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46|回复: 7

[推荐] 读故事学经方 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669

积分

63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9
QQ
发表于 2013-5-20 15: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小柴胡汤案
患者男性,65岁,平素体壮,嗜烟酒。
代述:脑出血介入术后高热不退7日。
病史:患者7日前突发脑出血,某省级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急诊介入手术(据说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出现高热,体温波动于38.5--39.2度之间,意识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偶能唤醒,失语,言语含糊不清,不能作答,旋即昏睡,左侧肢体活动不遂。西医给予卧床,持续低流量吸氧,禁食鼻饲,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炎琥宁等静点,营养神经(静点醒脑静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依达拉奉等),支持对症治疗7日,血象已正常,但仍高热神昏,遂请中医会诊。
刻下见患者面红赤,气粗,偶有呼叫而声高,大便2日未行,烦躁意识不清,昼夜颠倒,呈浅度昏迷状态,家人呼唤能唤醒,旋即昏睡,清醒时也是哭闹不休,不配合治疗,时可闻及痰鸣之声,脉偏浮略滑数,但重按无根、无力,因患者无法完全配合伸舌,但见舌体前部色淡,苔略薄腻(中后部在口腔内无法看到),闻及口臭味重。
是时窃以为如此高热重症定当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凉开峻剂(当时遗忘了醒脑静即是安宫牛黄丸化裁的输液剂型,实已证明此路不通),或者加类似于阳明证白虎汤类清热之剂,最不济也当是补阳还五汤类的,谁知老师开出了小柴胡汤:
柴胡12g 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黄芩9g  白术12g 茯苓12g 大黄6g(后下,便通后停用) 生姜3片 红枣4枚,三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我当时大晕,郁闷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本想见识一下老师对如此重症用何等妙方峻剂施治,谁成想开得是平淡无奇的小柴胡?因为刚刚接触、并跟随老师出门诊,对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大慈恻隐之心并无实质性的了解,当时窃以为老师黔驴技穷,不敢轻易开方,权当应付搪塞家属给了这个不痛不痒的小柴胡汤,安全第一,现在想起来实属罪过啊!惭愧万分啊!在此再次向老师深表歉意。
我带着满腹疑惑走了,第二周再去出诊时,患者家属笑容满面地又来请会诊,述上三剂药喝完后,患者体温降至37.3度,神智转清,大便正常,并积极配合治疗,随后老师电话中指导对证用药,现体温已正常,下肢在床上已能平移,略可抬起,肌力3级,上肢肌力2级,随后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等,一月后在人扶持下基本能行走,好转出院。
事后众师兄弟均不解其故,老师说:患者脑出血术后大伤,气血本已不足,体内代谢失调,正所谓因虚而致实,颇类小柴胡汤证之正虚而有邪,此时唯有扶正祛邪才是正途;再如少阳证症状百端,寒热虚实纷繁交错,与此例类似,故用之。
现在回想起来,小柴胡汤扶正祛邪,方小巧轻灵,寥寥数位看似平淡无奇,其中补泻有法,升降得当,处中州而运四方,着眼于健运脾胃、复其正气而归其正化,借重恢复人体生理而使疾病消之于无形,可谓无为而治!大道至简!难怪历代不乏有用小柴胡汤一方而疗百疾的名医,例如三晋名医三部六病创始人刘邵武老先生一生当中由小柴胡汤化裁出调心汤,调胃汤,调神汤等诸多方剂,可谓仗此一方而行遍天下。中医之魂在于思想和思维方式,药物只要写出来众人皆能看到,但关键在于其背后运用的指导思想,诚如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温兴韬医师所述经方与时方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方药本身,而在于谴方用药的思路不同
小柴胡汤治愈口苦咽干口渴的故事
病号:母亲,59岁。大概八月十五前的几天,由于工作忙,没有回家看老人家,一天早晨,母亲打来电话,说挺长时间了,每天嘴苦,嗓子干,特别是早晨起来,更加厉害。自己形容舌头硬的棒棒的,半夜需要起来喝水,呼吸特别难受,胃也有点不舒服。平时喜欢喝水,冷热均可,但是量不大,主要是润润嗓子。看看吃点啥药?
记得那天九点钟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也没有时间仔细研究。突然想起了小柴胡汤,口苦咽干。但是问了一下四大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除了胃不舒服,有点像胸胁苦满,余证均不明显!又想了一下少阳病提纲三证:口苦、咽干、目眩,三证已有其二:口苦、咽干。看来可以试试小柴胡汤!!!!时间紧张,没办法配药送过去,便告诉母亲,自己去药店买几盒小柴胡颗粒先吃吃看。并告诉母亲,药量加倍:如果说明书说一次一袋,那就一次两袋。
上午10点多,打电话给母亲,问买上要没有。母亲说,这个药挺难买,转悠了还几个药店才买上,已经吃了一次。
一直到了八月十五,去家里,一问说好多了,嘴不那么苦了,嗓子不那么干了,黑夜睡觉也舒服多了,喝水次数也减少了。直夸这个药好。而且还有一个以外发现,就是吃了几天药,感觉放屁多了,肚子开始舒服。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
小柴胡颗粒,我母亲买的3元一盒,后来我妹妹买了几盒,是2.4元一盒。
治好母亲的病,还真的有成就感!!!
               呼吸道中毒-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
七十年代初,我们有些老师在河北少的东北部的一个城市,给当地的西医学习中医班来办班。当地有个工厂发生了火灾,火灾在燃烧的过程中,有许多化学的有毒的物质,弥漫在空气中。救火的、还有这个工厂的工人,有60多个人,吸入了这种有毒的物质,出现了中毒的症状,这种有毒的物质很厉害,出现了呼吸道的、出现了肺水肿、呼吸道粘膜的水肿,出现食道粘膜、胃粘膜的水肿,发烧,严重的病人昏迷,胸闷、胸痛、憋气。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大的医院,还有唐山地区的医院,那些西医大夫,都到那儿去集中抢救。在抢救的过程中,他们非常清楚,这是什么毒物引起的中毒。但是这种毒物没有特效解毒药,只好对证治疗,呼吸困难的就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那就输液。只能对证治疗,治疗了二三天,所有的病人发热不退,胸闷、胸痛、憋气不缓解。
