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医学术从专业来讲属于医学范畴,但严格来说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古时学医要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如俗语所讲:秀才学医,如屠夫杀鸡,文一点说是:秀士学医,如菜作齑。现代北京儿科专家刘弼臣老也说过:文是基础,医是楼。总的意思是说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要打好文化基础,深研专业技术。可是现在社会的浮躁与跟风实在令人担忧中医学术的传承。
我本一介草医,本不该多言多语。可对中医的感情还是有的,做为一名临床医生,每天要接待不同的病人,他们的痛苦有身体的、有心理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主观三分,客观七分的、有客观三分、主观七分的,总之很复杂。所以要求一个专业医生要去阅读许多资料和书籍。但近年来我体会中医的著作水平和实际脱轨得太严重,与我们周边浮躁的气氛却息息相通。
从八十年代初,北京有个“知名的作家”开始,“调侃”之风就渐渐盛行,其后又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天天“忽悠”我们,逗我们乐。随之各种文化、艺术都受到了冲击,有什么《戏说乾隆》、《大话西游》等相继面世,“恶搞”这词儿,现在挺时髦。反而真正知道历史的、原著的却少的可怜了,这某种程度上说不能不算一种悲哀呀!
但不管怎么说“文学艺术多样性”也不必过于指责他的对与错。可这两年浮躁之风愈演愈烈。渐渐吹到各个领域,如“某某评三国”、“某某谈论语”,遍布网络和书籍。由于我只是中医,所以也没有更多的心情去体会。希望其他行业有识之士去慢慢体会吧!
但医学来不得含糊,最近几年这股风气吹醒了中医这个巨龙,中医也开始“忽悠”了。从《思考中医》开始,跟风行动开始。现在看看,什么《大话中医》《回归中医》《小说中医》琳琅满目,举不胜举。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医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可是冷静想想,这对中医的发展有好处么?对中医的继承有指导么?没有,我想没有,毫不客气的说是巧言强辩,混淆视听。或着说沽名钓誉,无病呻吟。是的,中医现在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不能这样对待中医,更不能误导大众,误导后学。可怜、可悲、可叹呀!
而一些自以为名医的人,顺着这股风,今天喊“中医培养了掘墓人”,明天唱“要培养名中医”,名中医是培养的么?是几个名老就可以嫁接的么?我未闻也!当代中医大家何炎燊、张梦侬一为落魄商人子弟,一为辍学渔童,二人皆无明师指点,所学全从困苦中所得。熟悉经典只不过是基础,本来就是这样的。要热爱这个专业,奉献于这个专业,去与古代圣贤对话。深考孤研,不断实践。以服务于人民为乐,以“人命至重,痛及我身”为宗旨,努力提高临床水平,叫老百姓信得过呀!反之如彼之培养难道不是一个笑话么!叫普天下人看的笑话呀!笑话的是我们的国粹——中医。甚至还热衷的去推荐这个博士,推荐那个名医。在网络和书籍上公然醒目的题有“中医名家某某推荐”,难道推荐的就是这些么?这不是在推动浮躁之风在中医界“忽悠”么?怎么不推荐些实际之作?而且中医典籍浩如烟海,随便捡几本也不会不如这些吧!大言欺人,叶公好龙,无非是把自己推到太上皇的宝座上去,而故弄玄虚而已。好了言不在多,请大家开展检讨与自我检讨吧!总之,如果你真正的爱中医,请自爱、爱人,自惠、惠人,惠及子孙万代,惠及众生。
今以小字辈身份,发表浅见,聊举几本自以为实惠之作的书籍推荐给同道,希望有所帮助(碍于本人喜好经方,所以不举经方家之作,读者可见黄煌老师“经方家”一栏)!大道之作,请见拙文“中医传承论”,而有道有术,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中正者有:《医学心悟》(此书内科、外科、妇科较优,其外科多古法秘方,传承于缪仲淳),《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书来源于三坟,多为作者创新,方简效良),《舌鉴辨正》(作者梁玉瑜,多心得体会,非常实用),《凭脉辨症凭症用药》(作者吕郁哉,乃甘肃已故名医,其法简洁实用),《蒲辅周医疗经验》(真正的辨证论治,用药轻灵活泼,不亚于天士),《内科临证录》(老中医张耀卿与陈道隆合作,用药平正,轻灵,可补经方之不足),《章次公医疗经验》(医学革新家,临床家,方法独特且实用),《临证会要》(张老以渔家子而发奋成材,学博古今,取法千金,乃中国之北山友松子也!)。 |
上一篇:[推荐]陈竺部长,您的“骡子哲学”能发展中医吗?下一篇:[推荐]中医确实需要“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