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80|回复: 14

槐杏医话(四)  也说方证与药症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0-8-30 23: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方从何来?不知道证从何来?我想仲景师祖看病,大都是自拟其方吧。他用的方法应该不算方证对应吧。应为在他之前,好像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方可以用吧。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中医学不只是方剂学,对应的基本关系还是药和症,方是单味要不够,才要用多味药合而建功。古人开始治病的时候,是从单味单方开始的,方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方的本质和基础就是药。证是某个阶段的症状情况复杂的时候的概括性表述,证得本质和基础就是症。弄出中间层次的这种对应关系,搞不好很容易在临床上死搬硬套的流弊。经方的使用,要求极其严格。能用好当然很好。但如果能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合理的自拟方一样可以治病。我国许多名老中医大多有行之有效的自拟方,甚至某些民间中医都有拿手绝活。其道理恐怕还是以药症关系为根本的居多一点吧,当然,也不能说和经方无关。
  可以形象地把经方比喻为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团队,因为有最合适由他们来完成的任务才需要。团队与任务之间,有明确的有时甚至是极其严格的对应关系。
  对一个中医来讲,识得药性恐怕更重要些吧。知道某病用小柴胡,而且也治好了。能治好就是硬道理。至于柴胡,黄芩,半夏等各自起什么作用,配在一起的道理,知之不详,也没关系嘛。只要这个团队帮我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就行,是不是这个道理呢?重方可以,也应该,但重药理,恐怕更是重根本。造房子的时候可以把一堵堵现成的墙搬来用,那构成墙的砖呢?某些反对中医之人建议我们废医存药,我看只要中药不死,有谁又能废得了中医呢?我想说的是,把方的地位提到比药更高的位置,大家只要掌握方,掌握方与证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做中医看病,久而久之,会不会把最基本的药,药和症的关系给忽视了,慢慢的遗忘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其结果恐怕比中医反对派的预期更糟糕耶,何本何末,孰重孰轻,均需斟酌,三思而行。




上一篇:(转贴——) 难症痼疾的汉方药效     (日)
下一篇:许氏脉诊实战特训营六期

16

主题

406

积分

45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06
发表于 2010-8-30 2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方从何来?不知道证从何来?我想仲景师祖看病,大都是自拟其方吧。"
——没有一点历史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伤寒论》本于《汤液经法》,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0-8-31 05: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仲景师祖看病,大都是自拟其方吧''

不是如此吧?


《伤寒论》本于《汤液经法》,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8-31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意思重在药!这个我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0-8-31 1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不可能如楼主所言,因为只要有过临床经验者都知道,很少患者完全符合某个方的方证,总得在方上作调整,所以个人以为不可能只存方不存药,可以叁考胡老先生、黄煌教授的医案就可以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8-31 22: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c19751118) 的帖子

所以楼主说药重于方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2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子长大是看懂了我的意思。史上世上本没有方,用的药多了,药被用的多了,有经验了,懂配伍了,就有了方。本末不可倒置,久而久之,我真怕药这个本越来越被轻视,甚至被方取代了位置。以后恐怕学好方剂学,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呵呵,个人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2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农尝百草之时,方在何处?这是不是历史观?中医中药从何而来?是早期人类知药性,能治病症开始的啊,可以说是一草就是一方。方剂学不是学的好吗?去看看方剂学的发展史吧。真担心某些人走进死胡同。重方不重药,必然是有背中医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为什么要拒绝对单体药的药理分析和研究呢?明明是符合更好地知药性这个中医中药发展的内在要求的。甘草为什么能治溃疡?不更好地去懂得药性,掌握更多药的内在作用机理,或者说,现代科学已经在提供这方面药理依据,某些人却视而不见,那么谈何论方剂的发展呢?因为尽管方剂有它自身的配伍特点,单体药理不能完全作为组方的依据,但是,唯有有了对单体药的认识依据,才可能有组方的依据。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黄芩能治恶阻,为什么?药理学能告诉我们吗?方剂学能告诉我们吗?难道中医中药在以疗效说话的前提下,真的永远都不要问为什么吗?要对中医的未来负责啊。还是那句话,多加斟酌,三思而后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0-9-1 07: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木子长大) 的帖子

