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48|回复: 43

刘渡舟 《伤寒与经络》

[复制链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2-7-25 22: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于《伤寒论》的经络大家有些问题。到底经络是有还是没有啊?现在学术界有争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也有的公然写文章叫《六经非经论》,认为六经是有的,但不是经络。所以我今天主要讲经络这个问题。
    经络的问题,不是《伤寒论》单有的问题,那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学内科的要学经络,学外科的要学经络,学妇科的要学经络,学儿科的也要学经络。我十几岁作学徒,跟着老师学医,老师开头就给我们讲经络,他说这就是基础。所以说经络并不是《伤寒论》所独有的,凡是学中医的,为了给以后的学术打下很好的基础,首先得先学好经络。"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中行……"就得背这个,念这个。如果有人提出来经络学说在中医上没有实用意义,可以叫它退出了,那就不只《伤寒论》的经络方面给废除了,所有的中医学基础都给废除了,这个关系是很大的。《内经》中有脏腑经络,讲脏腑就得讲经络,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都得用经络学说加以说明。如果把经络给废了,"六经非经"了,那中医的理论-中医的整体观,一分为二、分阴分阳的辨证法,六经为体、八纲为用,体用的关系,不就都废了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经络的文章,在中医学院发表了,无形之中就出现了对立面,有一些议论,说我凭老资格。经络是有的!不光因为我是搞伤寒的,那是中国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伤寒论》也是中医学,当然就得取法于经络学说了,怎么能说是"六经非经"呢?好,一句话把所有中医的基础理论、脏腑经络都给废掉了,那将来脏腑还能建立关系吗?脏腑得有经络,没有经络,脏腑就是死东西了,有经络才能活呀!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得要求对中医有所体会,得有点入木三分的功夫,才能知道它的利害关系。否则的话,思想简单,图省事,认为经络就这么一条线,解剖学也看不出来,从哪儿到哪儿谁知道,他也不往细里去研究,就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这是不行的!"医之始,本岐黄",脏腑经络是基础,你不是要学中医吗,就得学这个,不学这个怎么叫中医?同学们可能要问我了,刘老您这话说得太武断了,那还非学不可?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临床上来了病人叫你看,要辨证,辨证里头就有经络辨证,要是没有经络了,怎么去辨?
    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湿热毒火,首遇肝经"。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
再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的用桂枝加麻黄加葛根汤。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药,很有效,一吃就好。记住,这是指中央一带,脖子甚至到后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说后背、脖子疼,两边到肩胛也疼,这样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侧属少阳。太阳行于后,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要用小柴胡汤。跟我实习的学生知道,我治后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两肩,不加就不行,这就是经络,经络辨证嘛,没有这个怎么行呢?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妇女来看病,一来就见她满脸的怨气:"我都吃了那么多药了,怎么就不见好呢?我不怕花钱,您给我弄点好药。"她得的就是西医说的三叉神经痛,也不是多么重,可怎么也治不好。病人来找我,我说:"你说一说到底怎么个疼法?"她就说后头痛、偏头痛,到肩膀头儿再往下一点,就是耳角的上面一点往下来,这里痛。我一看,就用基础医学和经络学说辨证,这叫三阳经结气。脉象浮弦,稍微有点滑,我就给这个病人开了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还有点羌活、防风,三经风邪一起治,"柴葛解肌三阳病,头痛发热还不眠"。吃了药,病就减轻了,女同志也破涕为笑:"老大夫,我就吃您的药见效,不疼了。"所以说学经络这个事儿,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可以说是中医学的一个伟大的组成部分。我带研究生的时候,有人腿疼来看病,我给他辨证,首先要辨经络,不辨经络怎么能下药开方呢?一条腿有左侧、右侧、前方、后方,有阴经、阳经,就要用经络给划一划。这人腿疼,晚上疼得都哭,我就问他:"你把腿搁在凳子上,给我指一指哪个地方疼啊?"他说就是大腿外侧。外侧都属阳,内侧都属阴。外侧少阳经痛,我说:"你这里面经脉不通。""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眦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正好行于大腿外侧。疼是因为少阳经的气火、相火被风寒凝滞了。然后我就给他开了张药方,有双花、陈皮、赤芍、穿山甲,吃了就好了。
