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92|回复: 12

方海拾贝(修订)之六(完)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12-12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二十、栝楼薤白汤类方
118. 栝蒌薤白半夏汤
里饮冲逆证治剂,胸痹病用方,有通阳散结,祛饮降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心痛,喘息咳唾而不得平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痛彻背,痰多,或呕、或吐,舌暗苔白腻,脉迟或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栝蒌实一枚(捣30g),薤白15g,半夏15g,白酒3080毫升。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次温服。
【胡老点拨】栝蒌实开胸逐痰止嗽,薤白散结止痛,半夏下气逐饮,合以为方,故治胸痹痛、喘息咳唾而不得平卧者。煎以白酒,更使药力畅行无阻。
【适证加减】胸痹较轻而可以平卧者,去半夏,名栝蒌薤白白酒汤。
【体质特征】心痛彻背,痰多黏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迟或结;头晕短气,或咳而呕,或痛而呕。
【适用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病毒性心肌炎、食管憩室、返流性食管炎、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乳腺小叶增生症、带状疱疹、胸部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急慢性咽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抑菌、解毒、镇咳、祛痰、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耗氧量、抗心律失常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注意事项】方中白酒当为今天之米酒、黄酒,而非老白干、二锅头之类的高度烈性酒。气虚之象较突出的患者,即使出现胸痛痰多等证,本方一般不得使用,可以考虑用升陷汤或补中益气汤。
119.枳实薤白桂枝汤
气饮冲逆证治剂,理气、降冲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背闷痛,胃脘胀满。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自觉气自胁下而冲逆于心胸部位,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厚、舌面干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20g,厚朴20g,薤白40g,桂枝10g,瓜蒌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朴实白瓜贵。联想:朴实白瓜桂。
【胡老点拨】本方于栝蒌薤白白酒汤加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和降冲气的桂枝,故治栝蒌薤白白酒汤证而胸腹逆满者。本方重于理气降冲,凡胸痹胃脘胀满者可适证应用。
【适证加减】咳喘不得平卧者,加杏仁、半夏;心中痞塞,心窝部向上牵引作痛而腹胀不甚者,去厚朴、薤白、瓜蒌,加生姜,名桂枝生姜枳实汤。
【体质特征】胸背闷痛,腹胀,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厚、舌面干腻。
【适用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音低弱等。
【药理研究】具有强心、增加冠状动脉及脑血流量与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注意事项】若舌面不干燥,而反润滑,舌质淡胖,那么其人必体型肥满,面色无华,大便稀溏,或先干后溏,虽有胸背痛、心下痞满,不能使用本方,宜理中汤加味治之。

