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0500|回复: 32

我的脉学笔记22:黄煌与脉诊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10-2-12 1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的脉学笔记22:黄煌与脉诊

08年11月由本人整理辑录的《黄煌经方医学言论》 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3132&fpage=2。随着黄煌经方医学之论与言在网络的广泛传播, 言论中首句为“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很多中医人认为黄教授在否定或轻视传统中医脉诊,进而提出质疑和诘问。本人学习经方医学,近3年有幸得与黄煌教授侍诊抄方,故有责任就黄煌教授与脉诊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黄煌教授在《经方的魅力》一书“谈中医学的继承与超越篇”继承的内涵一节中谈到:“切脉,常被人视为中医的摆设,理由是无法辨病。实不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脉浮、脉沉、脉微细、脉沉迟等脉象,本来就不表示某种病,而是患者全身的反应状态。即后世比较重视的舌诊和日本的腹诊,其本质也是辨体质状态,辨寒热虚实。”

二、黄煌教授在《十大类方》一书中谈到:“脉象是中医切诊的主要内容。血管的搏动与心输出量,血管壁的性状,血液的性状与流量,血管运动神经的机能,精神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微妙的关系。中医通过切脉,可以判断全身阳气是否充沛,患者体质是否强健,特别是心血管机能的状态,脉象能比较清楚的反映出来。如《伤寒论》中的“脉沉”、“脉微”“脉微欲绝”“脉微细”“脉沉微”“厥逆无脉”“利止脉不出”“脉暴出”等,均反映患者的阳气微弱,体力衰退,其心脏机能也是比较差的。当然,若检查血压的话,可以见到血压下降,或较平素血压为低。听诊则可闻及心音低弱。”

三、黄煌教授说过:中医本不求每证必有脉舌相应,黄芪证就不看脉,附子就可以不看舌,但必看脉。

四、黄煌教授总结出的附子脉与龙骨脉:
1、附子脉:脉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若有若无),沉伏(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形象地说,附子脉就像漏气的皮球,显得无力、干瘪、细软。
2、龙骨脉:作为客观指征的脉芤动,为脉浮大而中空,轻按即得,重按则无。一些大出血、大汗出或大惊大恐后,可见此脉象,一些体形羸瘦的患者也可见此脉象。

五、“在杂病中。。。。。。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我想这句话的原意是希望大家尤其是初学中医的同道要重视体质辨证。在杂病中,体质与脉象相比较则体质较恒定而脉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的辨识较客观而脉理不易规范和通约。进而希望大家能重实证!

六、黄煌教授在门诊切诊中常用腹诊、腿诊外,常规切脉有时用秒表计算脉率、有时还双手同时切脉以作对比。。。。。。从不鄙视和抛弃脉诊。其实,望诊是黄教授的另一擅长之处,咽诊外通过望形体察言行与望神真是一绝!真正做到了四诊合参、综合辨证,当然这个辨证是辨识与寻找用方、用药的证据了!




上一篇:咏兰
下一篇:为中医而生《一》

113

主题

2670

积分

8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0
发表于 2010-2-12 13: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某些情况确实不需要脉诊,有些人有过分玄化脉诊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2-12 16: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46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46
QQ
发表于 2010-2-12 16: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Mr. Li整理的《黄煌经方医学言论》是我最喜爱的资料之一。老师治学严谨,他的经验来源于临床,经得起推敲和检验。他无私地传授给我们,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深刻理解,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这份资料我常读常新,屡试不爽。例如言论三的第34条:关于半夏体质的用药,对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是我有了处方的胆量和守方的信心。要知道,以前我对半夏、柴胡、桂枝等药物总是视若畏途。言论之五第63条:老人便秘的论治。我运用于临床,效果奇好。尤其是伴有腰腿痛,下肢皮肤瘙痒、干燥的老年人。最推崇黄师的一句话:“学中医关键是学思路,学方法,学眼光。中医内容太多,如果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几乎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所关心的,就是经方如何在现代临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看中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我想,理解了这番话,我们就不会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什么了。黄师教给我们的恰是最宝贵的东西——思考力和创造力。
谢谢小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10-2-12 16: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黄煌经方医学言论》都被我转到我空间去了,感谢小荣兄!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2-12 19: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过分夸大脉诊的实用价值确实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神乎其神地把脉象说得天花乱坠的情况,希望初学者能辨识真假,以临床实际为鉴,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坠入脉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s:180]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2788

