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313|回复: 4

补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复制链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发表于 2011-11-27 19: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语出《素问·刺禁论》,稍有医学知识人,一眼就可看出这在解剖学上是错误的,然而,对于这一明显的错误,我们许多可爱的“纯中医”们,则以“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的生理特性来牵强附会这两句话。《素问·刺禁论》原文云:“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对于第一段的解释,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尤其是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解释,有的以五行解之,有的以阴阳升降解之,有的以脏腑之气解之,有的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用在左。目前最普遍的解释是综合五行、阴阳升降及脏腑之气之说,认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理由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五运行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王冰:“肝象木,主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主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马莳:“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之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张志聪《素问集注》:“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左东而右西,是以肝左而肺右也,曰生曰藏者,谓脏体藏于内,脏气之从左右而出于外也”。
    关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描述脏腑之气还是脏腑之质,我们必须认真考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从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来分析:“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说法,始于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但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中医的肝气、肺气是什么呢?《中医大辞典》肝气条:①指肝脏的精气,“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②指肝的功能活动。肝气有升发透泄的作用,能舒畅全身气机。肺气条:①指肺的功能活动。②指呼吸之气,包括胸中的宗气。③指肺的精气,“肺气通于 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如果肝气、肺气指的是肝脏和肺脏的功能活动和肝 脏和肺脏的精气,那么从《素问》中,我们所知的肝脏的和肺脏功能是:《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肝藏血,血舍魂”《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 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素问·经脉别论》: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而肝脏和肺脏的精气为:《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显然,以上肝肺这些功能在《素问》成书的时代是不可能左升右降的,因而,用清代的“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来解释东汉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站不住脚的。
2、从原文字意考查:原文有“肝、肺、心、肾”、“生、藏、部、治”与“左、右、表、里”十二个字,其中“左、右、表、里”是方位词,“肝、肺、心、肾”可以指脏腑之气,也可指脏器。而“生、藏、部、治”是鉴别“肝、肺、心、肾”是“脏腑之气”还是“脏腑之质”的关键,生,生长也,肝生于左,即肝生长在左边;藏,《说文》:匿也,肺藏于右,即肺藏匿如右;部,《荀子·王霸篇》名声部发于天地之间闲,《注》部,犹分布,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心部于表,即心布列于表浅的部位;肾治于里:《云笈 七签》卷五十七引“治”作“位”,那么,肾治于里即是肾位于深部之处。至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的解释:“使”,据郭霭春《黄帝内经词典》载,有“佐 使、使役”之意。脾为之使,即脾能气散精,以资四脏之用。意为脾是辅佐四脏的器官,胃为水谷杂聚之处。为什么这里不说脾胃的位置呢?因为在《素问》已有提及明确脾居于中,是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 脾”《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器,《易·系辞》:形乃谓之器。《注》:成形曰器。从以上分析可知,原文中的肝、肺、心、肾、脾实为脏器,而非指脏腑之气。此外,《素问》反复强调的刺避 五脏,《素问·诊要经终论》:“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 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 终《素问》一书,没有一篇文章完整的描述五脏的具体位置,仅《刺禁论》一章提到五脏所居的大致位置,即:“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刺禁论》是阐述人体禁刺的部位及误刺后引起的病变和危险的篇章,如果不提及五脏的位置,如何刺避五脏呢?如果“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不是解剖位置,只是“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那么,第二段刺中心、肝、脾、肺、肾等是刺中脏腑之气呢?还是刺中脏腑之质呢?脏腑之气是刺不中的,只能是刺中脏腑之质,在《刺禁论》 篇中不明确心、肝、脾、肺、肾的位置,针刺什么部位才会刺中心、肝、脾、肺、肾呢?至此,已非常明确第一段中的肝、肺、心、肾、脾、胃均是指实质器官。因而,《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与实际解剖位置是不符合的。
3、从五行、五方配五藏进行讨论:古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 喻方位,则分别为西、东、北、南、中,亦即左、右、上、下、中,若应于五脏,则有时代的区分了,古时以心为君,在西汉时,属土德,当时的五藏配五行时,以“心属土”,即:心土、脾木、肝金、肺火、肾水;而东汉为“火德”,五藏配五行时,则以“心属火”,为: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按心“心属土”则如《太玄经》注文云:“肺极上以覆,肾极下以潜,心居中央,以象君德,而左脾右肝承之以位五行。” 五藏位置是与医学解剖学相符的。若为“心属火”,从解剖位置看,则变为脾土居中,心火居上,肝木居左,肺金居右,肾水在下,显然与五藏解剖学位置不符。《素问》成书东汉中后期,其五藏配五行理论沿袭《白虎通》的“心火”说,由于“心属火”说这种错误理论指导,导致《素问·刺禁》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谬论。
综上所述,《素问·刺禁》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描述肝肺的解剖位置的,其中的肝、肺是指脏器,而非功能,这与肝、肺的解剖位置是不相符的。用“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来解释“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一种牵强附会。导致《素问》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东汉时期的五行、五方配五藏理论。既然《刺禁》“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实质器官,又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可视为中医理论中糟粕。
《内经》是中医的根,但也必须要消化,就是正确理解,然后才能决定对我们有没有用。所谓“糟粕”,不是因为它错误,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没用。如果没有用,你可以放弃它,但没有必要老是拿起来说。

