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075|回复: 10

江厚万贴:正确理解"阴平阳秘"续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8 2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阴平阳秘是一种有序稳态
    “稳态”概念首先由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他于1878年作了“内环境的稳定是自由和独立生命的首要条件”的著名论断,但他离开“外环境”而孤立地讨论“内环境”,并把“稳定”理解为近于静态平衡的“恒定”。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创用了“内稳态”概念,强调“内稳态”不同于已知的封闭系统内的理化平衡或力的平衡,他说:

    “在物体内部保持恒定的状态可以叫做平衡(equilibria)。这个词应用于相对简单的物理化学状态时,意思是表示在一个闭合系统中已知诸力处于平衡。保持生命体内大多数稳定状态的协调一致的生理学过程,对于生物来说,如此之复杂,如此之专门化—包括脑、神经、心脏、肺、肾、脾等器官都要协调一致地工作着——以致促使我提出表示这些状态的专门名称:稳态(homeostasis)。这个词不表示某种固定不变的事物,不表示一种停滞状态。它表示这样一种情况——一种可变的而又保持相对恒定的情况(坎农)。”

    196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内稳态主题讨论会上,专家们强调指出:“内稳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一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能在给定的时间保持给定的状态(阮芳赋)。”

    就是说,“稳态”是由若干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又指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平衡态”,即“恒定”;另一种是远离平衡的“稳定态”。他说:

    “稳定态与真正的平衡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与平衡态相反,像生命系统的情况那样能够做功。而且,尽管发生不间断的不可逆过程(组分的输入和输出、建设和破坏),这个系统的组分保持不变(贝塔朗菲)。”

    由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深刻揭示了远离平衡的稳定态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其“最小熵产生原理”指出,热力学平衡态是一种“熵极大定态”,而远离热力学平衡的有序稳态,是一种“最小熵产生定态”。平衡态与有序稳态都是“定态”,都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但两者有原则性差别,一个是无序的——熵极大,另一个是有序的——最小熵产生。这就是说,有序稳定与平衡态之间的界限,不在于宏观水平上是否表现出不依时间而变化的“定态”,而在于其有序还是无序的内在本质。

    从表面来看,从阴与阳的力量和水平的数量比值来讲,阴平阳秘是一种“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定态”。但是,从其本质来讲,它决不是“熵极大定态”,不是平衡态;恰恰相反,是一种“最小熵产生定态”,是最佳有序稳态。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观点来看,“阴平阳秘”有以下特点:

    第一,不仅人的机体与环境之间是远离热力学平衡的,而且,阴与阳之间也是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因此,才存在机体气化活动的出、入、升、降,才存在阴与阳之间的互根、互生、互用、互化的过程;只有进入“太平间”,机体和阴阳才逐步走向热力学平衡——“熵极大定态”。

    第二,阴精和阳气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生命活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阴藏精,是以合成物质、贮能为主导的方面,实质是“吃进负熵”;阳化气,是以分解物质、释能为主导的方面,实质是耗散物质和能量,熵产生。阳化气推动阴藏精,阴藏精推动阳化气,在这个循环中,既存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也存在熵的流动,生物进化的结果,锻造了一种“最小熵产生定态”,耗散结构理论把它称为“有序稳态”,中医学把它称为“阴平阳秘”。

    第三,“阴平”是“阴藏精”过程流的最佳状态,“阳秘”是“阳化气”过程流的最佳状态,“阴平”与“阳秘”的统一,即负熵化和熵增加两个过程流的统一,其结果,是机体的熵变化保持在“最小熵产生定态”,这种“定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但有其特定的具体内容,即机体的低熵状态不随时间变化,亦即机体的高度有序不随时间变化,因而是机体的最佳状态,故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种具有“最佳”含义的特殊定态,决不同于其他任何意义上的“平衡”。