积分

21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88
发表于 2010-2-12 21: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荣兄整理得真漂亮!不过我总感到有些东西我们理解不了或者进入不了,继续努力吧,所有的中医人!再加上你可能拥有的天赋。
薛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0-2-12 2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jszyxby于2010-02-12 21:26发表的  :
小容兄整理得真漂亮!不过我总感到有些东西我们理解不了或者进入不了,继续努力吧,所有的中医人!再加上你可能拥有的天赋。
意气风发!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3641

积分

323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苏方达

Rank: 8Rank: 8

积分
3641
发表于 2010-2-12 2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荣兄真是有心人,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整理拿出来分享,谢谢了!
仲景经方,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0-2-13 07: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脉有心理脉、病理脉、生理脉之分。半夏体质的脉滑利,是心理脉,待心平气和,自然脉归平静;附子证的脉微弱沉细,是病理脉,大多循环系统功能低下;瘦人的浮脉以及胖人的沉脉,是生理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0-2-13 0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不少中医教科书将脉诊的价值夸大了,脉诊的思路也僵化了!凡是热证,必定脉数;凡是寒证,必定脉迟;湿证脉濡,痰证脉滑,虚证脉弱,如此这般,给人感觉十分简单,但一到临床,学生往往一片茫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0-2-13 0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脉象的变化最多,其中有感觉,有实证,有江湖,有科学。骗子借脉象惑人,玄学靠脉象藏身,高人凭脉象露脸,医家从脉象诊病辨体,病家据脉象考核医生,……。病人伸出双手,充满对医生的崇敬,对疾病康复的期待,可以定神;医生搭上三指,可以沉思,可以揣度,可以小憩。方寸之地,却藏有无数的玄机,古往今来的中医,无不以脉诊为职业的标牌。脉诊能不神乎其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10-2-13 09: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师说的真是太好了,医生搭上三指,可以沉思,可以揣度,可以小憩。好像就是在说我!
今天就是除夕了,祝黄师除夕快乐,祝群里的朋友们新年新气象!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13 13: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jiu 就生死之间一线来说,脉诊最高。细节来看,优劣长短处也不少。现在急性病中医看的少,脉诊实用意义更弱。大多数人不必精通脉诊,参照即可。谁想纯守研究,那时高处不胜寒,更不是神仙算命,时时刻刻都风光炫耀。会脉的还是要如履薄冰。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2-14 12: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0] 黄师真是好文采啊!
有诸内必行于诸外,现在不是还有藏医尿诊、什么手诊、掌纹诊等五花八门的诊断方法吗,最终目的都是要了解机体的内部病理变化,然后审因论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实际上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诊法都学得很精通。一个好的法门应该是简单易学的就如同黄师的方病人、方证药证学,一学就能用于临床。不否定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会带来脉象的变化,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脉学,也许一生也一事无成,从简易便捷的法门获取治病的道道那不是更好吗?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18: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anton553于2010-02-14 12:09发表的  :
[s:180] 黄师真是好文采啊!
有诸内必行于诸外,现在不是还有藏医尿诊、什么手诊、掌纹诊等五花八门的诊断方法吗,最终目的都是要了解机体的内部病理变化,然后审因论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实际上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诊法都学得很精通。一个好的法门应该是简单易学的就如同黄师的方病人、方证药证学,一学就能用于临床。不否定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会带来脉象的变化,但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脉学,也许一生也一事无成,从简易便捷的法门获取治病的道道那不是更好吗?
anton553不仅学习经方医学长进快,连文笔都精湛了许多!
祝新年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0-2-16 00: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0] 谢谢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2-16 0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黄煌于2010-02-13 08:23发表的  :
         脉象的变化最多,其中有感觉,有实证,有江湖,有科学。骗子借脉象惑人,玄学靠脉象藏身,高人凭脉象露脸,医家从脉象诊病辨体,病家据脉象考核医生,……。病人伸出双手,充满对医生的崇敬,对疾病康复的期待,可以定神;医生搭上三指,可以沉思,可以揣度,可以小憩。方寸之地,却藏有无数的玄机,古往今来的中医,无不以脉诊为职业的标牌。脉诊能不神乎其神?
老师都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一个字-----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16 2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偏执于脉,亦不可不知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7 16: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大家对脉学说三道四,我感觉真的很悲哀!作为一个中医人,对生命现象的种种表现岂能熟视无睹?你当然可以用你最熟悉的技术去把握生命的本质,但难免会挂一漏万,所以黄帝、岐伯在《内经》强调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张仲景虽有望而知之的神通,但强调的却是病脉证治,再纵观历代中医大家,又有哪一个只夹一技以行天下?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其实脉学并不难掌握,只看你谦虚不谦虚,有心不有心?!有几个同学随我见习仅几个月,我看他们对脉学的领悟比我还高,从他们的学习效果推论,脉学哪有什么神秘?仅是需要一个好方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24

