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76|回复: 13

南阳之行

[复制链接]

63

主题

1081

积分

3121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81
发表于 2013-11-2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踏上开往北方的火车,路上阳光明媚,沿途所见皆为广袤的平原。中原大地,一览无余。
     南阳,仲景故里,我第一次来到这,拜谒仲圣,感受南阳的人文气息,这次的会议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呢?
     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上,主要是院士、国医大师等作主题报告。感受较深的是李连达院士的态度很实事求是,而北京中医药副校长王庆国先生虽满头华发,声音却如30岁的播音员一般,语速偏快。他的报告基本上是照搬其导师刘渡舟先生的讲义,无新意亦不深入。
     下午开始“三部六病”论坛,首讲的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宿明良先生。毕竟是行伍中人,报告充满了军队作政治报告的激情风格。其主要讲述刘绍武前辈的协调疗法,从饮食学说谈到“三部”、“四脉”,总体突出了科学与规范特点。自我介绍这几日上午均能看病150余人,得益于刘老的学说指导。而令我没想到的是,宿先生还会用易经八卦的理论来解释“刘氏”小柴胡汤(花椒易生姜,苏子易半夏,党参易人参)的四治八法,如“甘草性泻治实”,但其后又提出“甘草泻以治虚”。因本人理论功底不够,难以理解。
     第二场是刘绍武前辈之孙刘东红先生作报告。刘东红先生初一登台,只见他戴着黑框眼镜,双手插在牛仔裤口袋,一足探前,一腿微曲点地。乍一看,看不出他已四十多岁,倒像三十余岁的IT人士。其开场白是“我是一个纯粹的西医,是西学中的,懂的中医不多.....”,他强调“三部六病”学说他爷爷从没说过是自己的,而是“三部六病”就是《伤寒论》原貌,爷爷将其整理还原。在演讲中,他激动地提到“中医究竟该如何存在,如何发展”,认为中医定证不清,要强调“病”是什么。中医难学,是因为不符合“三便原则”,而“三部六病”提供了科学标准。而他看重的是学说中慢性病治疗方案,定疗程一般4~6月,一方到底。因为学说看重的是疾病本质,定出方案,期间出现的各种现象不用管。而对于急性病,他认为中医PK西医,如同义和团PK八国联军,完败。而此学说发展,应吸纳大量西学中人才才能根本改变中医。
       总体来说,我虽不赞同他的看法,但喜欢他的风格想法,如运用风险投资,进行连锁经营等等。
      接下来是马文辉先生讲授“三阴三阳”辨证理论体系探讨,根据易经及时间划分,“太阳—厥阴,少阳—少阴,阳明—太阴”,这既不同与胡希恕式划分,更不同于传统中医划分体系。认为《伤寒论》“六病时=六病欲解时”,具体略(没仔细听),
        第二天首讲的是刘绍武前辈之子刘惠生先生,他介绍自己是西学中的,中医基础很差。他认为“三部六病”学说在于创新。这种学说非中非西,乃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以现代解剖知识对人体进行三部划分,对六病提纲重新修改和确立,六病主方组成和命名。“三部六病”学说能统一指导各家学说,在当代理论联系实践.
      接着第三代弟子徐建东作报告,他主要讲述“三部六病”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国内三大团队(冯世伦团队、黄煌团队),虽然其他两个团队方证讲得好,但理论体系最完善的还是本团队,缺乏的是宣传。
    而杜秀娟女士作为中医学习“三部六病”的代表讲了一些临床运用,如痿证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阴虚风动(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用大定风珠合小柴胡汤。她比较讲究辨证论治,但同时受协调疗法影响,所以慢性病大都要加上小柴胡加减方。
    总体感觉,“三部六病”很受军区和西学中的欢迎学习,自然有自己优势。科学规范,便于掌握应用,确定了病症、方案、疗程、费用,也更适合推广。这就有点像“乡村基”或“肯德基”,标准化连锁经营,但要培养出刀工各异,能做出不同珍馐美味的大厨还是较难的。不过对于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几个大厨又怎能满足那么多人群的需求呢,只能是看不同人群的选择以及门槛的高低了。
另附当时所讲的一些医案:
1、宿明良先生所讲:刘绍武医案
    大概70年代,山西一司令夫人胃下垂至盆腔,几年遍治无效,体重76斤,刘老看后予桃核承气汤一剂后,一天腹泻31次,第二日司令欲拿他问罪。刘老看后认为无妨,续服。期间治疗3月余,最后照片正常
2、寒冬腊月,一男子厥,刘老触及鼻息,按胸腹,用冰雪放在其嘴唇让其融化饮入,后男子苏醒开始发热,刘老再予白虎汤,石膏2斤,知母1斤,甘草半斤,粳米半斤,煮大锅频服。
          徐建东个人医案
1.给越南一男子治疗脑瘤(良性恶性未说),好像是3.6cm,用协调疗法服药半年,对患者说可能会长大,照片3.9cm。患者不解,嘱其再续服半年,后照片消失。认为长大是好事,那是有反应的表现,大而蓬松,不如之前小而坚硬。
2、给一肺癌患者治疗也出现类似情况。但亦不知此患者是早期还是末期,具体情况不知。刘老认为,凡癌症患者,一般有4个月极度郁闷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本人自我诊疗小记(头面部带状疱疹)—清上蠲痛汤、葛根
下一篇:第一次使用免煎颗粒治咳嗽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2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没有白来!恭喜。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2 1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讲故事的人![s:188]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7

