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30|回复: 23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六经辨证的思考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8-18 0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六经辨证的思考

从近年出土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汤液经法》的内容。虽然这些并非《汤液经法》的全部,但是从中的出《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那么,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为什么不选择五行辨证或者八纲辨证,而另辟蹊径使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呢?
结合《伤寒论》的内容,我们发现六经辨证,实际上涉及到了病理、病位、病程,这三个方面。其中病理,即发病的内外因素;病位,即发病的位置;病程,既疾病的发展阶段。比如说起太阳病,我们首先就已经把疾病定位在表;为外邪如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其病理基础是太阳经腑受到外邪的侵袭与干扰;而五脏辨证,是一种平行的辨证体系,它可以反映疾病的病理和病位,却不能反映疾病的发展阶段,我想这该是张仲景不选择五脏辩证的最主要原因。而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很明显是受了《内经》热论篇的影响,并结合其他各篇,发展和扩充了《内经》中六经辨证的内容。所以前人评价内经与伤寒一脉相承,是有渊源可通。

其次,内经为什么不选择八纲辨证呢?
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因为八纲辨证成熟于明代张景岳,与张仲景相去千年有余,张仲景怎么会选用呢?实际则不然,因为八纲辨证是建立在五脏辨证的基础上的,所以八纲辨证同样存在者五脏辨证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无法精确指明疾病的发展阶段。但张仲景作为《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汤液经法》本身即以五脏辩证为基础,且五行辨证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张仲景不可能不熟悉五脏辨证体系,而这个推断又在《金匮要略》中得到了证实。那么,张仲景选择六经辨证,实为破而后立,因其熟悉五脏辩证,是深知其之不足,是破五脏辨证之成法,而立六经辨证的新法,且又不违背于五脏辩证。正因如此,后世以五脏辨证和八纲辨证来解释伤寒,也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解释。


一点看法,仅供探讨。




上一篇:陳瑞春经方运用体会
下一篇:个人看法2-大枣,粳米和饴糖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8-18 1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我虽没有什么高见,但作为此卷子的捐献者张大昌先生的再传弟子,多少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通过学习《辅行诀》,我们不难发现,她虽是通向《汤液经法》的一条重要的桥梁,但不是《汤液经法》的全部。前一部分五脏辨证部分是陶氏自己的作品,二旦四神才是摘录《汤液经法》的部分。楼主从《辅行诀》得出“《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不知楼主是糊涂呢?还是为了己说而故意在曲解《辅行诀》呢?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3: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您的意思<汤液经法>用的是六经辨证吗,有什么根据?另外,您说<辅行诀>的五脏辨证部分是陶氏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根据?还有,请您解释下二旦四神都代表什么?

五行与五德学说虽然诞生于战国,但却是在汉代董仲舒的时候,才大兴于天下,而成为当时的基本辨证和思维方法,您对这个说法有异议吗?

