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44|回复: 3

方海拾贝(修订)之二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12-12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24.大青龙汤
表实里热证治剂,有发汗、利水、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发热,不出汗,烦躁,头身疼痛,或身肿重不痛、时轻时重。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首先须排除少阴证的存在,还当伴有喜冷性饮食,皮肤发热发烫,鼻燥口干,咳喘,或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紧或缓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少阴证多表现为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头身痛,或身重绵绵而无时轻时重,其烦躁必兼厥逆,脉多沉微,少有浮缓,并伴有唇淡、面苍白、语声低沉、爪甲青白、精神萎靡、但欲寐等症状。
【组成用法】生麻黄20g,桂枝10g,炙甘草10g,杏仁15g,生姜15g,大枣20g,生石膏50g。以水1200ml,先煎麻黄20分钟,再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干妈姓桂拾姜枣。联想:甘麻杏桂石姜枣。
【胡老点拨】本方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桂枝、杏仁、生姜、甘草、大枣皆辛温发汗,生石膏《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微寒”,配于众辛温发汗药中,全方当是辛凉解表的作用。但仲景原意是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本方为发汗利水的峻剂,宜于阳热证而不宜于阴寒证。若水气而现少阴证者,则宜麻黄附子汤,本方断不可用。重剧的肾炎,肿胀、喘满、小便不利、无汗而烦躁者,本方有捷效。但肾炎,尤其并发腹水时,病人小便不利,续自汗出而烦者,宜越婢加术汤。
【体质特征】大多是体格强健的中青年,肌肉发达,面部有轻度的浮肿貌。发热恶寒,身疼痛,皮肤发热发烫,按之往往干燥而无汗;烦躁;脉轻按即得,按之有力,心肺功能较好。
【适证加减】便秘腹胀,加大黄;咽喉疼痛充血,加连翘。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鼻炎、肺炎、皮肤病、汗腺闭塞症、白癜风、空调病、肾炎、脑炎、风湿病等。
【药理研究】解热、发汗。
【注意事项】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失眠者,高血压、糖尿病者,肺结核者,均不宜使用。误服大青龙汤导致的心悸、多汗、虚脱等,可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玉屏风散救治,或饮用甘草红枣生姜红糖浓汤。
025.续命汤
表实里热、胃虚血虚证治剂,有解表、清热、健胃、补血、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肢体不遂、言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急不能转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口干,烦躁,或头痛,喜笑无常,喜冷性饮食,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10g,杏仁10g,桂枝10g,甘草10g,石膏40g,人参10g,当归10g 干姜10g 川芎10g 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饭后分23次温服,以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勿当风。
【方药巧记】干妈姓桂,当是川江人。联想:甘麻杏桂,当石川姜人。
【胡老点拨】本方是麻黄汤加石膏、人参、干姜、当归、川芎而成。用麻黄汤加石膏解表清里热,用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本方用于中风病见表不解而里虚血虚者。本方证有似今之脑血管病,但就方药而言,治身痹痛表证和中虚血少或当有效。脑血管应用的机会不多,须慎用。
【适证加减】兼寒者,加附子、细辛、川椒;兼热者,加黄芩、天花粉、知母;兼湿者,加防己、白鲜皮、白术;兼血瘀者,加芍药、丹参、大黄。
【体质特征】麻黄汤体质。
【适用疾病】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血栓后遗症、大脑软化症、颈椎病、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炎、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如病毒性感冒、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百日咳、妊娠咳嗽等。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浆液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g山病、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风湿热、高血压病、面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皮炎等。
【药理研究】能明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注意事项】中风疾病早期要慎重使用。一般在急性期过后,没有太多的不适,却迁延不愈,麻痹不仁,喜笑无常,纳食减少,气色淡暗,精神不振者,可随证加减,往往疗效优于它法。
026.五积散
表实里寒证治剂,是治疗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及调理寒湿体质的作用。
【方证要点】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腹泻以及月经不调。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四逆汤证,尚须伴有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多痰,或咽中异物感,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腻或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麻黄6g、肉桂6g、炙甘草3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制半夏10g、茯苓10g、枳壳10g、干姜6g 当归10g、白芍12g、川芎6g 白芷10g、桔梗6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g,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
【方药巧记】二陈烧熊肉,姜妈不肯只当止住。联想:二陈芍芎肉,姜麻朴梗枳当芷术。二陈,指二陈汤:生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二陈汤也可用一句话记住:老陈服小半夏汤。
【黄师点拨】“黄师点拨”中的“黄师”,指黄煌教授(下同)。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故可治此五方合并证。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散寒于表的白芷和治咽喉痛的桔梗。五积散不仅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还能用于寒湿体质的调理。
