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699|回复: 1

方海拾贝(修订)之五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5-12-12 15: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094. 黄连阿胶汤
里虚热证治剂,有除烦、止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虚烦心悸不得眠、心下痞,或久痢便脓血。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喜冷,口苦咽干,手足心热,耳鸣头昏,小便短黄,或崩漏、肌衄,口舌糜烂,舌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脉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黄连520g,黄芩15g,阿胶15g,芍药15g,鸡子黄2枚。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去药渣,化入阿胶,稍冷,入鸡蛋黄2个,搅和,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阿胶可以另放黄酒隔水蒸化或放入微波炉中融化后,分23份搅入液中服用。鸡蛋黄可以另服。
【方药巧记】恋情药焦黄。联想:连芩药胶黄。
【胡老点拨】方中黄连、黄芩除热止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阴补虚,故治虚热而心中烦悸不得眠、手足心热,或失血,或便脓血者。本方以虚热心烦为主证,可活用于诸失血和久痢便脓血者俱有验。
【适证加减】出血,加生地;腹痛拒按,加制大黄;小腹痛,加牡丹皮。
【体质特征】患者形体中等,皮肤白,烦躁身热,失眠多梦,皮肤粗糙伴有脱屑,易出血,质黏稠,多见皮下此紫癜、鼻衄、便血、崩漏等,易口腔溃疡,易关节疼痛。舌质多深红如火呈草莓样,或伴有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面干而少津,或呈镜面舌或花剥苔,唇红,咽红,脉多细数。
【适用疾病】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伤寒、热性病后期的失眠、崩漏、便血、尿血、鼻衄、咯血、呕血、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牙龈出血、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失眠症、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干性皮肤病、干性湿疹、手掌角化症、掌跖脓疱症、快速心律失常、糖尿病、脑溢血、高血压、干燥综合征、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静、杀菌、止血、止痛、扩张末梢血管、促进造血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兼口苦、喜冷,脉不细数的失眠证,不可使用本方。本方黄连的用量较大,煎煮后的药液也相当苦,一般来说,不能长期用,等症状缓解后,即应减量。女性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经期少食生冷,避免受凉,少剧烈运动。
095. 荆芥连翘汤
里热证治剂,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止痒、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作用。
【方证要点】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炎症和热性体质。
【组成用法】荆芥10g,连翘15g,防风10g,柴胡10g,桔梗10g,白芷10g,枳壳10g,生甘草5g,薄荷5g,黄连5g 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黄连解毒汤+四物汤+清利头面诸药。
四物汤:可用顺口溜“兄弟要归”记住。联想:芎地药归。
清利头面诸药:禁止柴房连接火炽杆。联想:荆芷柴防连桔荷枳甘。
【黄师点拨】荆芥连翘汤是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的经验方,虽不是经典方,但其配伍严谨,其基本结构可以看做是黄连解毒汤与四物汤的合方,再加荆芥、连翘、薄荷、防风、柴胡、枳壳、桔梗、白芷、甘草等清利头目的诸药,使本方的治疗范围集中在头面部。由于疗效明确,方证实在,虽出于后世,但也不可忽视其临床价值。荆芥连翘汤药液极苦,但如果是火体热病,刚开始服用此药,尚可入口,但随着疾病的好转,药液将越来越苦,到这个时候,就应该减量或停服。通常改为每剂药服23天,每天仅服1次。荆芥连翘汤不能滥用,用不好,食欲下降,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辨清体质,这是安全有效使用本方的关键。
【适证加减】红斑狼疮者,加蝉衣、浮萍。
【体质特征】热性体质。多见于年轻人。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潮红或红黑,或浅黑色,也有白里透红者,一般面有油光,易发痤疮,疮体色红易化脓。目睛充血或多眵,唇红,咽喉充血,舌红;胸胁部有抵抗感或压痛,腹肌较紧张;入冬手足易冷,入夏手心热。多易烦躁、焦虑或抑郁,容易失眠,容易头痛头昏,容易皮肤瘙痒,容易晨缰,容易鼻衄,容易鼻塞流浊涕,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女性多月经周期短,量中等偏多,黏稠有血块,易痛经,易有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适用疾病】痤疮、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毛囊炎、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急慢性中耳炎、虹膜炎、酒齄鼻、急慢性上腭窦化脓、鼻炎、鼻窦炎、鼻疖、急慢性扁桃体炎、脱发、肺结核、恶性淋巴瘤、支气管扩张、肺炎、口腔溃疡、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症、丹毒、疖痛、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抵制等作用。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年老体弱、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者慎用。使用本方应注意检查肝功能。

十五、芎归胶艾汤类方
