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63|回复: 21

再谈方证

[复制链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1-12-14 0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对方证的认识与发现应当是临床医家在一生不断的积累中逐步通过对临床某个容易出现的证候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逐渐摸索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治疗的药物组合这样一个过程(之所以有此看法是因为感觉黄师的口鼻咽综合征的发现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实事求是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医家在临床上的对于证候的客观认识,这个认识是逐步的过程,有时甚至对于某个方证的识别与掌握要经历几代人的总结与完善。这样,一个一个方证被逐步发现出来,一个一个药的应用指征也逐渐固定下来,这就成为了药证。


          这是经方医学的研究过程,所以汤本求真才说:“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立为方剂”。中医的这个积累过程大约在商朝有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即《汤液经法》的产生。并且也有了基本的一些理论与命名,如与方位结合起来,称作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阳旦汤,从而显示该方剂的一些功能特征等等。所以《伤寒论》中不止一次出现的方剂,往往提示在仲景用方时已经作为一应用单位来应用,也就是在整体上把握这个方剂,以实现快速的对该方证的掌握与应用。这就是方证的识别。


          方证辨证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经方派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也就是经方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识别方证是经方医学的基本功,背离了这一几千年来符合经方医学发展的指导方法,临床上便不可能有多大的提高。对于数千年的成熟的方证体系的否定与排斥或不能熟练运用,是目前中医临床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历史上,在《汉书》中就已经提到了医学的流派问题,这是中华民族早已形成的医学学术流派,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即研究的重点是不同的,而《灵枢经》实际上也提到了流派的问题,即:“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这里明显分为毒药,砭石,微针三派。


            在这里谈论不是对历代医家的卓越成就的否定与批评,这里没有丝毫的这层意思。这里只是想从医学发展的角度非常客观公正的对中医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虽然在仲景著作里也有针药并用的情况,在《脉经》里面已经有了经络与经方的交流,在《千金方》里面已经有了经络指导或脏腑辨证指导下的方剂的运用,但金元四大家的兴起是非常明显的以内经的方法指导中药的应用,最典型的是张元素的归经理论的提出,之后以此为起点便有了元明清的中医的发展模式,在这个相对封闭的中华发展圈子内,它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而发展着,并且在此后的数百年成为中医发展的主流,承担了中华民族医疗保健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入,这种医经经方结合的模式便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些虚空的概念使接受现代教育的人无法或难以接受,这是不争的事实,院校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到毕业都未曾对中医建立起信心。


             而作为医经派治疗的最主要方式,针灸率先脱离医经经方结合模式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国外得到很大的推广,(虽然现在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规范与提高,但这属于教学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学术本身)它们并未注重技术后面理论的阐述,而是首先拿来用,然后再考虑附于其上的理论问题。但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模式仍然没有脱离医经经方结合模式而回归自身以前的发展道路,似乎脱离或渐离这一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应用便寸步难行,大家试想一下,在归经理论未阐述之前,中药难道就不用了吗。这是目前末学认为最应当注意的地方,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强调医经理论的重要性,似乎在沿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道路在前进,我不否定这一结合辨证模式在临床上的作用,(而且现代掌握这种方式也不错,在临床上效果也很好,可惜现代人掌握这一方式都不尽如人意。)但我更想强调经方医学的发展模式,其原先的实证我认为更贴近现代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应用医经派的方式研究中药有效但是确定性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回归经方医学本身的研究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对古代文献的挖掘,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样或许比较好。而不是搞了半天的科研,发现阴是什么,阳是什么,脾胃气虚是什么。你可以用脏腑理论解释方证,而且故意把方证藏在一大堆药里面,故弄玄虚(也许有的是无意的,因为学习时即如此),那为什么不可以用其他理论来解释方证,因为这方证的客观性是唯一的,而理论的解释则可能会随着时代而发展。


            还有一点,经方医学研究并不排斥后世中药的应用,只不过它更重视用药证的角度来解决这一应用问题,而不是运用归经理论。同时,经方医学也不排斥元明清医学,而是站在经方医学的研究方法角度,去整理应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去用温胆汤,去用补中益气汤,去用血府逐瘀汤……。