【适证加减】项背强痛者,加葛根;干呕吐涎沫、胸闷头痛者,加吴茱萸;咳嗽喘满者,加大枣。
【体质特征】寒湿体质。多体型肥胖,面色黄暗、或有黄褐斑,精神萎靡,恶寒不易出汗,皮肤多干燥粗糙,关节肌肉常有疼痛;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易浮肿、身体困重;易头目昏眩,易腹泻;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适用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脚气、中风、扭伤、寒湿感冒、冷症、甲减、肥胖症、闭经、月经后期、寒湿带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解痉、利尿、镇静、祛痰、镇咳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性偏温燥,心烦口渴、唇舌暗红者慎用。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亦当慎用。
027. 阳和汤
表阴里寒而血虚证治剂,是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有名方剂,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作用。
【方证要点】疮疡不红不热,色苍白,或紫暗,漫肿无头,自觉不甚疼痛或不痛、或酸痛、或麻木。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恶寒无汗,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指甲、唇口苍白,小便清长,舌苔白,脉沉缓或迟或细,疮疡处按之或坚硬如石,或空软如絮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
【组成用法】麻黄3g,肉桂5g,炮干姜3g,生甘草3g,熟地黄30g,白芥子3g,鹿角胶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鹿角胶另烊兑入,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姜麻子炒熟鹿肉。联想:姜麻子草熟鹿肉。
【方义解析】方中熟地、鹿角胶,温阳养血;麻黄、白芥子辛温散滞而消痰结;炮姜、肉桂、甘草温中健胃而调和营卫,故本方治营血虚寒,寒凝痰滞的阴疽证。
【适证加减】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者,加人参;恶风特甚者,加芪黄;脓液厚稠加玄参、银花;脓液清稀者,加附子;下肢疽者,加苍术、黄柏、牛膝;上肢疽者,加郁金、桂枝;腰背疽者,加羌活、防风。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畏寒喜温,或腰脊空痛,或气短喘息,或阳痿阴冷,皮肤苍白松弛憔悴,枯瘦,贫血,不口渴,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细。
【适用疾病】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等。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痛经、冻疮等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只不过无局部证候而已。
【药理研究】能强心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白细胞,并有激素样作用,还可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调节性腺功能。
【注意事项】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日久者,不宜使用本方。注意方中熟地黄与麻黄的比例为101,麻黄用量宜轻。

三、柴胡类方
028.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阳证治剂,有透热清热,降逆止呕,补正祛邪的作用。
【方证要点】
1)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嗜卧而胸满胁痛,脉浮细。
3)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4)经来适断,往来寒热,发作有时。
5)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
6)呕而发热。
7)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
8)黄疸,腹痛而呕。
9)产后痉、休克、大便难而呕不能食。
10四肢苦烦热而头痛。
上述各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伤寒论》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经验之谈。黄煌教授认为这里的“柴胡证”,即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也就是说,在有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的同时,只要见有呕、咳、心下悸、腹中痛、四肢冷、默默不欲食、发黄等其中一症者,即可使用柴胡剂。须注意,患者在有“往来寒热”感觉的同时,可见明显的体温升高或呈弛张热状(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或低热持续的体征特点。除来往寒热、胸胁苦满必见证外,还须伴有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耳聋、尿赤、苔白、脉浮弦而细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柴胡15g  黄芩10g  制半夏10g  生甘草6g  人参10g或党参12g  生姜10g  大枣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感冒发烧者,可根据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方药巧记】才请下人炒姜枣。联想:柴芩夏人草姜枣。
【胡老释要】方中柴胡苦平,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是一味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健胃生津,一防邪入,二助正气驱邪外出。病在太阳,为何传入少阳呢?胃虚正气不足,没有机会于表祛邪,故此时虽用柴胡黄芩解其邪热,更应补中滋液,以增正气,以防传变,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从仲景所论看,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但其为用并不只限于此,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