096.芎归胶艾汤
里虚寒性失血证治剂,妇科良方,有补血养血,调经安胎的作用。
【方证要点】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萎黄,两目干涩,所出之血皆暗淡,或挟有少许血块,或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按之软弱无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滑无力。
【组成用法】川芎10g,阿胶6g,艾叶10g,当归10g,芍药15g,干地黄20g,甘草6g。以水700 ml,清酒或黄酒300ml合煮,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阿胶另烊后兑入,分23次温服。不能饮酒水煎亦可。
【方药巧记】阿甘爷要兄弟归。联想:阿甘叶药芎地归。
【胡老点拨】芎归胶艾汤,为四物汤加入阿胶、甘草、艾叶三味。生地、阿胶、艾叶协力以止血,当归、川芎、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故此治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载“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但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痹而主腹痛,当归、川芎、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瘀药。不过芎归性温宜虚于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川芎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川芎。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
【适证加减】口舌干燥、烦躁者,加石膏;心悸明显者,加酸枣仁、龙眼肉;半产后出血不止,若因瘀血内停者,加桃仁、红花。
【体质特征】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肌肤不荣或枯憔,两目干涩,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左腹直肌挛急,腹部一般软弱无力,下腹部知觉钝麻,四肢烦热,下腹疼痛;唇舌淡、苔薄,脉虚弱。
【适用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妊娠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复旧不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者。
【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止血等作用。
【注意事项】功能性子宫出血,因血热妄行者,不宜使用本方。
097.当归芍药散
里虚寒证治剂,古代的养胎方,有止痛、养血、调经、利水及调理妇性血虚体质的作用。
【方证要点】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无出血证,同时伴有脸色萎黄,或有浮肿貌,少气乏力,腹痛绵绵,不甚剧烈,喜温喜按,渴不多饮,舌淡苔白腻,脉弦细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当归10g、川芎15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芍药3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按书比例打粉,用米粥、红酒或酸奶调服,每次5g,每日2次。
【方药巧记】要当兄谢白玲。联想:药当芎泻白苓。
【胡老点拨】方中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当归、川芎调经血并兼补虚,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气,故此治瘀血性的腹中急痛症,其人或冒眩,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虚的表现者。张仲景所述脉证仅“妇人怀娠,腹中绞痛。”(二十)及“妇人腹中诸疾,痛。”(二十二),很不完备。本方主用芍药,伍以归芎,其治瘀血性和腹中急痛当无问题,但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和妇人腹中诸疾痛,虽暗示有瘀血的一面,亦不定必须本方主之。因本方有大量苍术,泽泻等利尿药,应有头冒眩、心下悸、和小便不利等痰饮证候,不可不知。
【适证加减】腹痛、下肢皮肤干燥、舌暗者,合桂枝茯苓丸;口渴、小便不利、浮肿者,合五苓散;四肢冷、腹痛者,合四逆散;月经延期,容易疲惫,颈项强痛者,合葛根汤;水肿伴有精神萎靡、脉沉微者,合真武汤;免疫性疾病长期迁延不愈、伴有抑郁者,合小柴胡汤;伴有严重恶寒感或极度疲倦感、脉沉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浮肿伴有关节疼痛或多汗者,合桂枝加附子汤。
【体质特征】中年女性为多,面色黄,或有浮肿貌,或有眼袋,或有黄褐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腹壁无力,但经常腹痛,大便先不成形后便秘,或有腰腹部重坠感。常有浮肿、头痛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等。常感下肢无力,或有抽筋或麻木等。痛痉、月经量少、周期紊乱或闭经。
【适用疾病】妊娠腹痛、胎位不正、慢性盆腔炎、子宫及附件炎、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闭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硬皮病、黄褐斑、痤疮、过敏性紫癜、贫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干燥综合征、肝炎、肝硬化、多囊肾、肾结石、胆囊结石、尿路结石、习惯性便秘、慢性疲劳综合征。
【药理研究】促进胎盘发育、调节内分泌,松弛子宫平滑肌、调节性激素,抗衰老,增强巨噬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的活性,抑制血凝、增加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焦,改善微循环,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炎、镇痛和镇静,促进电解质的排泄,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等。