    这些例子多了,不可胜数,所以我跟同学们说这个道理,经络学说是中医伟大的组成部分,有了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就活了,要不,脏腑怎么结合呢?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它是一个表一个里,一阴一阳,它们是怎么结合的呢?我们说是有机的结合,不是生搬硬套的结合,也不是强加的结合,是内在的、有机的结合,这个有机结合就是经络。足太阳膀胱经到肾,肾的经络到膀胱,所以它们才能结合。气是相通的,肾与膀胱相表里,要没有经络学说了,把它一脚踢到门外,那肾与膀胱怎么办呢?怎么结合呢?为什么膀胱病变成少阴病了呢?为什么肾病可以出现膀胱病呢?没有经络了,就没有了一个传导的、联系的、互为影响的、物质的东西,那就不是中医的理论了。你看太阳病变有很多,用栀子豉汤、四逆汤来治,用热药来治,因为他已经发现了太阳与少阴的理论,实在太阳,虚在少阴,肾阳不足出现了少阴证。在临床上,给老年人、体虚的人看病,头疼、发热,体温三十九摄氏度,这时病在太阳,浑身疼,得按阳经来治,肯定好。感冒头疼,脉不浮了,变迟了,总想睡觉,打不起精神来,一摸,手脚发凉,这是病由太阳转入少阴了,叫少阴伤寒。怎么办?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就是一方面用麻黄来发散寒邪,一方面用附子温理少阴阳气,驱邪培本,两方面来治,才能取得效果。所以说经络学说是脏腑学说的一个必然的辅助理论。
    再说说《伤寒论》这部书,它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着重于讲理,理法方药嘛,它的理论性很高。所以张仲景书中有几个重点要掌握的,一个是辨证论治。学《伤寒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伤寒论》?除了辨证论治,还有没有了呢?到这儿就停止了吗?不知道的话,就困难了。这第二个就是辨证知机。辨证论治是讲处百病的,很多疾病,我凭辨证论治就能治好。辨证知机,通过辨证知道病机。机者,事物之先兆也,是事物刚发生,表露在外有那么一点痕迹,这一点情况抓住了,我就知道它如何如何。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当大夫看病,不能忙活了半天的辨证论治,刚一出门病人就死了,那是你这大夫没医术。为什么张仲景《伤寒论》序开头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张仲景就是告诉你《伤寒论》不完全是讲辨证论治的,那辨证知机也是奥妙的,现在不研究这个行吗?好,辨证论治是讲六经的,辨证知机是讲五脏的,记住了,这是口传。见什么证,见什么脉,然后按五行生克之理,琢磨这病有没有危险,什么时候会出现危险。一次有一个姓郑的人,儿子出麻疹转成肺炎了,叫我去看。我到那一看,这孩子喘得厉害,见绝证了,所以我拿了包就走。姓郑的出来问我用什么药治,我说不用用药了,危险就在眼前。什么样子呢?这孩子喘如鱼口不能闭,肺气绝也,五脏里的肺,所以决死生。治伤寒杂病,辨证知机在于五脏,辨证论治在于六经,这要分开了。所以在《伤寒论》里要学辨证知机,就得看他的平脉篇、辨脉篇。春脉弦,如果不弦了,没有胃气了,就危险了。
   《伤寒论》是一部上知天、下知地,无所不包的伟大著作,能小中见大,所以我写文章,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有那么一句话:"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宝王刹就是佛庙,出现在毛端上,小中有大。他这种境界怎么达到的呢?他用的是经络学说。经络的功用是能产生联系,经络之间互相联系,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连成一片,连成一体。手太阴下络大肠,就联系到大肠。总而言之,五脏六腑由经络来联系,这样,看来孤立的事物就成了有机的客观实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上临床,就看见有这样的情况,西医没有办法治的病都来看中医,中医就有办法。现代医学、X光、验血,找不出原因,最后找老中医,就能给他治好,因为老中医的联系性广泛,能找出原因。一个人咳嗽,什么法子也治不好,查结核,没有,什么也查不出来,为什么还咳?找中医大夫看,木火刑金,你老爱生气,以后不生气了,病就好了。用海蛤壳20克,青黛10克,泡水喝了就好了。怎么现代医学没研究到海蛤壳能治木火刑金呢?这些道理就是中医的特长。现在,我也带博士生,整天在实验室里研究小耗子,打一针然后得出结论,当然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怎么不能好好把木火刑金研究研究,看它是什么道理。 同学们,张仲景他必然得用经络学说,不用经络学说有些问题就不好解释了。什么叫整体观,什么叫辩证法,张仲景他的药本来治阳证的,一下子变成阴证了,尤其是《伤寒论》的三十条:"伤寒脉浮缓,小便利,桂枝汤发汗,得之便觉咽中干,烦躁,吐逆,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重与芍药甘草汤。"那病机变化之快,治疗方法之多,不用经络学说的广泛归纳是不行的。同时《伤寒论》是以六经为体,八纲为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变化二分法,二分法就是由阴阳而来的。阴阳就六经中分阴阳,三阴经,三阳经,一些基础知识都来自经络学说。要是《伤寒论》"六经非经"了,这些道理怎么交代呢?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像日本人,在古籍上他们得出结论说《伤寒论》是实践医学。日本朋友对《伤寒论》很推崇,对《黄帝内经》却不重视,说《内经》是思辩,是花言巧语,没什么实际作用。我去日本讲学,他们说《内经》不如张仲景的药方,看病治病,百发百中,《内经》中的经络是哲学的东西,是"思辩",可是他们就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是医学的根本。中国重视《内经》,而日本只重视《伤寒论》,这也是一个特点。
    继承好的东西,既有继承又有发扬,使学术总能有强烈的生命力前进。