【适证加减】发烧迁延不愈,肩背关节疼痛者,合桂枝汤,名柴胡桂枝汤; 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合小陷胸汤,名柴陷汤;胸闷胁痛、咽喉或食道有异物感、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腻者,或支气管炎、哮喘等,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尿量减少、浮肿、口渴,或肿瘤放化疗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患者,合五苓散,名柴苓汤;面色发黄,易浮肿,月经不调、腹痛、便秘或腹泻者,多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等免疫相关性疾病者,合当归芍药散,名柴归汤;烦热而关节疼痛者,加栀子柏皮汤;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者,加连翘;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五味子;咽喉疼痛、或排痰困难者,加桔梗,若口舌干燥,宜更加石膏;胶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地、白芍;烦热而心下痞,下利,加黄连;身痒、皮肤过敏者,加荆芥、防风;表证已去、口干舌燥、头痛如裂、高热不退者,或腮腺炎、乳腺等各种腺体炎症而未化脓者,或小儿肺炎现胸胁满、呕逆不食者,加石膏;腹痛下利,或小儿痢疾腹痛而呕者,加芍药;头晕、头痛,呕恶特甚者,加吴茱萸;哕逆、干咳频作、不欲食等症,加橘皮;感冒而喘,头项强痛、无汗者,合葛根汤;咯血者,合三黄泻心汤;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苍术;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加丹参、茵陈;里有热而大便难者,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不呕而口渴明显者,去半夏加栝楼根,名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体质特征】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腹痛、结块等。胸胁部苦闷感或有压痛,易于恶心呕吐,易患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胶原性疾病、结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疾病多反复往来,容易慢性化。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结核、疟疾、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肾盂肾炎、产后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g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角膜炎、腮腺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手足口病、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硬皮病、过敏性鼻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恶性淋巴瘤、耳鸣耳聋、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鼻窦炎、口唇炎、口腔扁平苔癣、肺癌、肿瘤化疗手术以后的调整、甲状腺炎、甲亢和甲减、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子宫颈炎、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哮喘、小儿发热、营养不良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保肝、促进肝再生、抑制肝纤维化、免疫调节、去除免疫复合体等作用。
【注意事项】胸下及腹拒按,大便燥者,忌用本方。日本曾报道小柴胡汤导致肝损害及间质性肺炎,建议服用三个月后检查肝功能。
029. 柴胡桂枝汤
表虚证与半表半里阳证合证治剂,有柴胡汤、桂枝汤两方的作用。
【方证要点】发热恶寒,骨节疼痛,呕吐,胸胁满闷,口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自汗出,或腹痛、食欲不振,舌质暗红或暗淡、苔薄白或薄黄腻,脉较弱等旁证方可辨为本方证。黄煌教授认为本方证可理解为“桂枝体质”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呕吐口苦者,或“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痛、肌肉痉挛者;或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互见者。
【组成用法】柴胡15g,桂枝10g,芍药10g,黄芩g10g,人参10g,甘草5g,半夏10g,大枣10g,生姜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小柴胡汤合桂枝汤。
【胡老点拨】此即柴胡桂枝各半汤,故治二方证的合并者。太阳病转属少阳柴胡证,外证未去则与柴胡桂枝汤。假设表证未去,当然亦有用小柴胡、麻黄汤的合方机会,不过依据经验则以柴胡与葛根汤合用的机会较多。外感重证往往于发病之初即常见柴胡葛根汤方证。可见太阳少阳并病,或合病,均有用以上合方的机会。无论柴胡桂枝汤,或柴胡葛根汤,若口舌干燥者,均宜加石膏。本方也用于治疗急性风湿关节炎。
【体质特征】桂枝体质,或柴胡体质。分别见桂枝汤、小柴胡汤。
【适用疾病】普通感冒、流感、肺炎、肺结核、胸膜炎、疟疾、肝炎、产后感染发热等;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急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癔病性躯体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盗汗、畏寒、自觉发热、神经官能症的“肝气窜”等异常感觉;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肾炎、癫痫、激素戒断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胸膜炎、疟疾、肝炎、心绞痛等。
【适证加减】以发热为主的病患者,柴胡加至30g;口舌干燥者,加石膏。
【药理研究】具有抗惊厥、保护脑血管、消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除痉挛和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注意事项】治疗外感性疾病,倘若辨证准,常在12剂取效,故一般不用久服,无效当考虑辨证是否准确。舌质光红无苔,或舌质淡胖、苔白腻者,忌用本方。
030. 柴胡桂枝干姜汤
半表半里阴证治剂,有解郁消热,恢复疲劳,温中生津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寒热往来,胸胁满微结,口渴心烦,但头汗出,小便不利。
2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大便微结、或溏,食欲不振,或口苦,或胸闷咳嗽,或胸骨痛,表证未尽,舌苔白厚或干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概属本方证。第1项方证中“微结”有两种观点:其一,指胸胁部、两胁下、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的结块、肿物。黄煌教授持此观点,方中栝蒌根、牡蛎有散此结的作用。其二,指里有大便微结,大便偏干。胡希恕先生持此观点,方中栝蒌根、牡蛎相配有润下通便的作用。“小便不利”是由于体内津液丧失过多,加之气逆上冲,水气不降所致,此也是“但头汗出”而身无汗的原因所在。
【组成用法】 柴胡20g,桂枝15g,干姜10g,炙甘草10g  黄芩10g,天花粉20g,牡蛎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才请桂花母老将。联想:柴芩桂花牡甘姜。
