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72|回复: 24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3-3 2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141条“弥更益烦”一词,古今医家多解释为更热或更烦的意思,即“弥更益”三个字是一个意思,都是“更加”的意思。姚荷生先生慧眼独具,认为“更”是“五更”的更,“弥”是满的意思,“弥更”是满了五更,“弥更益烦”是到了五更时更烦。“弥更益”三个字,只有“益”是更加的意思。姚老一语中的,拨云见日。
仲景先师之所以能够如此严谨细致的书写出病状,来自于临床实际的密切观察。如《三部六病》曰:“仲景的组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汉代,医师和徒弟自备药物,到病者家中行医,治好后再走,或住进一个村庄,住一段时间再转移。那时,医药不分家,这样对药物的组方、用量有详细的估计和精选,对用药后的病情转归有全面的观察。所以说《伤寒杂病论》著述的基础是来自实践,所以说从《伤寒杂病论》始,辨证有法,组药有方,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病不能用此方。方证结合严格,两相呼应,相得益彰。这是当代医者难以做到的。当今之医,门诊看病,用药效果只凭患者自报,许多情况并非真实,影响着医疗实践中实事求是的探讨,特定的历史环境促进仲景的学术建树,实为我辈先师,应下功夫,沿着这条道路去研究,最后一定会得出方剂学的真谛。”

附141条原文: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上一篇:易解“方证”
下一篇:素描:伤寒论理论体系的治病之道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3-3 2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仙子評語:
引經據典,明白生動。
解釋周到,意趣無窮。

B7796D45-04F1-4BD4-A123-D4F0F24CFF7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3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8-3-4 00:10 编辑

我真不知道从哪里看出是“一语中的,拨云见日”的感觉?
  我到不是说解释的好不好,就是想说,无论何种解释,一定要不能引出新的问题,否则就是哗众取宠。假如姚荷生给出了解释,就按照其说是“到了五更时更烦”,其必须解释:
“为什么是到了五更更烦”,此病为什么一定要是五更的时间,而不是三,或者四?,
   (此病是外感,不是内伤杂病,故而都是白天严重,而晚上减轻,就是说五更此时卫气刚刚出营卫,少阴君火之气由肾气开始入心。故而一般是午后病者最烦,而一更二更轻松些)
   你可以解释成五更,没有问题,就一定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时间点与此病的关系,这样你的解释才可以说的上是解释,
   其二,说“弥更”是满了五更,为什么不是满二更呢,病本身就很急,会等上这么长时间?就算是这样吧!我也不过多的反驳,就单说此之词汇而言,我就不明白了,作者直接说“五更益烦”岂不更好?,说个弥更做什么呢?
        这里我想说的时间,一个基本的概念时间段与时间点食有区别的,比如需要两个工作时,都是时间段,这里可以说“满”,这里你说成“满两个小时”,而“更”是什么,是时间点,就是夜晚的时间点,只可以说到了,,你可以说“到了三更,四更了”,这点我也就不深究了,就当我错了,“弥更益烦”是满了五更时更烦。只是我想知道的是:这里是时间点,还是时间段了?,若是时间点,那么就是必须解释为什么到了五点(因为是弥,要满,肯定是要过五点的)假如一个是早上灌水(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和一个晚上灌水,都会发生在早上五点以后么?(换句话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更就算是作为五更,作为时间点,不适合用“弥”,若是时间段,更作为时间点,不适合用作时间段,古代文学中,时间长度说一个时辰,但是不说一更)
         若是时间点直接说“弥寅益烦”(寅就是五更),我这里一个寅比你那个五更的解释更加准确,还没有歧义呢!
        假如是时间段,就是10个小时了,那么为什么偏偏需要十个小时才“益烦”,10小时就是半日了,说成“弥半日”也可以呀,干么说成弥更
        说来说去,我实在看不出解释成“满五更”到底好在哪里?无助于本条条文解释的清楚(因为引出一个时间点或段,会出现更多问题,因为准确的解释时间与时间段,必定要引出司天运气学说,兼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流行时间特点顺序,这是个很难的知识点,只有名家大家才具备,以姚荷生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要么他必须解释此时间与病情演变的关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这里我还想说的是,在其他古文学里面,似乎就没有“弥更”这么一说(指出是满更)(古文我也谈不上了解,但是似乎好像没有一个“弥更”解释成“满五更”这个词汇),我想说的是,“弥更益烦”在上面的解释,直接的可以拆开,就是“弥更+益烦”,故而“弥更”此之词语,就与中医专有词汇无关了(就是此之词语的解释并不需要中医的特有含义来解释),为什么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对应了(或许有,也未可知,麻烦你们找出来),不然的话“弥更”解释成“满五更”,就是此一个“孤例”
   