后来他们听说,北京中医学院有中医的老师在这里给西学中班讲课,就开了一辆非常破的吉普车去找我们去了。路上就说,我们这次工厂失火,是一种什么什么毒物,很长的化学名字。中毒,你们中医书上有没有记载,这种毒用什么中药来解毒。这个名字我哪里听说过呀,书目哪里有这种记载呀,我心想,这怎么办?给他们喝点甘草水?给他们喝点绿豆汤?我心想,这还不让人家西医抢救的专家们笑话:原来你们中医大夫,就用这种方法来解毒啊?我们刘渡舟老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到那里之后,因为这个工厂是一个保密工厂,所以它的病人都没有向远处医院转,也许来不及转,搭了个大大的棚子,几个棚子,几乎所有的病人就在当地抢救。我们看了三、四个病人以后,症状都是一样的。然后刘老师在我耳边说了两句话,“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不就是提示用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治疗吗?那么我马上就开方:柴胡2000克,为什么呀,60个病人,2000克并不多吧,黄芩1000克,底下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拿什么来锅煮药?拿大铁锅,民工做饭的大铁锅。煮完了之后,那些家属不是都在那儿吗,清醒的人都拿大碗灌;不清醒的人,就拿大的注射器往胃管里灌。轻的病人,当天呕吐停止了,发烧退了;那个昏迷最重的病人,第四天早晨清醒了,给我印象极其深刻。那个小伙子他就在火灾的中心,所以他中毒最厉害。这批病人,就这么干净利索的抢救完了之后,那个西医的负责人问我说,你们中医看病是有咒语啊,还是有口诀呀?听了他这句话之后,我就觉得他有点不大怀好意。我说您说得是什么意思?他说那天开方的时候,那个刘老师在你耳边口中念念有词,你们也没有进行更多的商量,你就把药写下来了,他口里念得什么呀?啊哈!他念得是《伤寒论》。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再念两遍?我说,好。“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他说,你给我写下来,我就给他写下来。他说,这怎么能够体现这两个方子能够治疗这种化学毒物的中毒呢?这说,这是不能,因为你们的病人都有这些症状,都有发热、呕吐,他说是;都有胸脘的疼痛而且有压痛,他说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而且我们都看了他们的舌苔是黄厚而腻的,舌质是红的,所以这是个痰热阻滞胸中,阻滞胸脘。那你们中医老说我们西医大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证治疗,你看你不也是对着几个症状吗?我说是啊,我们中医有时候也是对证治疗,所以我们不要笑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事情过去好些年,那个中毒最重的、昏迷时间最长的、在火灾中心的那位小伙子,几乎每年的春节,都还来北京看刘老师,说刘老是他的再生父母。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
                                                              小柴胡汤的故事
人们都说人是草木之人,生于草木,又回到自然,就像一片树叶,枯萎了就要回到泥土中不留一点痕迹,然而一个生命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一个怎样的历程,才能回到原点,这期间谁也说不清,因此生命就出现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遭遇,这些遭遇构成了各自生命的轨迹。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现在想起来还恐怖,还感叹生命的脆弱,感叹造物主的完美,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相生相克的信息感应,只要你去寻找总能找到他的克法和生法。
1975年,""在黄河医院当医生时,遇到了一位姓张的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女患者,但是看起来却像十一二的样子,个子很矮,她的母亲领她来的时候,肚子很大,面色微黄,唇指紫疳,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寒热往来达半年之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各医院的医生认为她是未婚先育。经辨证属于少阳症的半表半里症的虫疳积症,经在场专家会诊断,用小柴胡汤加乌梅50、川楝子9、使君子9,三剂后,吐了很大小不等多虫子,最小的和寸白虫一样大小,最大的有5公分大,约上百条,当时病人吐的虫子经省市各大医院化验,报告中也没得出什么结论,但病人共吃小柴胡汤40余付,虫疳积症痊愈。
小柴胡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4两半,栝楼根4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
功效 和解表里。
主治 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小柴胡汤 - 方解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2,煮取6,去滓,再煎取3,温服113次。
用药禁忌 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小柴胡汤 - 病异方变
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
2
、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
3
、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4
、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5
、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6