【胡老点拨】本证有柴胡证故用小柴胡汤为底方,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因不呕而不用半夏、生姜;口渴故用栝蒌根、牡蛎,二药相配有润下通便作用。桂枝甘草汤合干姜解未尽之表邪,降上冲之逆气。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本方可致微溏。本方证以半表半里虚寒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者为辩证要点。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其加味和合方的机会,宜注意。如本方与当归芍药散合用,常适证运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长久的无名低热用之尤验;屡用此合方加吴茱萸治剧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见本证亦多,肝区疼痛加王不留;肝功能不正常宜加丹参、茵陈。
【适证加减】面黄眩晕、腹痛者,合当归芍药散;口渴而浮肿者,合五苓散;腹痛、腹胀者,合四逆散。
【体质特征】面色黄或白,常自诉对温度反应敏感,多有冷感,容易疲乏无力,情志郁闷,易惊悸,多失眠,多口干渴,颈部以上易出汗或盗汗,肩酸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腹诊:胸胁部多按之不适,腹部可触及心下悸或有振水音。舌多湿润无苔,脉多弱。多见于因过度疲劳、大量汗出而饮食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
【适用疾病】感冒、疟疾、不明原因低烧不退、胸膜炎、肺结核、肺门淋巴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必律失常、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亚急必腹膜炎、糖尿病、甲亢、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肾结石。癫痫、癔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
【药理研究】有镇静、催眠、保肝、抗过敏等作用。
【注意事项】注意方中干姜,栝蒌根牡蛎药物的配比,大便偏干者,干姜宜酌减,栝蒌根牡蛎宜酌增;大便溏者,干姜宜酌增,栝楼根牡蛎宜酌减。日本有本方导致间质性肺炎报道,建议服药3个月后进行X片检查。
03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表半里三阳合证治剂,有解表解郁,定惊安神,通利二便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满身重,烦惊谵语,神志失常,二便不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寒热往来,或发热恶寒,口苦,吐痰,腹满,舌苔黄腻、甚或干焦,脉虚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方可视为桂枝救逆汤、苓桂枣甘汤、小柴胡汤、大黄甘草汤的合方,故此四方的合并证,即为本方的适应证。本方证较复杂,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方为妥当。
【组成用法】 柴胡12g,黄芩6g,制半夏12g,党参12g,制大黄6g,龙骨12g,牡蛎12g,桂枝6g,茯苓12g,大枣15g,干姜6g,铅丹(药房无售可不用)。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才请下人黄龙,桂林但找姜母。联想:柴芩夏人黄龙,桂苓丹枣姜牡。
【胡老点拨】本方于小柴胡汤去甘草,而加治气冲的桂枝,利尿的茯苓,泻下的大黄,和镇静安神的龙骨、牡蛎、铅丹,故治小柴胡汤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而烦惊不安者。“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4)。“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伤寒论》第107条所述为误下少阳柴胡证甚明。又由于烦惊谵语之治,则本方有用于精神不安、狂痫病的机会。
【适证加减】狂躁、少腹部疼痛、便秘者,合桃核承气汤;脑梗死或烦躁失眠、舌紫面暗红者,合桂枝茯苓丸;失眠、头痛、恍惚、舌质淡红者,合酸枣仁汤;高血压、烦躁而心下痞者,合泻心汤;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
【体质特征】体格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面色黄或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但体检无明显器质必改变。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多恶梦,易惊,有不安感,食欲不振,意欲低下,乏力,畏寒,大便或秘或泻,或有关节疼痛。脉多弦,胸胁苦满,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
【适用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神经衰弱、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小舞蹈病、帕金森病、癫痫、多动症、偏头痛、脑胶质瘤术后、脑震荡后综合征、高血压、中风、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肺结核、胸膜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出汗异常、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瘤术后、脱发、舌痛、白癜风、经前紧张综合征、尿失禁、神经性耳鸣、性功能障碍、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小儿癫痫等。
【药理研究】调节中枢神经活动,保护心血管,降血脂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增加雌激素含量等。
【注意事项】单纯精神失常,或脉不虚,或大小便通利者,均忌用本方。铅丹药房不备,故现多不用。本方患者体质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032.大柴胡汤
半表半里阳证与里阳证合证治剂,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胁苦满,寒热往来,郁郁微烦,口苦呕吐,心下按之满痛,便秘或下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舌红苔黄白相兼而干燥,脉弦有力,或腹胀、嗳气,或黄疸、或头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柴胡20g,黄芩10g,芍药20g,制半夏15g,干姜5g,枳壳30g,大枣20g,制大黄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将军才饮半勺姜枣汁。联想:大黄柴芩半芍姜枣枳。大黄,雅称“将军”。
【胡老点拨】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大柴胡汤治小柴胡汤证而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皆心下急的一类,为应用本方的要症,宜记。外感表解而烧不退,有柴胡证,多宜小柴胡加石膏汤。若大便干,舌苔黄,已非上方所能治。与本方有捷效。曾治一患者,住某医院高烧五十余日,西医用尽退烧方法不解。请各医院会诊,多疑为癌变,最后邀余往诊,其人呕不能食,胸胁满,心下痞,大便难,脉弦有力,与本方一剂烧退,三剂痊愈。此证多有,故出此例以供参考。
【适证加减】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口干舌燥、高热不退、头痛如裂、舌苔黄、大便干者,加石膏;发潮热、谵语、大便干者,加芒硝;宿食腹胀者,加橘皮;头项强痛而喘者,合葛根汤;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合桃核承气汤;无谵语、大便干的心系、脑系疾病者,合桂枝茯苓丸;阑尾炎痈肿者,合大黄牡丹皮汤;急性黄疸性肝炎,合茵陈蒿汤。