   最后声明:我不是专牛角尖,我只是就此之解释说点自己的看法而已。
百度了一下,发现姚荷生此点时间是时间点的解释,上面所写时间段我就不改动了,,只是想说姚荷生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此病与寅的关系,只是个解释,也就是个解释,还是孤零零在《伤寒论》的解释,再说了“太阴病,解时,从亥到丑”直接说成“在一更”不更好?为啥偏偏此处的更代表时间?(这句话,恐有牛角尖之嫌,直接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0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出自己的这三个字的含义,是自己的理解,只是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你们就当是笑话看下就行了,正确与错误,我都不反驳了与争论了,认为我错了的,也没关系,但是不要人身攻击,都说了就当错误!
详细释义

①<形>满;遍。《滕王阁序》:“舸舰弥津。”
【又】水满的样子。《过小孤山大孤山》:“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泪流水面。”
②<形>长;久。《盐铁论》:“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③<副>越;更加。《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在此有形态的含义,上面三个解释都有形态的含义。比如上面的解释“奉之弥繁”中的弥,虽然解“越;更加”,但是都有形态的含义,就是“满,遍”。比如上面的“《盐铁论》:“旷日弥久”如果说成“旷日长久”有差别的!“弥久”中不仅形容长,在长久中,还有“满和遍”的含义,更加有血有肉,过程不仅长久而且形势形态还有“满,遍”含义“长久”就没有。故而我们本国的文字带有形态,故而很多时候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故而上面三个解释,有时候可以看成一个解释。
  而本文弥更益做什么解释呢?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病在阳,本该汗,结果用冷水浴了,这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水气将热劫不得去,此时邪热因为水气相逼,故而此时邪热因为外在的冷水逼迫成了弥漫之势。本身来讲邪往往在太阳,多以背,脖等一些部位重一些,但是这么一逼,邪气开始向内逼迫成弥漫之势。其实弥更益是形容烦的特点以及病情阴阳演变的特点,三个字,就把本病烦的特点与其他的烦相区分了,冷水一逼,邪气在表没有出路,往里逼迫,就成“满,遍”的形态形势了,
这里我想说的是烦不是很重的病,但是很急,病者烦是一定要解决的,作为治病而言,烦相比较与渴,结胸,是最难受,论病来讲其要先治疗。故而弥一个字把邪气的形态就描述出来,因为邪气散漫,故而汤剂就作用不大了(汤剂来的快,去的快),邪气散满漫就只能缓慢攻之,故而本方就用到了散剂。如五苓散,蚊蛤散,就是如此(至于五苓散和蚊蛤散,我就不解释为什么用此方了),倘若结余一处寒实结胸,用汤也可以。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中医医理,就是邪气是什么形态,那么用什么下药的方式,比如鳖甲煎丸,薯蓣丸,而不是汤,若是明白就能理解为什么书籍写成五苓散而不是五苓汤,这里面对应的邪气形态是不一样的。
  gēng
①<动>改正;改变;更换。《<论语>十则》:“更也,人皆仰之。”《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②<动>经历;经过。《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③<副>交替;交互。《活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左忠毅公逸事》:“使将更休。”
④<量>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gèng
①<副>另;另外。《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女,生日送之。”
②<副>再;又。《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副>重新。《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④<副>更加;愈加。《赤壁之战》:“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⑤<副>还。《孔雀东南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⑥<副>岂,怎么。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更能谈笑解重围。”
⑦<连>与;和。杨万里《春兴》:“不关春雨更春风。”
⑧<副>却。《<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更事】⒈阅历世事。⒉交替发生的事情;常事。
    更,这点我就不细谈,不细说了,同上一样。大体来说,有从新改正并再递进一层的关系,比如上面的解释“重新,交替”,为什么此处用更?,因为冷水一逼,邪气暂时推却,此时烦还是缓解了,但是时间很短,要不了多久,病人重新开始烦,故而更,有反复之意,同时也包含有有递进。故而本病烦的过程中,有“改正,交替,在,经过”的过程,故而更在此有病的发展过程含义的描述。此处的更代表了过程,重新开始,并递进的关系
   益,就是增加了,程度较开始更重。
故而弥更益,把烦病的形态,过程,程度,都说出来了。
  我的语言形容不是很好,同时这个东西,只可意会(再说医者,意也),不太好言传,是可以说稍微形容描述一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0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百度了一下,发现这个满五更的解释几乎占据了中医界的主流,包括“胡”“刘”都有。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如果你们认为我错了,我也认了,但是不要人身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3-4 03: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本帖最后由 小魚仙子 于 2018-3-4 03:04 编辑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01:18
我给出自己的这三个字的含义,是自己的理解,只是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你们就当是笑话看下就行了,正确与错误 ...

