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04|回复: 2

中医百问第四十七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5-3-27 11: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47.如果说五臓不是实质概念而是功能概念,那么是什么功能?哪种(类)功能?依照什么划分?六腑又是哪种概念?如果不是一类的概念可以表里联系吗?
答:在之前的论述中已经就五臓的功能做了一些解答,我们当然不能仅仅局限在“五臓藏而不泻”的论述中固步自封,因为那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对象做特定的论述,作为今人的我们虽然在现实中仍然无法把它们完整的呈现出来,但却不代表着我们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和阐述它们。就好像时至今日,不论科技如何发达,物质产品如何丰富,各种新的人为规定越来越多,但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等复杂性系统内,它的原则迄今未变,变的只是器和象,增加的许多变数只是用于遮蔽最根本的内部变化,使人难以查知其运动,故而,越来越多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料数据形成了“信息过载”,反而使人难以明了世界到底怎么了,事物的变化到底会怎样。“歧路亡羊”,“知识没有了边界”,人心也就没有了中心。医学亦然。“多则惑、少则得”,中国幸赖有圣人的教诲,所以我们的理论都是抓住在衍化过程中,在繁衍万物,形成各个具体形质、功能的“临界”点时的基本原则,以之作为观照万物的坐标,从这个坐标开始,我们可以向前进一步追寻衍化的足迹,进一步深入衍化的细节中以体认原则的变化;也可以退一步,提炼万物衍化的核心精神,将之融归于“道”的怀抱,从而万物皆备于我心。这样进退自如,在道与器、虚与实、一和多之间找到平衡。阴阳分之为三,后天五行不论从哪边看都是三点一线或者三角形的关系。从脏器形质中求阴阳五行是退一步,从阴阳五行中确定脏器的功能性质分类是进一步。这种核心精神可以保证我们不迷失在如银河星辰般繁多的现代数据潮流中不知南北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分析、归类现代的各种观察、各种认识,以丰富我们自己的认知,这是体道的不可或缺的两方面。昔者慧能一朝悟道,而后隐居八年渐修,世人却只知以悟、以机锋、以妄言为有得;孙子以“上者伐谋”立言,世人只知用谋是兵法之最高境界,殊不知兵法脱胎于军法,无军法之严,无士卒之练,无器械之精,无号令之达,无君帅之得,无生产之富,无民心之齐,无时势之至……那么一切之谋不过是小谋,是战术之谋,反不足以兴国,适足以败国。称日本文化为缺少战略文化的所指正在于此,只知弄巧,不识大势也。所以有了原则,有了钥匙,还要能丰满之,这就是《实践论》提倡的经验和实践,是进一步的功夫。真正的理论之所以难做,是在于学者所做是退一步的功夫,却不能少了进一步的努力,其中界限难明,中心不易得,往往随波逐流,最后竟不知其所在,或从俗,或从弊,草草了之,终身不得其明见。两百余年来,或从东洋,或从西洋,或崇苏,或崇美,无有从本者,阴阳五行被抛却,核心坐标被放弃,是以数十年中医发展漫无目的,进退无据,如无根飘萍,江海小舟,不但学中医的功夫缺少了次第,也缺少了评价的准绳、交流的平台、革新的蓝本,大有回到“各承家技”、“各密其要”的“经验医学”时代的趋势。这种零散无核心的学术很快就会淹没于更加庞大的现代数据海洋,迷失于知识的新载体、新范式——网络文化之中。核心原则如其神,理论学术如其皮(文化理论有虚实两端:虚者是为中国人的行为包括医疗行为为何会如此进行的起源,是中国人认识和改造自然,历千百年形成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际存在的传统,如果这个基础和西方相同,那么中国就不会有中医出现;实者是人们总结实践成果,以期展示出“虚者”的面目的思想、文字结果,有对有错,有近似有虚妄。前者在历史中的遗留是不变的,后者在历史中是随时在变的,但是后者如果不延续前者,未来的传统也会变的。我指的要续上的就是前者,而不能为历代的后者所误),临床实践如其毛(如果传统没有了,支撑一种或者一类行为的文化没有了,那么实践就会萎缩,文化理论的虚实两端是纠缠在一起的,不加以理论的研究辨析,在丢弃了后世理论解释的同时也就放弃了中医生存的理论基础,那么中医就将变“回”经验的、逐利的、为生存而存在的小众化技术,终将在能源和经济革命中消失。有人以为只要患者有需要,西医有缺憾,中医就有生存的土壤,这是幼稚之言,“人民”是最好糊弄的,是易变的、短见的、势利的,他们以前不能理解中医,将来也一样不能理解。只能看咳嗽的中医已经是中医的耻辱了,这个世界始终是经济政治的力量说了才算,医学和太医一样,算个逑),“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说这些不是无谓之言,而是要强调阴阳五行(五臓)作为中医核心存在的意义所在。