【体质特征】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适用疾病】病毒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必胆囊息肉、胆石症、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征、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药理研究】有利胆、排石、保肝、抗炎、解痉、通便、解热、镇静、镇痛、镇吐、降脂、降压等作用、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本方大黄之用在泻热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黄攻下通便多有大剂,生用,后下的特点,本方用大黄既非大剂,也不后下,显然不是攻下。临床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黄,量可偏大;无便秘者,则应量小,可用制品。黄煌教授曾治多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腹泻,服用健脾药无效,服本方后大便反转为正常。
033. 四逆散
半表半里阳证治剂,有理气除胀,解热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胁苦满,腹胀腹痛,大便溏泻。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舌苔薄白、或薄黄、多干腻,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脉弦而有力,腹痛往往连及胸胁,按之更痛,或四肢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柴胡15g,生甘草15g,芍药15g,枳实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可将上药研细末,米粥或酸奶或红酒等调服,每服5g,日2次。
【方药巧记】才食草药。联想:柴实草药。
【胡老点拨】方中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又由于《伤寒论》318条所述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治,则痢疾有用本方的机会甚明,宜注意。本方证以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心动悸、腹痛者,加桂枝;胸腹悸动、人发惊恐,或阳痿者,加龙骨、牡蛎;胸闷腹痛者,加薤白;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泌尿道结石有积水疼痛者,或泌尿系感染伴有尿频、尿痛、血尿者,合猪苓汤;顽固性的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便秘、舌紫暗者,加当归、桃红、红花、牛膝、桔梗、生地,名血府逐瘀汤;慢性阑尾炎胁下及腹中胀痛者,合当归芍药散,再加薏苡仁;肝炎便微溏、不欲食而呃逆者,合外台茯苓饮。
【体质特征】体型中等偏瘦,面色黄或青白,表情淡漠,情绪低落,主诉多,舌苔多薄白,舌质正常,四肢冷,月经前大多乳房胀痛,上腹部及两胁下腹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
【适用疾病】慢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慢性胆囊炎、低血压、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症、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急迫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闭经、小儿腹痛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胆保肝、抗溃疡、解痉及抗炎、解热、镇痛、镇静、强心、升压、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动脉血氧分压及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注意事项】面色晄白、精神萎靡、脉沉者慎用。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四肢厥逆忌用本方。

四、白虎汤类方
034. 白虎汤
里热证治剂,有退热、除烦、止汗的作用。
【方药要点】高热,遍身汗出,烦躁,口干舌燥。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不恶风寒,同时伴有面红而垢,气粗身重,口鼻气热,尿短赤,甚则谵语、神昏,舌偏红、苔少或黄燥,脉滑或洪大有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石膏80g,知母30g,生甘草10g,粳米40g或山药30g。以水1100ml,先煎石膏30分钟,后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石母炒米。联想:石母草米。
【胡老点拨】石膏、知母除热止烦。甘草、粳米安中养正。此治热用寒,而不为寒伤的良法。世人皆知石膏性寒,但石膏质量重,溶解于水的成分有限,若不大量用则无效。《神农本草经》谓为微寒即由于此。本方以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消瘦、口渴、食欲不振者,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关节疼痛、口中黏、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名苍术白虎汤;身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妄躁扰者,加水牛角、玄参,名化斑汤;甲亢,合小柴胡汤。
【体质特征】消瘦,皮肤白而细腻,湿润,多汗,大便干结如栗,口渴感明显,舌质偏红,舌面千燥无津,苔少,或黄燥或白糙,或干黑有芒刺
【适用疾病】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热血、败血症、流感、猩红热、甲亢、糖尿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急性脊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眼病、皮肤病、多汗症、牙周炎、牙髓炎、小儿发热、暑热症等。
【药理研究】本方有解热、抗炎、镇静、解毒、抗感染、利尿、促血凝等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伤寒无汗、表证不解者,喜热不喜冷者,腹拒按者,大便溏者,舌苔白润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035.白虎加人参汤
里热津虚证治剂,有除烦止汗、生津止渴的作用。
【方证要点】
(1)           白虎汤证而汗出过多,口干舌燥,烦渴狂饮不止。
2)无大热、无大汗,但以渴饮为主诉的慢性病。
3)白虎汤证而消瘦、食欲下降,全身状态差。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排除表不解,恶风寒无汗的情形,同时伴有喜冷饮、神疲体倦,心下痞硬,脉大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恶风寒本是表不解的主要症状,但在有汗和口舌干燥、喜冷饮的情况下,“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均不可辨为表不解。此为内热太盛,自觉室温较低而有“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的感觉。
