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835|回复: 15

黄煌精彩语录:学习中医的体悟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14-3-20 12: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煌精彩语录:学习中医的体悟


整理/李小荣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
:隔一段时间重新再读一遍黄煌先生的这些语录,真是感到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 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 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 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加减度和关注点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要不要加减,如何加减,要说清楚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以前,我是认为每方必须加减,否则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后来,临床渐多,才发现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要加减的。原方的效果更好。就是加减,也只摸索到仅有的几种套路。


  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又比如对大柴胡汤证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但其中类型很多,如是支气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还要加桔梗;如是胰胆感染,见舌红、脉滑,我要加黄连;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陈皮;如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见面潮红、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


  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但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加减。有的经方,是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根据疾病的不同,适当加减。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类疾病?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


  由于中药配伍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弄清其加减后的药理药效变化,所以,简单地根据单味中药药理来加减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惟一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比如经方原有的配伍规则就很重要,比如黄连配黄芩,大黄配桂枝,白术配茯苓等等,这就需要从张仲景原文中去探寻;也可以借鉴前人经方应用的经验,然后再在实践中检验。


  总的一句话,经方加减难,用经方要慎加减。


☆ 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张仲景就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


☆ 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脱离临床实际。


☆ 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西医以诊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 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


☆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 有瘀血,也有阳虚,(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汤证、真武汤证都可以见下肢皮肤干燥。



☆ 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现眼圈发青。


☆ 除烦汤其实是栀子厚朴汤的加味方。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基本药物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春天的夜汗身热最有效果。如果有尿黄尿痛者,加入六一散。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黄连。栀子厚朴汤是经典除烦方,《伤寒论》用于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许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胸闷腹胀等躯体症状,用此方能宽胸膈,除腹胀,常常让患者神情气顺。


☆ 黄连温胆汤多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应激障碍、惊恐障碍、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而除烦汤多用于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哮喘、胃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特别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的烦躁失眠最有效果。也就是说,两方在主治疾病谱上有所不同。

☆ 芍药可以通大便。我用大剂量芍药时,常常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结。芍药对大便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 半夏重用可安眠。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


☆ 关于竹叶石膏汤: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括咳嗽。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依我经验,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

☆ 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葛根汤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其人多壮实,用之很安全。可惜,国人已经将前人这张好方束之高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本文原题“经方医学黄煌之论与言”,源自李小荣博客。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黄泻心汤治疗气管淀粉样变咯血
下一篇:黄煌精彩语录:识证遣方的临床经验

0

主题

0

积分

56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3-20 14: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不应这样讲,有点绝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4-3-20 14: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先生高瞻远瞩,出言不凡,佩服。但本帖中有几句话,在下略有私见,不敢苟同。

1.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这句话有合理的一面,但也不尽然,所以可能引起误解。其一,中医源自道家,本有宗教的成分。中医传承的方式,从传统来看,与宗教有一定关系。对待宗教,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有些宗教,其实属于生命教法,与医学天然相通。其二,经商和理政,与医学也有关系,这属于大的策略问题。用药,是中医特有的技术,但用方,却是理性的特长。常言道:隔行不隔理。商人且可以用兵法,而中医用兵法乃是常识。又说,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治国。这些都是中医大家必备的手段。

2.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脱离临床实际。
东垣论阴火,当然是病机。我不能理解的是,一个病机怎么就会脱离临床?当然,这是一个大的病机概念,是一类证,而不单单是某一个具体的证。但这一类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火的现象,而这些火却不是实火。阴火生于脾虚,是东垣思想的精髓。脾气宜升则健,今脾虚而不升,脾气下行(所谓土湿下流),郁而生火。于是治阴火,唯用升阳健脾法。只要不是外感病,不是阳热实证,凡口疮大多适用温补法。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3.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
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了。仲景用舌象很少,所以经方家多不谈舌象。其实还是一个个人的体会或擅长的问题。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中医都是全能的。十八般武艺固然了不起,三斧头也足以扬名天下。但舌象,教科书其实说的不够,书上都只是说了一些典型的,而临床上大多是不典型的,难怪多数人不会用。看舌象,大有奥妙,但要细心观察和总结。它就像人的指纹,特异性很强。舌象反映的是内脏的指纹,是阴阳气血的脸谱。