上一篇:答苏方达问三阴三阳表里关系
下一篇:伤寒研究支持百花齐放,兼收并蓄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指月问了伤寒和六经的关系,因这个题目太大,所以我转贴了刘渡舟先生的这篇文稿,希望能厘清相关概念。
蔡长福老师的六经即经络说,我隐约感觉走的是方有执、喻嘉言、刘渡舟的路线,等有机会去马鞍山请教蔡老后再来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2: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喻嘉言《医门法律》:今医不用砭射,已不足与言至巧,而用药之际,不加引经透络,功效羁迟,安得称为良工耶?
【律一条】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引申一点不成熟的想法,由胡希恕的八纲辨证入门是很好的诀窍,但除此之外《伤寒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有待于我们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6 01: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所举医案,恰恰说明伤寒六病与经络无关。
试举一例:大敦既然属厥阴,那丹毒就得选厥阴方,而龙胆泻肝汤是少阳方。刘老太忙,做的学问没时间反复验证。
所举另外两例都有问题,楼主有个性而聪明,自己思考吧。
胡老是否定阴阳五行的,故所讲八纲是为了写书教书,而不是临床。
胡老的贡献是在临床而不是理论,他是一个真正理论脱离临床的医家,很纯的日本汉方医。
日本汉方医就是对号入座,对不上号就蒙,乱蒙。我也走过这条路,产生了大量败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4
发表于 2012-7-26 04: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刘老师的这一篇文章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7-26 06: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经络强加与伤寒论里,显然是个低级错误。把伤寒论的精髓都掉了,明显的背道而驰。研究的结果如何呢?真实的案例有多少呢?是不是也能像伤寒论的条文一样形成“六经伤寒论”呢???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2-7-26 0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中介的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客观真实并不一定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7-26 08: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中医系统里的语言符号。也是中医整个理论大厦的框架结构之一。
在中医领域刘老是我最佩服的人。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08: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论中的六经消息量超大,如果不是仅仅指的经络,那它指的什么呢?(经络+脏腑+气化)的生理和病理?痕迹好像并不明显

三阴三阳最容易使人与经络相联系,因为十二正经同样有太阳到厥阴六个名词,但是除了十二正经,人体还有任督等奇经八脉,难道把十二正经之外的经脉忽略不计了?不否认仲景论之六经与经脉有相关性,但是六经不是经络的专用术语,应该是比经络更高级更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仲景论中提到的人体构造,有头、面、颈项、额、胸、胁、腹、脐、膈、四肢、手足、皮肤、骨髓、眼、耳、鼻、舌、咽喉、心下、少腹等,也提到心、胃、肝、脾、肺、膀胱、血室等,但是并没有什么大肠、小肠、胆、心包,难道也忽略不计了?

