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07|回复: 1

江西建昌药帮的历史考证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6-18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曹萍   
             2003-09-23

        曹萍1 梅开丰2 褚小兰1 范崔生1(l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2江西南城县人民医院南城344700)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江西建昌药帮是中国南方一大药帮,在历史上曾与江西樟树药帮合称为“江西帮”,成为全国十三大药帮之一[1]。建昌药帮历史渊源悠久,流传地域广,在江西、福建、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一些国家中医药界有较深的影响,以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和集散经营著称。历史上在中药业界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成”的谚语。

    本文通过各种历史资料、文献记载,尚保留的建昌药帮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并结合对建昌药业后代的调查,对建昌药帮的起源、发展及形成药帮的历史进行考证,以期为建昌药帮的历史评价、继承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建昌药帮的历史
  

  建昌药帮的发祥地是江西省南城县。该县古代曾称为“建昌”,历代为建昌军、建昌路、建昌府的治驻地。资料记载:“唐开宝年李煜以南城置建武军,太平天国三年改建昌军曰建昌路。”“明洪武二年二月改为肇昌府,九月改建昌府(明史)。”[2]到民国元年(1912年)改南城,直属省府。解放后又改归抚州地区管辖[3]。古代建昌经济较繁华,地理位置是处于赣闽交通要处。盱江和黎滩河是建昌的天然屏障,依城而过,在府城东北二公里处汇合,入赣江后进入长江,连通了建昌与外界。府志称建昌“林奇谷秀水绕川环,控御七闽牵制百粤,据五岭咽喉,控三吴之襟”,“上有苏杭,下有建昌”,“市肆繁密,邑屋华好”,“岁常丰饶,民皆礼让”[4]。明朝时,有两支朱元璋的后代曾先后封藩建昌,一是仁宗第六子朱瞻岗,荆王;一是宪宗第六子朱祐槟,益端王[5]。正因为建昌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军事要地,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的经济贸易、医药文化便随之发展繁荣起来。
  

  1.1 建昌药业的起源

    建昌药业的起源得益于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和唐代一些道教人士在南城的医药活动。《道光南城县志》载曰:“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自号抱扑子。究览典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洪见天下已乱,避地南城麻姑山。有葛仙丹井相传,洪于此炼丹故名。”[6]“葛仙丹井”、“炼丹灶”、“炼丹室”是当年葛洪在麻姑山炼丹制药留下的遗址。明代画家马徵在《麻姑山图》中也绘有葛仙丹井[7]。葛洪在此期间还根据所收集到的麻姑山民间故事编写了《神仙传》,现收载于《四库全书》。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麻姑山仙坛记》中便引用了《神仙传》中句“麻姑者,葛稚川神仙传云……”[8]《麻姑山仙坛记》是唐代抚州刺史(当时南城属抚州管辖)颜真卿多次登麻姑山后写下此文,现有碑刻。这些记载说明葛洪在南城采药、炼丹制药的经历。葛洪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医药学家,是历史上中药化学制药的创始人,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葛洪著有的《肘后救卒方》便记述着铅硬膏、干浸膏、腊丸、浓缩丸、锭丸等多种剂型,以及沙虱病、天花、狂犬病的治疗,青蒿治疟,大豆汁、甘草、生姜解乌头、半夏、芫花之毒也是首见于葛洪的应用和记载[9]。葛洪在南城的医药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人们对药物制备和应用的认识,这为后代建昌药业的兴旺起到开创性历史作用。除葛洪外,《正德建昌府志》和《道教大辞典》还记载了唐代的东南道教主邓紫阳和邓延康等其它多位道士为南城人并在南城炼丹制药的事迹[10]。他们的炼丹活动对建昌药业的起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建昌药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晋朝时期。
  

  1.2 建昌药帮在各朝代的发展

   我国官方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在唐代就已出版,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在南北朝时已完成并在民间流传,可见当时我国整个社会的医药事业在不断取得发展,人们对药物的应用、药物的真假优劣、加工炮制已有较深的研究和较高的要求。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下,宋代袁燮为建昌撰写了《建昌军药局记》,由它可见当时建昌的药业状况。“若古先民,念斯民受病之苦也,非药不去。而药之为性,有温有热,有寒有平。其品不一,于是乎名之曰君、曰臣、曰使、曰佐,而为制之方,精切微密,毫发不差,随其病而施之。而罔市利者,辄欲以琐琐私意而增损剂量之可乎?捐钱三百万,划两区,萃良药,唯真是求,不计其值,善士施之。一遵方书,不参己意,具而后为,阙一则止。愈疾之效,人竟趋之,而不取盈焉。若夫较计纤悉,急于牟利,药不及精,与市肆所鬻无别。”[11]《建昌军药局记》说明了宋朝时建昌人对药物的认识和实践已有了较大的进步,讲求药物真假,质量和药效精良,能够改变药性制备药物,依方有目的地制备和使用药物,以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已提倡追求良药,反对药不及精、增损剂量、牟求私利的做法。药局的设立也反映宋朝建昌官府对药业的重视态度。因此,从宋朝开始,讲求药物质量和药业信誉的可靠,便已成为建昌官方药业发展的方向。
  