【注意事项】腹泻者,方中白芍的用量可酌减。
098.温经汤
里虚寒兼血虚血瘀证治剂,有温中、养血、祛瘀及调理瘦弱干枯女性体质作用。
【方证要点】
1)月经不调、血色暗淡,或痛经,或闭经,或崩漏。
2妇人年五十,下血数十日不止。
3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
上述三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消瘦,皮肤干枯发黄,唇口干燥而不欲饮,或但欲潄水而不欲咽,手掌干枯;自觉手足心热而又恶风、自汗、午后有发热感,或有头痛、恶心;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或迟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当归10g,吴茱萸5g,川芎10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门冬20g,炙甘草10g,桂枝10g,制半夏10g,白芍10g,牡丹皮10g,生姜10g,阿胶1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或加入红枣、桂圆肉等熬成膏滋长期服用。
【方药巧记】吴兄当邀贵人,阿丹夏门老将。联想:吴兄当药桂人,阿丹夏门甘姜。
【胡老点拨】本方既用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降逆止呕以驱胃之寒,又用麦门冬汤去大枣滋枯润燥以补胃之虚,另以当归、川芎、芍药、阿胶、丹皮行瘀和血以调经脉。胃为生化之本,气血之源,胃气利则津血生,此为生新祛瘀兼备的治剂。故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者,并皆主之。本方的应用面很广,并不限于此。以其含有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桂枝汤诸方义及诸方的合并证,即本方的适应证。证情相当复杂,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即可不误。
【适证加减】出血者,加生地黄;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者,加桃仁;闭经、基础体温低,可加鹿角胶、制附子;为使药味可口,加大枣。
【体质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或消瘦,皮肤干枯发黄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有拘急、疼痛或腹胀感。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干燥,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小腿皮肤干燥,无毛。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多或少,色淡或黑色。或有痛痉,或难以怀孕,或易于流产。阴道干涩或外阴皮肤干燥或瘙痒,白带少。性欲低下,容易疲劳,容易腰痛膝软、容易头痛、容易午后面部或身体有发热感,容易失眠、烦躁等。大多有产后大出血、过度生育或流产、或过早作子宫切除,或长期腹泻、或久病、或营养不良、或绝经年老等既往史。
【适用疾病】虚寒性痛经、不孕、闭经、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老年阴道下血、更年期综合征、产后体弱、习惯性流产、不明原因腹泻、血管神经必头痛、睡眠障碍、十二指肠溃疡、心悸、失眠、舌痛、脱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指掌角皮症、手足皲裂、荨麻疹、黄褐斑等。
【药理研究】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子宫及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作用。
【注意事项】体形肥满壮实,营养状态好,面色红润者慎用。不孕症患者服用本方至妊娠后应停服。湿盛胸腹胀满及呕吐者,不宜长期服用。服用本方的同时要多食用猪蹄、鸡爪、牛筋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099.当归四逆汤
表虚寒证治剂,是治疗手足厥寒的专方,有温经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首先排除不呕不利的里寒证,同时伴有猝被寒邪侵袭而见头痛、身痛,或腰痛、腿痛、脚痛,或少腹痛而牵引睾丸,或四肢抽搐,舌淡苔白,脉细欲绝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当归15g,北细辛10g桂枝15g,白芍15g  炙甘草10g,通草10g,大枣3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桂老稍息归昭通。联想:桂甘芍细归枣通。
【胡老点拨】方中通草(古时通草即现在的木通)有通利血脉的作用,加入桂枝汤,同时加入细辛、当归,去生姜,故治血气虚滞于内、荣卫不利于外,因而表虚手足凉而里寒不甚者。此为桂枝汤的加减方。故主荣卫不利的外寒。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专以里寒为治者大异。此所谓厥寒,也为伤寒之寒,以示寒之在外,与厥冷不同。本方治冻疮有验,也由于寒伤于外也。
【适证加减】平素不敢服冷性饮食,偶服之或腹痛或吐泻,或喜温恶寒者,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呈茱萸生姜汤;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以及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脱发、贫血、性欲低下者,合温经汤。
【体质特征】神情萎靡,懒于言语,手足凉,指尖为甚,多伴有麻麻、冷痛,甚至青紫,覆被加热不易转温,夏天也阴冷异常,甲色、唇色、面色较苍白。多伴有头痛、腹痛等,女性多有痛经。
【适用疾病】雷诺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红斑性肢痛、硬皮病,手足皲裂、精索静脉曲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大动脉炎、高血压头痛、脑外伤头痛、三叉神经痛、消化性溃疡、肠痉挛、输尿管结石、肩周炎、慢性腹膜炎、腰肌劳损、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痛经、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梅尼埃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急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缩阴症、阳痿、腱鞘炎。
