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864|回复: 1

四饮证治——支饮(支饮呕吐2)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2036

积分

77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036
发表于 2017-4-2 16: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文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参考量:半夏80g,生姜80g,茯苓30g

1400ml煎取300ml,分温作两次服。注:本药放凉,小量劈服效果好。

原文解读:指出痰饮呕吐眩悸的证治。

突然呕吐,胃脘部痞塞感,伴有心悸、眩晕的,是因胸中胃脘有停水所致。

膈间有水:饮逆于上——卒呕吐

          饮滞于气——心下痞

          饮凌于心——心悸,

          饮蔽清阳——头眩。

辩证要点及方证指征:有三:1、突然呕吐,吐势较剧,吐出清水痰涎;2、伴眩晕,心下痞闷,心悸、小便不利;3、舌淡苔白滑或白腻。

本证即小半夏汤证伴见水饮证。以呕、痞、眩、悸为特征。

特点是:呕吐、心下痞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肉跳等。

本证呕吐不同于五苓散证吐出大量的水,而是恶心较重。

病机:膈间停饮,饮邪上逆。属太阴病证。

治法:蠲饮降逆,宁心镇悸。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方解:姜夏——蠲饮降逆

           茯苓——化饮定悸。

本方主治以恶心呕吐为主诉的疾病,如神经性呕吐、幽门梗阻、妊娠呕吐、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等。对恶心吐水者及呕吐、心下悸、失眠多梦者最宜。

本方为恶阻呕吐者最常用的方剂,于方中加灶心土或代赭石则疗效会更好,服用本方时,可以放凉后一次服一口,频繁的间歇服下,一次大量的服用有可能会诱发呕吐。

日本人用本方治疗化脓性鼻窦炎,并治由此引起的眉棱骨痛。

证、方鉴别:

⑴、泽泻汤与小半夏加茯苓汤的鉴别:

同:二方均可治支饮眩晕。

异:泽泻汤治眩晕天旋地转而胸闷气短,无呕吐;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眩晕而伴突然呕吐,心下痞闷,心悸。

这两个方子都可治颈椎病、内耳迷路积水所致的眩晕,效果很好。

⑵、小半夏汤与小半夏加茯苓汤的鉴别:

同:二方均能治饮邪上逆的呕吐。

异:小半夏汤—————饮停心下,饮阻气逆致呕—吐势较缓,且无兼证。

    小半夏加茯苓汤——饮停膈间,胃气上逆致呕—吐势较急并兼痞眩悸。

⑶、小半夏加茯苓汤与五苓散、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都有止呕的作用。

五苓散证饮水则呕,且呕吐物多为水分,小便不利比较突出;

半夏泻心汤呕吐而伴心烦、口苦、肠鸣、便溏,心下痞较突出;

吴茱萸汤呕吐与头痛、吐涎沫并现,兼见烦躁、脉沉细迟,阴寒之象明显;

小半夏加茯苓汤呕吐兼见心下痞、眩悸、小便不利、舌胖有齿印,着眼于“呕、痞、眩、悸”四字。

病案举例67——痰饮病(慢性胃炎):

患者张某,女,41岁,本镇珠宝沟人。20091216日诊。

因上腹部痞闷胀满,伴嘈杂不适一周,经余弟泽江诊为慢性胃炎,给以洛克加吗丁啉、赛胃安,服后呕吐加剧,并感上腹痞闷加重,伴心下悸、头目眩晕,阵发性发作,因患者对西药有反应,要求为其用中药治疗。余察其舌质淡,苔白滑,并据其卒然呕吐伴心下痞满、头眩心悸,属痰饮病之饮停心下证。《金匮要略》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遂书:

半夏15g,生姜30g,茯苓15g。水煎服,3剂。

第四天患者面带喜色来告曰:“此药服一剂,当夜即感呕止痞消,三剂服完,诸症全消,因效果极好,要求再服三剂以巩固之”。
按:此例为典型的痰饮呕吐,因饮停心下胃脘,阻滞气机故上腹部痞硬胀满,颇似胃炎而实非胃炎。由于笔者用药切中病机,故获捷效。





上一篇:四饮证治——支饮(支饮呕吐)
下一篇:四饮证治——支饮胸满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4-4 1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的好,应用得也好,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8:11 , Processed in 0.0737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