仲景在著书时,也比较费神吧,借用了六经这个旧有的名相,要构建起完备的实用诊疗体系,原来已经存在的经络、脏腑、气化怎么处理,要不要纳入进来,古人著书浓缩简略,把超大信息量的内容压缩填充在六经这个框架内,年代久远,把六经这个超大的压缩文件解压,不容易呀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8: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纲辨证是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这几天刚想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1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在学习中增长见识!

Rank: 2

积分
101
发表于 2012-7-26 1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学习到的都有不同的地方,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发表于 2012-7-26 1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刘老所举医案,恰恰说明伤寒六病与经络无关。
试举一例:大敦既然属厥阴,那丹毒就得选厥阴方,而龙胆泻肝汤是少阳方。刘老太忙,做的学问没时间反复验证。
所举另外两例都有问题,楼主 .. (2012-07-26 01:55) 
日本中医界称赞胡老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2-7-26 11: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仲景论中的六经消息量超大,如果不是仅仅指的经络,那它指的什么呢?(经络+脏腑+气化)的生理和病理?痕迹好像并不明显

三阴三阳最容易使人与经络相联系,因为十二正经同样有太阳到厥阴 .. (2012-07-26 08:41) 
所谓“六经”,是后人所提出。整部《伤寒》,仲师只是用了三阴三阳的字眼。我把《伤寒》的理论系统称之为“三阴三阳系统”,以区别于“六经”。这个三阴三阳系统,在仲师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仲师只是继承和沿袭。我也不同意“六病”的说法,有病理的三阴三阳,也有生理的三阴三阳,“六病”之说抹去了三阴三阳的生理。另外,“三阴三阳”这个系统本来就是《伤寒》中固有的,我只是将之还原。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6 1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十二楼,我非常认同胡老是“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老对后世是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的。
“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此话误人也误己,出自日本人之口,不奇怪。
如果你认为脏腑学说、阴阳五行没有用,你大可支持胡老没心没肺、只有方证说。
批评的学习胡老、肯定的学习胡老,是经方医学研究的幸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2-7-26 11: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拈花指月问了伤寒和六经的关系,因这个题目太大,所以我转贴了刘渡舟先生的这篇文稿,希望能厘清相关概念。
蔡长福老师的六经即经络说,我隐约感觉走的是方有执、喻嘉言、刘渡舟的路线, .. (2012-07-25 22:47) 
        刘老对我的中医之路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不等同于我就承认他的某些说法。刘老的案子,也仅能证明所谓“六经”与经络有关罢了,而非等同。
    建议今再来先生,先查一查“经络”的定义,再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1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拈花指月 的帖子

拈花指月:所谓“六经”,是后人所提出。整部《伤寒》,仲师只是用了三阴三阳的字眼。我把《伤寒》的理论系统称之为“三阴三阳系统”,以区别于“六经”。这个三阴三阳系统,在仲师很久以前就存在 .. (2012-07-26 11:17) 
非常赞成张学兄的“三阴三阳系统”既包括生理和病理,但是六经名相——“三阴三阳”古已有之,而且是很广泛很普遍的一个基础概念,在《内经》也是涵义各有不同,那么仲景在构建这个实用诊疗体系的时候,借用之而赋予新义也是理所当然的呀

非常佩服张学兄的学识经验,恳请张学兄有时间多上来给我们大家讲课指教~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拈花指月 的帖子

