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以医悟道 于 2016-6-14 15:42 编辑
浅谈方证相应的魅力 经方医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方证,所谓方证:就是应用方药的证据,这一句话强调了经方医学严谨的以抓实证为着手点的医学特色。中医师处方用药都有方证,有一部分是不自知的,也没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方证的规律和诀窍。浙江温州娄绍昆先生认为学习经方医学要有野性思维,就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样,先学会是什么,在慢慢解释为什么。有些方剂的使用机理是解释不清的,作为临床医生最主要的是先学会应用,没有必要强行解释,留到今后去寻找机理,进一步提高吧。 应用经方就是出现了某些特殊症候就选用相对应的方药。当病人出现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病都可以应用小柴胡汤解决;当病人出现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就可以选用桂枝汤。经方医学摒弃了中医五行玄学的桎梏和理论的糟粕,以其简洁明了的学术风格,以其惊人的临床疗效吸引了大批的中医学者和爱好者的喜欢。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中医从业者看到很好的临床疗效,给了中医师极大的信心和自信,让人更容易接受掌握经方医学的临床理论和临床应用技巧。让人明白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诀窍;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的规矩准绳;以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升华提高。到了后来就是于无字处求真言,抓住一些心领神会的特征依然使用,大概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意思吧。 经方医学有自己的规矩准绳,可以用来衡量方药应用是否得当,先抓体质,再抓主证,再抓体征。看过《经方实验录》这本书的人会记得,民国年间有一个商人患“心悸”先找到岭南四大家之首的陈伯坛先生看诊,陈老处方炙甘草汤;这名商人又买舟到上海找到伤寒大家曹颖甫先生看诊,曹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处方炙甘草汤而后病愈。为什么两位名家看相同的疾病,相同的病人用相同的处方,其中的机理何在?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偶然事件,并且总结经验让其成为必然,走出千人千方的的困局,是我们的追求。记得今年春天在和谐国医馆坐诊的时候接诊了28岁脱发、失眠的轩男,处方大柴胡汤加酸枣仁汤,他找到前次接诊李徐苹医师的处方也是以大柴胡汤为主加减,疗效很好。有一次在郭师处跟诊,一位失眠、烦惊的病人前来看诊,都想起了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医学以病人其实实在在的体征,以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佐证契合病证的方药选择的精准性。我们应该重视疾病—病人—方证的关系,而经方医学以其简洁明了的学术风格,彰显了中医独特魅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表述,把平常的问题深刻表达,强调经典,立足方证,重视个案的研究。我喜欢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的一句诗: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也正是经方医学学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