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66|回复: 4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四逆汤(第十五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2-1-18 09: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四逆汤(第十五方)
(12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这是四逆汤首次出场,共见12条。第一条,是因为发汗发汗亡阳,先是甘草干姜汤回阳,接着芍药甘草汤善后,估计没有医生再重发汗,复加烧针,哈哈。
综合12条症状,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下利清谷,91、225、389,里虚寒;二是四逆、厥,353、354、377、388,津液丧失亡阳;三是身体疼痛,91、92、353、372、388,这里是急当温里、然后救表。何者为四逆?从以上条文看出,不必非要等到四肢厥。
伤寒论的一个重要治则:阴证====急当温里、然后救表。温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
四逆汤是扶阳派的第一方,最为推崇。李可老中医甚至认为可以作为保健汤,定期服用,当然不是长期服用。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关于四逆汤扶阳学家,卢崇汉和刘力红有很好的解释
卢崇汉
四逆汤是扶阳的第一要方,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从太阳篇开始,直到三阴都在运用。四逆汤,在张仲景那里被定义为一个救里的主方。所以《伤寒论》有不少条文谈到“救表宜桂枝汤,救里宜四逆汤”。病到里了,危及生命了,很重要的一个方就是用四逆汤。那么四逆汤为什么叫“四逆”,大家都知道,病到少阴的时候,阳气要亡失的时候,都有一个表现,就是四逆,也就是四肢冷。那么,是不是四逆汤的四逆就是指的四肢冷,而必须有四肢冷才能用四逆汤呢?这就不能作如此论了。因为有的四逆证并没有四肢冷,有的还会有发热,像通脉四逆汤证就是“身反不恶寒”,也就是身发热。所以这个四逆不仅仅是讲手足的逆冷,这一点我们要有认识。“四”我们可以理解为四肢、手足,但不仅仅是这样,由四肢我们想到,四肢禀气于胃,脾又主四肢,所以它与脾胃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素问•平人气象论》里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以什么叫做“逆”,人无胃气就叫“逆”。“逆者死”。所以“四逆”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人没有胃气了。
由此我们知道四逆汤是一个救危、救急、救逆的方,一个起死回生的方。由此可见“四逆”这个方名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揭示一个现象,一个手足冷。人为什么没有胃气?火气衰微,火不生土,没有来源,所以就没有胃气。这是四逆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发现这里面也有一个四逆,跟我们这个四逆也有一定的关联。这个四逆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所以四逆讲的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也就是逆四时之气。逆四时少阳不生,太阳不长,太阴不收,少阴不藏。没有生长收藏还有生命吗?没有生,肝就不好;没有长,心就完蛋;没有收,肺成问题;没有藏,肾就免谈。
四逆讲的就是这四逆,这就告诉我们四逆汤不仅仅是回阳,它的所治证目是非常广泛的,卢氏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内外妇儿耳鼻喉眼诸科之疾,是扶阳诸法中决定性的一法。
四逆法,也可以说是卢氏发挥仲景及钦安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我们谈扶阳,谈它的理路,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四逆法的运用上。也只有对四逆法能够运用自如了,扶阳才不至于落入空谈。
刘力红
四逆汤是三阴通用的方子,是一个温里之方、壮火之方,也是一个救逆之方。四逆汤的三味药中,附子、干姜都是大温大热,用以温里、壮火理所当然,没有任何疑问。有疑问的是甘草这味药,甘草在四逆汤中排在首位。大家知道,《伤寒论》方剂中药物的排列次序是有规矩的,不容乱来。这有些像当今领导出场,谁走先谁走后是有严格规定的,这就是身份等级的象征。所以,经方里排列在前的往往是君药、主药,排列在后的则为辅药、臣使药。炙甘草虽是中土药的王牌,但其性究属平和,与四逆汤之温里、壮火、救逆似乎无关紧要。但,恰是这样一味无关紧要的药却置于四逆汤之首,这便引出许多争议来。部分医家因甘草在此方中的排列位置,坚持以甘草为君,如成无己云:"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医宗金鉴》亦云:"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而大部分医家究因甘草性味平和,于温阳助火剂中不应占主导地位,故应为佐使,起到调和姜附,使其性勿过燥的作用。  炙甘草究竟是佐使药还是君药呢?我的看法应该偏于君药。但是,为什么是君药?这个道理得说清楚。四逆汤是温阳、壮火、逐寒、救逆之剂,这一点是有定论的。虽然我们前面提到过在太阴的阶段抓住时机用四逆辈,具有防微杜渐的意义。可是四逆汤的正用还是在少阴及厥阴病里。这个时候阴寒很盛,不仅上中二焦的阳气亏虚了,而且下元的阳也不行了。如果阴寒盛,而阳气进一步亏虚,就很容易产生一个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寒不藏龙"。龙藏不住了,这个龙雷之火,这个生气的来源、生命的根本就要飞越。龙火飞越起来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这个时候尽管很寒,尽管阳很虚,可是却会出现少阴篇通脉四逆汤证的"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龙火飞越此乃性命攸关之大事,此时尚有一线生机,就是看你的治疗能否把飞越的龙火重新送回原位。为什么方书把四逆、通脉四逆这一类的方子称为回阳救逆呢?所谓回阳就是使龙归原位,所谓救逆就是使龙火不再飞腾。
  补火的窍诀。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的人本该温里、壮火、逐寒,本该用温热药、用火药。可是这个时候由于水寒,真龙不得安身,龙火已然跃跃欲越了。这个时候的状况则如丹家所言,是药水汞而非真汞,遇火即飞。所以,温热的药,像姜附这类火药下去,欲越的龙火飞潜得更快。为什么很多人阳虚的证候非常典型,可是一碰姜附就上火,就咽喉肿痛,就口舌生疮呢?道理就在这里。因此,对于阳虚的病人,我们用温热药,用一团火,究竟能不能起到真实的作用?究竟能不能让这一团火温养到下元,温养到生命的根本,真正起到持续地温煦作用,而不是遇火即飞,见火即炎,这便成为我们用温阳、用壮火剂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