拈花指月:        刘老对我的中医之路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不等同于我就承认他的某些说法。刘老的案子,也仅能证明所谓“六经”与经络有关罢了,而非等同。
   &n .. (2012-07-26 11:25)
黄煌老师是教各家学说的,其实这个问题由他解析是最好。
我学习伤寒一无师二无友,仅有的一些伤寒知识主要来于这半年的自学。搞股票技术分析的和中医师思维方式或许稍有不同,我们不反对任何学说。
股市是残酷的,任何一门学说或者叫技术指标的形成,都是在实践中产生,若无法适应这个赌场,早就被灰飞烟灭了。
最早阐述经络与八纲的是朱肱《类证活人书》,卷一云:“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其第一卷为经络立说,卷三讲“表里”,卷四讨论“阴阳”,各卷中散见“虚实”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经络与八纲的密切关系。
八纲辨证理论在我内心把它等同于基础K线理论,这个是伤寒入门的关键。但尽管熟悉了K线语言,还需要其他一些技术指标进行配合,才能做到一定的风险管控。
同理,六经结合“六气”、结合“经络”等技术手段,前任已经有过大量的实践,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我们就需要一点点的把他们融合起来。
问题是学习要一步步来,饭要一口口吃,学伤寒不能说今天读张隐庵,明天看朱肱;技术指标的应用都是成熟一项之后,再学另一样。
所以,只有纵身跳入,好好的沉潜往复一番,才有资格钻出来评头论足,不了解工具性能,不代表工具不行;泛泛的评说这个那个不对,只能沦为空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式提出八纲之说的是祝味菊先生,他在《伤寒质难·退行期及恢复期篇第七》中写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在此之前,张景岳提出的是“二纲六变”······

八纲说的形成,也是前人的总结,还是实用的。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正式提出八纲之说的是祝味菊先生,他在《伤寒质难·退行期及恢复期篇第七》中写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在此之前,张 .. (2012-07-26 13:15) 
五段八纲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3: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希恕的八纲辨证,其奥秘就在分类,这个活没干过是无法体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7-26 1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病”非“六经”
   《伤寒论》反复论述的都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和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病,始终没有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等六经的说法。124条有一个“太阳随经”,是指太阳病六七日,太阳病传里之时,表部邪热随着传经,过了表部的经界,由表入里,这个经,是经界之经,而不是经络之经。384条有一个“至阴经上”和“到后经中”,也是经界之经,不是经络之经。因为若是经络之经,不可能到了后面的经络中,颇能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从187和278条可以看出,太阴证若暴烦下利,腐秽自去者,是脾家实,脾家实者下利必自止。那么在腐秽未去,脾家虚的时候,下利必不止。下利不止者,不只是脾家虚,胃家也一定虚。那么下利止,脾家实,而变成大便硬的时候,就属阳明证了。也就是说,胃家实者,脾家亦实。
这样分辨,就明确了脾、胃家实者属阳明,脾、胃家虚者属太阴。胃家、脾家的问题,都是消化道的问题。消化道实者、热者属阳明,消化道虚者、寒者属太阴。这与经络明显不同。因为不能说太阴经络实者属阳明经络,阳明经络虚者属太阴经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2-7-26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黄煌老师是教各家学说的,其实这个问题由他解析是最好。
我学习伤寒一无师二无友,仅有的一些伤寒知识主要来于这半年的自学。搞股票技术分析的和中医师思维方式或许稍有不同,我们不反 .. (2012-07-26 12:36) 
今再来先生,我建议你去查查经络的概念,是有目的和苦心的。我希望你不是好高骛远,夸夸其谈。话是你说的最多,也是你认为得最多,却偏偏要批评别人“品头论足”,何其搞笑!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13: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学兄提“三阴三阳系统”,六病就是病态的三阴三阳了,那么生理态的三阴三阳怎么称呼呢?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7-26 14: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明确于朱肱《类证活人书》,多家持此说,尚有待考证。

关于伤寒六经与经络的关系,要正面探讨,很难达成共识。其实,不妨从反面来看待这个问题。看看针灸行家(最重视经络)怎么来看待伤寒的六经实质。承淡安先生应该具有代表性,其临床经验与学术地位应该无人能撼动,而且有专著《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看他的见解,看他的取穴,显然伤寒六经不是什么经络。

伤寒论就象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残缺,所以引人遐思。也让很多“掺假浑杂”的混家、杂家有机可乘,大加意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567