【药理研究】镇静、镇痛、补血、强壮等。
【注意事项】本方有细辛,不能用散剂;通草一般不用,不影响全方效果。
100. 黄土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治疗便血专方,有调和寒热、止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先便后血,便溏血黑紫,腹痛隐隐,喜温喜按。
2吐血衄血。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瘦弱乏力,心烦热、或手足心烦热,肢寒怕冷或痹痛,腹痛或大便微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甘草、干地黄、白术、制附子、阿胶、黄芩各10g,灶中黄土30g以水1500ml,先煎黄土40分钟,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黄土草地树仔青啊。联想:黄土草地术子芩阿。
【胡老点拨】方中灶中黄土,也称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的特能,伍以生地、阿胶协力止血,佐以甘草、白术理中燥湿。既用附子之大温,又用黄芩之苦寒,故治诸失血阴阳寒热交错互见而陷于虚证者。仲景述证简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十六),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用本方。若就各药主证言之,生地、阿胶皆兼补虚,当有羸瘦、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证,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征候。附子伍白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证,与生地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与黄芩合用而治热烦,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证,虽未必一时俱见,但亦绝不能一无所见。应用时,伏龙肝常用至50150g,可先煮数沸,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本方不仅治下血,也主吐血、衄血。
【适证加减】胃寒较甚而食欲不振者,黄芩宜炒用;腹痛甚者,加肉桂;出血甚者,加人参、三七、炮姜。
【体质特征】羸瘦、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貌;肢寒、或麻痹不仁,腹痛或大便微溏;心烦、或四肢苦烦热;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适用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大便者。其他的以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出血性休克、肠伤寒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痛、直肠溃疡、痔疮、尿血、吐血、鼻衄、前列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血精、性交出血等。
【药理研究】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使血液黏度增高,促进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注意事项】若无黄土时,可用赤石脂来代替。从临床实际来看,不用黄土及替代品仍然有效。黄土汤中,黄土可去而黄芩不可去。李时珍说黄芩擅治“诸失血”, 主治吐衄、下血、尿血以及崩中漏下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101.肾气丸
里虚寒证治剂,有温阳、利水、强壮的作用。
【方证要点】
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2)腰膝冷痛,下半身常有冷感,或小便失禁,或夜间多尿或遗精。
3)短气而小便不利。
4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此名转胞,小便不得出。
5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上述五项均为本方主治,凡见一项,即可考虑使用本方。但须伴有神情倦怠,肌肤松软,饮食正常,畏寒,手足不温,或少腹不仁,或阳痿,舌淡而胖、苔白,脉沉弱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方证第4项中“烦热不得卧” 原因有二,半由于津血枯燥,半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行,上压胸膈膜,阻碍呼吸,因而倚息不得卧;“转胞”, 即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排尿系统纠结、折叠而致使小便不得出,宜以本方使排尿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小便利即愈。
【组成用法】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山萸肉15g 山药15g,生地黄20g,附子5g,肉桂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做成丸药。
【方药巧记】贵妇谢令弟担鱼药。联想:桂附泻苓地丹萸药。
【胡老点拨】本方主用生地,佐以补中益气的山药,和收敛固脱的山萸肉,以滋精气壮血脉。复以茯苓、泽泻利小便。以丹皮祛瘀血,桂枝通利关节,附子振兴沉衰,故此治瘀血水毒交互为患而陷于阴虚证,以至下焦痿痹、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失禁、或腰腿酸软、或痹痛、或虚热烦者。排尿不畅顺,多由于肾气虚,气化不利所致。本方强壮补虚,使肾气旺,气化正常,而使排尿正常。用本方治子宫下垂也常有验。他如老人小便失禁、男子阳痿、妇人带下等亦多用本方。总之下焦虚证多用之,名为肾气丸,即由于此。
【适证加减】口渴、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气短、自汗,合并糖尿病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腰痛、下肢浮肿者,加怀牛膝、车前子,名济生肾气丸。
