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天接诊中,一搞西医同行小Z领着个大胖子来插队就诊。我问怎么回事,小Z说这胖子是他的朋友也是病人,感冒了,他开了一帖大柴胡汤,不效。
什么症状呢?
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出汗,粘粘的,怕冷,困乏,有些低烧,脉缓。不渴,不口干不口苦,舌苔也干净,时间匆忙,未作腹诊。问怎么起病的?说是头天晚上喝了酒,在沙发上睡觉受寒了。
这胖子喜欢中药,小Z最近在我的影响下也在看黄师的书,所以就根据他的体型开了大柴胡汤。吃了一帖,没效果,反添头痛鼻塞。
我开的是桂枝汤原方,原比例,因为病人很胖壮,我按一两10克计算,喝完啜粥。1帖分3次服
第二天,小Z打来电话,说效果非常好,胖子喝了一次就觉得非常舒服,喝完1帖,所有的感冒症状完全好了。
小Z很疑惑,这个200斤的大胖子明明是黄煌书上的大柴胡人,怎么可能是桂枝体质,你给他开桂枝汤,不科学啊。
其实,黄煌老师的书根本没有错,错的是读书人。黄师说的体质,必定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易得病和类方频次的趋势。黄师并没有说大柴胡人不会出现桂枝汤证。
再加上黄师日常的病人多是慢性的大病恶病重病——我估计黄师不太可能像我们基层医生一样每天接诊的多是发烧咳嗽的急性病症。
所以,黄师的视角多从长远出发,也就是重视对人的调理。而我们基层医生,往往更多直面病的治疗。
或者简单地说,黄师看的是“人”的病,我们看的是“病”的人。
因此,我们读黄老师的书,切不可僵化照搬,还得考虑病的急缓,急则治其病,缓则治其人。
感谢黄师,为我们学习经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角。 |
上一篇:感冒嗜睡麻黄宜下一篇:嚴重眩暈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