积分

13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3-11-2 15: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看来,楼主此行收获不大,也不要气馁,有真材实料的真中医已经是少之又少。不少人不过是披着中医外皮的假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13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34
发表于 2013-11-2 2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看到经方医学已经开始复兴了,大有燎原之势。虽然各门派的说理工具不一样,但只要用的是经方,大黄还是那个大黄,桂枝还是那个桂枝,张仲景的药证、方证是最客观、最稳定的,千里万论到最后都要落实到方和药上的。药证、方证相应,功到自然成。胡希恕先生曾说,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这既是千百年来中医应用经方的核心技术,也是经方需要世代相传下去的最重要的内容,那是真经。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4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认识,还是比较客观!没有装腔作势[s:188]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1-4 19: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东红强调“三部六病是《伤寒论》原貌”,这一点很重要。
徐建东认为“三部六病学说缺乏的是宣传”,也是一语中的。
冯世伦教授经方师承班在复兴中医网常年授课。“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在复兴中医网亦有专题讲座。
黄煌教授创办经方沙龙,经方论坛亦颇有人气。
相比之下,三部六病医学网却逊色不少,好像长期无人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4 2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六病网设计存在缺陷,三部六病缺乏一个核心人物。三部六病主要成员只注意自己说什么。而忽略了听众要听什么。在这个网站想说句话都很难。我曾在三部六病QQ群沟通,顶层人物只有马文辉先生一人,中层是空白,只有初学者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我和马老师是朋友,不是三部六病学者,反而成了主角,大量转载三部六病文献,包括李国栋有关三部六病文章。无奈能看懂的不多。之后我也很少登门了。
    一个学说,或学派,不重视基础培养,不会有太大发展。仅凭马文辉一人卖力不行。这个学派致命弱点就是套头太多,形不成合力。都把自己扮成正宗继承人,其结果只能停留在原始状态。你说你再是好酒,也怕巷子深.门店多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11-4 2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部六病很简明。三部是表、中、里“三部”,六病是表阳、表阴、中阳、中阴、里阳、里阴“六病”。三部六病在概念上并没有歧义。至于更多的解读,那是见仁见智,不可能要求一致。说到基础培养,三部六病的基础的东西就是三阴三阳规范下的方证。对经方方证的重要性,与冯世伦教授和黄煌教授所强调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熟记方证条文。
好酒也怕巷子深,不错。巷子深了不好进。门店多,倒不一定是坏事。门店多,比较也多,供选择的东西也多,可以各取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还是理论上最完整的的,受益医家也是最多的。
只是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好,先开个会,大家啊聚聚,提提改进意见,未来很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5 1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三部还是理论上最完整的的,受益医家也是最多的。
只是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好,先开个会,大家啊聚聚,提提改进意见,未来很光明。 (2013-11-05 08:02) 
欢迎十丗遗风的参与!多多指导。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5 1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三部六病”研讨会简报