  元代,盱江名医迭出,盱江医学体系形成,建昌药业随之发展。吴澄为盱江名医著作曾作序曰“盱江名医黎民寿,著论《辑方》,至今盛行于世,医学教授严寿逸,亦盱江人,用药去疾,随试辄效,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12]盱江,古曰建昌江[13]。为什么盱江独多巧医?很显然,建昌药业与盱江的医学是一体的,相得益彰。著名的医药方书《瑞竹堂经验方》,记载反映了元代建昌药业的用药、制药状况。《瑞竹堂经验方》是元泰定年间建昌的太守萨谦斋(吴澄称萨得弥实,《四库全书》称沙图穆苏)在任期间收集整理前人应用记有实效及当时医者、病家试用屡效的单方、验方编撰而成。《瑞竹堂经验方》对临床治疗的用药用方和药物加工制备叙述得非常完善实用,为我国古代医药学史上一部有较高价值著作。这本书收载的方药有内服汤剂,又有丸、散、膏、丹、敷贴剂及洗发剂、洗眼剂、热熨剂等多种剂型,有炒、炮、煨、煅、炙、水飞等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各药的制备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薏苡去皮,当归去芦,麻黄去节,桂枝去皮,妇科用香附去毛,地黄去芦、挑肥壮者酒浸炼干、仔细炮制反复九次透黑为度,草乌盐炒香熟,米泔水浸苍术一宿焙干等等制法。原书虽佚,但在《本草纲目》、《普济方》、《四库全书》、《医方类聚》等著作中都有引载,在日本、韩国有多种刊本[14]。国内后来也出了《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建昌太守亲自收集当地民间有效验方,说明当时医药事业在建昌的发展概况,而从《瑞竹堂经验方》的内容又可看到元代建昌人对药物的认识和应用已达很高水平。人们不仅能够制备出各种药物剂型,并且对每一味药的加工炮制和用药都细致规范。《瑞竹堂经验方》不仅是元代建昌人对前人用药经验的总结,对后代建昌医药也有深远的影响。元代,建昌还奉诏建了“三皇宫”,后又加祀十大“药王”。之后又改称“药王庙”,每年孙思邈生日那天举行“庙会”,本地和外地药业商贩水客,都按时汇集于此,进行药材交易。这一民俗一直延续至抗日战争时期。总之,到元代建昌人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药物的制备上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随着盱江江医学的不断发展,建昌药业当时在同行中已经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明清时期为建昌药业发展鼎盛时期

   由于有利的社会背景和盱江医学的推动作用,建昌药业发展迅速,在清朝时已成大规模并形成一药帮。在明朝,建昌成为两位王侯封藩地,一府管五县,地域扩大很大促进了医药文化、经济贸易的发展。益端王“辨医方,梓《玉机微义》。精制丸散,每给赐以活人。御官守严但有恩,待郡君而不扰。”“医寻歧黄,博究元妙。”[15]建昌名医誉于天下。赵暄,南城人,官至太医院太医;程式,益王府良医正,诊治无不神应,并著有《程氏医彀》;余绍宁,著《金丹秘旨》[16]。药局在建昌已多代,王府中设有良医所、阴阳学、医学,附药局并聘医学教授。在益王府内也设有大药局[17]。并且,建昌药业与外地的药材贸易也较繁荣,《正德建昌府志》地产中便记载有地黄、川芎、葛、香薷、车前、半夏、槐实、益母草、桑白皮、香附、白芷、赤芍、白芍、山药、五加皮、枳壳(实)、栀子、冬青、夹竹桃、百合、茵陈等等几十种中药材[18]。这些历史记载可见建昌药业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经过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建昌药业已经很发达。建昌传统中药炮制方法是历代从事医药业的人们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建昌药帮以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和集散经营销售两方面特色著称。