、本方去半夏、人参、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伤寒汗下后,胸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亦治疟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7
、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
、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
、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
、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11
、本方加桔梗,名柴胡桔梗汤,治春嗽。
12
、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汤,治湿疟身痛,身重。
13
、本方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及热嗽。
14
、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汤,治妇人日久虚劳,微有寒热。
15
、本方与四物各半,名调经汤。
16
、腹中痛,本方加芍药,去黄芩;咳者,本方加五味子,干姜,去人参,大枣,生姜。
小柴胡汤——陈修园
  治少阳经发热。口苦耳聋。其脉弦者。又治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
  若歌曰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中而达外。生姜所以发散宣通者也。此从内达外之方也。愚按原本列于太阳。以无论伤寒中之气从枢以外出。非解少阳也。各家俱移入少阳篇。到底是后人识见浅处。
  加减歌曰胸烦不呕除夏参。蒌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蒌根清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微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张令韶曰。太阳之气。不能从胸出入。逆于胸胁之间。虽不干动在内有形之脏真。而亦干动君主。故去半夏之燥。不呕者。中胃和而不虚。故去人参之补。加栝蒌实之苦寒导火热以下降也。渴者。阳明燥金气盛。故去半夏之辛。倍人参以生津。加栝蒌根引阴液以上升也。腹中痛者。邪干中土能破肝之牝脏。其味咸能软坚。兼除胁下之痞。去大枣之甘缓。欲其行之捷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肾气上乘而积水在下。故去黄芩。恐苦寒以伤君火。加茯苓保心气以制水邪也。不渴外有微热者。其病仍在太阳。故不必生液之人参。宜加解外之桂枝覆取微汗也。咳者。形寒伤肺。肺气上逆。故加干姜之热以温肺。五味之敛以降逆。凡咳皆去人参。长沙之秘旨。
  既有干姜之温。不用生姜之散。既用五味之敛。不用大枣之缓也。
小柴胡汤∶柯韵伯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半夏姜枣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少阳之气游行三焦,而司一身腠理之开。血弱气虚,腠理开发,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邪正分争,故往来寒热。与伤寒头疼发热而脉弦细、中风两无关者,皆是虚火游行于半表。故取柴胡之轻清微苦微寒者,以解表邪,即以人参之微甘微温者,预补其正气,使里气和而外邪勿得入也。
  其口苦、咽干、目眩、目赤、头汗、心烦、舌苔等症,皆虚火游行于半里。故用黄芩之苦寒以清之,即用甘、枣之甘以缓之,亦以提防三阴之受邪也。太阳伤寒则呕逆,中风则干呕。此欲呕者,邪正相搏于半里,故欲呕而不逆。胁居一身之半,为少阳之枢,邪结于胁,则枢机不利,所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也。引用姜、半之辛散,一以佐柴、芩而逐邪,一以行甘、枣之泥滞,可以止呕者,即可以泄满矣。夫邪在半表,势已向里,未有定居,故有或为之证,所以方有加减,药无定品之可拘也。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恐其助烦也。若烦而呕者,则人参可去,而半夏不得不用矣。加栝蒌实者,取其苦寒降火而除烦也。若渴者,是元气不足而津液不生,去半夏之辛温,再加人参以益气而生津液,更加栝蒌根之苦寒者,以升阴液而上滋也。若腹中痛者,虽相火为患,恐黄芩之苦,转属于太阴,故易芍药之酸以泻木。若邪结于胁下而痞硬者,去大枣之甘能助满,加牡蛎之咸以软坚也。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为小逆,恐黄芩之寒转属于少阴,故易茯苓之淡渗而利水。若内不渴而外微热者,是里气未伤,而表邪未解,不可补中,故去人参,加桂枝之辛散,温覆而取其微汗。若咳者,是相火迫肺,不可益气,故去人参,所谓肺热还伤肺者此也。凡发热而咳者重在表,故小青龙于麻、桂、细辛中加干姜、五味。此往来寒热而咳者,重在里,故并去姜、枣之和营卫者,而加干姜之苦辛,以从治相火上逆之邪,五味之酸,以收肺金之气也。合而观之,但顾邪气之散,而正气无伤,此制小柴胡之意欤!是方也,与桂枝汤相仿。而柴胡之解表,逊于桂枝;黄芩之清里,重于芍药;姜、枣、甘草,微行辛甘发散之常;而人参甘温,已示虚火可补之义。
  且去滓再煎之法,又与他剂不同。粗工恐其闭住邪气,妄用柴、芩而屏绝人参,所以夹虚之症,不能奏功,反以速毙也。按,本方七味,柴胡主表邪不解,甘草主里气不调,五物皆在进退之列。本方若去甘草,便名大柴胡;若去柴胡,便名泻心、黄芩、黄连等汤矣。前辈皆推柴胡为主治,卢氏又以柴胡三生半冬配半夏为主治,皆未审本方加减之义耳。本方为脾家虚热、四时疟疾之圣药,余义详少阳病解制方大法。
临床验案
1.伤寒少阳证:有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者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予曰:此症诚可疑,然大便结,非虚结也,为少阴证,多是自利,未有秘结者。予谓此正半在里半在表。投以小柴胡汤得愈。
2.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吴某,男,36岁。形寒发热三天,咳嗽气促、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体温40℃。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透诊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g,服药仅二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