【组成用法】石膏80g,知母30g,生甘草10g,粳米40g或山药30g,人参10g。以水1100ml,先煎石膏30分钟,后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本方即白虎汤再加人参,因原是白虎汤证,热盛津液耗损较甚,以至渴欲饮水,因加人参安中以滋液。许多人每以本方治渴,其功效多归于石膏,后世本草亦多谓石膏治渴,这种看法不是十分恰当的,不符合《伤寒论》的本意。试观白虎汤各条,无一渴证。而白虎加人参各条,无一不渴者,可见治渴不在石膏而在人参。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人参补中益气,为治津枯而渴的要药。至于石膏,功在除热。口舌干燥即是其应用的主要证据。本方以白虎汤证见口渴明显者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高热津伤日久、有虚脱之势者,加麦冬、五味。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或消瘦,或胸闷气短,或头昏眼花,或食欲不振;渴感比较强烈,口腔内干燥无津;上腹部偏平,按之硬,无抵抗力和弹性。
【适用疾病】肺炎、结核性脑膜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高热、多渴、多尿)、甲亢(尤其是甲状腺危象)、中暑(如日射病)、严重饥饿症、痿证、风湿热、产褥热、肿瘤、中风后中枢热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镇静、降血糖等作用。
【注意事项】表不解、恶风寒无汗者,脉洪大有力者,舌红者均不可使用本方。白虎加人参汤中的人参,有吉林人参、西洋参、党参、北沙参的分别。如汗出甚多、精神萎靡、脉虚无力时,以吉林人参为宜;如口干舌燥者,用西洋参为宜;如心下痞硬、食欲不振者,用党参为宜;如伴干咳、便秘者,用北沙参为宜。
036.白虎加桂枝汤
表虚里热证治剂,有解肌、清热的作用。
【方证要点】先热后寒,热多寒少,骨节烦疼,自汗出,口舌干燥。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时时作呕,或头痛,舌质暗红、苔薄白或黄,脉弦而数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石膏80g  知母30g  生甘草10g  粳米40g或山药30g,桂枝15g。以水1100ml,先煎石膏30分钟,后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汗出愈。
【胡老点要】本方为白虎汤中加一味桂枝而成,实为白虎汤与桂枝甘草汤的合方,以白虎汤清肃其热,桂枝甘草辛甘合用而解表降逆,是桂枝汤的简化方。方后言其“汗出愈”可见其解表作用。本方为表虚里热治剂,表里两解,但以里热证为主。张仲景用本方治温疟,若温疟不见表证时,可单用白虎汤治疗;渴者与白虎加人参汤;病形如“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所述,而又伴有少阳证时,有应用柴胡桂枝汤加石膏的机会。本方应用不必局限于温疟,凡有是证即可用之。
【适证加减】疟疾者,加常山、青蒿;身困体重、舌苔腻者,加苍术,咽部充血者,加黄芩、连翘;口渴剧烈者,加人参、栝蒌根;体质壮实,肌表无汗者,加麻黄。
【体质特征】多见于桂枝体质,形体偏于白瘦文弱。
【适用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变异性亚败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疟疾、肺炎、乙型脑炎、中暑、骨膜炎、湿疹、成人异位性皮炎、产后发热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镇静、解热与抗疟等作用。
【注意事项】皮肤黯黑者、黄肿者、满面红光者慎用。喜热不喜冷者,腹拒按者,大便溏者,舌苔白润者均不可使用本方。

五、承气汤类方
037.大黄甘草汤
里实热证治剂,有泄热通便,和胃止呕的作用。
【方证要点】食后即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口干且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胃脘热或胀,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口渴、口臭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证。
【组成用法】大黄10g,甘草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大黄攻下,甘草缓急,二药合用,故治大便难而急迫者。急慢性胃肠病,出现呕吐、大便不畅者,可适证应用本方。
【适证加减】大便干硬燥如羊屎者,加芒硝。
【体质特征】大黄体质。体格健壮或胖壮,肌肉丰满,面色红有油光;腹部充实饱满,按之硬或胀痛;唇厚暗红,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厚而干糙,甚或焦黄。平素畏热喜凉,食欲旺盛,易烦躁易怒,易发眩晕,易头痛,易腹痛便秘,易胸闷,易口干苦,痰液唾液黏稠;易出血,易皮肤感染;血脂、血压偏高。女性多见月经不调或闭经,或经来不畅、漏下不止。
【适用疾病】贲门痉挛、妊娠恶阻、急慢性胃炎、幽门水肿、急性食管炎、神经性呕吐、先天性贲门扩张症;伴有腹胀、大便不通的身体上部疾病及有上升趋势者可用本方,如目赤肿痛、鼻衄、口疮、牙痛、呃逆、牙龈炎、头痛、眩晕;小儿夜啼、小儿厌食、新生儿不乳、泌尿系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并发尿潴留、习惯性便秘、新生儿胎粪不下。
【药理研究】具有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回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能显著减轻碱性肠液反流引起炎细胞浸润及腺休的增生。
【注意事项】习惯性便秘不宜久用,否则,停药后,便秘往往更加严重。大黄久服可致肝硬变、大肠黑变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038. 大承气汤
里实热证急症治剂,有峻下肠胃中燥热、燥屎、宿食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大便燥结,发热不恶寒或反恶热,谵语,日晡潮热,舌苔干燥,或黄,或黑,或有芒刺。
2)大便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舌燥。
3)神昏不识人,身不热,舌苔干燥,脉沉有力,或自利清青水。
4)宿食证,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不利。
5)痢疾在上午四时至六时前后偶有神昏谵语、喉咽干塞。
6)额部汗出如蒸笼。
以上六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通常都须具有腹部胀痛拒按,脉必沉而有力,体必较健,且伴有身热、汗出、烦躁等里热证表现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在前三项中,舌苔或黄或黑干燥而有芒刺是比较肯定的。第四项,腹中胀痛拒按、大便不利最突出,但舌苔不一定会有芒刺,因为此证热势不太重。最后二项,腹部不一定完全胀满拒按,但脉必沉而有力。第五证,只以大便不利或有其它里热证为重,此证如不急治,下午三时后即会死亡(详见陈修园《医学实在易》)。第六证,只需考虑大承气汤快速泄热的效果,只要脉沉有力,即便腹不胀满拒按,照用不误,不必有其它顾虑。此系曹颖甫验案,详《经方实验录》。黄煌教授对本方的应用指征作了如下概括:本方证常见于发热性病症或危重外伤后的极期,适用于以痞满燥实及神昏为特征的疾病。痞,是上腹部不适无法进食;满,是腹部形如覆瓦,气胀如鼓;燥,是大便干燥难解,甚至坚硬如石,也指舌苔干焦无津;实,是指大便秘结,数日不解,也是腹部按之硬,犹如充满气的轮胎,甚至拒按疼痛。
【组成用法】 大黄20g  芒硝10g  枳实20g  枳壳30g  厚朴30g。以水1200ml,先煮枳实、枳壳、厚朴,沸后文火煮30分钟;后入大黄,再煎煮15分钟。去药渣,得汤液300ml,将芒硝倒入,搅至融化,分23次温服。大便畅通后停服。
【方药巧记】皇后只笑。联想:黄厚枳硝。
