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执业药师考完之后(《法律法规》老大难,看来明年还要努力,唉),也算有时间干点正经事。
因为之前看过“”(柯雪帆·疑难病证思辨录),觉得挺有意思的。
然后再联系黄师着眼“药证”“体质”的学习经典的方法。所以本来是打算看看能否总结出“药脉”这样的东西出来。但总结完之后,发现还是失败了。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但好歹也算完成了一个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工作成果:
(一楼是条文总结,二楼才是分析贴)
·《伤寒论》部分: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虚】【少阳】
阳脉涩、阴脉弦:
“与”小建中汤:
胶饴一升、芍药六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七升·三升·内饴·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一斗二升·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少阳】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少阳】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下】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少阳】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少阳】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实寒】
·《金匮要略》部分: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下】
(大承气汤)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疾】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虚】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虚】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主之
胶饴一升、芍药六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七升·三升·内饴·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痛】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痛】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痛】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痛】【寒】【下】
“宜”大黄附子汤
炮附子三枚、大黄三两、细辛二两(五升·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寒】 【痛】
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呋咀)(水三升·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虚】
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虚】【寒】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痛】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虚】【寒】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虚】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虚】【寒】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痛】
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痛】
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夫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痛】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虚】
旋复花汤方“主之”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久寒和久热下一篇:我学伤寒论完稿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