二十一、排脓散类方
120.排脓散
里虚热证治剂,古代外科疮痈病专方,现代的排痰剂,有行气活血,排脓排痰、养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痰黏稠难咯。
2)吐痈脓,或脓血。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胸胁闷胀、疼痛、口舌干燥,或小腹胀痛、恶露量少不畅,舌质偏红、苔黄略腻,脉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12g,芍药12g,桔梗6g,按以上比例研细粉服用。古代采用一枚蛋黄粉与之混合后,用米汤送服。现代也可用米粥或酸奶调服。或用开水泡服当茶饮。每次36g,每日3次。或上三味,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方药巧记】只要黄桔。联想:枳药黄桔。
【胡老点拨】本方于枳实芍散加排脓的桔梗,故治枳实芍药散证气滞腹痛而内有痈脓者最为恰当。此方原书有方无证,是通用方,一般的排脓此方最平稳,没有大热大寒药,寒热证都可加减使用。
【适证加减】痈脓甚者,加冬瓜子、薏苡仁;呕吐者,加竹茹、黄连;大便干者,加大黄、芒硝;呕吐脓血者,加茜草、生地。
【体质特征】口舌干燥,舌质偏红,苔黄略腻,脉数。
【适用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疡、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等。
【药理研究】具有消炎、平喘、稀释痰液、解痉、止痛等作用。
【注意事项】贫血、食欲不振者慎用。
121. 苇茎汤
里热证治剂,肺痈病专方,清热化痰,祛瘀排脓的作用。
【方证要点】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身微热,胸闷而烦。
上述证候即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胸中肌肤甲错,口干喉燥,纳差,或恶寒,舌淡苔白腻,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本方证。
【组成用法】苇茎30g,桃仁10,薏苡仁20g,冬瓜仁15g。以水1100ml,先煮苇茎,取600 ml,去滓;下余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苇茎汤,三人尝。联想:苇茎、三仁。
【胡老点拨】苇茎为一解热除烦渴之药,并有排脓作用、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协力消痈肿而排脓,故治肺痈之有脓者。以本方治肺脓疡确有验,热多增苇茎,脓多增薏苡仁,效缓亦可与桔梗汤合用。
【适证加减】热多者,增量苇茎;脓多者,增量薏苡仁;效缓者,合桔梗汤。
【体质特征】胸部皮肤干燥,或粗糙如鳞甲,口干喉燥。
【适用疾病】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肠膜炎胸腔积液、百日咳、阑尾炎、鼻窦炎、角膜溃疡等病症。
【药理研究】具有消炎、排脓作用。
【注意事项】苇茎汤证与大黄牡丹汤证皆为热毒脓血瘀结证。前者以身热咳嗽,吐脓血,胸疼为特征;后者以腹痛拒按,大便硬,少腹触之有块,恶心呕吐,身热恶寒为特征。
122.薏苡附子败酱散
里虚热证治剂,古代肠痈用方,有排脓消痈,振奋阳气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少腹急结,按之濡如肿状而无积聚,腹皮粗糙起屑
2)头面或四肢肿痒流黄水。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舌质淡,苔白,身无明显热象,脉数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30g。杵为散,取6g,以水200 ml,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煎剂: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痹、解痉等作用,败酱草祛瘀排脓,附子驱寒、振兴沉衰机能,三药配合,故治瘀血痈脓之变。附子的配剂,其腹证,按之虚软无力,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即本方的腹证。本方临床常用,不但能够排脓,还可去湿痒,治疗皮肤病,尤其是硬皮病、顽固性牛皮癣,可用薏苡仁30g,败酱草15g,附子36g,可收良效。72年于河南曾治一女孩,手掌肿痒流黄水,即所谓鹅掌风的剧证,久治不愈,思与本方,因当时无败酱,即以生苡仁30g,附子6g,为方与之,一剂知,连服六剂即复常,为效之速实出意料。
【适证加减】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久而不愈者,去败酱草,名薏苡附子散;皮肤瘙痒而流黄水者,加栀子、连翘、银花、甘草
【体质特征】多见于老人、产后及体质虚弱,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数无力
【适用疾病】以皮肤粗糙起屑伴有干裂、瘙痒或流脓水为特征的皮肤病。如湿疹(鹅掌风)、皮肤角化症、头癣、手足癣、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囊炎、传染性软疣、寻常疣、扁平疣、硬皮病、皮肤干燥症等。痈、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多发性肝脓疡、卵巢囊肿、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等包块性疾病不溃不消而呈慢性化者。其他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慢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霉菌性肠炎、糖尿病性脱疽、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阴茎痰核及男性不育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肠道运动等作用。
【注意事项】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皮汤均治肠痈。前者脓已全成,以腹皮急,按之濡,右少腹疼痛,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虚数为特征。后者脓未全成,以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发热恶寒,便秘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迟有力或滑数为特征。

