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660|回复: 1

[转载] 吕永赟:方证研究的基本问题

[复制链接]

6

主题

46

积分

2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19-11-24 2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吕永赟:方证研究的基本问题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方证研究, 源流, 概念, 分类, 意义
指导老师: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46)
方证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一直是中医学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后来由于对治则治法的强调,辨证论治概念的推崇,使得在我国方证相应的思想一度被忽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日本汉方家所创立的思想,刘渡舟教授在《方证相对论》一文中曾给予纠正。近来则对于方证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高潮,如国家的 973计划重视方剂的研究,曾把方证研究作为关键。但是,对于方证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除了黄煌教授外,较少学者涉及这个问题。本人不揣浅陋,在黄煌教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整理,并就正于高明。
1 方证的源流
方证的概念从文献上看虽然是由孙思邈最早提出,但方证相应的内涵却公认是始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实,方证相应的思想一直是中医学应用方剂治病的基本指导思想。邦贤氏曾指出:“恐怕‘方药与病症相对应’应该是中医先人治疗疾病最早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1],可谓独具慧眼。仲景而后的《小品方》、《外台秘要方》、《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等等,其主要内容都是讲方证的[2]。宋代孙奇等在校正《金匮要略》时,于序中称“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可见检方证之相符者施治于人的风气在当时亦颇为流行[3]。其后柯韵伯、徐灵胎等亦大为提倡,然最著名者却是日本古方派的吉益东洞,以致后来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实,研究伤寒论的类方派则是一直把方证作为核心来研究的,所谓“辨证论治”在他们眼里关键就是辨识方证的过程。
2 有关方证的基本概念
2.1 方
方,就是方剂,是一组特定药物的有机组合,完整的一个方剂则包括具体的药物以及药物的剂量、比例、炮制、剂型、煎煮方法、服用方法、调护方法等内容。单味药物组成的方剂叫作单方。多味药物组成的方剂叫作复方。中医方剂的主体是复方。中医发展至今,记载了数十万首方剂,仅以《方剂大辞典》就收录了 11 万首。原则上讲,每一个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相对应的证候,实际上多数的方剂的方证并不明确,或是不能与相近的方证相区别。再说,学习、记忆、使用和研究这么多的方剂,既不可能,更无必要,因为这些方剂大多数是由一些常用方、经典的基本方加减变化而来,只要熟悉这些基本方的适应症和组方原则,再经过一定的临床训练,就能够满足临床加减变化的基本需要。也就是说,作为方证研究的方剂,应该以经典的基本方为主。
2.2 证
证,就是证据,也为证候的简称。证据是证的基本含义,证候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两种含义并不矛盾,证候可以作为用方的主要证据来理解,而其他用方的证据还包括疾病、体质等内容。
2.3 方证
方证,从方剂的角度来讲,就是用方的证据或指征,也称作方剂的适应症。
“方证”这一概念,根据证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复合词中词素关系的不同,实际有“方(的)证(据)”、“方(剂)与证(候)”和“方(对应的)证(候)”三种不同的含义。
单说“方证”,从方剂的角度来看,就是用方的证据,此时的“方证”,意指“方的证”,本文即采用这个概念。
方证相应、方证相对等的“方证”,意指“方与证”,说的是方剂与证候,“方证相应”、“方证相对”是“方(剂)与证(候)相对应”的简称。当然,把方证相应等的“证”,理解为证据,方证相应解释为“方剂与其用方的证据相对应”亦无不可。
“证”作为证候的简称,对应于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概念,如“气虚证”、“脾虚证”等,用“某方证”如“桂枝汤(方)证”的概念,是“以方为名”的证,指方剂所对应的证候,用于与其他证候概念对举的情况。如不与其他证候概念对举时,仍然可以理解为用方的证据,方剂的适应症。
2.4 方证相应——方与证的关系
方与证的实际关系虽然相当复杂,但是从临床应用和研究的角度来看,只须探讨方证是否相应以及相应的程度。方证不相应,或者相应的程度不高,则必然疗效不高甚至加重病情,这都是临床努力克服的问题,医者应努力提高方证相应的程度来提高临床疗效。也就是说,反映方与证锁钥关系的方证准确对应才是方与证关系研究的主要方面。
2.5 疾病
疾病不容易得出完满的定义,但是总离不开致病因素和机体两个方面。对于疾病的描述也是由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三方面所组成。古代对于疾病的理解显然无法与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相比,这也不能强求古人,我们对于方证的研究应该采用现代医学疾病的概念。