《内经》的原文,现代人理解起来是不容易的。实际上现代人能读的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处于被抛弃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整个的已经变成“糟粕”了。但是如果你捡它起来,它可能就不是糟粕了。对不同的人,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说针刺不能刺中气,只能刺中形,我看也不一定。针刺本为补泻经气,否则便没有治疗作用。有形内脏固然不可乱刺,但在刺形之外,刺气也应有禁忌。经络无形,藏于有形之中。刺经络,包括有形和无形,都在被刺之中。

“肝生于左,肺布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一句,明白不过,讲的是五脏所居方位,而不是简单的解剖部位。除非古人都是瞎子,难道在解剖下他们看不到真实情况?那么玄奥的医学体系中,竟然有如此马虎的记载,你不觉得这很蹊跷吗?

五脏所居方位,既不是一般的形态,也不是笼统的脏气。有形无形,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针刺既要顾到形态器官,又要照应气机运行。《内经》混而论之,是古人一种行文方式。此种情形不止这一处,只有头脑清醒的人才能明辨。古代经典往往暗藏玄机,那是给庸常者设下的密码,或者叫做障碍。人命至贵,不可委之庸人。所谓“非其人勿传”。这是古人的思维方式。

请问高山先生:
1什么是气? 什么是“肝气”?在中医史上“肝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哪些含义?肝气具有“上升”特性的理论出自何时何人?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肝气上升于左,肺气下降于右”的证据。
2请高先生说明中医说的“肝”与西医说的“肝”在解剖实体上是不是指同一个器官?如果是,那么它们的功能是否相同?如果中医说的“肝”与西医说的“肝”在解剖实体上是不是指同一个器官,那么中医说的“肝”是什么器官?
3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古人在解剖下他们看到肝的真实情况的证据。
4请高先生谈谈针刺刺中形和气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请高先生从《素问》《灵枢》中找出刺中形表现和刺中气的表现的论述。
如果能回答得清楚,则继续讨论,若回答得不清楚,则无讨论的必要了。




上一篇:补发:肝生于左,不可望文生义
下一篇:补发:读张山雷医书有感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9: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 肝左肺右
天之君子
1“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结合上下文很容易看出,这并不是在描述脏器的解剖位置,如果硬要那么理解的话,那心脏就应该长在“表”,肾脏应该长在“里”,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再者古代也有基本的解剖学,内经中关于小肠的尺寸都有真切的描述,更别说肝肺的位置了。这里的“生”通“升”,“藏”通“降”,与后文的“部”“治”是对应关系。

2 零九年冬天,我在县医院学习,每天早上出发前都会趁热喝一碗黄芪煎汤,然后骑车上路,经常会感觉左腹股沟处似有细物震动,那感觉就像是手机振动对身体的刺激。有两次我甚至停下来检查手机,可根本没在裤兜里放着(在上衣口袋里)。张锡纯认为黄芪可补肝气,内经说肝生于左,莫非应验?