二十二、泽泻汤类方
123.泽泻汤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利水、止眩的作用。
【方证要点】头晕目眩,头重如蒙,如坐舟车之中,动则加重。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身重、或浮肿,胸闷心悸,食少脘痞,小便不利,舌胖大苔白滑,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泽泻50g,白术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泽泻与白术虽均属利尿健胃药,但泽泻性寒,宜于热证,而术性温,宜于寒证。泽泻较术尤擅长于治水毒性的头冒眩,今取二药合用,故治胃中有水饮,小便不利而冒眩者。头目眩晕是常见症,本方证常见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伴有心下停饮和小便不利者。本方以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下肢浮肿、肌肉松软无力者,合防己黄芪汤;易感冒、鼻塞打喷嚏者,合玉屏风散;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颈项腰背强痛、大便溏薄者,合葛根汤;心下悸,小便不利,上冲及呕吐,渴欲饮水者,合茯苓甘草汤,名茯苓泽泻汤。
【体质特征】形体肥胖、浮肿、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适用疾病】梅尼埃综合征、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中耳积液、化脓性中耳炎、脑积水、脑外伤后遗症、高血压病、低血压等以头眩为主证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术后脑积水、泪囊炎、青光眼、飞蚊症、夜盲症、鼻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急性肾炎、慢性努盂肾炎、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也可用到本方。
【药理研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轻肝硬化,改善心肌缺血,利水等作用。
【注意事项】很多剧烈的水饮上泛证,在用泽泻汤大剂控制后,如果再用则易出现副作用,如体虚、汗出、口干、焦虑、腰膝酸软、夜间不眠等,同时疗效并不与服药剂量呈正比。此时如用苓桂术甘汤或外台茯苓饮等小制其剂,缓缓收功,反而疗效更巩固,也很少见到副作用。
124.五苓散
外邪内饮治剂,古代水逆病的专方,有解外、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发热、恶风、汗出,消渴,或渴欲饮水、或水入则吐。
2)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渴欲饮水。
3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抹而癫眩。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不喜冷性饮食,小便不利,大便稀薄,浮肿貌,或心下震水音、或心下痞,舌淡润或胖有齿痕、苔白或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猪苓 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打成散,每服5g,日2次。
【方药巧记】泽林白猪贵。联想:泽苓白猪桂。
【胡老点拨】本方集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诸利尿药,合以解外降冲气的桂枝,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本方证以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为辩证要点为。
【适证加减】低热、淋巴结肿大、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者,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腹胀、嗳气、咽喉异物感、舌苔厚腻者,合半夏厚朴汤;月经不调、腹痛者,合当归芍药散;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饿、腹软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精神萎靡、脉沉或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者,合真武汤;多汗乏力、易感冒者,合玉屏风散;暑天多汗、头痛烦渴、小便涩者,加滑石、寒水石、石膏、甘草,名桂苓甘露饮;头痛、颈项、肩背不适、或血压高、嗜酒者,加葛根;腰腿疼痛、血压高者,加怀牛膝;黄疸或胆红素偏高者、出黄汗者,加茵陈;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体质特征】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多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至可能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舌质多炎或胖有齿痕。
【适用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结石、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夜尿增多、多尿症、尿崩症、遗尿、小儿多饮症、糖尿病、周期性ACTHADH分泌过多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早期肾功能不全、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贫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视网膜水肿、肾积水、青光眼、内耳迷路水肿、血管性水肿、胃潴留、关节腔积液、羊水过多、急性单纯性胃炎、感冒呕吐、幽门梗阻(不完全)或幽站黏膜水肿、酒后呕吐、食物中毒性呕吐、误食毒品、小儿自家中毒症、小儿腹泻、妊娠呕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饮酒后腹泻、梅尼埃综合征、中暑、癫痫、一氧化碳中毒症、眼睛屈光不良、假性近视、晕动病、偏头痛、脑膜炎头痛、青光眼头痛、颅内肿瘤、肺癌、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恶性淋巴瘤、卡他性结膜炎、解腻炎、夜盲症、急性泪囊炎、外耳湿疹、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弥漫性声带息肉、带状疱疹、湿疹、玫瑰糠疹、多汗症、脱发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保肝、降脂、降压、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无小便不利,或有喜冷性饮食现象者,均不可服用本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须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125.猪苓汤
里湿热证治剂,古代的治淋专方,有利尿、解热、润燥的作用。
【方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血而渴欲饮水。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性饮食,心烦不眠、或下利、或咳呕,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滑石15g,阿胶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猪复滑泻啊。联想:猪茯滑泻阿。
【胡老点拨】方中猪苓为一寒性有力的利尿药,而有消炎解渴作用,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协力利尿,复用阿胶止血润燥,故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而渴欲饮水者。本方利饮解热,故用于泌尿系炎症多效。加大量薏苡仁(45g)治肾盂肾炎、膀胱、淋疾、泌尿系感染等均有验。痛甚者可加甘草,灼热甚者可更加少量大黄(约3g),因大黄重用通大便,少用走前阴。
【适证加减】小便涩赤疼痛,加生甘草,灼热甚者可更加少量大黄;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尿路结石、腹痛腰痛,合四逆散;小便赤、脚癣、湿疹、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加连翘、栀子、黄柏。
【体质特征】舌质红,苔薄黄,心烦不眠,手足心热。
【适用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淋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乳糜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多囊肾、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免疫,改善肾脏病理,降低蛋白尿、血清肌酐、提高肌酐清除率等作用。
【注意事项】热甚伤津之证见发热、汗出多、口渴冷饮、小便不利者及不喜冷饮的小便不利者,均不可使用本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
126.当归贝母苦参汤
里湿热证治剂,有利尿、解热,血补的作用。
【方证要点】妊娠小便灼痛、淋沥不尽,饮食如故。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尿色黄赤,尿后空痛,小腹急迫,心烦口渴,或大便干秘不爽,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与猪苓汤皆治泌尿系感染疾病,区别在于猪苓汤多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而本方则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
【组成用法】当归、贝母、苦参各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6g。也可用水煎剂,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融入蜂蜜30g,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苦参,苦寒,尤能除热消炎,《神农本草经》认为有治“溺有余沥”和“逐水”作用。贝母亦治“淋沥、邪气”。用当归以和血止痛,故三药合治津血枯燥而小便艰涩或灼热痛者。妊娠时尿道路受压迫易产生尿道感染,在非妊娠时也常出现相同病症,皆可本方治疗。
【适证加减】阴部瘙痒者,加地肤子、蛇床子;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者,合当归芍药散;带下色黄而心烦者,合栀子柏皮汤。
【体质特征】本方证常见“当归体质”。肤色或白或黄或黑不定,以白、黄为多,但必粗糙或干,少润泽。冬天易见脱屑,发天易遭蚊虫叮咬,起疖疮且不易消退,夜卧盖被易发皮肤瘙痒,头发干枯而黄、易开叉、易脱落,面部缺乏光泽且有色素沉着,唇易干裂,手足易皲裂等。形体或胖或瘦不拘,以瘦为常,但平素不易汗出,即使夏日炎炎亦罕见汗出津津。如有汗出,局限于手心、脚底、会阴等。平素容易出现疼痛,肌肉皮肤黏膜对寒冷刺激敏感。以女性居多,多有月经或孕育异常,多有手术、出血、跌扑等病史。
【适用疾病】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鼻窦炎、中耳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盆腔炎、阴道炎、精液不液化症、急慢性前列腺炎、痔疮、痢疾、急慢性湿疹、皮炎、脚癣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饮食如故”一语,说明本方证纳食正常,反证出现厌食、纳少等症状,当慎用本方。