    需要指出,机体的“最小熵产生定态”是由负熵化和熵增加两股熵流的“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形成的,因而,也是哲学上讲的“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可称为熵的流态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有其特定的具体含义,决不同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上的那些“平衡”;同时,这种“平衡”又是以远离热力学平衡为前提的,是与“非平衡”交织在一起的。因此,“阴平阳秘”这种有序稳态,既不能用“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非平衡的”来定义,更不能用已知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的任何一种“平衡”来定义,应当尊重“阴平阳秘”的经典含义,从机体的实际过程(而不是字面)出发,做出更深入的认识和解释。

    有人主张,把“阴平阳秘”套换成“阴阳平衡”,“平衡”一词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的。这在理论上是一种腐败。“阴平阳秘”具有特定的医学内容,对临床有实际的、具体的应用价值,把它退还为一种远离医学内容和临床实际的高度抽象的哲学术语,是对“阴平阳秘”的肆意践踏,除了玩弄概念游戏以满足诡辩的需要,没有任何“现代化”意义和积极作用。

不应当拒绝从平衡与非平衡的角度来讨论“阴平阳秘”,问题只在于,不可能因而不应当试图仅用加法和减法来求解所有数学问题。“简单化”是目前中医研究中亟需警惕的一种倾向。古希腊的“铁床匪”普罗克拉斯提斯在路口设置一长一短两张床,将过路的矮个子放在长床上拉长,将过路的高个子放在短床上砍去长出的部分。研究中医的“现代知识”不应变成这样一种“床”,研究方法要警惕普罗克拉斯提斯遗风。
(引自《新华文摘》转载祝世讷文——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1990,10)

 




上一篇:虎踞龙盘今胜昔——南京会议小记
下一篇:南京经方聚会是人生一大乐事   娄绍昆

4

主题

43

积分

5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0-9-18 2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深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0-9-19 0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平衡态”,即“恒定”;另一种是远离平衡的“稳定态”。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这个论点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宇宙中任何物质、任何状态都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把阴阳平衡看作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这个论点本身就站不住脚。“阴阳平衡”是相对于“阴阳不平衡”而出现的词语,就像“阴平阳秘”是相对于“阴不平阳不秘”一样,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基础或条件,失去一方,就失去了另一方存在的基础或条件。
有“阴平阳秘”,就有“阴不平阳不秘”,“阴不平阳不秘”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阴盛阳虚”或“阳盛阴虚”或“阴阳俱虚”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阴阳的实力对比失衡了。若没有阴阳的实力对比失衡,没有阴盛阳虚或阳盛阴虚,就不会有阴不平阳不秘,而没有阴不平阳不秘,也就不会有阴平阳秘。所以,阴阳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阴平阳秘就是相对的、暂时的,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把“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虚”等,说成是“阴阳失衡”,或说成是“阴不平阳不秘”,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正是因为有阴阳失衡的状态,才需要补虚泻实来平衡阴阳。
楼主说了这么多,原来是把阴阳平衡看作是“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恒定”状态了,这是立论错了。“阴阳平衡”不是“恒定”;“远离平衡”也不会出现“稳定态”。以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不是中医的思维模式。楼主说,“有序稳定与平衡态之间的界限,不在于宏观水平上是否表现出不依时间而变化的“定态”,而在于其有序还是无序的内在本质。”看来楼主的确是立论错了,因为“阴阳平衡”的状态,是阴阳气相顺接的有序运动的状态。把“阴阳平衡”看作是无序的状态,本身就错了。若阴阳气发生无序运动,阴不化阳而化作水,停蓄于肠胃,外溢于肌肤,或阳不化阴而化作水,停蓄于肌肤,内走于肠间,这是阴阳失衡的状态。平衡阴阳,就是针对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通过救偏,达到阴阳相对平衡,从而维护阴阳气的有序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9-19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还有主体的参与。我称之为,人体的自稳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051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1
发表于 2010-9-19 09: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转引了祝世讷先生的文章,说明楼主赞同祝先生的观点。但是2楼lgdaz先生却没有弄懂祝氏的文章含义,所辩不太适合。当然,lgdaz所说内容都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用来否定祝文的观点。