        所以我认为,经方医学的内核在于实证,哪怕看似慢,但是只要沿着求实的道路前进,以疗效为判定标准,经方医学就一定能够站得住并且站得稳,而且在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方面更会有其独特的优势。关于这方面,再作讨论。




上一篇:柴加龙牡和温胆汤可否合用?
下一篇:经方脉诊1
信解行证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1-12-14 0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
楼主好人!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7353

积分

24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53
发表于 2011-12-14 0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再坚决一点就更好,该否定的就去毫不掩饰的去否定,再精炼压缩,基础的常识不必老生,这样的辩文不要顾忌太多。精彩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2-14 13: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经方医学的研究过程,所以汤本求真才说:“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立为方剂”。中医的这个积累过程大约在商朝有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即《汤液经法》的产生。并且也有了基本的一些理论与命名,如与方位结合起来,称作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阳旦汤,从而显示该方剂的一些功能特征等等。所以《伤寒论》中不止一次出现的方剂,往往提示在仲景用方时已经作为一应用单位来应用,也就是在整体上把握这个方剂,以实现快速的对该方证的掌握与应用。这就是方证的识别。

中医的传统财富是中医共同的财富。中医的传统财富也不全部是经方医学创造的。中医对药物方剂的认识和使用自古以来也不见得都是经方医学一家独大。经方医学用别人的东西,不要都说成经方医学就是这样研究的,甚至还可能说只有经方医学是这样研究的的。药证,方证,为经方所独有吗?经方医学更加强调和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说成只有经方医学这样去认识药物和方剂,是否妥当?相信会有明白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14 14: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1-12-14 2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数千年的成熟的方证体系的否定与排斥或不能熟练运用,是目前中医临床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此言不敢苟同。

唐宋以后,医风固然有变。万法无常,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东西。精于经方者用经方,可赞。精于唐宋之后医学风格者也同样精彩。明清一些名家的成就,我们今天也很难到达。

如今的中医不景气,原因究竟在哪里?不要搞错了方向。并非不用经方导致中医没落。二千年来中医是发展的,但经方也从未被抛弃过。如今不仅仅是经方不行,是整个中医都不行。不应在中医学派之争中找原因,而应在中医所遇到的不利环境中找原因。所有中医人应当团结,不应相互诟病。

日本古方派对经方研究很细致入微,值得学习。但它也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缺少宏观的把握能力。所以显得过于谨小慎微。这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中国人对经方的理解和应用,与日本人有所不同。

经方人应当大气些,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2-14 2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人应当大气些,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4 22: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xiaozheng于2011-12-14 09:57发表的  :
      好文,再坚决一点就更好,该否定的就去毫不掩饰的去否定,再精炼压缩,基础的常识不必老生,这样的辩文不要顾忌太多。精彩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1-12-14 22: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譬若青蛙,一刀斩首,与冷水慢煮,其结局无异。故中医存亡,兹事体大,亦非请客吃饭,不必和颜悦色。如能穿越,请诸君由21世纪初回到20世纪初,与余君、恽君、陆君把酒畅谈。玩笑莫怪[s:180] [s:180] [s:1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479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城里娃脑决定悬壶济世

Rank: 5Rank: 5

积分
4479
发表于 2011-12-16 11: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正到了实战,所谓真正的时方派高手用的诊疗方法跟经方派没多大差别,仍然不外诊断经验的积累和方药经验的积累!

西医对凭经验用药颇为忌惮!