        <彌更益煩之謎>
文字真有趣,一字含意多。
至今猶疑惑,彌更是什麼?

4B18A260-181D-4CBD-9DC3-160B2F674CA3.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0: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songtao 发表于 2018-3-3 23:59
我真不知道从哪里看出是“一语中的,拨云见日”的感觉?
  我到不是说解释的好不好,就是想说,无论何种解 ...

看到别人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就说别人是“哗众取宠”,这是人性的缺点,应该加以修养。对于学术问题,以攻击的心理进行争论,往往迎来对方的攻击,结果就变为互相攻击。
姚荷生先生说:“一个更字用上三个形容词,弥更益三个字,这个同汉文字的简洁不符合,尤其是对临床辨证,这个就含混的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应当等待讨论的,这牵扯到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3-4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姚荷生先生解释的“弥更”没有旁证,是个孤例,历史上这两个字恐怕没有这样用的。所以这个解释必须排除。
提供一个信息:《玉函》、《脉经》及《外台》并无“弥更”二字。这两个字当是衍文,或者为“须臾”之误。这应该是最为恰当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01:18
我给出自己的这三个字的含义,是自己的理解,只是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你们就当是笑话看下就行了,正确与错误 ...

姚荷生:“(解经)一定要有依据,这个依据,一个是文献依据,而最主要的临床依据,弥更益烦在注家笼统解作更加发烦的意思,因为弥更益三个字的字义都可以解作增加的意义,如果真正是这样,他文字就很显重复,汉文简洁,一定不会有这种重复,所以,《金匮玉函经》《千金》《外台》都没有弥更二字,他把弥更两个字删掉了,认为这是无意义的重复,俨然认为是衍文,这个是抄错了,写错了,多写的。我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弥更二字,它具有临床的实际意义。临床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呢?因为更字可以读平声,乃更鼓之更,就是打更,弥字啊,就不应当援引《论语》里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解作很字,或者更字,而应当援引这个《诗经》里面的“诞弥厥月”,训作终止,也可以解作满字,满了,这个满,诞弥厥月,就是做满月,诗经里头的诞弥厥月,就是生了孩子做满月,诞弥厥月是一个满字的意义,所以串拢起来解弥更益,就是乃更鼓已终,即五更已尽之意,《汉旧仪》夜漏起,约五点钟,省中…黄门持五夜,就是守夜,半夜守夜,打更,此为五更,大约在我们时钟里头呢,就是清早四点钟的时候,因为汉朝同到魏朝这个漏刻的法,是黄昏到黎明的一夜分为五刻,或者叫做五鼓,或者就径直叫做五更,据此呢,我们就晓得弥更益烦这一句话,是在五更终了的时候,就是满了五更的时候,就是清早四五点钟的时候,就更见发烦,这个益字倒反作更字,弥更两个字就是满更的时候,也就是清早四五点钟的时候,那个时候更见发烦,因为水郁肌表本有烦,五苓散都有烦渴证,他这个特点就是在满五更的时候更加烦,这个完全是热被水遏住了,等到五更,平旦,就是我们中医所谓平旦,阴尽,而生阳气的时候,热同水就相抗,他正气旺盛,热就正气相抗,而烦就更厉害,与五更嘈杂,虚热证的五更嘈杂,发作有时的机理非常相近,这是一个反证。我们中医里头对血亏的人,对阴虚的人,这个病人他主诉,他晓得说半夜以后心里挖的要死,又像饿了,他这个五更益烦,同五更嘈杂发病的机理非常相近,因此啊,我们就可见弥更益烦,正是与实热,热邪不解,烦终不除,不同的鉴别特点,不但不是衍文,不但不是可有可无,正是一个鉴别的特点,岂可视同衍文而枉删之呢?