祝文的逻辑相当严密,许多表述也很好,对时弊的批评恰如其分。但是对“阴平阳秘”完全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也不太妥当,毕竟《内经》时代人们还没有“耗散结构理论”的概念。阴与阳从混沌之气初分出来(太极生两仪),尚未演化出万物,哪里来的开放系统或封闭系统?如果说有序或无序,二者本来就是相互转换的。你敢不敢说,那混沌之宇宙本源原来就是无序的,但这个没有阴阳的无序状态可以是开放的,新的有序因素加入进来(道的运动启动了宇宙的起源),这才产生了阴阳。阴阳是有序的结果,而不是有序的动因。当然,阴阳之中已经包含着有序,所以只有“阴平阳秘”,即阴阳不离不散不昧,不回归混沌,才能保持有序。在这里根本用不上“平衡”。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一句在相对意义上是成立的。但是生命体,或任何一个系统,在这层相对意义之外,会进入绝对的变化境域。有序稳定的定态本身就是有条件的。生命体的有序稳态不完全依靠从外部“吃”进负熵,那只是后天的因素。先天的根基决定一生,人体还是有寿命的,健康的人体最终也会衰竭而死。这就印证了“平”是充满,“秘”是不耗散的解释。正常生命的死亡不是因为阴阳平衡的丧失,而是因为阴阳所体现的生命之精的耗竭。接下来,“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含义就一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0-9-19 0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淮先生发表的很多观点都有思想性,我很赞赏!但是说“正常生命的死亡不是因为阴阳平衡的丧失,而是因为阴阳本身的耗竭”,这点值得讨论。正常生命的阴气耗竭,就会出现口渴,就需要补充水,若不补充水,就是阴虚的状态,就是失去了阴阳之间的平衡。补充水,不是平衡阴阳么?。没有阴阳失衡的状态,就没有生命的结束。我是不明白,阴阳平衡和阴阳失衡,怎么就这么不容易理解呢?这个问题还要争论个若干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051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1
发表于 2010-9-19 12: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lgdaz) 的帖子

您说的阴阳平衡固然重要。我要说的是,先有阴阳,然后才有阴阳平衡。正如你所说,平衡失调了,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平衡;但是如果阴阳衰竭了,就没有机会调整了。所有阴阳失调,如果也能导致死亡,必然要通过阴阳衰竭(亡阴亡阳)这个环节才行。否则,你想让他死他也死不了。换句话说,阴阳失衡不一定死亡,阴阳衰竭必然死亡。我说的这几句话,您看难以理解吗?

多说一句,您上面讲的补充水分,那水分不是真阴。人要真阴虚了,补充水分无用。某些西医、中医乱挂水不知死了多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0-9-19 15: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人身阴阳气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若不进饮食,必然变化,或阴耗及阳,或阳耗及阴,终至阴阳俱竭。饮食也好,药物也好,都是维护阴阳。
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个思路考虑问题,或许就可以减少一些争论。
“只有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对中医治法原理的深入探讨,才能让我们面对疑难病而胸有成竹。虽不能尽愈天下难症,定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之几率。”(秦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58

积分

23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0-9-19 15: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5楼(lgdaz) 的帖子

引用第6楼秦淮于2010-09-19 12:26发表的 回 5楼(lgdaz) 的帖子 :
您说的阴阳平衡固然重要。我要说的是,先有阴阳,然后才有阴阳平衡。正如你所说,平衡失调了,可以通过治疗恢复平衡;但是如果阴阳衰竭了,就没有机会调整了。所有阴阳失调,如果也能导致死亡,必然要通过阴阳衰竭(亡阴亡阳)这个环节才行。否则,你想让他死他也死不了。换句话说,阴阳失衡不一定死亡,阴阳衰竭必然死亡。我说的这几句话,您看难以理解吗?

多说一句,您上面讲的补充水分,那水分不是真阴。人要真阴虚了,补充水分无用。某些西医、中医乱挂水不知死了多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58

积分

23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0-9-19 15: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很是清楚,一针见血。简单的说就是阴阳相对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30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29 1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有这种“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东东?呵呵
即生即灭,即灭即生
讲多无益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3:39 , Processed in 0.0963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