然而这却是中医治病的核心机密!
学术至上,理直气壮; 自成一家,笑骂由他.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12-16 1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正到了实战,所谓真正的时方派高手用的诊疗方法跟经方派没多大差别
所以有伤寒派,温病派,西医三组高手治同病比拼,结果也差不到那里去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754

积分

29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心是一朵花,一花一世界

Rank: 3Rank: 3

积分
754
发表于 2011-12-16 2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缺少的是对一个具体疾病的全过程的动态认识。除了方证对应,如果能认识到一证一人在这个独立疾病中的地位、前前后后,就更无敌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1-12-17 14: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作为医经派治疗的最主要方式,针灸率先脱离医经经方结合模式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国外得到很大的推广,(虽然现在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规范与提高,但这属于教学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学术本身)它们并未注重技术后面理论的阐述,而是首先拿来用,然后再考虑附于其上的理论问题。但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模式仍然没有脱离医经经方结合模式而回归自身以前的发展道路,似乎脱离或渐离这一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应用便寸步难行,大家试想一下,在归经理论未阐述之前,中药难道就不用了吗。这是目前末学认为最应当注意的地方,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强调医经理论的重要性,似乎在沿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道路在前进,我不否定这一结合辨证模式在临床上的作用,(而且现代掌握这种方式也不错,在临床上效果也很好,可惜现代人掌握这一方式都不尽如人意。)但我更想强调经方医学的发展模式,其原先的实证我认为更贴近现代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应用医经派的方式研究中药有效但是确定性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回归经方医学本身的研究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对古代文献的挖掘,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样或许比较好。而不是搞了半天的科研,发现阴是什么,阳是什么,脾胃气虚是什么。你可以用脏腑理论解释方证,而且故意把方证藏在一大堆药里面,故弄玄虚(也许有的是无意的,因为学习时即如此),那为什么不可以用其他理论来解释方证,因为这方证的客观性是唯一的,而理论的解释则可能会随着时代而发展。”

这只是楼主的一己之见吧。离开了理论指导的医技,只能是医技,或者甚至是小技,成不了医学学术,更无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归经理论绝不可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混为一谈。中药的应用,是在中医阴阳五行的基本理论指导之下,而非后世医家整理的归经理论的指导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一层有一层的见地,一层有一层的风光。谢谢大家的讨论。一起探讨深思。我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方证会在事实上把以前的古人的东西追寻到哪个时代,我觉得在实证面前,古代的东西会得到扬弃,所以方证在以后肯定会吸收古代中医中合理的理论部分,有指导意义的那一部分,或适应方证实践的理论总结的那一部分,不是全部丢弃,甚至还有创新,这些都是实践要求的,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不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说方药证体系的实践主导其理论的发展,我们要以这个客观的过程来进行。要从新的问题出发,结合古代的传承,而不是在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的要固守理论。
正如中国的现实是马克思未曾遇到过的,而必须有实践的人去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医理论也有很多,让实践去取舍吧,我们只要尊重事实并且自然而然的上升成理论的总结,而不是本本主义。
信解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3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17 14: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橘龙 的帖子

橘龙:“而作为医经派治疗的最主要方式,针灸率先脱离医经经方结合模式走上了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国外得到很大的推广,(虽然现在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规范与提高,但这属于教学层面的问题而不 .. (2011-12-17 14:15) 
其实不必争辨,二者均有所长,也均有短,个人原则是只要能提高就好。就是西医也有许多经验用药,如潘生丁治疗小儿腹泻,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积分

5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2-21 1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疗效,疗效,还是疗效,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尔东西南北风,抓住疗效不放松。[s: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19 1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19 1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46

积分

66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2-4-29 2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家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但经典就是经典,不可挑剔,无法超越,同样也是唯一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发表于 2012-5-14 1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师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众方平等,各有所长,方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没有疗效就不会存在,中医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8

积分

5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8
发表于 2016-9-12 18: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再谈方证

搞清楚阴阳的本意,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懂得脏腑的表里关系,体味经方的经典,医道德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8

积分

5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8
发表于 2016-9-12 18: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再谈方证

城里娃脑 发表于 2011-12-16 11:26
其实真正到了实战,所谓真正的时方派高手用的诊疗方法跟经方派没多大差别,仍然不外诊断经验的积累和方药经 ...

其实真正到了实战,所谓真正的时方派高手用的诊疗方法跟经方派没多大差别,仍然不外诊断经验的积累和方药经验的积累。没有经方哪来时方,对经方不能熟练就乱用时方,是对患者的漠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5 06:38 , Processed in 0.20779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