   在饮片炮制方面“工具、辅料、工艺独具本帮传统风格,讲求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切制中药用的琢刀(又称建刀)、雷公刨是最具特色的加工工具,是全国有名的三种中药加工刀之一(另两种是禹州大圆型禹刀,樟树药帮小刀面的汉刀)。药界过去有“见刀认帮”,“刀法不同,建刀更有用”的说法;另外还有枳壳榨、槟榔榉、泽泻笼、茯苓刀、附子筛、麦芽蒌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工具;辅料方面以谷糠最独特;各药店“炮制虽繁,必不得省功夫,辅料虽贵,必不得短斤两”;煨附片、姜半夏、枳壳、槟榔、明天麻、山药、贺茯苓、熟地等是建昌的中药加工炮制特色性品种[19]。这些炮制工具、辅料、方法、工艺在南城各中药饮片加工处至今仍有流传。这些炮制特色是建昌从事药业的人们经过长期追求药材质量和药效精确才达到的成熟水平。梅开丰等著的《建昌帮传统中药炮制法》(内部资料)对建昌药帮中药炮制特色和一百零二味中药的建昌传统炮制工艺方法作了详细的叙述。
  

  建昌药业经营方面分药店、药栈、药行,各有特点。药店是丸、散、膏、丹、蒸、刨、炒、炙样样行,零售为主;药栈有生、熟药栈,批发兼零售;药行经营销售量大,主要从事与外地药商的大批药材生意。各药店师傅要求学徒不仅学手艺,更是学严谨认真的制药作风,还学待人接物,这是建昌药业传统作风。府城内药店多,当地有俗语“只只大屋有吃药饭的人”。吴文藻(其父亲为立行生药店的老板)回忆文革前还保留有几十家,东衔的立行生、豫盛源、福昌厚、长春生、藤春泰、豫发行、三元信、源吉昌、中发行;北街的立行生、豫盛源、福昌厚、尤盛福;南街的怡行生;西街的大中行、怡大行、公益永、建康等。现在南城街头依稀可见这些古药店的痕迹。
  

  不仅府城内药业经营昌盛,建昌与外地药界的交易也遍及海内外。(日于)江自古就是建昌与外地商品流通的主要运输渠道,在明洪武年间建昌便建有“江递运所”、“(日于)江驿”[20]。建昌东南面与赣南、福建相邻,交通路径较多,因此发达的建昌药业在江西的很多其它县市以及福建、广东、香港、台湾与一些东南亚国家都有较多商业往来,后来造成广泛影响和流传。对外药材经营主要是通过书信、口讯、面议。每年“庙会”期,各地的药商汇聚于建昌进行药材买卖,大宗药材及加工炮制品批发后经(日于)江再销往其它地方的网点。建昌对外的药材交易量颇大,据吴官辉(其父亲是豫兴行的老板)所见,当年建昌买卖鹿茸如同木柴,开盘买。《江西贸易》创刊号文章《赣省外销特产》中记载“药材江西产,极为丰富,每年输出都为巨,其中可外销居多者山药、泽泻、白芷、茵陈、车前等”[21]。在1938年的《江西贸易概况》记:“药材,本省输出甚多,如山药、泽泻、白芷、茵陈、车前仁、荆芥穗、黄栀子、枳实、使君子、姜黄、前胡、粉葛、苍术等项均有出口,每年输出额,据中药业人士估计约值1,000,000元。”[22]这些出口药材中的大部分如山药、泽泻、枳壳、使君子、姜黄等长期以来是建昌的土产,有些也是建昌的特色加工炮制产品,在建昌中药特色炮制工具中便有枳壳榨、泽泻笼。由此可以推断建昌的中药外销当时在江西省外销药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建昌对外的药材交易非常旺盛。据梅开丰的《建昌帮中药业简史》报道,建昌药业的经营曾垄断了江西的南丰、黎川、广昌、资溪、宁都、瑞金、安福以及福建的建宁、泰宁、光泽、邵武、松溪、浦城、崇安、建阳、建瓯、建西、永安、顺昌、尤溪、沙县、将乐、南平、长汀、连城、清流、上杭、武平、三明、古田等道州县,另外还流传至汉口、上海、广州、昆山、常山、南昌、赣州、临川、金溪、宜黄,乃至香港、台湾、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波等地区[23]。
  