这是本节的一个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3-4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脉经》 卷第七病不可水证第十四:“病在阳,当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热却不得去,益烦,皮上粟起,意欲饮水,反而不渴,宜文蛤散。……”细看有好几处与伤寒论不同,其中“其热不得去”、“益烦”、“上粟起”三处都比伤寒论恰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经》“意欲饮水,反而不渴”,其语言特点与《伤寒论》不符。《伤寒论》没有“反而”的说法,都是“而反”。
如《伤寒论》“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本先下之,而反汗之”“大便当硬,而反下利”“小便当数,而反不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金匮要略》“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冲气即低,而反更咳”“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11: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8-3-4 11:52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4 11:01
姚荷生:“(解经)一定要有依据,这个依据,一个是文献依据,而最主要的临床依据,弥更益烦在注家笼统解 ...

第一,我希望回答问题不要诡辩,也不要将问题的概念无限的外延。
如果你这样的回答,别人即使不说什么,但是内心是很鄙视的。
问题:第一,满五更,这个词语就是有毛病,生了孩子做满月是可以的,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文辞上更就没有时间段而言,这点我不争论了。换句话说,弥你可以解释满,但是更绝不能说是五更,满更不一定就是满五更,这点,我也不争论。争论这点,没意思,文辞方面也不是中医的重点,不管了。
     第二五更的时间,姚荷生没有给出什么解释,至于临床依据,上面说的很明显不过是“张冠李戴”。“说半夜以后心里挖的要死,又像饿了,他这个五更益烦”这个和本案有关联么,如果说成反正,起码临床上没有“正证”过该例子,哪里来的临床依据?这种文理不通,治学胡扯观点,叫现在西医和社会如何不鄙视中医呢?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
    看见了么?夜晚阳气在里,平旦后,阳气由里向外扩散运行,才刚刚开始,五更时间,才刚开始,此时正气才刚刚的对抗邪气,此时哪里有什么“正气旺盛,热就正气相抗,而烦就更厉害”,最旺盛的时候是中午前后,哪里来的平旦?
      可以说解释中,文献依据没有,临床依据也没有,都是自己强加上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11:49
第一,我希望回答问题不要诡辩,也不要将问题的概念无限的外延。
如果你这样的回答,别人即使不说什么,但 ...

请不要激动,看到不同见解就说人是“诡辩”“鄙视”“胡扯”。如果不能自省,谁还愿意和你交流呢。
请看《黄帝内经》是不是胡扯:“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阴气盛,则眼闭(目瞑);阳气盛,则寤(睡醒)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1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本帖最后由 songtao 于 2018-3-4 13:27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4 12:35
请不要激动,看到不同见解就说人是“诡辩”“鄙视”“胡扯”。如果不能自省,谁还愿意和你交流呢。
请看 ...