我这个人向来糊涂,但我相信您肯定不糊涂,希望能看到您回复!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8-18 1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
    这个帖子是您首发的,您的观点是通过《辅行诀》得出了“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我的回帖主要是因为不同意您的上述观点。您若承认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才能进一步要求我解释。您若仍坚持您的观点,首先应陈述您的理由和根据。您说是吧。
    其实我的根据很简单,就是陶氏原文如:“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 ]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 ]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本来您的观点是《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不知为什么次段突然论起:“五行与五德学说虽然诞生于战国,但却是在汉代董仲舒的时候,才大兴于天下,而成为当时的基本辨证和思维方法,”就算五行学说盛行于汉代,这与《汤液经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您不知《汤液经法》相传产生于商代吗?我们讨论问题,应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不能忽左忽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然,我初此回复末尾的反问不太礼貌,实际上不过想和您开个玩笑,必竞您是先找上门来的。我们没有先去您的地盘。得罪之处,请海函。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8-18 21: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让人糊涂了.什么地盘,到你的地盘就不能有不同看法了,你能代表黄煌老师,我也与黄煌老师有过不同看法如"姜三片".但我是黄煌老师的忠实推广者,宣传者.来一些伤寒论学者是好事,有不同看法更是好事,希望能宽容一点,让来者知道自己对在那里误在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8-19 06: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批评的对,我接受您的批评,并向您表示感谢。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08-8-19 0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不同看法,不同观点的帖子可以保持沉默。刘力红教授可谓深谙此道。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0: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沙丘沙于2008-08-18 18:52发表的  :
回楼主:
    这个帖子是您首发的,您的观点是通过《辅行诀》得出了“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我的回帖主要是因为不同意您的上述观点。您若承认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才能进一步要求我解释。您若仍坚持您的观点,首先应陈述您的理由和根据。您说是吧。
    其实我的根据很简单,就是陶氏原文如:“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 ]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 ]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本来您的观点是《汤液经法.》主要是以五脏和五行作为辨证基础的,而五行辨证正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辨证方法。不知为什么次段突然论起:“五行与五德学说虽然诞生于战国,但却是在汉代董仲舒的时候,才大兴于天下,而成为当时的基本辨证和思维方法,”就算五行学说盛行于汉代,这与《汤液经法》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您不知《汤液经法》相传产生于商代吗?我们讨论问题,应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不能忽左忽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然,我初此回复末尾的反问不太礼貌,实际上不过想和您开个玩笑,必竞您是先找上门来的。我们没有先去您的地盘。得罪之处,请海函。
辅行诀不是陶自己写的,他自己已经说了,可能您没有看啊,呵呵。“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共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这段话不知道您这位研究《辅行诀》的专家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xiaozheng于2008-08-18 21:36发表的  :
        真让人糊涂了.什么地盘,到你的地盘就不能有不同看法了,你能代表黄煌老师,我也与黄煌老师有过不同看法如"姜三片".但我是黄煌老师的忠实推广者,宣传者.来一些伤寒论学者是好事,有不同看法更是好事,希望能宽容一点,让来者知道自己对在那里误在何处.
感谢,并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9-6 08: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没有自称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一位最基层的临床医生。您动不动就可以封别人是专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试问您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认定专家的资格?
的确《辅行诀》中有隐居曰、陶云、宏景曰等字样。但这能作为否定《辅行诀》不是陶亲撰的理由吗?《补阙肝后百一方·序》,这是隐氏亲撰没有异议吧。首句即是:“隐居曰:余宅身幽岭,迄将十载……”其中亦以隐居自称。轻意地以“陶云”二字来否定此书不是陶氏亲撰,是不知陶宏景固有的写作风格。
退一步讲,既便此书不是隐氏亲撰,是弟子记录师言之作,并不妨碍她的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何必以否定此书为快呢?难道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高明吗?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4: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作为张老先生的传人,说您是研究《辅行诀》的专家应该不为过吧,不然您提这个事情,想说什么?
也许您老不注意,忘记了这些字眼,我给用红笔注明,您再看看,如何?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共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5: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汤液经法》到底出于什么时候,这个我想是需要拿证据来说的?您说《汤液经法》出于商代,可有证据?就拿您认为真正的汤液经法的内容,也就是二旦四神,首先从二旦四神的名称,您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他们与五行的关系是否有对应关系,而这些都是考证《汤液经法》到底出现再什么时候的重要证据,您说呢?如果说经您考证,这些都出现在商代,那中国的文明史和文化史恐怕需要重新改写了,您的功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我们做学术讨论,臆测的东西尽量少一点,才利于讨论,您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9-6 22: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做学术讨论,臆测的东西尽量少一点,才利于讨论”这话很对。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您首先通过《辅行诀》得出了《汤液经法》是以五脏、五行辨证这一结论,不知有没有臆测的成份?我只说我是张先生的再传弟子,您就说我是想当专家,不知这有没有臆测的成份?我只说:“《汤液经法》相传产生于商代”关没有说就是产生于商代。您竞然认为这是我的首创。不知有没有臆测的成份?
至于说《汤液经法》产生于商代的证据,不知《辅行诀》中说的“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为方亦三百六十首……”算不算证据?
晋代皇甫士安说的“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算不算证据?
您若不同意上述说法,您不妨举出证据。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4: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说了,您如果不当自己是《辅行诀》专家,您又何必说您是张老的传人呢?不知道您说这个,是代表什么?难道就是随口说说,跟我玩的?

还有不知道您对训诂学怎么看?从训诂学的角度,您要证明您的观点,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您是否已经同意了,《辅行诀》上的方子,不是陶弘景杜撰的?

咱们不能只说闲话,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9-7 21: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实在不知您想说什么。我们的讨论到此为止吧。以往若有得罪之处,请海涵。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792

积分

287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2
发表于 2008-9-8 1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两位继续下去,既是争论,免不了面红耳赤的,何必如此小心翼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08-9-8 19: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沙丘沙,这个话题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董斑竹也应该是个做学问的人,你的风格就如同你的学术主张,-------,我不想多说.沙斑竹也应保持一贯的实证精神,也就是"经方家"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8-9-10 1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还原史实不但是历史和考古学家应该做的,也是研究中医者做学问时必须明白的,

如果真正从临床出发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你就会发现 祝味菊,陆渊雷,胡希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只有这一派才是真正还原了张仲景的伤寒论研究思想!

仲景才是历史上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六经注我”的高人!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9-18 14: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才是历史上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六经注我”的高人!
本文来自:黄煌经方沙龙-http://www.hhjfsl.com-中医经方专业学术论坛

   城里娃脑这句话,字不多,给活着的,去了的上了一课,佩服老哥的思维与见识,前两天我在谈一病例时,几次想引用这段,无奈对方咬人能力太强,放弃.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08-9-18 14: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准备把"张仲景六经注我"请书法家写成横眉挂起来.谁来谁看.再次谢谢老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08-9-18 16: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我医家亦有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

“六经注我”不仅是大儒狂儒在那个时代勇猛但又无奈的呐喊!任何一个身处其间的知识分子有谁不是如此无奈!其实仲景用六经之名纯属无奈!历代医家所谓“五行颠倒之理更妙”又何尝不是无奈的呐喊!



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老师与真理之间的取舍应可否做为六经千古之争的最好注释


呵呵!最后多谢小郑对娃脑的抬举

  
[s:114]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我喜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3-10-24 09: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见的几位狂才,但的确是真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9:40 , Processed in 0.21877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