3.热入血室: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自愈。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愈。
4.疟疾:一女子病疟,热多寒少。一医用药而呕,一医用药反泄。诊时疟利并作,且呕,脉之但弦。投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未至五帖,诸证并瘳。
5.久咳:孙某,女,47岁。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寐,痰多而稀,喉咙发痒。投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五味子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水煎服。一剂便能安然入睡,四剂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
6.李某,男,40岁。患病月余,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胆红素3.6mg%。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药服十八剂,诸症消失。
7热入血室证——许叔微案
  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寒。喉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极矣。予诊之。询其未寒以前证。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予曰。得病之初。正值经候来否。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病作而自止。予曰。此热入血室也。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例以热药补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脘。喘急息高。予曰。病热极矣。先当化其涎。后当除其热。无汗而自解矣。予急以一呷散投之。
两时间。涎定得睡。是日遂省人事。自次日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
8小柴胡汤证过案回顾
2001年11月太和镇曹某,男、49岁。主诉两周前曾外感,去看西医打针吃药后高烧退了,折腾了近10天总算好了,可是每到下午四时左右就有些恶寒发热一阵子,烧得不高37.8度,数天前二胁就渐觉不适,这几天渐渐左腿由腰胯外侧至足踝牵引痛,(依其所说腿部疼痛处均为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甚至连打个喷嚏都牵引着痛,晚上痛到不能入眠,弯腰捡东西及负重也不行。心烦、咽干口苦,大便干硬燥结。
     临床见;面色青暗,舌尖和两边绛红,苔白,脉弦略实,一息五至。我说;你这外感算好了?是传入里了。他说;我觉得没有头痛肩胛腰背痛,鼻塞流涕,所以认为好了,腰胯腿痛我认为是打屁股针所引起的。我说;你现在是病邪传到半表半里了,就等于还没治好。他说;那医生说不关感冒的事,说我这是坐骨神经痛,还说这病很麻烦,很难治好的。我说;吃二剂中药吧,于是立方:小柴胡汤加味  
加味小柴胡汤
柴胡15克   黄芩 9克   半夏  9克   党参  15克   甘草  3克
生姜9克    大枣 12克   桃仁  9克   当归  9克   川芎  9克
桂枝  9克                               一剂
  次日,曹某来电;昨日一剂药已经好了大半,但今天却仍是大便燥结拉不出。我说;那你按原方加大黄9克后下吧。曹某遵嘱再剂痊愈。
  小柴胡汤在仲圣的方剂里是个疗效显著的方剂,在治疗伤寒热病中用于清热,用于六经为和解剂。少阳为枢纽,属半表半里。病邪袭到该经,就会在少阳经循行路线里出现一系列症状。脏腑、经络、气血是一个整体,临床上必须全盘考虑,不容分割。凡符合足少阳经脉循行路线的痛症,投以小柴胡佐活血散瘀之品,往往应手取效。
患者,男,19岁,学生。2003年2月10日初诊,患者述于3年前始鼻塞、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易感冒,病情时轻时重,重时有鼻塞流黄涕,在某医院诊为慢性鼻窦炎,服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于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发热、鼻流黄涕症状消失,但仍时有头痛头晕,前额部有胀痛感,午后加重,嗅觉减退。查:患者面色苍白、舌质红,舌边有齿印,苔薄黄腻、脉濡数,上颌窦轻度压痛。鼻窦X线摄片示:上颌窦及筛窦、额窦黏膜肥厚,诊为慢性鼻窦炎。证因素体气虚,卫气不固,外邪侵袭,日久郁而化热生火,上熏清道,灼津成浊、鼻窍壅塞所致。治宜清热化浊通窍兼以补气固表。柴胡12g,半夏12g,黄芩12g,川芎12g,党参12g,苍耳子12g,辛夷9g,白芷12g,藿香15g,僵蚕12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2003年2月21日二诊,服上方10剂后,头痛头晕减轻,舌质淡红,舌边仍有齿印,舌苔薄白腻,以前方加羌活12g,继服10剂。3月3日三诊,诸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前方去黄芩、僵蚕、辛夷,加白术12g,黄芪24g,继服15剂,补肺益气固表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10 低热
    患者,男,56岁,中学教师,1999年9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患感冒,经门诊治疗,外感症状已解,惟觉低热不适。初未介意,仍坚持工作,至月余低热犹存,渐至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胸胁憋闷,间有盗汗发生。自疑患肺结核。经胸部拍片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肺结核,遂求诊于某中医大夫旬余,效果不佳,低热仍在38℃左右,胸闷不适。又赴某市医院检查,亦未明确诊断,经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考虑前医滋阴之法已用。遂改用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9月12日复诊:诉服药初觉有效,药停仍发低热。观患者面色少华,测体温38.2℃。症见:神疲纳差,胸闷胁胀,口苦咽干,夜间盗汗,大便稍稀,小便如常,脉弦细,苔薄白,舌质深红,证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郁热伤阴,至阴虚之象明显。病机是气郁化热,予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8 g,法夏9 g,党参9 g,炙甘草6 g,黄芩9 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9月16日复诊:服药有效,诸症缓解,守原方剂量和煎服法再进3剂。追访得知,6剂小柴胡汤,使2个月的低热霍然而愈。