【体质特征】中老人多见。神情倦怠,易疲劳,肌肤较松软,腰膝酸软、下半身尤其下肢常感寒冷,或有浮肿,时常出现烦热感。小腹部松软无力或拘急不适感。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白内障、前列腺肥大等。
【适用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病、尿崩症、阿狄森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产后水肿或尿闭、术手尿失禁、脊髓性尿潴留、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或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浑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慢性鼻炎、慢性偏桃体炎、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耳鸣、耳聋、复发性口腔溃疡、齿痛、湿疹、老年性皮瘙痒症、苔藓样皮炎、阴门瘙痒症、黑变病、阳痿、遗精、早泄、不育、不孕、带下病等。
【药理研究】具有降低糖尿病人血清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提高血浆胰岛素均值,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和尿糖浓度,预防健康老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清脂蛋白,增强免疫,抗脂肪肝,补充微量元素等作用。
【注意事项】形体状实,脸色暗红而有油光,脉滑数者慎用,误用本方可出现皮疹、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102.炙甘草汤
津血枯燥证治剂,经典的温补性滋阴方,有补血强心强壮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心动悸,脉结代。
2咳吐粘痰,痰涎较多,恶心剧甚。
上述两项均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倦怠,面色憔悴,贫血貌,皮肤干枯,不喜冷性饮食,头昏,多梦或失眠,手足烦热,便秘,舌淡或暗,苔薄或无苔,脉虚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炙甘草10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冬15g,地黄50g,阿胶10g,桂枝10g,生姜15g或干姜5g,火麻仁10g或甘杞子15g,大枣30g。以水1500ml,加入黄酒或米洒5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老将贵人麦地找救阿妈。联想:甘姜桂人麦地枣酒阿麻。
【胡老点拨】本方又名复脉汤。以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津血于内,以桂枝去芍药汤调荣卫于外,尤其增量甘草、大枣,更加人参大补中气以资血气之源。此治津血枯燥而心动悸、脉结代的良法,不过重用甘寒,方后虽有复脉之名,若虚脱的阴虚寒重证,脉微欲绝、或无脉者,本方不可与之。本方证常见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煎药用酒很重要,不用酒煎效果差。原用药说明用酒煎(酒=7∶8),临床改煎成后兑入黄酒2030毫升同服效也佳。本方补虚润燥,若肺结核后期骨瘦如柴,往往有用之的机会。劳热咯血不止,以本方去桂姜治之有效。
【适证加减】心悸、动则气促,加龙骨、牡蛎;食欲减退,加山药、砂仁;消瘦乏力,加天冬;恶心呕吐,加制半夏;劳热咯血不止者,去桂枝、生姜或干姜。
【体质特征】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枯,贫血貌。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患者萎靡,有明显的动悸感,并可伴有早搏或心房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
【适用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肿瘤恶液质、肺癌、低血压、各种出血性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便秘、失眠、口腔溃疡、老年性皮肤瘙痒、崩漏、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高龄老人营养不良等。
【药理研究】具有止血、促进造血、抑制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强高级神经活动,旺盛新陈代谢等作用。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宜减少服药量,一剂药服用23天。喜冷恶热之心悸脉结代证不可使用本方,因热性病不宜使用温补药。
103. 酸枣仁汤
血虚失眠证治剂,有除烦助眠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悸而不得眠。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皮肤干枯,咽干口燥,指甲、唇口苍白,头晕目眩,或手足烦热,或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酸枣仁30g,川芎10g,茯苓10g,知母10g,甘草5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枣甘兄服知。联想:枣甘芎茯知。
【胡老点拨】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的作用。本方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川芎、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故治虚烦不得眠而心悸者。失眠的原因有多种,猪苓汤证的失眠因水郁化热上扰而致神不安,利水则安。本方证是血虚,故养血则已。又本方证的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又本方证确属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也,临证时须细辨之。因虚而发烦心悸,夜不能眠,可服本方。无论嗜睡、失眠,无论生、熟酸枣仁皆可治之,若病非因虚起,百试无一验。
【适证加减】多梦惊悸眩晕,合温胆汤;腹胀、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胸闷、心悸、乏力者,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烦热甚者,加山栀、连翘、黄芩等。