10月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在医圣故里河南南阳开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致开幕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杨士莪,向南阳张仲景博物馆赠送民国时期南阳首任知府杨鹤汀亲自编撰并手书的《伤寒论浅歌》手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建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揭牌。
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同期开讲,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著名作家二月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国医大师张学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等分别做主题报告。仲景学术论坛、中药开发应用论坛、仲景学术论坛之“三部六病”研讨会同期举行。
作为文化节系列活动,医圣张仲景像发布、张仲景经方碑林奠基、名老中医现场义诊及中医特色诊疗体验、张仲景养生城健康大讲堂、宛西健康大讲堂等陆续举行。
10月21日下午2点,仲景学术论坛之“三部六病”研讨会开幕式在南阳圣泰假日酒店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中医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主编杨建宇主持,南阳市副市长张生起致欢迎词,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少将徐黎明教授致开幕词。北京军区总医院脉诊室主任宿明良教授作了题为“小柴胡汤是协调疗法的方药基础”的报告,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马文辉教授作了“《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浅析”的报告,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刘东红副所长作了“慢性病的三部六病诊疗规范建立”的报告。参加会议代表共计80余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晚上三部六病弟子们臧东来、赵卫星、石西康、于殿生、刘建波、刘建忠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对《伤寒论》和三部六病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22日上午,大家一起拜谒了张仲景医圣祠,参加了张仲景经方碑林奠基仪式。11点继续学术交流,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所长刘惠生主任作了“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徐建东作了“三部六病医学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的报告。下午,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杜秀娟教授作了“三部六病方在脑病科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报告,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俊莲教授谈了“《金匮要略》中表部病证方药的临床应用”。更为可贵的是世界中医药协会副主席兼非洲区主席迪亚拉中医学博士全面聆听了两天来的大会交流,主动要求发表感想。认为:“三部六病是外国朋友学习中医,学习《伤寒论》的极为便利的好教材,易学、易懂、易用!”当场表示愿意加入三部六病团队推广应用。杨建宇教授高度评价了三部六病学术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认为:“三部六病学术是《伤寒论》从理论走向临床的金钥匙!”最后,郭维峰老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词,大会圆满结束。
本次学术研讨会,走出了山西,走向了世界!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在医圣故里南阳,为传承仲景学说,弘扬医圣精神,完成刘绍武先生意志意义重大。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
2013-11-1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13-11-5 1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伤寒论》之辨证是“六病辨证”而非“六经辨证”
  
  青岛 黄岛区    仁海诊所      于殿生   手机:13616483375
  
   就《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六病”,还是“六经”?其辨证是“六病辨证”,还是“六经辨证”?因为二者所涉及的范围大相径庭,所以分清二者的异同,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义,直至能否将《伤寒论》的理论全面、准确地运用到临床。历代中医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以至目前中医院校的教材上亦采用了“六经”、“六经辨证”。本人认为《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是“六病”,而三阴三阳辨证应该是“六病辨证”较妥,理由于下:


一、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目录上分析
<伤寒杂病论>全文(宋刻版)
  、、、
   卷第二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卷第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卷第七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卷第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第七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卷第八 辨不可吐第十八
       卷第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金匮要略>原文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仲景将“六经辨证”标明在何处?
  从上述《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目录,可以看出仲景有关“病”的范围。正如“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所言:“从每一篇的篇名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来看,“某某病”是由许多有关联的证构成的。
  症”是指病人的感觉或者医者检查后得到的感觉,包括近代西医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下利、按之石硬等。‘证’则是一组有关联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定的病机。
  ‘证’代表一组相对固定的、临床上经常见到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反映一定的病机,并以脉象、舌象作参考与验证。所以现代‘证’的概念往往是一组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的组合,演变成一个诊断单元。”
  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目录来分析,每个“病”是多个“证”的组合,而“病”是为诊断设,“证”则为治疗用。
  由于〈金匮要略〉中已有“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专篇论述肺病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有专篇论述心脏病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有论述肠胃病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等等论述脏腑经络的病变,因此,金匮要略杂病部分所涉及的病理变化是相对静止的,而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则是相对动态的。加之仲景已明言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为“六病”,而后人反要自作聪明地称之为“六经”病,而将三阴三阳辨证说成是“六经辨证”,其本身就是画蛇添足。