积分

19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7
QQ
发表于 2012-7-26 14: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张学兄提“三阴三阳系统”,六病就是病态的三阴三阳了,那么生理态的三阴三阳怎么称呼呢? (2012-07-26 13:59) 
另外开一贴吧,这里声音太嘈杂了
拈花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xuelul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伯未讲:“读古医书,非眼高于巅,心细如发不可。”您是前辈,我是学生话多一点很正常,总比不懂装懂要好。讨论任何话题,其目的都要落实到应用,否则都是废话。
至于说让我去看经络,实在不明白您的苦心,不好意思!关于经络或针灸的学习,承淡安《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单玉堂《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都是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张学兄提“三阴三阳系统”,六病就是病态的三阴三阳了,那么生理态的三阴三阳怎么称呼呢? (2012-07-26 13:59) 
伤寒论的武器库里,历代传下来的好东西多的是,就看会不会用。想当然的弄点新概念,不知道有多少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r109 的帖子

r109: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quo .. (2012-07-26 14:00)
回r109版主,实际这个帖子的重点不是要将六经和经络去扯在一块,而是讨论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能否结合经络学说。这涉及到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的问题。
我希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讨论,而不是冷冰冰的否决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7-26 14: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张学兄提“三阴三阳系统”,六病就是病态的三阴三阳了,那么生理态的三阴三阳怎么称呼呢? (2012-07-26 13:59) 
  “六病”是三阳强,三阴弱,是病理状态的三阴三阳,所以叫作“六病”。生理态就是不病,也就是三阳不强,三阴不弱,所以,可以叫作“六不病”。
  太阳之不病,脉不浮,头项不强痛,不恶寒也。余仿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15: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  “六病”是三阳强,三阴弱,是病理状态的三阴三阳,所以叫作“六病”。生理态就是不病,也就是三阳不强,三阴不弱,所以,可以叫作“六不病”。
  太阳之不病,脉不浮,头项不强 .. (2012-07-26 14:52) 
三阳三阴,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有病态和生理态两种,那么太阳···厥阴到底指什么呢?如何名义?

比如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不为病,脉不浮,头项不强痛,不恶寒。”那么这个太阳是什么呢?如何名义?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77

积分

167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2-7-26 15: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胡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2-7-26 15: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伤寒论的武器库里,历代传下来的好东西多的是,就看会不会用。想当然的弄点新概念,不知道有多少意义。 (2012-07-26 14:32) 
三阴三阳所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仲景论中固有之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医圣为什么用它们来构建《伤寒论》这个体系呢?这个问题是一直困惑我的,虽然每天的门诊照常辨方证用经方,疑惑的问题一直在疑惑,发帖讨论就是想让自己明白,求各路高手赐教!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三阴三阳所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仲景论中固有之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医圣为什么用它们来构建《伤寒论》这个体系呢?这个问题是一直困惑我的,虽然每天的门诊照常辨方证 .. (2012-07-26 15:50)
仲景辨证关键在于识阴阳、辩寒热。操作上只需先看表里、阴阳,后识别寒热、虚实,最后再把结论套回六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积分

20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78
发表于 2012-7-26 16: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刘老所举医案,恰恰说明伤寒六病与经络无关。
试举一例:大敦既然属厥阴,那丹毒就得选厥阴方,而龙胆泻肝汤是少阳方。刘老太忙,做的学问没时间反复验证。
所举另外两例都有问题,楼主 .. (2012-07-26 01:55) 
说的比较中肯。日本确实是这样,包括现在国内很多学习日本汉方的大家也是这样,很多病都是去套公式,去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7-26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六病与经络没关系,则伤寒论与内经恐怕也没关系。六病和脏腑有关系否?六病肯定和脏腑有关系。生病了,脏腑功能必然会有所变化,而且也能找到它们之间规律性的对应性关系。六病使用六病方剂来治疗,结果也能体现在脏腑功能的改善上。所以,不管六病的实质是什么,六病和脏腑有关系是肯定,那么,六病和经络有关系,这也是肯定的,伤寒论和内经有关系而不是割裂的,也是肯定的。所以,仲景建立三阴三阳体系时,不知传统的经络学说是不可能的。
既如此,仲景没有直接沿用传统经络学说,显然赋予了其不一样的含义,所以,六病等同于六经病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比如还有奇经八脉等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显然为仲景所弃。
所以,三阴三阳系统与经络乃至脏腑既有必然联系又有本质不同。联系在于伤寒论仍然尊重中医一般原理,她与中医传统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本质的不同在创造性的开辟了中医诊治疾病的新模式。
六病界面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疾病的变化和转归,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界面才有可能有量变的时间和空间,有量的累积才有可能有质变。所以经络可能是用来界定界面的分界线,而不是三阴三阳本身就是指六条经络。也凑各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如果说六病与经络没关系,则伤寒论与内经恐怕也没关系。六病和脏腑有关系否?六病肯定和脏腑有关系。生病了,脏腑功能必然会有所变化,而且也能找到它们之间规律性的对应性关系。六病使 .. (2012-07-26 16:41) 
赞!可惜我无法给你经方币。[s:182][s: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7-26 1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三阳三阴,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有病态和生理态两种,那么太阳···厥阴到底指什么呢?如何名义?