【体质特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不定愁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疑病症、梦游、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嗜睡症、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偏头痛等。
【药理研究】具有催眠、镇静等作用。
【注意事项】酸枣仁、知母有缓下作用,有腹泻或大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十六、麦门冬类方
104.麦门冬汤
津虚里热挟痰证治剂,滋补性降逆治剂,有健胃镇咳的作用。
【方证要点】咳嗽喘急,喉中痰涎粘着不去。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口干舌燥、或渴欲饮水,日晡发热,手足心热,干呕、或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舌红少苔,脉虚数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麦门冬70g,制半夏10g,人参10g,生甘草10g,大枣20g,粳米30g或山芍30g。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夏门人觅甘枣。联想:夏门人米甘枣。
【胡老点拨】方中麦冬甘寒质润为一补虚润燥药,而有健胃镇咳等作用,本方用为主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中益气,半夏下气逐饮,故此治虚火挟痰因而咳逆上气、咽中枯燥、痰涎粘著不去者。慢性咳喘、结核病多有因咳喘日久吐出大量痰液,同时痰饮阻滞胃纳欠佳,致使津液大伤,因见咳喘连绵、咽喉不利。这种情况健胃生津是关键,而佐以降气化痰和清润。因此本方证常用于咳喘病的后期或恢复期而有咽喉不利者。本方麦冬用量在24g以上,方显其效。
【适证加减】咽喉黏痰感者,合半夏厚朴汤;咽喉干痛者,合桔梗汤;汗出而渴、舌面干、脉或洪或大者,加生石膏;皮肤枯、涩、痒或出血者,加生地、阿胶;心悸、气短、舌淡者,加桂枝;悸动者,加龙骨、牡蛎。
【体质特征】多形体羸瘦而皮肤干枯,营养不良;多伴有进食困难、呼吸困难、发音困难等,大便多干结。
【适用疾病】慢性咽喉炎、百日咳、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肺不张、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肌萎缩、肌营养不良、帕金森病、老年性肌肉萎缩、肺癌、恶性肿瘤中晚期等。
【药理研究】镇咳、祛痰、扩张支气管、抗炎等。
【注意事项】体格壮实、面色红润者慎用。
105.竹叶石膏汤
津虚里热证治剂,热病后期的调理方,有清热养阴的作用。
【方证要点】热性病后期,身热不退,咳喘少痰,欲呕。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消瘦,少气乏力,口渴,喜冷,痰涎胶着难去,食欲不振,自汗,盗汗,或少寐,舌嫩红少苔,脉细软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竹叶15g,生石膏30g,西洋参10g或生晒参10g,麦门冬30g,生甘草10g,制半夏10g,粳米30g或山药30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竹石老觅夏门人。联想:竹石夏门人。
【胡老点拨】本方于麦门冬汤去大枣,加竹叶、石膏而成。竹叶,《名医别录》谓:“甘淡、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有外清温暑之热(《重庆堂随笔》)的作用。故此方治麦门冬汤证热甚而烦渴者。急性热病、肺结核后期常现本方证,宜注意。
【适证加减】肿瘤后消瘦贫血,合炙甘草汤;出血加阿胶、地黄。
【体质特征】消瘦和虚弱,语言低微,前人常用“虚羸少气”、“骨瘦如柴”、“形瘦骨立”等来描述。或干咳,或气喘,或干呕,或呃逆,或盗汗,大多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烦躁口渴等。舌多嫩红少苔,脉象细软无力。
【适用疾病】发热性疾病的恢复期低热、急性脊髓炎、小儿夏季厌食低热、瘦弱体质的肺炎、瘦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肿瘤放化疗后的低热口干及舌燥、多汗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热、抗炎、祛痰、镇咳、强壮等作用。
【注意事项】舌淡,大便不成形者慎用。凡没有身热、口渴、喜冷、脉虚、呕吐等任何一症者不可使用原方,应随症加减。
106. 生脉散
里虚热证治剂,暑天保健用方,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
【方证要点】口渴咽干,气短多汗。
上述证候即为本主治,但须排除表证,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憔悴疲惫,头昏眼花,懒言,呛咳少痰,舌质嫩红无津或苔薄舌淡而干,脉虚细、虚数或散大无力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本证如发生于外感热病中,还可见汗出淋漓,高温骤降等症状。如结合检查血压,可见血压下降。本证如进一步发展,则可因汗出不止,津液不断耗伤而致虚脱。
【组成用法】人参10g,麦冬15g,味子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生脉散,参麦味。
【方义解析】方中人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消热生津,五味子收敛止汗生津,麦冬味甘,五味子味酸,二药合用,又能酸甘化阴。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而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方剂,使气复津生,汗止津存。
【适证加减】津虚有热者,宜用西洋参代替人参;心悸,加桂枝、甘草;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体质特征】精神萎靡,憔悴疲惫,汗出多,气喘吁吁,头昏眼花,心悸胸闷,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心下痞硬;脉虚弱,舌质嫩红。
【适用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心肌炎、发热性疾病后期体质虚弱、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神经衰弱、日射病、高原病、多汗症、高龄老人的食欲不振等,还可用于运动员以及从事航天、潜水、多汗症、高温作业人员的保健。