    按:少阳部位为半表半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不升发则化火,郁火伤阴,发为是证。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解郁行气之功,用之气郁得舒,而火热自散,阴无以伤,则津液自复矣。
   11 阳痿
    患者,男,38岁,工人,2000年1月16日就诊。患者诉半年来阳事不举,不能与妻子同房,曾多方求医问药不效,夫妻二人十分苦恼,经熟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详问患者起因,乃知半年前正值暑热,一次与妻子行房事时十分口渴,即痛饮冰茶而酣然入睡。事后,每当行房事,则不能成功,夫妻二人心烦日甚,多方求医,补肾壮阳之中药、成药,屡试效果不佳。症见:形体憔悴,神疲乏力,胸胁胀闷,少腹弦急,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弦缓。此为水结气滞络阻,阳气不舒所致。即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 g,法夏9 g,人参9 g,炙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蜈蚣3条,茯苓9 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1月20日复诊,患者面露喜色,告服药后有效,能与妻子同房,但效果不理想,效不更方,原方再进4剂,剂量、煎服法同前。后随访得知,患者房事正常,病已痊愈。
    按:患者行房饮冷而致水结气郁、气滞络阻,阳气不伸,发为阳痿。非肾气、肾阳虚,故补阴壮阳罔效。小柴胡汤宣展气机,蜈蚣通络,茯苓、生姜行水,服之使水气宣散,气机舒展,阳气得伸而阳痿自除。
12 虚人感冒患者,女,68岁,于1998年2月25日就诊。患者素易感冒,2天前因受凉后感头痛、头昏,周身酸楚,一阵发冷一阵发热,稍感胸闷口苦,纳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证属外感风寒,拟荆防败毒散以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服药3剂,患者头身疼痛有所减轻,但仍见寒热阵作,且纳食减退,苔薄白,脉弦细。考虑其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故仿仲景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主之,柴胡12g,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羌活10g。服药3剂,诸症解除。
   13 慢性胃炎患者,女,62岁,2002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胃炎。近1周来因受凉而感胸脘痞满不适,呃气较频,恶心欲吐,口苦纳呆,头昏,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前医已予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症状无明显减轻。因《伤寒论》少阳证条文:“……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则突然醒悟,此乃小柴胡汤证也。即予小柴胡汤加减以调畅气机,和胃降逆,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2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6枚,苏叶6g。服药6剂后,诸症全消。遂改六君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14 慢性胆囊炎患者,女,65岁,于2001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4天来感右胁胀痛不适,胸中烦热,口干口苦,纳差,大便通畅,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胆气郁化火,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川楝子10g,郁金10g,茵陈10g,甘草6g,大枣3枚,生姜3片。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4剂,诸症悉除。
15失眠患者,女,42岁,于1997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近2年多来反复失眠。近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心而再发。每晚约睡3~4h,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心胸烦闷,头昏神疲,口干口苦,纳差,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证属肝郁化火,扰乱心神,拟小柴胡汤加减以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柴胡10g,白芍15g,黄芩12g,茯苓12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半夏10g,党参12g,郁金10g,栀仁10g,炙甘草6g。服药10剂后,患者能安静入睡,余症亦缓解。