附录  黄煌教授验方一束
01.八味解郁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理气解郁,化痰除胀的作用。适用于以胸胁苦满,腹胀腹痛,四肢冷,咽喉异物感,咳嗽痰多为特征的疾病患者。
【组成用法】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制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四逆散有理气、解热的作用,主治胸胁苦满,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四肢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临证当参照此二方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体质特征】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光泽,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恶心,易于晕车等。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齿痕,舌苔白而不厚。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惹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惺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02.八味除烦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理气化痰、除烦除胀的作用。适用于以烦躁失眠、咽喉疼痛、胸闷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组成用法】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栀子厚朴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再加除烦止血的黄芩、治烦汗而咽中痛连翘而成,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而心烦尤甚者。栀子厚朴汤有理气、除烦的作用,主治心烦,胸闷腹胀,卧起不安。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黄芩、连翘对药主治心烦,汗出而咽中痛,或出血者。临证当参照此二方及黄芩、连翘对药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尿急尿痛、小便色黄,加六一散;咽痛,加桔梗汤。
【体质特征】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而舌苔腻。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易烘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惊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衄。女性可有痛经等。脉多滑数。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舌痛症、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山栀子、黄连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03.八味活血方
心身疾病常用方,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以面色发青、胸痛、头痛、日久不愈、四肢冷、舌暗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柴胡15g,白芍或赤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当归15g,川芎15g,桃红15g,红花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即四逆散与桃红四物汤的合方去地黄组成,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四逆散行气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二方合用,善治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心悸,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舌有瘀斑。出现以下情况要注意本方证的存在:病程比较长,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者;症状怪异、主诉复杂,这大多为神经症或精神病;患者精神状态尚佳,不现憔悴萎靡之态,特别是久病、久痛的患者;患者肌肉坚紧;有瘀血证,如疼痛部位多固定,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若方证相应的话,本方常可以收到比较快的效果。
【适证加减】痤疮、脸红、脱发、腰酸、痛经、下肢皮肤干燥者,加怀牛膝,合桂枝茯苓丸;咽喉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体质特征】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血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肝掌常见位置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以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颜色呈现粉红色或胭脂样斑点,仔细观察可见许多扩张连成片的小动脉。一般肝掌会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适用疾病】血管神经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胃神经痛、胃溃疡、肠痉挛、黏连性肠梗阻、顽固性呃逆、磨牙、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死、皮肤病、黄褐斑、动脉炎、静脉炎、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腹泻者当慎用。如错用本方,会出现疲劳乏力感。
04.八味通阳汤
消化道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方,有解外利水、理气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腹泻、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为特征的患者。