我以为方药得并重。我上头那麽说主要是说明临床中不可能只存方而废药,因为根据现实需要,有需要自然就会去专研,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再者学习伤寒的过程中,仲景先师已在条文中教导我们药味调整的道理,因此光一个桂枝汤,就可以变化出桂去芍、桂加芍、桂加桂......等等的方子,你可以说那些经过加减的桂枝汤是另一个方子,也可以说那就是桂枝汤的加减。总之,药与方如同光与影,不可能独立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9: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要不要继承,要不要发展,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如何继承如何发展才是目前最需要寻找的答案。继承和发扬经方,也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批倪的文章,谈到倪同志任意改变剂量时,打个比方说是饭粒里面掺了沙子,还能叫作饭吗?还能说是纯真的经方吗?那什么叫做发展?凡是仲圣说的,都是不容置疑的?八宝饭可不可以做啊?桂枝汤的用药比例看的是几千年前的病人,现代人必须一定要照搬?我桂枝少用1克如何,2克如何?常读现代名中医医案,把只用桂枝和芍药二味,叫做有桂枝意,取其解肌和营之作用。这算不算是对经方的发展?在言必正宗和纯正的经方家眼里,恐怕当然不是饭里掺沙子的问题了。我想说的是,经方是整个中医界的经方,不只是经方家的经方。经方是教中医学走路的最经典的教科书,任何人能跑步了也不会忘了这个本。很多中医的骨子里就是把经方化在血液里了。他不是经方家,那么,这算不算对经方的继承和发展呢?
  几千年来,经方虽然没有大行其道,但为何能延存至今,并不断发展,我觉得,和这种教走路,并融化在血液里的内在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想说的是,要否定中医,必须要先否定经方。那么捍卫经方就是捍卫中医。
   疗效是能最终说明问题,但为什么能,不是一个可以永远不回答的问题。反倪派觉得改了桂枝汤的配伍剂量,就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也决不允许自称经方家!那此处就为什么不以疗效说话呢?难道只有在所谓的纯正前提下取得的疗效,才有资格称经方家?哦,这样对经方理解和运用,那现在,未来经方的路恐怕不会越走越宽吧。假如真的要这样严格的话,那很多用经方的中医首先肯定是不能自称经方家了,甚至什么时候都不敢说自己用的是经方了,那什么时候会不会把经方给忘了?也许不必担心,可以把这些任务交给纯正的经方家,经方医去做吧,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自称经方家经方医,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说,我才是用的经方。
  也许历史上经方的默默低调,可能是一种智慧吧。她朴实无华,任沧桑风吹雨打,牢牢地占据着中医临床基础的头把交椅。她默默奉献,取之不尽,她为你打好基础,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你超越她,她还允许你怀疑她,反对她。她既是恩师又是慈母。愿更多的人,更多中医人,我们一起来爱她!                                                           预祝南京经方盛会顺利召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34

积分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也如幻

Rank: 3Rank: 3

积分
934
QQ
发表于 2010-9-1 19: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深刻,同感,谢谢。
一切法无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22: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症关系虽然是本,是基础,但临诊之时,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方证关系。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症状资料,或者在收集的过程中,医者的脑海里已经在产生并不断修正着证的判断,有时可以表现为不断的肯定和否定,不断的与可能相对应的方,进行匹配。尽可能的选择契合度高的方。需要二方或二方以上合任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定下主方以后,还要根据特定个体的情况作至少两方面的修正,剂量和加减。这是一个非常见功力的两个方面。初为医时,觉名医处方,也不过如此,用药同为某方,只细微处或有出入哦,何以己方不效或效少效无呢?经方是何,白纸黑字写在那里呢,经方何用,的对处屡起沉疴。能懂而不能用,仍作非懂也。用之而未效,是学而无术也。这个实际上比不学而无术更可怕耶。
  所以又说,关键处可能不仅仅是选对方就能必效。经常看见某人建议用某方,那也热心,是好的。偏偏像仲圣那样都不敢多说的两字,他要说:必效!真是又开一代先圣于今朝,待后人膜拜其人吧。
  这里面真正的学问,恐怕还在知药性上面。以药喻将兵,真的是要知人善任。当用方时,其中某药,力之不足以何补之,力之太过以何削之,此处用之不妥当应去之,此处用之剂量过大当调整之。若把医者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全部实录下来,你可以数数有多少字?
  一张寥寥几味十几味的中医方子,里面究竟包含了多少医者的智慧呢?我曾经非常憎恨那些让我开了方而不吃的人,现在释然了,病是他的,不愿意你帮他拿走,真的不是我的错耶。汉方的奥妙是否真的如日本某某说的,在于剂量呢?如果这果然是真知灼见的话,那么的确是药重于方了。偷了某人看某病的秘方,是否你就能和某人一样可以看病做医生了?中医名方历来是公开的文献,其中真谛,又有几人识得?剂量是什么?甘遂甘草汤的奥妙在哪里呢?桂枝加桂汤,为何不说加重桂枝的剂量而是要强调桂枝更加桂呢?是继续加同样的桂枝呢,还是加肉桂更好呢?我的启蒙老师说有是病用是药,还有有病病挡之,无病身当之。有故无损亦无损。并举一亲历之案例,桂枝茯苓丸治孕妇子宫肌瘤。
  吾从吾师之时,老先生已八十有五,不敢以关门之得意自居,然先生以针药并使之法悉授予吾,得益匪浅。想起吾师,免不得说几句题外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028

积分

17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8
发表于 2011-4-15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黄师也很重药的,《张仲景50味药证》是明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关注。近来观点有所修正,可请楼上参阅本人其他相关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1-7-10 00: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跟华佗应该是同时代的,他当年可没华伦有名气,只因有有书流传,才被后世尊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23:35 , Processed in 0.0877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