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58|回复: 4

[心得] 医苑杂谈 八八 “证”和“症”辩证关系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8957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957
发表于 2017-10-21 1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7-10-21 18:15 编辑

医苑杂谈



医苑杂谈 八八 “证”和“症”辩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以“辨……病脉证并治…”
为标题,讨论各种病证。《伤寒杂病论》中的“证”都是指症状和体征而言的。那些“证”与如今所说的“辨证施治”的“证”无关。

国医大师干祖望在《漫谈辨证论(施)治这个词目》一文所言:“我们这批老中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治病、西医辨病治病是近代医家逐渐达成的基本共识。


中医辨证有六经辨证(三阳三阴.)、八纲辨证(阴阳里表虚实寒热)、脏腑辨证(肝心脾肺肾)、气血辩证(营卫气血)、三焦辩证(上中下)等,因而形成多个中医学派。六经辨证形成伤寒学派,三焦辩证形成温病学派等。

“对证下药”中医说的是治本。“对症下药” 说的是治标(“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明·张景岳: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中医之难在于此,中医之贵亦在于此。

“对证下药”是中医的精华,“对症下药”是中医的必备。
不管是证,还是症,在疾病的治疗上,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中医的“证”和“症”关系,“证”是疾病的内在本质,“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证”是反映病机的,代表着疾病在某个发展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症”则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属于疾病在某个发展阶段的“现象”。

中医认为,“证”不同于“症”。同“证”未必“症”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 “证”就是本
中医治病方法,“对证”重于“对症”。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

医苑杂谈 七五 阳虚发热 老年人的病 来简说“证”和“症”的辩证关系:
阳虚发热:阳虚是“证”;发热是“症”。温祛寒,甘温除。则是正治。
再通俗点说,“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症”是看得见、摸得着能感觉到的东西,它是由“证”决定的。
用哲学的言语来讲,就是形而上、形而下的问题(搞得又复杂了)。


“证”、“症”弄不清楚没关系,四川人讲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






上一篇:经方调理腹痛败案
下一篇:《伤寒论》相关书籍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14
发表于 2017-10-21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是疾病的内在本质,“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所以:
{“症”有时候是“假”的}
{观察即可知“症”,思辨才能明“证”}
{“辨证”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施治”就是“针对病机下药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44

积分

22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44
发表于 2017-10-22 0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症:症状,包含所有身体不适,和伴随主证而来的然证们
证:病机,主证,这是本,治本,很多伴随主证而来的一系列症状们随之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2

积分

18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17-10-22 08: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7-10-22 1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7-10-22 12:05 编辑

证与症,在中医古籍上并无区别。证,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字,症是中医专用的字(可能还有一个演变史),但二者在中医的用法完全相同。区别病机本质(证)与外在现象(症),是现代人搞出来的,是基于哲学思辨而建立起来的教材语言。

证与症原来含义相同,它们的原始意义都是“证据”的意思。但是从这个“证据”的含义中,可以看到它隐含着的多种意义。其一,外在症候表现是证据。这是具象的名词。其二,证据所反应的是内在的病机,这样,证据才是有意义的。这是抽象的名词。第三,医生的诊断过程,就是一个寻找证据,辨别病机的过程,这样就又具有动词的意义。

也就是说,古代中医并不那么强求概念的区分,他们的用字用词,随语境而自由转换,这样就形成一字一词的多重含义。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约定俗成。但这,也成了现代人拘泥于概念逻辑的攻击点。

当然,时代在变化,语言在演变,我们现在这样区别使用证与症,也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这不是古人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3:41 , Processed in 0.07868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