【组成用法】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30g,桂枝15g,厚朴15g,苏梗15g,姜半夏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为五苓散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故治此二方的合并证。五苓散有解外利水的作用,主治以发热、恶风、汗出,消渴,或渴欲饮水、或水入则吐等为特征的病症。半夏厚朴汤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作用。主治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或无表证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临证当参照此二方主治灵活用之。
【适证加减】口水多,腹泻,加干姜;下肢浮肿,加怀牛膝、防己;湿疹皮炎,加生苡仁。
【适用疾病】胃肠型感冒、肠炎、湿疹、皮炎、脂肪肝、痛风、眩晕症。
【体质特征】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呕吐,多唾液。
【注意事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本方虽有纠正脱水的作用,但对于重度脱水及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不能单纯依靠本方,须结合补液等其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措施。
05.半张防风通圣散
治疗皮肤瘙痒病的专方,是防风通圣散的骨干。有表里双解、止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以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黏、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麻黄10g,杏仁10g,甘草5g,石膏15g,大黄10g,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5g,薄荷10g,桔梗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干妈姓氏黄,何惧劲风啸。联想:甘麻杏石黄,荷桔荆风翘。
【方义解析】麻黄、大黄、石膏、甘草,解表里实热;荆芥、防风,祛风止痒;连翘、薄荷疏散风热;桔梗、杏仁,排脓止咳。全方治疗的目标集中在皮肤上,发表透汗,清热排毒,祛风止痒。
【适证加减】腹部充实、大便秘结、舌苔干厚者,加芒硝;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加当归、白芍、川芎等;腹胀、浮肿者,可加苍术或白术;心烦意乱、头昏咽红者,加栀子、黄芩;小便赤黄涩痛者,加滑石。
【体质特征】体型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色黄黯、黯黑或黯红、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性格开朗或偏急躁,胆量大,腹部充实,易大便秘结,皮肤易生痤疮、毛囊炎,易以发生过敏而出红疹、瘙痒,四肢皮肤干燥、粗糙,唇红或黯红,舌红或黯红,脉实有力。青少年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女性则可见月经量稀少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延期,有的甚至闭经,易患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适用疾病】感冒、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玫瑰糠疹、皮炎、皮肤瘙痒症、扁平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习惯性便秘、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毛囊炎、痤疮、闭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孕妇、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慎用。若需要长时间服用本方,剂量宜减半服用。
06.四味健步汤
血管保护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下肢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
【组成用法】赤芍30g,石斛30g,怀牛膝30g,丹参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5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赤石牛胆。联想: 赤石牛丹。
【黄师点拨】方中四味药物,均是古代用于治疗腰腿痛或步履乏力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说芍药“除血痹”,《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脚挛急”。怀牛膝,《神农本草经》说“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石斛、丹参,古代也用来治疗脚弱腰痛的病症。比如《外台秘要》记载的生石斛酒,用生石斛三斤,牛膝一斤,杜仲八两,丹参八两,生地黄三升,泡酒,用于治疗风痹脚弱,腰胯疼冷。这些脚弱腰痛的病症,大多是糖尿病引起的,也有的是静脉血栓之类的疾病。
【适证加减】形体消瘦、腿抽筋、大便干结者,合芍药甘草汤;形体肥胖、腹软、四肢麻木、多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血栓形成者,合桂枝茯苓丸。
【适用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症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无力、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
【注意事项】本方为活血化瘀方,主治以腰以下及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无瘀血者慎用。
07.止痉散
止痉止痛治剂,适用于各种抽动类疾病。
【组成用法】制半夏∶天麻∶蜈蚣∶全蝎 = 2211 打粉,装胶囊,每次3g,每日2次。
【方药巧记】夏天松懈。联想:夏天蚣蝎。
【方义解析】本方由两个治疗痉病的对药组成。蜈蜙、全蝎功擅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浙江张沛虬先生尤善用此对药。半夏、天麻,是历代医家治疗眩晕头痛的要药,天麻有镇静、抗痉厥的作用,半夏燥湿化痰、止呕,也有镇静的作用,二药配合能治与“痰”有关的眩晕头痛和痉病。四药合用,相得益彰,故能止痉止痛而善治各种抽动类疾病。
【适证加减】癫痫、脑胶质细胞瘤者,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面肌痉挛者,合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适用疾病】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脑胶质细胞瘤等以抽动为特征的疾病。