【胡老点拨】方中大黄攻下,芒硝软坚,二药合用攻下颇峻,复佐以消胀破结的厚朴、枳实,则荡涤肠胃、通利水谷既迅且猛,任何大实、大热、大满、以至塞而不利、或闭而不通者,均得攻而g之。本方以里实大便难为辩证要点。大承气汤为攻下峻剂,但热实达至一定高度,又非此方不能以救治。不当用而用,和当用而不用,均足以误人性命。燥屎宿食虽属本方应用的指标,但不是应用本方的目的。本方证在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证候,必须熟记。尤其仲景应变急下各条,更要心中有数。三承气汤,虽均属阳明病的泻下剂,但调胃承气长于下热,而治满不足;小承气汤长于治满,而下热不足;大承气汤既下热又除满。
【适证加减】去芒硝,厚朴、枳实减量,名小承气汤,治疗痞满燥实的轻症而大便硬、无高热或潮热者。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胃肠手术后肠胀气、顽固性呃逆、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发热性疾病多用之。热病神昏、合黄连解毒汤;热毒发斑出血、合白虎汤;胎死腹中、神昏,合桂枝茯苓丸。去枳实、厚朴,加甘草,名调胃承气汤,治里实热证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体质特征】患者腹部多充实隆起,自觉腹痛腹胀,用手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及肌卫现象。大便秘结,有数日不解者,放屁极为臭秽;或泻下物臭秽稀水或黏液便。常常是高热持续不退或如潮水时起时落,多伴有昏睡或昏迷,说胡话,或烦躁不安,其病热多危重。舌苔黄厚而干燥,或者焦黑如锅巴状,中间可见裂纹。舌质红,舌苔中可见充血的乳头。脉象沉实有力,或滑数,或脉数而软。
【适用疾病】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传染病过程中的昏迷、流行性乙型脑炎、败血症、肝昏迷、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腹腔结核性肠梗阻、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麻痹、铅中毒、呼吸窘迫综合征、脊髓损伤、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柯兴综合征等。
【药理研究】泻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菌,改善肠血循环,防止内毒血症,保护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大柴胡汤证的腹部症状与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腹部症状是不同的。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039.麻子仁丸
里实热证治剂,有润燥、泄热、缓通大便的作用。
【方证要点】经常便秘,小便频数。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潮热、谵语、神昏等热甚之表现,同时伴有虽经常便秘而无所苦,汗出皮肤湿润,或腹稍胀满而不拒按,舌红苔薄黄少津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证。
【组成用法】麻子仁30g,芍药20g,枳实20g,大黄20g,厚朴20g,杏仁20g以上6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丸,日3服,如果没有见到明显效果,稍微加大服量,以见效为度。
【方药巧记】朴将军只邀二人。朴大黄枳药二仁。
【胡老点拨】本方于小承气加润下的麻仁、杏仁、芍药等物,和蜜为丸,安中缓下,使正不伤。习惯性或老人便秘、虚人里有积滞而属里实热可适证服用。本方宜吃丸药,不要开成汤剂,否则,会使病人腹泻厉害,筋疲力尽。
【适证加减】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燥热伤津较甚者,加生地、玄参、石斛。
【体质特征】外观结实、肌肉坚紧、汗出皮肤湿润、舌苔薄黄而少津,腹无所苦,或微满而不痛,无潮热、谵语。
【适用疾病】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手术后肠麻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痔疮、痔疮术后出血及老年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噎膈、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膀胱炎、神经性尿频、冠心病、糖尿病。
【药理研究】具有增加肠道推进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利胆和清除肠内容物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六、下瘀血汤类方
040.下瘀血汤
里实血瘀证治剂,有破血散积,下瘀通经的作用。
【方证要点】少腹硬满痛,手不可近,大便干结。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口舌干燥,甚至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瘀点,舌苔黄燥,脉沉结或沉涩,或闭经,或见恶露量少而色紫暗,或见恶露不下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大黄12g,桃仁10g蟅虫10g丸剂: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15g,日服一次,黄酒送服。汤剂:黄酒煎服,不能饮酒者,水煎服。每日23次。瘀血下如猪肝。
【方药巧记】将军摘桃。大黄蟅桃。
【胡老点拨】方中虫咸寒,《神农本草经》谓治血积癓瘕,破坚下血闭,可见为一有力的驱瘀药,并有治瘀血性的腹痛作用。合桃仁、大黄,故治较顽固的瘀血证腹痛而大便不通者。本方所主腹痛在脐下,而且非常敏感,甚则手不可近,宜注意。
【适证加减】手术后瘀血滞结作痛者,加赤芍、五灵脂;手术后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丹皮。
【体质特征】舌色紫绛、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怒张、或唇紫、或身面见红点、红纹(相当于蜘蛛痣),或目中色蓝,脉象迟紧,沉结或涩。不必局限于小腹有痛块,肌肤甲错等。
【适用疾病】妇产科疾病,如痛经、宫外孕、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盆腔炎、产后衄血、产后恶露不下、产后胞衣不下等。其他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肝脾肿大、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狂犬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尿血、跌打损伤、肠粘连、狂犬咬伤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与活血化瘀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与抵当汤都有大黄桃仁,主治“瘀血结于少腹,少腹硬满而痛”。而本方用虫,是逐新结之血,精神症状少;抵当汤用虻虫、水蛭,是攻久瘀之血,精神症状多。本方中大黄用生者,初服时可引起便溏,大便次数增多,但连续服用即转正常,但若对大黄特别敏感者可用制大黄。
041. 桃核承气汤
里实血瘀证治剂,有通下祛瘀的作用。
【方证要点】少腹硬满胀痛,其人如狂。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小便自利,大便秘结,身有微热,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唇暗红,面红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此方对于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之蓄血证有效。
