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uangxiang 于 2018-5-19 06:55 编辑
一位中年女性朋友于2018年5月17日中午电话求助:近一周因为忙碌过劳,致使小腹疼痛难忍,且伴有阴部小量出血。
她体态丰满,身体素健,精力充沛。但因公司初创,连日劳累、缺乏休息,终于累病了。询问得知:小腹全疼痛,以左边为甚,疼痛时小腹拘急。出血量很少,颜色稍暗。
考虑到她精神紧张、小腹拘急、出血色暗之症情,处以了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合方之血府逐瘀汤:柴胡15克,白芍30克,枳壳15克,红花6克,桃仁20克(打碎),当归15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怀牛膝30克,桔梗10克,甘草15克。当晚煎药,服药一次。
5月18日上午,服完一剂,收到她的反馈:身体好多了,感觉有劲了。感谢不已。
典型的四逆散人是:棱角脸、冰棍手,紧张腹。此案中患者虽体态丰满,不符合四逆散体质,但她此时的精神状态、腹证符合四逆散方证。黄师将“方证”具体化到“方-病-人”,我的理解即是把“证”分解为“人”和“病”两大方面。临床处方时,需要对于“人”和“病”进行综合考虑,根据症情的轻重缓急可对于“人”和“病”有所偏重甚至取舍。此案即是对于“病”的偏重。患者虽不是典型的四逆散人,但此时情急之下,用此四逆散加味之血府逐瘀汤对“病”用方,果然取得捷效,这与慢性病的长期、安全用药须偏重于“人”这一点是不同的。这是“方-病-人”思维的两个不同侧面。各首经方对于“人”和“病”本来也是有所偏重,故而临证选方时也不必太拘泥“方-病-人”的完全对应。既恪守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这正是临证的艺术、经方的魅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学医心得(02)——我的学医之路下一篇:看病,更要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