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语出《素问·刺禁论》,稍有医学知识人,一眼就可看出这在解剖学上是错误的,然而,对于这一明显的错误,我们许多可爱的“纯中医”们,则以“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的生理特性来牵强附会这两句话。《素问·刺禁论》原文云:“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对于第一段的解释,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尤其是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解释,有的以五行解之,有的以阴阳升降解之,有的以脏腑之气解之,有的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用在左。目前最普遍的解释是综合五行、阴阳升降及脏腑之气之说,认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理由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王冰:“肝象木,主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主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马莳:“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之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张志聪《素问集注》:“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曰生曰藏者,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之从左右而出于外也”。
关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描述脏腑之气还是脏腑之质,我们必须认真考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从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来分析:“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说法,始于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但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中医的肝气、肺气是什么呢?《中医大辞典》肝气条:①指肝脏的精气,“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②指肝的功能活动。肝气有升发透泄的作用,能舒畅全身气机。肺气条:①指肺的功能活动。②指呼吸之气,包括胸中的宗气。③指肺的精气,“肺气通于 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如果肝气、肺气指的是肝脏和肺脏的功能活动和肝 脏和肺脏的精气,那么从《素问》中,我们所知的肝脏的和肺脏功能是:《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 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素问·经脉别论》: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而肝脏和肺脏的精气为:《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显然,以上肝肺这些功能在《素问》成书的时代是不可能左升右降的,因而,用清代的“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来解释东汉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站不住脚的。
2、从原文字意考查:原文有“肝、肺、心、肾”、“生、藏、部、治”与“左、右、表、里”十二个字,其中“左、右、表、里”是方位词,“肝、肺、心、肾”可以指脏腑之气,也可指脏器。而“生、藏、部、治”是鉴别“肝、肺、心、肾”是“脏腑之气”还是“脏腑之质”的关键,生,生长也,肝生于左,即肝生长在左边;藏,《说文》:匿也,肺藏于右,即肺藏匿如右;部,《荀子·王霸篇》名声部发于天地之间闲,《注》部,犹分布,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心部于表,即心布列于表浅的部位;肾治于里:《云笈 七签》卷五十七引“治”作“位”,那么,肾治于里即是肾位于深部之处。至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的解释:“使”,据郭霭春《黄帝内经词典》载,有“佐 使、使役”之意。脾为之使,即脾能气散精,以资四脏之用。意为脾是辅佐四脏的器官,胃为水谷杂聚之处。为什么这里不说脾胃的位置呢?因为在《素问》已有提及明确脾居于中,是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 脾”《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注》:成形曰器。从以上分析可知,原文中的肝、肺、心、肾、脾实为脏器,而非指脏腑之气。此外,《素问》反复强调的刺避 五脏,《素问·诊要经终论》:“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 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 终《素问》一书,没有一篇文章完整的描述五脏的具体位置,仅《刺禁论》一章提到五脏所居的大致位置,即:“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刺禁论》是阐述人体禁刺的部位及误刺后引起的病变和危险的篇章,如果不提及五脏的位置,如何刺避五脏呢?如果“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不是解剖位置,只是“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那么,第二段刺中心、肝、脾、肺、肾等是刺中脏腑之气呢?还是刺中脏腑之质呢?脏腑之气是刺不中的,只能是刺中脏腑之质,在《刺禁论》 篇中不明确心、肝、脾、肺、肾的位置,针刺什么部位才会刺中心、肝、脾、肺、肾呢?至此,已非常明确第一段中的肝、肺、心、肾、脾、胃均是指实质器官。因而,《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与实际解剖位置是不符合的。
3、从五行、五方配五藏进行讨论:古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 喻方位,则分别为西、东、北、南、中,亦即左、右、上、下、中,若应于五脏,则有时代的区分了,古时以心为君,在西汉时,属土德,当时的五藏配五行时,以“心属土”,即:心土、脾木、肝金、肺火、肾水;而东汉为“火德”,五藏配五行时,则以“心属火”,为: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按心“心属土”则如《太玄经》注文云:“肺极上以覆,肾极下以潜,心居中央,以象君德,而左脾右肝承之以位五行。” 五藏位置是与医学解剖学相符的。若为“心属火”,从解剖位置看,则变为脾土居中,心火居上,肝木居左,肺金居右,肾水在下,显然与五藏解剖学位置不符。《素问》成书东汉中后期,其五藏配五行理论沿袭《白虎通》的“心火”说,由于“心属火”说这种错误理论指导,导致《素问·刺禁》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谬论。
综上所述,《素问·刺禁》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描述肝肺的解剖位置的,其中的肝、肺是指脏器,而非功能,这与肝、肺的解剖位置是不相符的。用“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来解释“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一种牵强附会。导致《素问》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东汉时期的五行、五方配五藏理论。既然《刺禁》“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实质器官,又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可视为中医理论中糟粕。 《内经》是中医的根,但也必须要消化,就是正确理解,然后才能决定对我们有没有用。所谓“糟粕”,不是因为它错误,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没用。如果没有用,你可以放弃它,但没有必要老是拿起来说。
《内经》的原文,现代人理解起来是不容易的。实际上现代人能读的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处于被抛弃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整个的已经变成“糟粕”了。但是如果你捡它起来,它可能就不是糟粕了。对不同的人,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说针刺不能刺中气,只能刺中形,我看也不一定。针刺本为补泻经气,否则便没有治疗作用。有形内脏固然不可乱刺,但在刺形之外,刺气也应有禁忌。经络无形,藏于有形之中。刺经络,包括有形和无形,都在被刺之中。
“肝生于左,肺布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一句,明白不过,讲的是五脏所居方位,而不是简单的解剖部位。除非古人都是瞎子,难道在解剖下他们看不到真实情况?那么玄奥的医学体系中,竟然有如此马虎的记载,你不觉得这很蹊跷吗?
五脏所居方位,既不是一般的形态,也不是笼统的脏气。有形无形,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针刺既要顾到形态器官,又要照应气机运行。《内经》混而论之,是古人一种行文方式。此种情形不止这一处,只有头脑清醒的人才能明辨。古代经典往往暗藏玄机,那是给庸常者设下的密码,或者叫做障碍。人命至贵,不可委之庸人。所谓“非其人勿传”。这是古人的思维方式。
请问高山先生:
1什么是气? 什么是“肝气”?在中医史上“肝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含义?肝气具有“上升”特性的理论出自何时何人?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肝气上升于左,肺气下降于右”的证据。
2请高先生说明中医说的“肝”与西医说的“肝”在解剖实体上是不是指同一个器官?如果是,那么它们的功能是否相同?如果中医说的“肝”与西医说的“肝”在解剖实体上是不是指同一个器官,那么中医说的“肝”是什么器官?
3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古人在解剖下他们看到肝的真实情况的证据。
4请高先生谈谈针刺刺中形和气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刺中形表现和刺中气的表现的论述。
如果能回答得清楚,则继续讨论,若回答得不清楚,则无讨论的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