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48|回复: 1

[经方] 《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10《伤寒杂病论》人参药证研究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13-2-1 1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10《伤寒杂病论》人参药证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第36卷第10期 
柴程芝1,刘志刚2,黄 煌2,余伯阳1
(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复方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09;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张仲景时期,人参药证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部扁平、硬满、脉搏沉细少力为体质特征。人参主治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为主的疾病。人参药证以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脉沉而喘;头痛、发热;腹痛、呕吐;下利、心下痞满及恶寒为临床表现特点。
  人参为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谓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功效[1]。以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均有论述,通常将其列为补益类药物。在悠久的药用历史中,人参广泛地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卓著的临床疗效。利用现代方法深入探讨人参药证,对于准确掌握人参临床应用指征,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研究药证的最佳临床资料[2]。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非一时一人之作,仲景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前,王叔和及“江南诸师”补充在后,总结了汉代以前的用药经验,而且经过后世数千年无数医家的临床验证被证实并发展,其临床指导意义是不言而明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用药十分严格,药物的加减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记载病情上忠于临床事实,表述客观具体,虽为方书,却蕴含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特别是药物的应用指征和证据-药证。本研究将以《伤寒杂病论》为研究对象,探讨张仲景时代的人参药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准备
以《伤寒论》[3]和《金匮要略》[4]为研究对象,删去其中的丸剂、散剂,如薯蓣丸、侯氏黑散等,最后共计含人参方44首。方名相同,但主治不同的方剂,如《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和《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分别按两首不同的方剂录入,最后在主治数据库中,共输入数据297;配伍数据库中,药物组成相同的按同一首方剂录入,共输入数据218条。主治中涉及的症状按照《中医诊断学》中的名称统一命名,将含义相近、相同的症状统一命名,例如:“胃反呕吐”、“呕吐不止”、“呕”统一命名为“呕吐”,共输入数据297条。
1·2 统计方法
通过频数统计,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元统计学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SPSS Clementine 8·1
2 结 果
2·1 人参应用指征
2·1·1 频数分析 统计《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人参方剂主治症状出现的频数。结果表明,呕吐是含人参方中出现频数最高的症状,44首方剂中,18首方剂中有呕吐症状。其它出现频次较高的还有发热(11)、心下痞满(8)、下利(7)、烦躁(6)、胸胁满痛(6)、口渴(5)、脉沉(4)、喘(4)等临床表现。
2·1·2 单因素分析 通过χ2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含人参方与不含人参方中临床表现出现的频率(见表1)。结果显示,在含人参方与不含人参方中出现频数有显著差异的症状有:呕吐、胸胁满痛、背恶寒、嗌气、面色黧黑、心下痞满、脉结代、舌苔白、脉浮。其中“呕吐”的差异最为显著,居第一位。另外,“脉浮”在含人参方中与不含人参方中出现的频数也有显著差异,含人参方中没有“脉浮”,不含人参方中共出现24,明显高于含人参方。
1 相同症状在含人参方与不含人参方中出现的频数比较
症状名称含人参方出
现频率(n=44)
不含人参方出
现频率(n=253)χ2P
呕吐18 31 22.342 0. 000
胸胁满痛6 5 14.288 0. 000
背恶寒2 0 11. 5780. 001
嗌气2 0 11. 5780. 001
面色黧黑2 0 11.578 0. 001
心下痞满8 16 7.095 0. 008
脉结代1 0 5. 7690. 016
舌苔白1 0 5. 7690. 016
脉浮0 24 4. 5410. 033
腹中雷鸣2 2 3. 9770. 046
2·1·3 因子分析 删除出现频率小于5% (即小于3)的症状后,对含人参方中出现的临床表现进行因子分析,共有14项症状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因子分析将14项临床表现分为6个因子,其中因子1中的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负荷较高,因子2中的脉沉、喘负荷较高,因子3中的头痛、发热负荷较高,因子4中的腹痛、呕吐负荷较高,因子5中的下利、心下痞满负荷较高,因子6中以恶寒为主要表现。
2·1·4 数据挖掘试验 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人参主治的临床表现进行挖掘显示,与人参关联性较强的临床表现包括呕吐、心下痞满、口渴、脉沉、喘、下利等。
2·1·5 加减人参方分析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人参加减方共见12次。其中加用人参的指征包括:脉不出(通脉四逆汤),腹痛(理中丸),口舌干燥(白虎加人参汤),口渴(白虎加人参汤),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脉微复下利(四逆加人参汤);减人参的指征包括:不呕、不渴、咳等(小柴胡汤)
2·2 药物配伍规律分析
2·2·1 频数统计 统计《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含人参的方剂中各种药物出现的频率。结果表明,与人参配伍较多的药物有:甘草(22)、半夏(15)、生姜(14)、大枣(14)、桂枝(11)和干姜(11)等药物。其中甘草与人参的配伍率最高,71%
