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外感热病的治疗也不会止步于张仲景的113方。这可能大多数人都赞同,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开放”外感热病领域,让更多的新成果融会进来。笔者提出“病是河流,证是舟”,就是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假说。笔者期待着海内专家的赐教。




上一篇:经方的脉诊[ZT]
下一篇:跟师李可老心得
慎始善终

34

主题

1万

积分

92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0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麦青论六经实质.doc (163 KB, 下载次数: 318) ZT:  伤寒论六经新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el=rela_nextarticle

一   太阳经:主要的病变在皮肤、粘膜、肌肉和末梢血管。初起头痛、恶寒 、发热 、鼻塞流涕,甚至颈项四肢酸痛,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等。汗腺处于闭塞状态,表皮、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这就是麻黄汤或葛根汤的方证。素体阳虚加附子,咽痛加黄芩、连翘、口干加石膏。用之必效。如血管、表皮处于舒缓状态便出现脉缓,汗出,恶风,体弱面白等这就是桂枝汤的方证。用桂枝汤必效,寒加附子,热加黄芩,虚加黄芪,实加大黄(表虚里实)。



二阳明病:阳明病多为太阳病的延续。是痉挛的血管变为舒张,汗孔开发,故出现面红,大热,大汗,脉洪大。由于体液的大量丢失出现大渴。这就是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的方证。

   大热使胃肠道的腺体分泌减少,出现痞、满 、燥、实、坚或热结旁流。脑血管的扩张导致头痛,谵语甚至独语如见鬼状的中枢系统的紊乱,此时三承气汤酌情使用。

三 少阳病:少阳病是介于太阳之表,阳明之里的半表半里证。它的不适是自我感觉或浆膜腔、消化道症状出现的。如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等。治之以柴胡剂。

四 太阴病:是以胃肠功能低下,分泌亢进,迷走神经兴奋的里证,寒证。治以理中,四逆辈。

五少阴病:是以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而成的。故出现“脉微细,但欲寐”。多见于心衰、肺心脑病、休克等。治以四逆类回阳救逆。

六厥阴病:是多脏器功能紊乱或衰竭,病情复杂多变。既有乌梅丸的方证又有当归四逆汤、四逆类的方证。故陆渊雷先生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
慎始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1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以中医为傲,同行们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11-16 1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辈还需要加倍学习,不说超过前辈们,也要和前辈看齐。前提是有朋友发资料大家学习,谢谢你andy的努力论坛才更加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3766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66
发表于 2009-11-17 19: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还是温病,其生理基础是人体的体质,寒则伤寒,热则温病。

以伤寒统摄温病,不若以体质统摄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09-11-18 18: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也好,温病也罢,只是医者各自的认识不同而已,最终的转归仍跳不出“六病”的范畴。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09-11-21 2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也好,温病也罢,只是医者各自的认识不同而已,最终的转归仍跳不出“六病”的范畴。”
老兄说的太好了,细分有温病、伤寒或外感杂病,或中风、霍乱、闭经等等,合之不过“六病”,也可以说天下万病,不过六种,这就是经方的真正魅力,还有什么理论有这么大的兼容性和应变性,而且还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道中人尊仲景为“医圣”似不过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积分

2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4
QQ
发表于 2009-12-3 0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芭窗夜雨) 的帖子

本人觉得伤寒温病不过是个人的理解罢了,伤寒方同样应用于温病,不过是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对于外感病应用六经的效果从本人经验看来比卫气营血要好,体质只是一方面,寒则伤寒,热则温病,只能反映一小部分,寒照样会有热病,这就是本病与标病的不同,在治疗中就要问清楚某些症状是在这次发病时出现的还是一直就有,如果是新出现的就要认真考虑原因,这就是标病,如果是原来就有,就可暂时不考虑,那是本病,等这次外感治疗之后再行治疗,这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20:57 , Processed in 0.21433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