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614|回复: 9

[心得] 阅读《脾胃论》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发表于 2021-10-31 1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阅读过《伤寒论》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仲景无论在治疗何种病证时,无不用大枣、甘草、党参等药兼顾着胃气,可见胃气的盛衰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被后世誉为“补土派”,也是一个非常重视脾胃的医家,而且还开宗立派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了阅读《脾胃论》之旅。
   
   李杲的师傅是张元素,对《内经》颇有研究,自然李杲对《内经》思想的研究以及推崇也源于他的师傅。《脾胃论》开篇就引用了许多《内经》的言论告诉我们脾胃的重要性,如“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浊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接着利用五行学说阐述了脾胃与其他四脏肝、心、肺、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最后结合运气学说强调在临床用药时应酌情加入相应季节的药物,如冬日加入肉桂、长夏加入黄芩、石膏之类。通过这些理论的论述,基本把自己的学术思想讲得明明白白,目的为了告诉大家,我这理论也不是空想的,实实在在地有理论根据。

   对于脾胃功能的损伤,李杲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为饮食所伤,一为劳倦所伤,即使是外感,也是由于素体的脾胃虚弱导致。饮食所伤又可以细分为过饱、过饥、五味的偏嗜等。特别是现代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都有胃病。如过多的美味食物摄入,导致脾胃的消化负担过重,从而引起了功能的损伤;或者一些女性因减肥而减少食物的摄入,亦会损伤脾胃的功能。劳倦伤脾胃则又包括了房劳、过度的体能损耗、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的过度。如某些职业需要值夜班,彻夜不能寐,这类人脾胃的功能也会因此慢慢耗损;过于纵欲的人亦会日渐损伤脾胃;情绪的过喜、过悲等亦是。由此看来,许多疾病在治疗上从脾胃入手而治愈也不是没道理的。

   以上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接下来重点看看这位李大师是怎么治的。

   通过上述李杲的理论可以看出,治疗上重点是治疗脾胃的。李杲认为脾胃功能受损后容易产生“阴火”,所谓的“阴火”多指的是“心火、相火(肾火或者肝火)”。怎么去理解呢?通俗地说就是熬夜后突然脸上爆痘了;搓了顿自助火锅后口腔溃疡了、喉咙痛了、拉肚子了等等。他还认为脾胃虚弱之后人的中气就会下陷,也可以理解为元气下陷。如他所说,“火气与元气不两立”,元气又来源于脾胃,既然脾胃功能受损了,自然元气生成不足,那么火气就多了,火气占据了主导,元气就退居幕后了,便是元气下陷了。

    分析完上述这些后,依据李杲的组方思路可得出以下组方方程式:甘温补脾胃药(黄芪、白术、人参、甘草类)+升举元气药(柴胡、升麻、羌活、独活、葛根类)+少许苦寒泻火药(黄芩、黄连、黄柏、石膏类)+时令药(如冬日加少许肉桂、长夏加入少许石膏等)。根据这个方程式确立下来方子结构后,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酌情加减,如从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平胃散等方中摘取一二味加入,如小便不利而口渴加茯苓、泽泻;又或根据病人“阴火”的多寡选择苦寒药的用量等。

   至此,对于《脾胃论》便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让我感到又惊喜又意外的是,这样的组方思路有点似曾相识。于是我掏出了张仲景的小柴胡汤。按照李杲的组方方程式去理解,小柴胡汤的组成不就是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人参(补脾胃)+柴胡(升举阳气)+黄芩(苦寒泻火)。由此看来,李杲虽然其学术思想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内经》、《难经》,但是他在临证时还是心心念念着《伤寒论》的。由此我还联想到了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这些方子,这类方子的病机有个笼统的词语,叫上热下寒或者说寒热错杂

    对于李杲来说,后世最熟悉、用得最多的就是补中益气汤,但是,他的另外一个方子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却令我更加印象深刻。这个方子的组成如下: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在我跟诊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脸上长痘痘、大便不成形、手脚冷的患者时,老师会对在一旁跟诊的学生说,这人有“阴火”。当时我很疑惑,这个人不就是半夏泻心汤证嘛,“阴火”是个啥?接着老师便起手写下黄芪、白术、党参、山药、升麻、葛根、柴胡、黄芩、干姜等药物,还不忘说一句,药物太温补,不加清热药会补出火。

    除了痘痘这个病的治疗,还有如男性的阳萎、早泄,女性的不孕、许多脾胃病等都可以参照这个思路去治疗,而不是一味的补肾壮阳、健脾和胃而已。至于选择仲景方还是其他后世方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后世曾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可见《脾胃论》的地位之高。不过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里面也有一些方子或者理论需大家阅读时细细揣摩、明辨其是非。心中如若没有装下仲景,容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难得东垣之法