【药理研究】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微循环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机体耐缺氧、耐应激、抗感染、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等。
【注意事项】本方有收敛作用,如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津液未伤者,不宜使用。

十七、木防己汤类方
107.木防己汤
里饮冲逆证治剂,有利水、清热、健胃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满喘咳,心下痞坚,烦渴欲饮。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瘦弱,少气体倦,倚息不得卧,短气,小便不利,纳差,面目肢体浮肿,或面色黧黑、或心悸,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沉紧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木防己15g,生石膏50g,桂枝10g,人参15g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次温服。
【方药巧记】梵高贵人。联想:防膏桂人。
【胡老点拨】方中木防己逐水饮,佐人参以治心下痞硬,桂枝以治气上冲,石膏解烦渴且能稀薄痰结以治痞坚、喘满,故本方主治水饮、其人面色黧黑、喘满、心下痞硬而烦渴欲饮者。茯苓利小便,芒硝除坚满,于木防己汤去石膏加此二味,故治木防己汤证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而烦渴者。木防己汤方证很似长久咳喘出现的肺心病而见肝脾肿大症。又适用于心脏病见胸闷、心悸、无面色黧黑、心下痞坚者。
【适证加减】胸闷喘息,心胸壅塞者,合葶苈大枣汤;心烦、咳吐黄粘痰者,合小陷胸汤; 肺心病桶状胸,合苓桂术甘汤; 心下痞坚甚者,加枳实、白术;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名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体质特征】形体消瘦,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口舌干燥,多饮,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紧。
【适用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渗出性心包炎等;血栓性静脉炎、肋软骨炎、渗出性胸膜炎、关节炎、尿毒症等。
【药理研究】有抗组胺、抗乙酰胆碱、解除平滑肌收缩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证大多为器质性疾病,且多为中晚期,使用本方只能消除或改善部分症状而难以根治,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108.防己黄芪汤
表虚湿停证治剂,有固表、利水的作用。
【方证要点】汗出恶风,身重,腰以下当肿及阴。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气冲而致的四肢肌肉轻微跳动证候,同时伴有小便不利,大便溏,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 黄芪30g,粉防己15g,白术15g,生甘草3g,生姜10片或干姜10g,大枣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房七叔炒姜枣。联想:防芪术草姜枣。
【胡老点拨】本方为桂枝汤去桂枝、芍药,加防己、黄芪、白术而成。无表邪则去桂枝,津液未伤则去芍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四药相伍,补中健胃而外以实表,另以白术、防己祛水,故治胃虚于里而气不足外,见脉浮、汗出、恶风、身重、下肢肿重者。方中黄芪,一般认为其功可补气,为误,《神农本草经》言“主大风”,即治疗气虚于表而恶风特甚,虽居密室亦感风寒的来袭,故黄芪的作用主要在于补表虚。仲景原文虽以症状相似而言风湿、风水,但据方义,并非发汗之剂,当属皮水之列。
【适证加减】下肢疼痛并有浮肿明显者,加怀牛膝;血脂高者,加泽泻;头晕头痛、腰腿无力者,加葛根;胸痛、头晕、心绞痛者,加川芎、丹参;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散;精神萎靡、下肢肿甚者,合真武汤。
【体质特征】肤色黄暗或黄白,肥胖、肌肉松弛而易疲劳,皮肤湿润,多汗或易汗,易于浮肿,尤其是下肢浮肿为多,且多伴有膝关节疼痛。腹大而松软,食欲旺盛,以中老年女性多见。
【适用疾病】特发性消肿、功能性消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风心病、肺心病、变形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糖尿病、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狐臭、多汗症、汗臭、黄汗等。
【药理研究】解热、镇痛、利尿、扩张血管、抗炎、升高白细胞。
【注意事项】许多临床报道中,黄芪和防己的用量都较大,均在60g以上,可参考使用,而甘草的用量不宜过大,36g为宜。服用本方后,往往小便量增大,可作为取效指标之一。另外本方的剂量也应参考患者的体重,大致上应与体重呈正比。
109.防己茯苓汤
表虚气冲证治剂,有固表、利水、降冲的作用。
【方证要点】四肢浮肿,按之没指,四肢肌肉轻微跳动。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汗出,恶风,口不渴,腹胀满,小便不利,舌淡苔白略腻,脉沉紧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防己l5g,黄芪15g,桂枝15g,茯苓30g,甘草6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放弃灵芝草。联想:防芪苓枝草。
【胡老点拨】防己、茯苓利尿逐水,黄芪补虚实表,桂枝、甘草降冲气而和荣卫,表气实营卫调则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治皮水的正法,茯苓重用在于利水,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本方治浮肿,适用于表虚证的浮肿,当有汗出恶风症。本方与防己黄芪汤近似,都有表虚不固而见浮肿证。防己黄芪汤证表虚较重故黄芪用量大,无四肢肌肉聂聂动证则不用桂枝、茯苓,而用白术利水;本方证四肢肌肉聂聂动而用桂枝、茯苓,从用药不同可看出两方的特点。