2·2·2 单因素分析 通过χ2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含人参的方剂与不含人参的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率差异(见表2)。结果表明,半夏、麦门冬、干姜、大枣、甘草、生姜等药物在含人参方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不含人参方中出现的频率。而麻黄正相反,在含人参方中的出现频率为0,明显低于不含人参方中出现的频率(27)
2 含人参与不含人参方中相同药物出现的频率差异
症状名称含人参方出现频率(n=44)不含人参方出现频率(n=253)χ2P
半夏15 23 24.061 0. 000
麦冬4 0 24. 580. 000
木防己2 0 12. 1760. 000
干姜11 23 10.858 0. 001
黄芩8 13 10. 8590. 001
柴胡4 3 10. 9230. 001
吴茱萸2 1 6. 8590. 009
大枣14 44 6. 3720. 012
竹叶1 0 6. 06 0.014
旋覆花1 0 6. 060. 014
泽漆1 0 6. 06 0.014
白前1 0 6. 06 0.014
麻黄0 27 5. 1090. 024
粳米3 3 6. 6190. 037
甘草22 96 4. 1270. 042
生姜14 51 4. 0660. 044
2·2·3 因子分析 删除出现频率小于5% (即小于2)的药物后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将所有药物共分为7个公因子,因子1中的柴胡、黄芩和半夏等负荷较高,因子2中的芍药、阿胶、麦门冬、吴茱萸等负荷较高,因子3中的石膏、粳米、麦门冬等负荷较高,因子5中的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等负荷较高,因子7中的桂枝、木防己等负荷较高。因子4和因子6中以生姜和甘草负荷较高。
2·2·4 数据挖掘试验 
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218首方剂以人参为目标变量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寻找与人参相关性较强的药物,也就是人参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人参多与半夏、干姜、大枣、生姜、甘草、桂枝、白术、附子、茯苓、芍药等药物相配伍。结果还提示了常见的人参配伍组合,有人参与半夏、甘草,人参与生姜、甘草等。
2·2·5 配伍药物应用指征 
数据挖掘结果还提示了人参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应用指征,如配半夏主要用于呕吐;配桂枝主要用于发热、下利;配干姜,主要用于下利、呕吐,以下利为主;配橘皮,用治哕逆;配白术,主要用于心下痞满、下利;配茯苓,主要用于脉沉和喘;配附子,主要用于恶寒、喘;配厚朴,用于腹胀满。配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用治身体疼痛、脉沉者。配柴胡、黄芩和半夏,用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见呕者。配石膏、粳米、麦门冬,用治发热、汗出、口渴,或气逆欲吐。配生姜、大枣、甘草,广泛用于呕吐、心下痞满、发热、下利、身体疼痛、恶寒、喘、脉沉等各种情况。配芍药、阿胶、麦门冬、吴茱萸,用治下利不止、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3 讨 论
3·1 体质特征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许多诸如:“失精家”,“尊荣人”、“羸人”等形象直观的体质类型,并没有明确与人参相对应的体质类型。但是,从人参主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推测人参的体质特征。根据黄煌教授提出的药证研究方法,凡方剂组成最为简单(最简方),或方中应用剂量最大者(最大量方),最能体现药物主治。在含人参方中,最简方为大半夏汤及干姜半夏人参丸(3),前者用治“胃反呕吐者”,后者用治“妊娠呕吐不止”,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呕吐。最大量方为木防己汤(4),主要临床表现也以“喘满,心下痞坚,吐下而不愈”为主。另外,临床表现的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也显示,人参主治疾病大部分伴有大汗,频繁而剧烈的呕吐、下利等症状,这必然导致机体内体液的大量丢失,出现津液不足、血失所养、气随液脱等后果。所以,患者必然表现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部扁平、硬满、脉搏沉细少力的特征。可以看作是张仲景应用人参的体质特征。
3·2 主治疾病范围
人参主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一共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呕吐、腹痛、腹泻、心下痞满等消化系统的表现;二是喘等呼吸系统的表现;三是发热、恶寒、烦躁、口干、口渴、脉沉等反映全身状态的表现。而且,这些临床表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以特定的组合形式出现的。如: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相关性较强,脉沉、喘相关性较强,腹痛、呕吐相关性较强,下利、心下痞满相关性较强。结合上述人参体质类型的特点,可以得出,人参主治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为主的疾病。
3·3 人参药证的临床表现特征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人参方剂主治症状出现的频数。含人参方与不含人参方中临床表现出现的频率,加减人参指征,因子分析及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表明。人参药证主要是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而表现为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脉沉而喘;头痛、发热;腹痛、呕吐;下利、心下痞满及恶寒者。以上是对《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应用人参指征的初步分析结果。从临床实践看,本研究结果与人参临床实际应用指征及配伍规律是基本吻合的。

参考文献
[1] 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 10-11.
[2] 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
[3]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4]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上一篇:《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9方证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谁要郝万山讲伤寒论视频1-70集的(高清版)请说。

0

主题

2910

积分

42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10
发表于 2013-2-1 1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5:39 , Processed in 0.06714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