    以上是我对于《脾胃论》的认识,观点或有偏颇,还待日后临床印证。
    以上内容同步分享于个人公众号:被迫网上摆摊的经方选手(欢迎各位经方从业者或者爱好者关注学习交流~)





上一篇:《伤寒论》书名的英译问题
下一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About Shaoyin-bing/ diseases(重排)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54
发表于 2021-10-31 16: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习深入,见解中肯,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还有个经方李东垣应该仔细研究过:《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中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
  
  虚而生火,郁而生火,陷而生火,即为阴火。
  虚则补之,郁则发之,陷则升之,即为正治。
  
  不仅不是{一味的补肾壮阳、健脾和胃}。
  也不能〈一味的和解寒热/清上温下〉:[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热脾寒}、[乌梅丸]用于{肝热肾寒},皆属纯治里证的方子。

  而应该{调畅枢机/勾通表里},恢复{脏腑气化/营卫运行}的{正常生理机能},才能治本。

  营卫之气(精微)生成于中焦脾胃、布散于上焦心肺;纳藏于下焦肝肾。
  一气周流,则虚得补、郁得通、陷得升。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正如现代医学对“生命活动”的定义一样:有机体利用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2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10-31 16:24
  
  研习深入,见解中肯,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对于寒热错杂类的方子,病机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如乌梅丸证与半夏泻心汤证,临证时还需仔细鉴别。感谢完善与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54
发表于 2021-10-31 23: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布医书生 发表于 2021-10-31 21:13
对于寒热错杂类的方子,病机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如乌梅丸证与半夏泻心汤证,临证时还需仔细鉴别。感谢完 ...

  相互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54
发表于 2021-11-1 08: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1-11-1 08:37 编辑

  
   刚看到《中华养生大成》{中医养生绪论}〈中医养生学中的诸子思想〉中的一段话:
  《子华子·北宫意问第九》说:“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府化谷,津液布物,故能长久而不敝。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

  跟《黄帝内经》的[营卫运行/脏腑气化]理论高度吻合。

  《素问·调经论》提出“百病皆生于气” 的观点,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丹溪心法》也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经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风药有{疏散外邪/发越阴火/升阳举陷/调畅气机/化解湿热}等诸多功效。
  李东垣善用风药,《脾胃论》中的方子重视调脾胃气机、尤其重升发脾之清阳。
  降胃泄浊的药用得少,大概是因为{升清}本身就有一定的促进降浊的功效吧。

  但李东垣并非只善用风药和升散温补之法,在他的其它著作中,有不少重用{清热/降气/破瘀/攻下}之法及相应药物且如今仍然在广泛使用的名方,比如:
  1、《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15、木香15、茴香15、青皮15、良姜15、槟榔2个、川楝子10个、巴豆70粒 (研细,每服3克,温酒送下))

  2、《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柴胡15、萎根9、当归9、红花6、甘草6、炮山甲6、酒大黄30、桃仁12

  3、《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当归9、生地黄9、熟地黄9、黄连9、黄芩9、黄柏9、黄耆18)

  4、《兰室秘藏》[滋肾通关丸](知母400、黄柏400、肉桂40)

  5、《兰室秘藏》[清胃散](当归身6、黄连3、生地15、丹皮9、升麻3)

  6、《兰室秘藏》[枳实消痞丸](干姜3、炙甘草6、麦芽曲6、茯苓6、白术6、半夏曲12、人参12、厚朴12、炙枳实15、姜黄连15 (研细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

  7、《内外伤辨感论》[枳实导滞丸](大黄30、麩炒枳实15、神曲15、黄芩10、黄连10、白术10、泽泻6、(研细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温水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2

积分

375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2
发表于 2021-11-1 17: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 于 2021-11-1 17:34 编辑

张仲景外感伤寒论,内伤金匮要略,张仲景的内伤作品有明确的疾病分类和证治法则。我国最早提出“金元四大家”名称的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宋濂。 李东垣的内伤理论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分类,解说理论内容过多,并不像临床家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 发表于 2021-11-1 17:30
张仲景外感伤寒论,内伤金匮要略,张仲景的内伤作品有明确的疾病分类和证治法则。我国最早提出“金元四大家 ...

确实理论比较多。伤寒论并不只是治外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1-11-1 08:30
  
   刚看到《中华养生大成》{中医养生绪论}〈中医养生学中的诸子思想〉中的一段话:

嗯,感谢分享~。李东垣其他著作尚未拜读。不过在《脾胃论》下卷中的一些方子,如备急丸,感应丸、神应丸等便是这样的思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90
发表于 2021-11-4 08: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李东垣《》内外伤辩惑论》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阴火则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70

积分

5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葫芦0508 发表于 2021-11-4 08:33
我对李东垣《》内外伤辩惑论》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阴火则愈。 ...

嗯,对的。不过泻阴火运用甘寒还是苦寒临证需要仔细去识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6 15:08 , Processed in 0.22981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