【注意事项】蜈蚣、全蝎为虫类药,如引起过敏反应时,当停用。
08.更年方
更年期调理方,有调和营卫,强壮收敛,祛寒而振奋沉衰机能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型体质。
【组成用法】制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生姜15g,红枣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义解析】本方为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再加传统的壮阳对药仙灵脾、巴戟天而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桂枝汤证又见遗精梦交、心悸不安者。桂枝加附子汤主治桂枝汤证而陷于阴证者。仙灵脾补阳力强,性温燥烈;巴戟天补阳力逊,甘润不燥兼益精血。仙灵脾、巴戟天二药伍用,善治阳痿少精,腰膝冷痛,不育不孕,小便频数等阳虚的病证。临证当参照上述二方及对药仙灵脾、巴戟天主治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头晕、浮肿者,合真武汤;月经不调,面目及下肢浮肿、便秘者,合当归芍药散;面黄、浮肿、恶寒、无汗、易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体质特征】更年期女性患者,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易疲倦,心慌多汗,恶风怕冷,睡眠障碍,脉沉者。
【适用疾病】甲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痛等。
【注意事项】满面红光、脉浮滑者慎用。
09.生血汤
血液病用方,有补血止血,滋阴补液的作用。适用于以体瘦面白而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为特征的病证。
【组成用法】白芍15g,甘草5g,女贞子15在,墨旱莲15g,枸杞子15g,山药15g,阿胶10g,生地15g,麦冬2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山少女麦地叫墨狗。联想:甘山芍女麦地胶墨枸。
【方义解析】山药、甘草补中健胃,白芍、生地、阿胶补血止血,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麦冬滋阴补液。故本方主治体瘦疲乏而津血虚损者。本方含有芍药甘草汤及二至丸(贞子、墨旱莲)。芍药甘草汤主治各种肌肉痉挛性疾病;二至丸主治头晕眼花,早年白发,腰痛退软;据据药理分析,二方均有免疫调节的功效。二至丸对白细胞、血小板偏低者均有一定的疗效。临证除考虑患者体瘦疲乏而津血虚损的特征外,还当参考芍药甘草汤、二至丸主治及药理分析而活用之。
【适证加减】无血小板减少、贫血者,可去阿胶、生地;大便不成形,可去生地、阿胶、麦冬。
【体质特征】其人多有消瘦、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脚抽筋、便秘、出血或出血倾向、皮下紫癫、月经量少、脉细、舌红等。
【适用疾病】肿瘤放化疗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脱发者。
【注意事项】精神饱满,无虚劳憔悴之象者不宜使用本方。
10. 柴胡退热汤
辛凉性退热发汗治剂,适用于以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柴胡40g,黄芩15g,生甘草10g,连翘5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30钟,取汤液600ml,每次150ml,每3小时1次。
【方药巧记】才请老连。联想:柴芩甘连。
【黄师点拨】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适证加减】如汗出多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50g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的持续发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等。
【注意事项】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3次,仍然不得大汗,则应改方。感冒发热之后,有用三汁润肺饮的机会,宜注意。三汁润肺饮:生萝卜、生梨子、生荸荠各等量,榨汁,每次饮用200毫升,一日3次。适用于感冒发热之后,咳嗽痰黄,大便干结者。
11. 麻黄退热方
辛凉性退热发汗治剂,适用于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退,无汗恶寒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生麻黄10g,生甘草5g,生石膏30g,桔梗10g,黄芩15g,山栀子15g,连翘5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30钟,取汤液600ml,每次150ml,每3小时1次。
【方药巧记】麻市甘桔翘青山。麻石甘桔翘芩山。
【方义解析】本方为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桔梗、黄芩、栀子、连翘组成。故此治外邪内热之麻杏石甘汤证见咽喉痛而心烦者。
【适证加减】如汗多加大石膏用量可达60g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发热不退,无汗恶寒,多有咳嗽、咽痛、鼻塞、头痛、口干、心烦等。
【体质特征】身体壮实,皮肤偏暗者。
【注意事项】心脏病、贫血、消瘦、高龄的患者慎用。
12. 桂苓加大黄牛膝汤方
桂枝茯苓丸加味方,适用于以烦躁不安、身体下部瘀血而便干等为特征的疾病。
【组成用法】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怀牛膝15g,制大黄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再火煎40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黄师点拨】桂枝茯苓丸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加大黄、怀牛膝效果更佳。大黄、桂枝、桃仁,为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能通调血脉,清除淤积。牛膝利腰膝,能通经活血,并治少腹痛。前人所谓牛膝能引药下行,是否能如此不好说,但牛膝的作用部位在下肢,倒是明显的。而且,牛膝还能治大肚子。
【适用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腺肌症、痛经、经期过长、盆腔炎、便秘、肛裂、痔疮、前列腺增生、眼睑板腺囊肿、痤疮、牙痛、牙龈出血、肾功能不全。
【体质特征】面红如酒后,紫红或潮红,唇舌紫暗,舌底静脉曲张充盈显见。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眼圈发黑、面部皮肤毛孔粗大,以及下肢皮肤干燥脱屑,或浮肿,或足冷如冰。
【注意事项】体力衰弱,食欲不振,易恶心,腹泻者及孕妇慎用。