  不仅在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和集散经营两方面突出,建昌的药材资源也较丰富。建昌将几十种药材作为主产外销在府志中有记载,在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中也见有记载。《植物名实图考》是一部对我国医药很有价值的植物学图谱,所收载的1714种植物大部分有药用价值,作者吴其浚对大多数植物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叙述和绘图详细。在这些植物中明确地注明产地为建昌的就有62种,其中大都为药用植物如大柴胡、见肿消、紫菀、天葵、山慈姑、姜黄、厚朴,等等,这还不包括一些产地为江西的药用植物。并且作者还对建昌的有些药植的用药情况作了细致的描述,如“姜黄,今江西南城里外种之成田,以贩他处染黄。姜黄出邵武仙亭山,建昌与闽接,故宜。建昌之民曰:始业姜黄者赢十倍,今滞而不售,不究所以。”“水麻生建昌。俚医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疟。”[24]在这部著作中这是较少见的情况。可见建昌的药材资源较丰富,得到作者吴其浚的关注从而对建昌作了详尽的考察。
  

  以上便是对建昌药业兴旺发达时期的历史写照。由这些历史可以知道建昌药业在明朝、清朝几百年的历史期间经过了一个质的升华发展过程,在饮片加工炮制和经营销售方面形成独到特色,并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着这种繁荣旺盛的状态。在积累传统经验和积极与外地药业往来的基础上,逐渐地积累扩大,逐渐地具备了这些特色和规模,建昌药业走到兴旺发达的阶段。《清史稿》记载:“乾隆年间,赣、闽、浙商帮、官帮大兴。”[25]乾隆时期正是建昌药业发展最为鼎盛时,很明显,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不使建昌已经形成的独特的地制方法外传,为了尽力扩大经营销售的规模范围,建昌药业便自然而然地在此期间形成药帮--建昌药帮,在药界赢得了信誊和地位。
  

  1.3 建昌药帮受战争的摧毁在民国初期建昌药业依然保持着这种兴旺的面貌。抗日战争到来,很多交通要道被封锁,南城与外地的药材交易困难,经营规模难以扩大。1941年3月3日,日军轰炸南城,南城四街化为灰烬;1942年6月,南城沦陷,又遭受日军洗劫,日军的两次轰炸使整个南城被毁[26]。建昌药业不可能幸免,药店资金不足,人民生活艰苦,经营了几个朝代或几代的药店消失了或再难以维持,很多药商药工出走他乡。因此从抗战时期起,建昌药业不但未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在日益衰落。
  

  1.4 建昌药帮的重建近20年,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建昌药帮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政府、药学专家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建昌药帮的中药加工炮制特色、工艺方法进行发掘、整理。1982“挖掘整理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科研项目被列入省、地、县科委重点科研课题;1993年,县建昌帮中药饮片厂由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当时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中药饮片厂。《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7]。目前,在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下,在海内外有关人士的支持下建昌药帮正处于继承发展和开发重建的过程中。
  

  2 小结
  

  总结历史,建昌药帮起源于晋朝,在宋、无、明、清等各朝代不断地得到有利的发展,逐渐形成优势、特色,在清朝时期发展到发达阶段并形成建昌药帮。葛洪在南城采药炼丹制药、宋代的《建昌军药局记》、元代建昌的《瑞竹堂经验方》、建昌药业明清时期的迅速发展、建昌药帮富有特色的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和集散经营贸易这些历史与各朝代社会医学、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然而又是一脉相承的。建昌药帮的形成是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发展,积累有近干年药物加工制备和经营销售经验,最后达到的药业成熟状态就形成了药帮。尽管在抗日战争中受到了摧残,但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建昌药帮重振工作已开始有了新的振兴起点。
  

  3 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昌药帮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继承建昌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发展建昌药帮是建昌药业当代的发展方向。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来整理规范建昌药帮的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和开发原药材资源、扩大生产是当前最迫切和最有前景的任务。首先,在原有中药饮片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原有的建昌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应用现代新技术,加强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使独到的炮制工艺(比如建昌有名的炮制品煨附等)得到现代科学的阐明并扩大规范化的生产。另外,建昌的药材资源丰富,可持续生产原药材的生态环境有利,南城可在现有药材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以科学数据为衡量指标未确定优良品种,以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为质量标淮,产业化生产地产药材品种,比如山药、地黄、半夏、绣花针等药材在南城的种植已有相当的规模,发展前景看好。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建昌药业在各方关注和帮助下,有条件把握新的时机再得到新的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药材资源,使资源优势与制药工业和饮片生产相结合,使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以产业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建昌药业必将在新的时代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略)
  转自:
http://meihuaxiao.blog.hexun.com/14955551_d.html




上一篇:三部六病选修课将于今年秋季开课
下一篇:河南中医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10

主题

6817

积分

766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817
QQ
发表于 2012-6-19 1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01 , Processed in 0.15486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