    16 肾结石碎石术后发热患者,女,39岁,1989年10月5日以“右肾多发性结石”收住院。入院后予八正散加减清热泻火,利尿通淋,配合西药消炎治疗。3天后予以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第3天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纳差、恶心欲呕,经中西医治疗后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但仍有低热(38℃以下)。且于第7天再次碎石后体温上升至39.4℃,右肾区叩痛明显,自觉寒战发热,口干口苦,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数,以小柴胡汤加减清热泻火利湿。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0g,金银花15g,蒲公英20g,车前子12g,金钱草20g,栀仁12g,石韦12g,甘草3g,配合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17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患者,男,46岁,于1997年3月31日因“肝硬化,脾大及胆囊结石”而住外科治疗。于4月9日行“脾切除及胆囊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西医予以抗炎、退热、支持等治疗,发热不退,且体温逐渐上升(39.5℃)。于术后第6天邀中医会诊,协助治疗。刻诊:口干口苦,纳差,大便尚可,尿黄,舌淡红,苔黄厚,脉弦数。查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脉证合参,证属肝胆湿热,予以小柴胡汤加减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柴胡10g,黄芩12g,川楝子10g,赤芍12g,茵陈12g,半夏10g,党参10g,连翘12g,甘草6g,栀仁10g。服药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感头昏头痛,守上方去半夏,加夏枯草12g,川芎10g,继服5剂,诸症悉除。
    2 运用体会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伤寒论》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可知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证。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以除烦满。柴芩合用能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降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虚人感冒、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病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其理法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其方药为古今临床所习用,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小柴胡汤了。有人[1,2]用它加减治疗咳嗽、腹泻、水肿、黄疸等病证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如《伤寒论》原文103条所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少阳病,只须见到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小柴胡汤,不必主症俱备,然后用之。临床验证,确是如此。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传说 + 1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读故事学经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下一篇:读故事学经方——桂枝汤

13

主题

0

积分

85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5-20 19: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一个沙发,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42

积分

9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中医学子,传承中医经

Rank: 2

积分
242
发表于 2013-5-21 12: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的中毒案,再次回味,谢谢
中医人生,快乐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2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学好中医,为更多人服

积分
0
发表于 2013-5-21 15: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能多发点类似的,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7-2 1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謝,學習了![s: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积分

2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13-7-16 22: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很精彩,看了获益甚多,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68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8-23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何病,只要是少阳经气不利皆可用小柴胡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62

积分

12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62
QQ
发表于 2013-9-1 2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形势好,医案当作故事读,好,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1:56 , Processed in 0.09036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