二○一五年七月一日

参 考 文 献

1. 黄煌·中医十大类方(第三版)·江办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2.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9
3. 黄煌·经方100首·江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
4. 冯世纶张长恩·经方传真(修订版)·中国医药出版社,2008.6
5. 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
5. 张长恩·中国汤液方证·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
6. 张长恩·中国汤液方证续·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03
7. 李翰卿·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学苑出版社,2001.10
8. 姜春华敏·经方应用与研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
9.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0. 王付·经方药症与方证·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11. 王付·经方实践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12. 刘俊士刘定益·中医方剂顺口溜·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漠泉 方海拾贝修订版.doc (308 KB, 下载次数: 116)




上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五
下一篇: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与中国的麻黄升麻汤——转载

0

主题

151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5-12-12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s: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12 18: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值得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518

积分

294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518
发表于 2015-12-12 19: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99

积分

61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599
发表于 2015-12-12 19: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积分

26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72
发表于 2015-12-12 19: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3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用经方武装头脑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12 2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辛苦了,谢谢。
经方是强有力的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8

积分

93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8
发表于 2015-12-12 2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5-12-14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订本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xzzm 的帖子

zxzzm:修订本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吗??? (2015-12-14 10:04) 
看后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积分

117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15-12-14 11: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值得收藏!
君子致中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04

积分

1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04
QQ
发表于 2015-12-29 1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之法,但借鉴国内的多,日本和台湾的无,故底本即已经出现了错误,在此基础上的提炼,感觉够呛,一人之见,针对的是国内学者研究伤寒的浮躁,现在我多参以日本和台湾学者,病例和结论比较可信和可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3:47 , Processed in 0.10325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