所言不当之处,请多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5: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tan502 的帖子

tan502:“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不应这样讲,有点绝对。 (2014-03-20 14:17) 
个人理解:舌质与舌苔两者都有临床价值,两者相较、对比而论,这句话强调的是杂病门诊中舌质比舌苔更能反映病症,舌苔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失真,例如吸烟、饮食、染苔、年老者的厚苔等等。
欢迎交流、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5: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黄先生高瞻远瞩,出言不凡,佩服。但本帖中有几句话,在下略有私见,不敢苟同。

1.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这句 .. (2014-03-20 14:27)
“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这句话是对中医初阶的引导之言,
用学文的方法---强调不能呆板;
用信教的态度---中医著作汗牛充栋,提倡学习要有质疑的眼光,不要虔诚驻信、人云亦云;
用经商的手段---不能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开大方贵药,这样难于总结提高;
用理政的标准---不能假大空。。。。。

这篇文章因为是黄煌老师的只言片语,其论与言其实均有前提背景,但在整理发布就会有所突兀感,所以容易导致看问题的不一致,谢谢台主先生的宝贵经验和精彩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5: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黄先生高瞻远瞩,出言不凡,佩服。但本帖中有几句话,在下略有私见,不敢苟同。

1.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这句 .. (2014-03-20 14:27) 
2.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脱离临床实际。
东垣论阴火,当然是病机。我不能理解的是,一个病机怎么就会脱离临床?当然,这是一个大的病机概念,是一类证,而不单单是某一个具体的证。但这一类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火的现象,而这些火却不是实火。阴火生于脾虚,是东垣思想的精髓。脾气宜升则健,今脾虚而不升,脾气下行(所谓土湿下流),郁而生火。于是治阴火,唯用升阳健脾法。只要不是外感病,不是阳热实证,凡口疮大多适用温补法。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谢谢先生的经验,可能人异地疏,我在临床治疗口疮也不少,除了您提到的阳热实证的例如大柴胡加黄连证、三黄泻心汤证、大黄甘草合黄连解毒汤证外,发现补中益气、附子理中等温补的不太多,倒是甘草泻心汤、黄连阿胶汤等方证偏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5: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黄先生高瞻远瞩,出言不凡,佩服。但本帖中有几句话,在下略有私见,不敢苟同。

1.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这句 .. (2014-03-20 14:27) 
3.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
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了。仲景用舌象很少,所以经方家多不谈舌象。其实还是一个个人的体会或擅长的问题。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中医都是全能的。十八般武艺固然了不起,三斧头也足以扬名天下。但舌象,教科书其实说的不够,书上都只是说了一些典型的,而临床上大多是不典型的,难怪多数人不会用。看舌象,大有奥妙,但要细心观察和总结。它就像人的指纹,特异性很强。舌象反映的是内脏的指纹,是阴阳气血的脸谱。

先生眼界开阔、非常精彩!
谢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6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3-20 17: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小荣 的帖子

李小荣:个人理解:舌质与舌苔两者都有临床价值,两者相较、对比而论,这句话强调的是杂病门诊中舌质比舌苔更能反映病症,舌苔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失真,例如吸烟、饮食、染苔、年老者的厚苔等 .. (2014-03-20 15:33) 
与痰湿有关的杂病必定要重视舌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642

积分

81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42
发表于 2014-3-20 18: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舌应包括望舌质与舌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4-3-20 2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荣老师说的对,先生的这些言论都是有特定背景的,如此,则其言必有所指,也正应了先生的“不求其全,但求其真”,乃当时个人想法真实表露,所以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当然,我们在细细体会的时候,除了领悟先生思想之外,可以有自己的联想和不一样的看法,只要是自己求真务实后之真实所想。我,就是这样做的。我经常读先生的言论与著述,很踏实的感觉,也总能引起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4-3-20 2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病重苔,杂病重脉。——程门雪。   
另外 ,舌苔所受干扰很多,我平时也不是很重视舌苔,对最后方药的确定影响一般也不大,舌质和脉象倒是比较重视,脉只是抓其大要,因为太入细了,以目前水平,没有办法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欢迎交流!但有痰湿如果正气不足时舌苔不一定有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榆次 的帖子

榆次:                 望舌应包括望舌质与舌苔。 (2014-03-20 18:51) 
是的,望舌包括舌质与舌苔,还包括伸展的舌态,以及舌下静脉以及舌与唇的对比等等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万

积分

142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385
发表于 2014-3-21 09: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经方语录对指导初学者找准研究方向至关重要,大家可多多关注黄师及黄师所列经方医家 的各类医学思想言论。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uqiuz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1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小荣兄的再次分享和耐心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7-29 1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读常新,理解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0:51 , Processed in 0.08015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