【组成用法】 制大黄15g,桃仁15g,桂枝15g,芒硝10g  炙甘草1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冲入芒硝,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桂将军削甘桃。联想:桂大黄硝甘桃。
【胡老点拨】本方于调胃承气汤加祛瘀血的桃仁、和治气冲的桂枝,故治调胃承气汤方证气上冲,而有瘀血者。据本方“其人如狂”说明,精神病、神经系统疾患有由于瘀血所致者,宜注意。又据证合用柴胡剂效果更好。
【适证加减】双相情感障碍,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缠绵不愈的牙疼证,去桂枝加生地、丹皮。
【体质特征】面有光泽,面颊偏红。腹部充实,下腹部紧张,两少腹压痛,特别是左下腹部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精神不安定、烦躁者,常伴有便秘、小便频数、脉实有力等症。
【适用疾病】猩红热、肠伤寒、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双相情感障碍、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脑溢血、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炎、脑膜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痤疮、湿疹、痔疮、痢疾、跌打损伤、吐血在、咯血、衄血、结膜出血、眼底出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尿血、尿道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药理研究】镇静、解痉止痛、免疫调节功能及抗肝组织纤维化等。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慎用。本证伴有太阳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不可服。有口渴喜冷之内热证者,桂枝必不可用。
042.大黄牡丹皮汤
里实血瘀证治剂,治疗肠痈病的专方。有祛瘀、排脓的作用。
【方证要点】少腹有凝块或坚块,按即痛如淋,尿黄量少。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时时发热、自汗出、恶寒;少腹按之则痛甚、牵引至脐腹及前阴,小便通畅而无涩痛、频数、滴沥刺痛,无反跳痛;大便秘结;舌红坚老、苔黄或腻,脉沉紧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大黄12g,丹皮10g,桃仁10g,芒硝6g,冬瓜子30g。以水1000 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分钟,取汤液150ml,纳入芒硝,沸腾融尽芒硝,一次服下。
【方药巧记】将军削冬桃皮。联想:大黄硝冬桃皮。
【胡老点拨】桃仁、丹皮祛瘀;冬瓜子消肿、排脓,常用于痈脓;大黄、芒硝消炎去热以止痛。故本方治里实有瘀血或痈肿之病变者。仲景用以治肠痈,其证候很近似急性阑尾炎的证治,不过依据经验,对于急性阑尾炎,以用本方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为多,而单用本方的机会较少。本方宜用于阑尾已化脓,但未全部成脓之时。若脉洪数者,为脓已成,则不可以本方下之,宜适证选用附子败酱散、排脓汤或散等排脓的方药治之。
【适证加减】少腹痛剧拒按者,加白芍、甘草、生苡仁;心下按之满痛者,合大柴胡汤。
【体质特征】体质比较壮实,面红,便秘、烦躁、身热有汗,舌质红而坚老、苔黄。
【适用疾病】急慢性阑尾炎、髂窝脓肿、附件炎、慢性增生性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急性盆腔炎等;皮下脓疡、肺脓疡、肝脓疡、肾脓疡;血栓性外痔、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输卵管阻塞、过敏性头皮脉管炎、脑血栓、颅内血肿、乳腺炎、结膜炎、骨髓炎、痛经、闭经、产后诸病、腹部与下肢痈疖、急性前列腺炎、精索炎、附睾炎、前列腺增生、呕血、痔疮、湿疹、男子结扎后伤口感染肿胀等。
【药理研究】具有增进肠蠕动的作用,改善肠管及阑尾血运,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炎症消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注意事项】阑尾炎是否全成脓可进行B超等相关检查确定。若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有反跳痛,则提示阑尾穿孔可能,不宜再用本方,应及时手术治疗。若服本方后大便呈灰黑色泥糊样,则为热毒外泻,说明病有转机。
043.大黄蟅虫丸
里实血瘀证治剂,有缓中补虚,活血祛瘀的作用。
【方证要点】形体消瘦,少腹疼痛或有硬块,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志正常,或月经不调,舌暗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沉细涩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制大黄3g,黄芩6g,生甘草10g,桃仁10g,杏仁10g,赤药12g,生地30g,干漆3g,虻虫10g,水蛭10g,脐螬10g,蟅虫6g。上12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服5丸,日3服。
【方药巧记】第七虫至这槽,大饮甘桃仁药。联想:地漆虫蛭蟅螬,大芩甘桃仁药
【胡老点拨】此方虽集四虫、干漆、桃仁等祛瘀群药,大黄蒸用量小,合芍药、黄芩、甘草、杏仁则不过濡干润燥而已,尤其重用生地滋液、补虚,炼蜜为丸缓中养正,实治干血劳的良法。以虚劳证见面目黯黑、瘀斑、肌肤甲错者为辩证要点。
【体质特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暗,两目呈青暗色,皮肤干燥甚若鱼鳞,舌质紫暗,小腹部疼痛有硬块,或有腹满腹胀等。
【适用疾病】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血小板增多症、脑血栓、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性盆腔炎、周围血管病、皮肤病等。
【药理研究】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和抗心肌缺血,降低全血及血浆黏稠度。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者停服。




上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一
下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三

0

主题

151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5-12-12 16: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s:232] [s:232] [s: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12 1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99

积分

61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599
发表于 2015-12-12 19: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51 , Processed in 0.0770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