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43|回复: 9

说不尽的桂枝汤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1-2-16 1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桂枝汤之曹颖甫版】桂枝能活“动脉”之血,芍药能活“静脉”之血。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外达于毛细血管,桂枝助之发散,为阳;静脉之血由毛细血管收回,内归于心脏,芍药助之收敛,为阴。收敛之后,继以发散,发散之极,转又收敛。二者互为起讫,如环无端,是故收敛并无停滞之意,发散更非不复之谓。

【桂枝汤之胡希恕版】桂枝汤证说明正气不足以驱邪但胃气还在,所以用辛温的桂枝和生姜助正气驱邪,但是又怕发汗太过,所以用味苦微寒的芍药以制桂姜之辛,同时又助甘草大枣等甘药以养液。整个方子既发汗解热,又安中养液,对于桂枝汤证由于精气虚导致虽汗出而邪不去的力不足以驱邪的情况,刚刚好。

【桂枝汤之刘绍武版】桂枝汤的热是正热,非热邪,所以这个热不是要散出去,而是要收回来,本质是阳不足,所以用桂枝培阳,阴不足阳不能守,所以也要扶阴。全方由两小方组成,一是桂枝甘草汤,扶阳;一是芍药甘草汤,扶阴;另有生姜从肠胃以扶阳,大枣从肠胃以扶阴,这个方子针对的是阴阳俱虚的中风证。

【我的桂枝汤】写桂枝汤,是为桂枝汤,也不为桂枝汤。为桂枝汤是因为该方是群方之祖,应该深入了解;不为桂枝汤是更想和大家探讨学习方法,有关伤寒论及桂枝汤的解读还远不止这三种,黄元御、郑钦安、刘渡舟、黄煌……当年黄元御“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岁历三秋”,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态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0 收起 理由
黄煌 + 10 很好,可以继续写下去。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汤的另类医案
下一篇:解构 薯蓣丸
http://t.sina.com.cn/luobohui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1-2-16 1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尽的桂枝汤》题目取得很好。要再写透一点、深一点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88

积分

19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88
发表于 2011-2-16 13: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11-2-16 1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23 2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补中益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曹娜

积分
0
发表于 2011-3-14 14: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帮助大家加深理解,谢谢楼主分享!
我比较认同“桂枝能活“动脉”之血,芍药能活“静脉”之血。”的观点,同时认为生姜大枣甘草是为增强脾胃功能来扶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91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91
QQ
发表于 2011-3-14 15: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通的目的 全在于应用
天道酬勤 海纳百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3-8-27 08: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可以继续写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4-25 04: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論無同各有理,
妙極!妙極!〜[s:1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94

积分

96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4
发表于 2016-5-4 1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首方子各位名家都有独到见解,真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说明大师们对中医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法,如果我们能更多地学习不同名家的论述,对于学医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在这里认识到这么多的老师非常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3:14 , Processed in 0.09185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