  谈到这个技术问题,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甘草,甘草在四逆汤中的作用是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放牛或打柴,中午饭不能回家吃,怎么办呢?就带几个红薯或芋头。等把牛赶到目的地,就先挖一些土块起一座小窑,再拾一些干柴放到小土窑里点起来。等烧到小土窑快发红的时候,就把柴都掏出来,然后将带的红薯或芋头塞到土窑里,一脚将土窑踏平。到了中午肚子饿的时候,就去将踏平的小土窑挖开,等待你的就是香喷喷的、热乎乎的一顿美餐。这样烧出的红薯或芋头熟得又透,可是一点也不焦,比烤出来的还要香甜可口。孩时的往事虽已过去几十年,可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孩提时候的这件事对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会很有帮助,我们直接用这个火来烤红薯,很可能红薯的表皮已成炭,可里面还没熟。而换成上面的方法,先将土烧"熟",然后再用烧熟的土去煨红薯,那煨出来的红薯不但熟得很透,而且表皮一点也不焦。这就是土的妙用。
  土的藏性可以将火的烧炎灼烈之性转变成持续的温煦作用,所以,火经土的作用后,则既能温物、熟物,却不焦物、炎物。言至于此,明眼人就应该知道,四逆汤中为什么要用甘草呢?起的就是这个土的作用。土虽非火,可是却能使火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使火熟物而不焦物,使火温物而不炎物。前面我们谈到,阴寒内盛,阳气虚衰的时候,龙火、药汞遇火即飞,可有了这个甘草,有了这个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使龙火回头,使姜附发挥煦煦的温养作用。由斯可见,四逆汤要想真正的发挥温养的作用、回阳救逆的作用,炙甘草便是关键的关键。诚如《长沙方歌括》所言:"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借草筐。"能够将将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君,当然是帅。所以,对于四逆汤中的甘草大家不要小看了,它实在是用温热剂的一个关窍所在。很多中医不敢用热性的药,一用病人就叫上火,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关窍。
  通过这些年的临床,对上述问题的感慨越来越深。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不少的医生在用温热药的时候,一碰到病人上火,就把持不住了,而反过来改用寒凉。很多的病人亦因吃一些油炸煎炒就咽痛、就长疮,而自取寒凉。几番折腾,便将一片大好河山糟蹋得不成样子。无怪乎《内经》要说"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你谨熟了,阴阳你能了然于心,还怕什么上火不上火。就怕你阴阳不熟,脚跟不稳,那自然就东说东倒,西说西倒。
  近治一咽喉肿痛月余的病人,已输抗菌素半月,并自服牛黄解毒一类,咽痛丝毫未减。诊时见扁桃体大,且满布脓点,舌淡,边齿印,苔薄白,脉双沉细弱,口甚苦。察舌按脉,一派阴寒,故用抗菌、清热杳无疗效。以此咽肿非热毒之肿,乃龙火沸腾所致。理当温潜之剂方能奏效。然顾及"口甚苦"一证,还是有些投鼠忌器。思索再三,遂以小柴胡汤打头,合郑钦安习用之潜阳丹,药用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附片、砂仁、龟板、桔梗。处方五剂,以为必效无疑。谁知五天以后,病人复诊,仍无点滴之效。再诊舌脉,仍是一派虚寒,绝无阳证可言。乃毅然剔除小柴胡汤,纯用温热之剂。药用附片、砂仁、龟板、炙甘草、桔梗、熟地。附片用至60克,炙甘草用至24克。五剂以后,咽痛消失,脓点不见,扁桃体亦大大回缩。可见肿痛的不一定是热,化脓的不一定是热,口苦的也不一定是热。要在于通过四诊,通过舌脉,鉴出阴阳。阴阳了然了,就能高屋建瓴,就能八九不离十。
  一句真心话。诸位要是信得过,且听我一句话,那就是抱定这个阴阳,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果能如此,不出数年,包管大家在中医上有一个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够真正列入仲景的门墙。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苦寒能降火,滋阴能降火,如果用了苦寒,用了滋阴,这个火还是降不下来,他就没招了。应该知道降火有多途。特别我们学习了太阴篇,知道太阴的开就是为了使这个火入里,就是为了使这个火收藏,就是为了使这个火能降下来,甘温为什么能除大热呢?其实就是着眼在太阴这个开机上。从太阴的开机着眼,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四逆汤中甘草的重要作用,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太阴篇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芍药甘草汤(第十三方)
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葛根汤(第十六方)

16

主题

870

积分

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0
发表于 2012-1-18 1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1-27 11: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3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83
发表于 2012-2-19 19: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于识阴阳
一介书生一己之见一无是处一笑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23 1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按现在的考据的计量折算来看(一枚附子15克, 一两=13.8克), 炙甘草与附子的比例约为2:1, 由此可见, 炙甘草伏火的作用不可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34 , Processed in 0.0709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