比如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不为病,脉不浮, .. (2012-07-26 15:36)
    太阳之为病,就是表阳证,是人体表部的阳性病,凡在人体表部反应出实证、热证的疾病,属于太阳证。凡是在人体里部也就是消化道反应出实证、热证的疾病,属于阳明证;反之属于太阴证。凡是在人体中部反应出实证、热证的疾病,属于少阳证;反之属于少阴证。凡是在人体表部反应出虚证、寒证的疾病,属于厥阴证,与太阳证相对立。
    表部太阳主开,厥阴主合,阴平阳秘则开合有度,表部阴弱阳强则阴合不及、阳开过之,故自汗出,属于厥阴虚证;表部阳弱阴强则阳开不及、阴合过之,故无汗,属于太阳实证。
    里部太阴主开,阳明主合,阴平阳秘则开合有度,里部阴弱阳强则阴开不及、阳合过之,故不大便,属于阳明热证;里部阳弱阴强则阳合不及阴开过之,故下利,属于太阴寒证。
  中部少阳少阴均主枢,阴平阳秘则枢转有度,中部阴弱阳强则阴气枢转不及、阳气枢转过之,故阳气向上则呕,向外则汗出,向下则下利,属于少阳热证;中部阳弱阴强则阳气枢转不及、阴气枢转过之,故阴气向上则吐,向下则下利,属于少阴寒证。
  仲景把一年缩小到了一天。“六病”与昼夜也有关系。昼为阳,夜为阴。日出前丑寅卯时为厥阴时,日出后寅卯辰时为少阳时,日落前申酉戌时为阳明时,日落后亥子丑时为太阴时。
      三阴三阳病证,是单病证,比较清楚。但临床所见较多的是合病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对开阖枢理论也有研究。对五运六气中的时空医学模式不必太当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76

积分

336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76
发表于 2012-7-26 2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7-27 05: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FDfsakfdc 的帖子

SFDfsakfdc:三阴三阳所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仲景论中固有之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医圣为什么用它们来构建《伤寒论》这个体系呢?这个问题是一直困惑我的,虽然每天的门诊照常辨方证 .. (2012-07-26 15:50) 
回方达:我认为伤寒论的六病,是不同时期的病理间阶段,不过是一个说明工具,与内经的六经大相径庭。不可混淆,否则就会步陈无己的后尘。医经派和经方派是二大体系,理法不同,但又相互渗透。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7-27 06: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病,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病理过程,可以说包罗各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反应,其中包括医经派的脏腑阴阳等学说。皮肤,经络的局部反应也在其中。六病,是一个高度概括,它注重整体,是疾病的核心。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7-27 06: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停留着表面现象或名词上来,比如蒙古大汗叫成吉思汗,如果后世还有叫成吉思汗的能说是一个人吗?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169

积分

292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饮上池水,集长沙方。

Rank: 5Rank: 5

积分
3169
发表于 2012-7-27 06: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话说多了,不过声明一点————琴是对知音者弹得,不是对牛。哈哈
医之病病在少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15 , Processed in 0.22255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