积分

9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4
发表于 2010-2-25 08: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医侠兄对脉学的认识和执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术业有专攻,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我更愿意相信执着研究应用者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6 22: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人来带着两个问题,第一个问--是什么,第二个问--怎么办,如果很在乎第一个问题,那应该推荐他去找“是什么”专家,大医院里的专科门诊里即是,从那里出来都会得到一个或几个科学的专业的名词,包括一堆大大小小的影像和书面证据--中医脉诊呢,是传统的“是什么”专业,但这个专业的风头被西医给抢走了大半,谁叫广大患者都是学着“科学”长大的呢?好在先人留给执着的后学们还有“是什么”之外的绝活儿--中医之博大神奇取验于小老百姓之心,往往既不在能告诉你“是什么”,也不在于能告诉你“怎么办”,而只在于摸着你的胳膊,款款道出你“有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脉诊--脉诊的噱头,是基层尤其是基层民间中医的生命线,看看各民间中医论坛的版面比重就能反映出来,但社会是在进步的,观念是在转变的,不去硬啃“怎么办”的话,被人抛弃了谁也别去抱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2-28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将脉分的很细,现在想来是自欺欺人。刚才来了一个病人,问他那里不舒服,他只说了一句话:你给我诊断诊断。然后把手放在了脉诊包上。我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8 16: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脉证、方证、病证等是需要综合参考的,但目的都是为了开出一张对证的方子,有人以脉断病,比如什么癌都一摸便知,这种自欺欺人之举当予严厉指斥!有时比如看到一外伤大出血病人危在顷刻,还要把脉、问诊、看舌?压迫止血、尽快快速输液等等措施刻不容缓,所有一切诊断方法都应暂放一边,恢复期把脉又必不可少啊!脉诊基本功不能掌握不配称中医。有学者认为脉诊只要抓住“位、速、形、势”即可,吾认为这就是“大道至简”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3-2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之奇伟 瑰丽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学中医就像游褒禅山,非有志者不能学,非有志者不能窥其奇伟瑰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29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829
发表于 2010-3-7 12: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中医的脉诊太玄了,所以中医就难于普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499

积分

123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99
发表于 2010-3-9 17: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把脉体会不多,但对弦脉还是很有把握,只要看到是弦脉的大概能知道是肝郁或者是肝病,或者是痛。我自己手受伤摸自己的确得到的也是弦脉。另外一教授的心得是摸到弦滑的脉象问患者是否高血压一般得到肯定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5-4 0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呵![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9 09: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中医关键是学思路,学方法,学眼光。中医内容太多,如果什么都要弄懂弄通几乎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所关心的,就是经方如何在现代临床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看中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积分

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9 23: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汪大洋 的帖子

汪大洋:正因为中医的脉诊太玄了,所以中医就难于普及。 (2010-03-07 12:54) 
中医难于普及,并非脉诊太玄,归根体制机制,尚待破解难题,积极推广经方,星火可以燎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4-9-30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脉象的变化最多,其中有感觉,有实证,有江湖,有科学。骗子借脉象惑人,玄学靠脉象藏身,高人凭脉象露脸,医家从脉象诊病辨体,病家据脉象考核医生,……。病人伸出双手,充满对医生的崇敬,对疾病康复的期待,可以定神;医生搭上三指,可以沉思,可以揣度,可以小憩。方寸之地,却藏有无数的玄机,古往今来的中医,无不以脉诊为职业的标牌。脉诊能不神乎其神?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338

积分

5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38
发表于 2014-10-5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体会不同。我用黄芪恐怕就与黄师相反,只看脉,只要寸关脉,尤其是寸脉沉弱无力,我大多会考虑用黄芪。同时关于附子,好像听谁说过《范中林医案》中言脉较少而述舌较多,是因为范氏用附子大多从舌象上看,只要看到舌淡嫩都有用附子之机,后来翻看该书果然如此。各人经验不同,但无非通过脉象判断气血盛衰及运行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2381

积分

178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81
发表于 2014-10-6 11: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质辨证如同x片,脉诊如同ct片,有些急性症状重的病或许可以,以问代指。但现在的病人多数以慢性病为主,有些病需要长期服药症状明显的不用诊脉,初诊,二诊症状就好大半了,后面病人什么症状都不明显,都是一点点,不靠脉诊后面如何调?比如纳差,胃肠动力不足,大便通畅的病人,如脉不细反粗者加熟地,肯定会碍脾生湿。如这个病人脉细加点熟地反能增进疗效。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脉诊是很重要的,没有它你只能程咬金三板斧。我们中医师看的病人不可能每个人都症状很明显或都是急性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7:50 , Processed in 0.10927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