3我有一个患者(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多年慢性肝病(从小就有),证见畏寒神疲,便溏眠差。更为怪异的是他的右侧肢体的韧带整体短缩,具体表现为:无论大小关节其活动范围都严重不足,以至于无法很好的从事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甚至咀嚼东西都只用左侧,因右侧张不大。其右手拇指可背伸的幅度远小于左肢。这一情况他要是不说,光从外表也看不出来。内经说“肝主筋”“肝生于左”“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该患者应该是肝之阳气虚弱,只能顾左而无力顾右。

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原创]再说“肝左肺右”
r109
        关于中医解剖的争论,我不想引经据典。古人是在认真的思考、描述、定位,囿于时代、囿于方法、囿于种种因素,误差或说错误发生了,历代先贤也在努力地纠偏、重建,比如王清任,他上刑场观察,上坟场验证,留下图例。古人是肯定自己的认识的,我们应该敬畏。要走出两个误区:1、抱残守缺、敝帚自珍。任何学科和知识都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与时俱进。推陈才能出新,勇于否定过去,才能重建未来。2、为尊者讳、盲目排外。人体器官是客观存在的,古人的认识是“客观”的,所指即实物,不是玄虚的概念,但确实是错了。今人强作解人,非古贤所乐见。西医解剖,明确、实用。中医概念自成系统,也堪指导临床,不必强求一致。古人错了,并不可耻,今人文过饰非,则不可取。
       再提一问:争论集中于五脏六腑,而眼、耳、口、鼻、指、齿、毛发、二阴、四肢等等目之可及者则古今中外几无异议,怎么解释?
正平
同样用解剖逻辑那么“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如何理解呢?左部脉候肝,右部脉候肺又如何得出来的呢?
drongh
楼主讲的很好。中医就是这样子的, 错了就把《内经》搬出来解释一番,这有什么意思啊。
喜郎
古人连左右都分不清,还学习什么
高山
不知道楼主知不知道“藏象”的含义是什么?中医和西医不能简单对比,那不是一回事。如果是一回事,那就是同一个医学体系了。既然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就要尊重各自的特有概念。

西医讲形,这不错。但中医所讲不但是形,还有气。形气所对应就是藏象。要知道西医除了形态器官体系之外,还有更多微观的、物理的、化学的研究方法,而中医是没有的。中医不讲物理、化学,不等于没有那方面的需要。针对这种需要,中医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就是气、气化(具体内容很多,这里不说)。

《内经》所讲藏象,总是离不开对形和气的综合描述。这看起来是有点乱,正是现代人找不着边的原因。

如果真是古人错了,后人可以纠正。但就怕你把不错的当作错的。王清任“改错”,其实在中医学史上没有多大意义,几乎可以忽略。至于有人说他“越改越错”,我们也不去苛求他。

总之,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内经》。如果我们理解错了,《内经》也就错了。如果我们理解对了,我们就能从古人那里学到宝贵的东西,当然也能发现古人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说《内经》在解剖方面不如现代,这是它的不足。但不能把它正确的东西随便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2-8 1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怎么看起来像是问答形式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18

积分

3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

Rank: 4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1-12-20 17: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环节要特别注意的:
在中国,解剖学上的“肝‘,是如何命名的?
我们知道,古人可能因为遵循”慎终追远“的遗训,是不轻易解剖人体的,即便有,可能在解剖出来的器官上也有不同的认识和命名。也就是说,古中医所说的”肝“可能并不是解剖学上的肝。
那么,好了,西方解剖学来了以后,老外有懂点汉语的,也有完全不懂汉语的,那么,这英语语境下的”肝“,当时是谁、又是在何种情形下、为什么用了中华医学的”肝“来指代这一西方语境下解剖学上的”肝“?
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许永远也解决不了,永远的沉入历史的长河地下了),那么,所谓中医”五行“对五方、五色、五气与解剖学不符、不科学。
那是要另外来看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20

积分

27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20
发表于 2024-8-21 1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去看陆渊雷的书,前人早已有论述,吵吵闹闹,还是读书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02:37 , Processed in 0.14451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