把五臓理论改成“五脏相关”,不再讨论自己的内涵,一味的要使别人听得懂,这是跛脚走路,只有在退一步上走好了,在进一步上也走好了,才能使自家有了定性,能“八风不动”,也能使外人在可以理解的同时知道更为深刻的背后意义,才是异质化应有的价值,而不是提供一些同质化的东西,甚至只是在治法这样的“战术”(所谓辨证论治)上提供异质化见解,既然是战术,那么对方肯定要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战术,知道可以这样但是偏不这样,选择多嘛,选择与利益一致嘛,何必选你呢?选也是功利性的利用一下,包装一下而已,现在许多申报中医课题的不就是这样吗?只有提供了更好的地图、雷达(分析方法),资源后勤模式(身体利用方法),新式兵器及最佳用法(方药及理论),战略思想(宏观认识,对势的把握),动员组织手段(生理基础认知),经济建设(对身体资源的管理建设)等等,才能构成一种可以平等对话的资格,才有了被尊重的可能,而在竞争之中最后如果冲突激烈,那还是少不了一战,也才有战胜的可能,仅仅有一点战术,那只会成为苍蝇般的“恐怖主义”,图惹人厌。这就要求有完整的中医而不是只有技巧的中医,一味的实践派当深思、慎思。
    五臓之前讲过,一般而言就是那几个性质特点,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层次和对象中,还有一些可讲的,尤其是在传统文献中有很多可以辩驳的地方,这里不讲了,放到药物中讲。这里谈谈对“六腑”的看法。六腑当然的是脏器,但是脏器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六样呢?奇恒之府为什么不算,不与五臓表里对应?而且按照五行五臓的胚胎衍化来看,脏器无不可以分属五臓,那么这六腑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要说“泻而不藏”,身体没有哪个组织器官不在其列,连大脑也是一个最大的消耗器官,很能“泻”的。而要说藏,每个细胞都有“藏”的能力,是真正“藏富于民”,而脂肪组织是大的藏,又不能说是“臓”。关键在于“藏”指的是“藏神”或者“神之藏”(《甲乙经》、《太素》均作“藏精神而不泻”),而不是藏气血等具体之物,此“神”不是意识之神,而是“神无方而易无体”之神,指存在而无固定位置和形态的基本功能。“泻”指的是气血的输泻,而人身中没有不输泻气血的地方,所以全身脏器俱是腑。六腑用“天气之所生,其气象天”来比喻实际上是指该脏器气血随时变化无有停顿,其内的生化运动当是如此,这实际上是定义“腑”,其后进一步解释说明作者着眼于“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这种消化器官的独特的“蠕动”变化,是体现六腑的特性,和其它腑有所不同,却不能说明六腑为何与臓相联系的原因。奇恒之府的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是其中新旧并存,可藏物一段时间,但依然是腑而不是臓,其实许多内分泌器官也可以归到奇恒之府,只是当时认识不到罢了。奇恒之府所谓“地气所生”、“藏于阴而象于地”指其受制于后天的身体结构,位于身体结构的隐(深)部,不能改易其能,并且有“生化”之力。从表象上看当然是如此,但是我们用五行分析这些具体的器官也一样可以有五臓的分别和归类,腑的概念在分析和治疗中只具有“地利”的作用。所以不管是什么腑,它在层次上,永远是居于“器”的层次,是有形之物,是不能和“臓”相提并论的,臓可以衡腑,腑不能议臓,臓在腑中,腑却不在臓中,臓腑间的联系紧密,但是却不可能一一对应。那么六腑到底有没有区别于其它腑的意义?当然有,它的意义就在于:在五臓的基本功能作用下,主导了身体中一切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六腑在体现、执行五臓指令的同时,还承担着“转化和排泄”的功能,(《六节藏象论》说它们是“仓廪之本”,实际上是说仓廪之所藏其本来源于此,而仓廪-仓曹官是肾所主,不是脾土所主),它们是在相辅(肺金)控制下的一个最重要的“行政”区域,它们的运转正常与否,直接体现了身体中五行功能的正常与否,同时也是五臓的能量来源基础,这是六腑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即便如此也一样不能把六腑一一对应于五臓,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五臓六腑可以作为身体生理结构的中医视角的代称,却不可以作为具体的认识来对待,和当时五行对应礼法、儒学、刑赏、音律等等一切,均要强分之为五(或六),是一样的,有对有错,有有意义,有没意义,是一种为符合结构设置而不顾事实而进行的机械的理论创造,不足为训。不能使用和操作的五行分类就会脱离实际,就没有价值。所以臓腑表里的理念可以休矣。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3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3 优秀文章,学习、思考!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照着讲”“接着讲”“自己讲”
下一篇:中医百问第四十八至四十九问试答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5-3-27 23: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用心良苦,真花了不少功夫。但对五脏是功能概念这个前提,不敢苟同。 这显然是现代某些人的认识,而不是中医原来的认识。