这么解释可以看出,姚荷生的解释:第一解释是没有文献依据,第二没有临床依据的。是肯定的,现在仅仅是解释五更是否有理论依据而已
    现在你说理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与“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并不矛盾,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阳气盛过阴气,则寤。这是阴阳之间的结果,但是此时是阳气盛过阴气(而且也是卫气由行于阴开始行于阳的过程,刚刚出阴入阳而已),但不是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最旺盛的是中午前后,换句话说,此句你可以解释此时可以烦,但是无法解释在五更是最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3: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13:09
这么解释可以看出,姚荷生的解释:第一解释是没有文献依据,第二没有临床依据的。是肯定的,现在仅仅是解 ...

你见过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的病人吗?只在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其他什么时间也不出汗。这样的病人自愈快的一两天,自愈慢的一两周,再慢的一两月,再慢的一两年,再慢的还有一二十年不自愈,连续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二十年不自愈。其他什么情况都好,能吃能睡,二便正常,你能说说这种病情的病机吗?
你和姚荷生先生有过节吗?为什么骂人家“哗众取宠”“诡辩”“鄙视”“胡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1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4 13:40
你见过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的病人吗?只在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其他什么时间也不出汗。这样的病人自愈快的 ...

什么叫诡辩么,你讲本案“病发与阳,而水灌之”偷换概念变成“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这两个相同么?,将概念改换并无限外延,这不叫诡辩叫什么?
    姚荷生解释此条(单论词语文义而言,满五更,都不通,牵强极了),既没有文献依据,也没有临床依据,理论也说不通,可以说从头到尾都不通,不是“哗众取宠”又会是什么?
我只是就事论事,不谈什么过节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4: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3-4 14:35 编辑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13:54
什么叫诡辩么,你讲本案“病发与阳,而水灌之”偷换概念变成“每天黎明时烦热汗出”,这两个相同么?,将 ...

原文是“病在阳”,你偷换概念成“病发与阳”,你这样诡辩有意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205

积分

522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05
发表于 2018-3-4 1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4 14:34
原文是“病在阳”,你偷换概念成“病发与阳”,你这样诡辩有意思吗?

...

写的急,抄错了而已
就算是诡辩吧{:1_12:}{:1_12:}{:1_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5: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e02970102xmbk.html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个伪命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作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本身确是一个伪命题。
真理的认识
什么是真理?对于人民大众的通俗理解就是绝对正确。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世界上有无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规律呢?有,但是,这个客观规律一旦被人的意识所认识,其真理的客观性就打上了主观的烙印,因此凡是人类所认识的真理都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即属于认识的范畴。
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存在的真理我们称之为绝对真理,由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得到的真理只能是相对真理(包括用实验或逻辑推理得出的自然科学),在人的认识范畴,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人不可能认识到绝对真理,这是因为人所认识的真理的属性所决定的。
人类所讨论的真理,没有不经过人的认识而得出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人类不可能认识绝对真理。人类需要检验的真理严格意义上说是理论而不是真理。
实践的认识
如果实践可以定义为人类的广义的活动,它具有其客观性,但这种活动如果用来检验人的认识,那么这个用来检验认识的东西就不再是实践这个活动过程本身,事实上不是用实践的过程去检验人的认识,而是用实践的结果,任何实践的结果都离不开对实践的感知,因为实践本身若不经过人的认识仅是个活动而不会有活动的结果,没有结果的实践对认识不会有任何检验作用,而任何实践结果都是人对于实践的认识,所以说,实践的本身可以是人类客观的活动,但是它的结果却是不能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而存在,因此,当把实践与理论相联系时用来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时,实际是用实践的结果在检验人类认识的理论,而实践结果本身又回到了认识的范畴。好比身处东西方两个半球的两个人,同时观察天空,如果不知道有时差的因素,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永远都会认为自己此时观察到的天空是唯一真实的,应该是相同的,若有不同,一定是另一个人的结论不真实。他们不都是在做实践吗?这个来自不同人的实践的结论可以检验天空是什么样的真理吗?
用实践去检验真理/理论,实际上就是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真理/理论,而实践的结果是经过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得出的结论,那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结果都是认识的范畴,两个认识之间如何用来相互检验正确与否呢?
有一则伊索寓言,说的是有一条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我们人类懂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狗不懂得物理学,他看到水中的倒影这一实践活动所得出的结果就是水中还有另一只狗。狗不懂科学很自然,而人对自然的认识实践活动也永远是有限的。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人类坚定不移地认为“地心说”是正确的,是绝对真理。我们人类站在地球上观察,得到的感觉是太阳围绕着地球旋转,我们无法看到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事实,除非我们站在太阳上。
所以说用实践得到的认识去检验真理与否这是个伪命题,实践可以作为检验理论的工具,而不是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8