2.6 证候
证候可以看作中医学特有的病理概念,现代医学尚没有与之准确对应的概念。证候的概念与疾病显然不同,但限于古人当时认识水平,两者也常有混用的情况。古代对证候的描述也是由症状和体征所组成,只是与现代医学症状和体征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描述用语也差别很大,但却并不妨碍两者的融合。现代的中医学证候也应该吸收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理化检查的有关内容。
2.7 体质
体质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中医学“因人制宜”的“人”,说的就是体质问题,因人制宜的含义就是即使病证相同,因体质的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虽然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也考虑人的因素,但治疗中由于强调对病因治疗、强调疾病,对人(体质)的问题不够重视,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就是中西医的区别之一[4]。
中医学的体质研究自古至今,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多数分类的症状描述无法与证候的描述相区别。黄煌教授创立的方证体质概念,虽不全面,却较为实用。
2.8 疾病、证候、体质的关系
证候和疾病的本质都是致病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生理状态,疾病的概念是对整个疾病的过程从纵向来概括的,证候则是对疾病过程的某一点的横向概括,体质则是指病证发生发展中人的因素。3 方证的构成方证作为用方的证据,由证候、疾病和人(体质)三方面构成。其中证候作为主体证据,是基于中医的传统;疾病作为用方的证据,不仅仅是因为专病专方的问题,还因为古代对于疾病、证候的内涵有重叠,有的证候表现实际上就是疾病,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概念更加清晰,应当积极采用;体质作为用方的证据,是中医一贯的传统,中医“因人制宜”的“人”,说的就是体质问题,即使病证相同,体质的不同用方也不同。之所以把用方的证据分为证候、疾病和体质,是根据一般的理解即三者的定义不同,如果认为证候的概念当中也包括疾病和体质,则用方的证据就是单指证候了。
传统证候的描述由症状、体征组成,现代疾病的描述则由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组成,证候和疾病描述的症状和体征的认定有同有异,但在规范后基本可以通用。体质的概念,传统上是对人体外观的体表特征的描述,这些体表特征是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基因型与其表现型的关系中探索基因检测等微观的指标作为区分体质类型的要素,这样就属于现代体质概念的范畴了。
4 方证的分类
方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可有如下的划分。按照时间,分为古典(传统)方证与现代方证;按照方证概括的程度,分为典型方证与不典型方证;按照方证组成的内容能否肉眼识别,分为宏观方证和微观方证。古典方证,其内容多数并不完备,常常是一个片段,因此多是不典型方证;其构成的症状、体征多是肉眼可见,属于宏观方证。现代方证,内容包含了古典方证,其概括更为典型,也包含了现代研究的微观证据。
5 方证研究的内容
以上对方证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分类的说明,是为了揭示方证研究的内容。方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方)证—人(体质)—(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方证的体质特征和疾病谱。
6 方证研究目的和意义
方证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方证、疾病和人(体质)研究搞清方剂的应用指征,知道方剂所对应的证候、体质类型和疾病谱。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方证的研究,弄清方药治病的机理,阐明方药以及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朱邦贤.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11:2
[2]刘秀清,冯世纶.《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51
[3]朱邦贤.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11:3
[4]黄煌.当前中医研究思路的几个转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8
(本文写作于 2007 年并于年底投稿,后因特殊原因被延后发表于 2009 年 8 月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本文是中医经方医学发展 10 余年来,唯一一篇关于经方方证基本概念的文章。)






上一篇:吕永赟:如何评价中医药疗效
下一篇:吕永赟:循证医学原则对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发表于 2019-11-25 10: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7:19 , Processed in 0.15094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