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3
仲景学说量效关系举隅
杨大华
摘要:仲景用药十分注重量效关系.作者以(伤寒论)与《金匾要略》几味常用中药为例进行分析,如半夏功效随其剂量的加大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桂枝、生姜、白芍与黄连在不同用量下发挥不同的功效。临床用药不仅要掌握药物功效与指征.还应重视量效关系.如此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量效关系(伤寒论)(金匡要略) 中图号R222.19
药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可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这一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现就中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中几味常用中药进行分析,对量效关系予以讨论.以抛砖引玉,与同道们共同探讨仲景的用药规律。
1半夏
半夏是降逆止呕的代表药,有化痰散饮、消痞散结等功效,为仲景常用药。半夏在发挥其止呕功效时,常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强止呕的强度。柴胡桂枝汤主治少阳兼表证,(伤寒论》的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条文中有微呕,方中半夏用2合半。小柴胡汤方证中有“心烦喜呕”,大柴
胡汤方证有“呕不止”,两方中半夏均用了半升。小半夏汤主治“呕家不渴,心下有支饮者”方中半夏用至1升,而大半夏汤则用了2升半夏,所治之呕是朝食暮呕,暮食朝呕的“胃反”证。从“微呕”、“喜呕”及“呕不止”到“呕家”“胃反”,呕吐的程度由轻到重,半夏的用量也随之加大,由2合半到半升、1升乃至2升,由此不难看出半夏止呕这一功效其强度与其用量成正比关系。
2桂枝
桂枝是仲景常用药,在经方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桂枝具有辛温发汗、祛风解肌、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等多种功效。然而这些功效是否在同一用量下都能得以体现,回答是否定的。主治伤寒表郁轻证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桂枝用1两16铁,取其量轻小发其汗,实为辛温之轻剂,而麻黄汤,方中桂枝用2两,其发汗作用也自然较前方有了进一步增高。主治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桂枝用量较前两方又有了增加,用至3两。因方证中有自汗恶风,系风邪外束肌表所致,故桂枝的主要功效不再是辛温发汗,而是解肌祛风了。桂枝甘草汤主治心阳虚证,仅由桂枝甘草两药组成,《伤寒论》云:“发汗过多,其人又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用量4两的桂枝,因“其人”具备的是发汗太多,内伤心阳的表现,因此桂枝的功效无疑是温通心阳了。最后再看看桂枝汤的变方,桂枝用量独大的桂枝加桂汤,《伤寒论》与《金匾要略》都以之治疗奔豚病气从少腹上冲心,方中桂枝加至5两,发挥着平冲降逆的功效。从1两16株至5两,桂枝的功效也有了辛温发汗、祛风解肌、温通心阳以及平冲降逆的变化。
3芍药
芍药也同样具备多种功效。在桂枝汤中发挥的敛阴和营,针对有汗出症状的,用量与桂枝等量,都是3两。同样也是一个等量的芍药甘草汤,芍药用至4两,功效已不在是敛阴和营,而是益阴养血,与甘草酸甘化阴主治汗多伤阴的脚挛急。芍药的用量在汤剂中最大的要数桂枝加芍药汤与小建中汤了。二方芍药均用至6两,《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的主治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金匾要略)小建中汤的条文是“虚劳里急、悸、姻、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这两个方子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味而成的,以治疗虚劳腹痛为主症。芍药在6两时缓急止痛,而在3两时则无此功效。提示临床在使用芍药缓急止痛时须量大方可达到相应疗效。
4生姜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等诸多功效。桂枝汤中生姜用至3两,很显然,止呕是生姜在方中发挥的功效,再看看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成的桂枝新加汤,《伤寒论》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发汗后伤津故用人参益气生津。身疼痛系伤津所致,加重芍药益阴养血,生姜用至4两,起着宣通阳气的功效。《金匾要略》治寒痛之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主治“寒庙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其痛因寒所致。方中生姜用至5两,不难看出生姜在方中的功效是散寒止痛,方后条文又说:“……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这无疑是生姜散寒的一个重要佐证,且也提示生姜散寒功效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5黄连
黄连苦寒,为传统清热泻火药,但仲景用黄连,却并不局限这一点。(伤寒论》的五大泻心汤都用了黄连,其量均为1两,为仲景治痞之常药。再看看治疗下利的葛根黄芬黄连汤,《伤寒论》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葛根黄荃黄连汤主之”。黄连重用3两以厚肠胃,而发挥清热止利的功效。同样治利的黄善汤却无黄连,但二方所主之利程度也不同,前方主治的是“利遂不止”,后方则是“自下利者”。黄连阿胶汤黄连用量最大,(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已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从条文中可见,本方主治“心中烦”,且烦的程度很重,以致于“不得卧”。针对这种阴虚阳亢证,黄连自然要发挥它泻火除烦的功效了。此时黄连用量是4两,仲景启示后人,使用黄连除烦,当以大剂为妙。综上所述,黄连的功效也同样随其用量的变化而得到相应的发挥。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它内含的有效成分,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大复方,都含有诸多有效成份,都具有诸多相应功效。从半夏止呕与其用量成正比的规律来看,中药的单味功效随用量增加而加强,其量效成正比关系。从桂枝、芍药、生姜、黄连的分析也不难看出中药的功效必须在相应的剂量下才能得以确切选择和充分发挥。量化是科学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用药,不仅要掌握药物的功效与指征,还应注意药物的量效关系,如此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另外,量效关系的研究还可企望发现某些药物在超大或超小剂量下的新功效,具有非常意义。
发表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7年 |
上一篇:《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2下一篇:《黄煌经方医学资料集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