对“藏而不泻、泻而不藏”的解释,作者引用西医概念来阐述,别出心裁。我不反对借用西医的概念,但对西医概念与中医概念如何对接,不是这么轻描淡写就过得去的。西医与中医,运用了完全不同的逻辑方法,不大容易统一在一个逻辑叙说之中。好比说, 你可以画牛画马,画花画草,画山画水,但是你不能画天画地,不能画风画气。也就是说,画可画有形,不可画无形。语言的表达同样有边界,有自然的“言语道断”。

在西医,有一个在形质上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次序,但中医没有。中医实际上是以形态和功能的观察为入手处,经整合以后,形成了一个实质上贯穿了宏观和微观的认识体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与西医不能进行平行对比。

有人认为中医不重视解剖,这是误解。但是中医不主张进行太细致的解剖,太细致了就会破坏整体观。疾病总是整体的,因而整体观不可丢。就像你要去欧洲,这个道路就不能太细小。当然,从理论上说,细小的道路也能通向目的地。但是人的生命有限,不容许你进行无休止的研究。因而西医的研究方法,越微观就越迷失。这一点楼主也说了,我赞同。中医的难处在于,这个“整合”是极其难的。不过好在,中医用几千年的时间在做这种整合,其成果岂可小视?整合的历史当然还在继续,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人类的进化一样,潜移默化。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急功近利的西医,似乎不知道这个道理。

中医是用前人的成果为实用,来解决当前的健康问题,而自己在实用过程中继续进行观察研究的成果将留给后人。西医却是现在就要出成果为现代人用,而前人的成果常常被抛弃;但最后,他研究的成果也将被后人抛弃。我说的可能有点绝对化,但至少这个倾向是存在的,这个心理是存在的。某些人不承认中医的合理性,说要废止中医,不就是基于这种心理吗?他认为中医太旧了,他要新的。这就是不愿意继承了。

人类的文明必须是有继承的。不愿意继承,就是自我毁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1: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作者用心良苦,真花了不少功夫。但对五脏是功能概念这个前提,不敢苟同。 这显然是现代某些人的认识,而不是中医原来的认识。

对“藏而不泻、泻而不藏”的解释,作者引用西医概念来阐述 .. (2015-03-27 23:47) 
我希望听到高山君针对具体问题的专业意见。我们网络上的中医朋友对于“路线”、“观念”的敏感度很高,不乏动辄上纲上线者,但是却缺少 就事论事的学术探讨。是语言、理论不通,还是不能、不愿探讨,不得而知。我很多自以为的得意之处,高山君迄今未能发表意见,我感到很遗憾啊。任何人的思想决定了技术的存亡。望高山君给在下点具体的批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24 , Processed in 0.06814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