二、毫无疑问,仲景的三阴三阳是秉承了《内经》三阴三阳名称与一部分含义,但范围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内经》所指。不难看出,
  一部《伤寒论》,从患病之后(无论是外感、抑或是内伤),根据病人的素体(阴脏、阳脏)、失治、误治之后的演变、趋向,而将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再根据“内、外、不内不外”的理论一分为三。也就是说,同样患太阳病(或内伤杂病),凡“阳脏”之人,或失治、误治而致阳盛者,必将从热化,而成为阳明病;反之, “阴脏”之人,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阴盛者,则必将从寒化而为太阴病、甚则少阴病。至于少阳病,本系素有肝胆疾患者,或遇外感,或本身胆系感染急性发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寒热往来的特有证候。少阳病或失治、或过用寒凉误治之后,肝胆疾患未除,而下寒又成,此即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
  因此,伤寒论是用相对动态的方法阐述疾病的发生、演变与诊疗规律,金匮要略则是用相对静态的方法说明内伤杂病发生与诊疗特点。二者各有所偏重,又互为补充,从而共同完善了仲景独特的从动静两方面来辨证施治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哪里是六经病呢?



三、《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内容,已不是《内经》中所讲的“六经”了。
  请看:
  就“经络”之“经”来说,太阳经,手太阳为小肠,足太阳膀胱。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而是涉及到了手太阴肺(麻黄汤、大小青龙汤证等的喘咳)。这就说明仲景的太阳病不是指太阳经病。
  太阴经,手太阴为肺,足太阴为脾。然而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篇中。也没涉及到手太阴肺经,而涉及到了手阳明大肠、以及手太阳小肠(分清泌浊功能)。——这也足以说明,仲景所用的三阴三阳的名字尽管与<内经>的十二经脉相同,但其含义已大相径庭。
  厥阴经,手厥阴为心包经,足厥阴为肝。然而伤寒论中的厥阴病篇中,并没涉及到手厥阴心包经,而涉及到了足少阳胆与足少阴肾(胆病之消渴、气上冲心,胸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与肾阳虚衰之下利)。
  ……
  ——这能以《内经》之经络来解释《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之六病吗?
  再将《内经、热论》篇之三阴三阳与《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所涉及的内容做一下进一步地比较:
  热论篇第三十一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以上《内经、热论》篇中所称的三阴三阳基本是经络之“经”受病。如一日巨阳:故头项痛腰脊强。二阳明: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不是“经络”之“经”,故二者之传变不同,少阳是胆系感染所致,任何太阳病、抑或阳明病都不能转化为少阳病,充其量,能成为少阳、阳明合病之大柴胡证而已。太阴、少阴病也同样不能转变为上有“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之木火燔炽,下有阳虚之下之利不止”的厥阴病
  然《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则与之完全不同,请看:
  1、太阳病,不但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病,而且还有手太阴肺(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之咳喘)。
  2、阳明病,不但包括足阳明胃病,还包括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承气汤之便秘、葛根芩连汤之协热利)。
  3、少阳病,不但包括足少阳胆病,而且还有足阳明胃中之泻心汤痞满证(胃受伤而蠕动减慢)、陷胸汤丸、大柴胡汤之结胸证(消化液分泌不畅而致胃中食物停留不下)。
  4、太阴病不但有足太阴脾,还有手太阳小肠、足太阳大肠的参与。
  5、少阴病,不但包括足少阴肾,而且还有足太阳膀胱的参与。少阴病与太阴病的鉴别点,就在于太阴病便溏、口不渴,少阴病则下利、口渴、厥冷。总由肾阳虚衰后,中医称水液下漏、津不上承,西医,则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水的再利用率降低所致。其下利又包括手阳明大肠。
  6、厥阴病,其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为足少阳胆病;下之利不止则为手太阳、手阳明之肠病。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3-11-5 1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哪个渠道深入研习中医(仅指冯.刘.黄)都无大碍。只要你能学进去。这些医家都是我辈值得尊敬的。我虽不追随任何一家,但对前辈的学术思想都做了大致了解。取之优为我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02 , Processed in 0.11532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