积分

2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18-3-4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拿个病案出来看看,因为我们知道《伤寒杂病论》其实是一部病案集,从头到尾都在讲: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如果把它想得太复杂反而不得要领!况且经过战乱散失,虫蛀水淹,完全是在一堆烂竹简《尤其是金匮要略》中整理出来,殊为不易,有抄错的地方或者竹简乱排的错误在所难免,可能有错,也可能没错,这也是经方的魅力,为她痴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8

积分

2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18-3-4 16: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否认,大论中经典的字词句的确太美了,太传神了,以至于我们不能容忍它是不完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694

积分

315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94
发表于 2018-3-4 18:23:3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3-4 15:25
明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e02970102xmbk.html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个伪命题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曹颖甫带领弟子学习伤寒论,大家要焚香盥手。心存敬畏才能有所获。没有进一步考古发现之前,不能轻易去怀疑伤寒论这个绝对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18-3-4 20: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18-3-4 20:19 编辑

姚荷生先生的学问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他可能对秦汉时期的时间制度了解不深。
他讲这个五更,在春秋时期就有叫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没有更的概念。更点制度要到宋代才有。
所以这个有点伪造文物之嫌。
伤寒论用了两种时间制度,分别是起源于战国的十二辰记时法,就是六经欲解时的那个。
还有一种起于西汉的十八时制,伤寒论中出现“平旦5:20、夜半24:00、日晡(日晡是时间段,从日中12:00--下晡16:00)”。王叔和的伤寒例中有“日中”。
后世的五更,在伤寒论中就是平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22: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朝代开始有更夫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72747221460242612.html
打更在周代已经出现,距今已经有3000年
《周礼》记载:“夕击柝以比之。”按《辞海》的解释是“夜行所击木也”,和后来最普遍用的梆子相同。
在战国的时候,有一种名叫“刁斗”打更,在《旧汉仪》指出:“夜漏起,宫门之外,卫士击刁斗,以传五夜,城皇之内,击木柝,呼备水火。”
注:《旧汉仪》(东汉•卫宏著)


更夫起源于什么年代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0992063357837332.html
打更应该始于汉。打更时常说的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这个好像不可考,下面我就稍作推测
打更的可能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10或12时辰制的计法开始出现,二是夜间计时变为可能.
从第二点看,古代计时使用的是滴漏,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来计时的,那么滴漏起源于何时呢,<隋志>有载,"滴漏之刻,盖始于黄帝"这就证明滴漏计时出现地相当早
那么回到第一点来看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载有十二时辰的完整名日为:夜半、鸡呜、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时辰始于何时?据考证所得,是始于汉代。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由此认为完整的时辰制度应出现于秦汉
那么打更这一现象呢
认为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中有五更的记载,是当时并没有打更的记述.。
现在发现比较早的打更记载是司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那么打更现象至少在军队和官府和皇宫中比较普遍了,但
而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这些明清小说散文倒由颇多的打更记载,加之现存鼓楼中多为元明清时所建推之,打更应该始于汉,但是一直到宋都应该是官厅专属,一直到元明清才逐渐普及到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18-3-7 09: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经文字词趣味无穷

songtao 发表于 2018-3-4 01:18
我给出自己的这三个字的含义,是自己的理解,只是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你们就当是笑话看下就行了,正确与错误 ...

言之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25 , Processed in 0.19634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