【适证加减】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大便溏者,加大腹皮、薏苡仁;恶寒者,加附子。
【体质特征】肤色黄暗或黄白,肥胖、肌肉松弛而易疲劳,皮肤湿润,恶风,多汗或易汗,易于浮肿,易四肢肌肉微微抖动。腹大而松软,食欲旺盛,以中老年女性多见。
【适用疾病】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心脏病水肿,肝硬化腹水,黏液性水肿,贫血性水肿,肥胖病,风湿病,特发性水肿,特发性震颤,慢性腹泻,羊水过多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及上方中的防己品种应采用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此又称为汉防己,饮片名粉防己。广防己(木防己)含有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马兜铃酸,则不宜使用。传统上认为汉防己治水,多用于水肿;木防己治风,多用于关节炎。传统上认为防己苦寒,不宜大量使用。

十八、枳实类方
110.枳术汤
水饮内聚证治剂,有利水、散结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下硬满,边界清楚,小便不利。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心下硬满呈中高边低,外坚中空,按压可有疼痛感,食欲不振,胃中有水声,昏眩,舌淡苔白,脉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实20g,白术2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方中枳实行气、破结而消胀满,伍以逐饮利尿的白术,故治里有水饮、心下坚满而边界清楚又见小便不利者。根据条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十四)所述,该方证当是腹部软组织水肿之类病变,急慢性皆可见,依证用之多验。
【适证加减】胃脘痞硬不甚突出的体弱及年老病人,枳实的剂量宜小于白术,或改用枳壳;内脏下垂者,增大枳实用量,可递增至60g饮食不香,胸脘胀满,呕恶吞酸者,加砂仁、木香,名香砂枳术丸
【体质特征】消瘦体倦,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或肠鸣便溏。
【适用疾病】胃石症、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症等出现动力障碍而有胃液潴留等;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胆石症,子宫脱垂、肛管直肠脱垂、单纯性睑下垂、面神经麻痹、震颤麻痹、疝气、痛经、肥胖症等。
【药理研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失调、利尿与行气等作用。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本方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111.枳实芍药散
里虚夹实证治剂,有行气活血,除胀止痛的作用。
【方证要点】产后小腹胀痛,心烦难以安卧。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胸胁满闷不适,恶露量少不畅,或脘痞不食,舌淡或暗、苔薄,脉沉或弦等旁证方可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枳壳30g,白芍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也可以研成细末用麦粥、或米粥、或蜂蜜调用,每次5g,每日23次。
【胡老点拨】本方枳实伍以除血痹、治腹挛痛的芍药,故治血阻气滞而腹满痛者。以麦粥下之,不外于安中养正之意,本方也主痈脓。本方理气养血而解腹挛痛,不论男女皆可用之,但病久痛有定处,痛如刺者应加用祛瘀药,或用下瘀血汤为宜。本方证以腹满挛痛或有心烦不安为辩证要点。
【适证加减】两胁疼痛者,加柴胡、甘草。
【体质特征】患者自觉胀痛,腹部肌肉紧张,按压疼痛,往往伴有便秘、呕吐、不能进食,舌苔厚等。
【适用疾病】肠痉挛、胆绞痛、支气管痉挛、习惯性便秘、痛经等。
【药理研究】具有解痉、调节平滑肌功能、抗胃溃疡、镇静、镇痛、升压、增加心脑肾的血流量作用。
【注意事项】精神萎靡、贫血者慎用。
112. 橘皮枳实生姜汤
里虚寒证治剂,有行气化饮,和胃降逆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气塞,短气。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胸痛一证,同时伴有心下痞满,呕吐气逆,舌淡苔白,脉沉弦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橘皮50g,枳实10g,生姜2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本方于橘皮汤倍增橘皮、生姜用量,更加下气消痰、除胀破结的枳实,故治橘皮汤证逆满剧甚而心胸痞塞者。本方证可见于由胃病引起胸闷气短,也可用于由肺心疾病引起的胸闷气短。
【适证加减】干呕、嗳气、呃逆者,且伴有得温则减,得寒则甚,手足轻微厥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胸无气塞等旁证者,去枳实并减半橘皮生姜用量,名橘皮汤。橘皮汤证哕逆剧烈而急迫者,且伴有虚烦不安,口干舌燥,纳差少气,手足心烦热,舌质嫩红,或有裂纹等旁证者,橘枳姜汤去枳实,倍增橘皮用量,加治咳逆上气的竹茹,再加甘草、人参、大枣安中缓急,名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再加半夏治呕哕诸逆尤妙,百日咳哕逆者用之亦验。
【体质特征】胸中堵闷,气塞感明显,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或弦;或咽中不利,或喉中有痰。
【适用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扩张气管、平喘、解痉等作用。
【注意事项】短气甚而胸闷不太明显者,属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胸闷气塞甚而短气不太明显者,属橘皮枳实生姜汤证,临证宜审主客择一而用之。
113.外台茯苓饮
里虚停饮证治剂,有祛水、消胀、进食的作用。
【方证要点】胸闷气塞,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短气乏力,嗳气,小便不利,大便多溏,或常自吐水,舌淡、苔白微厚或腻,脉沉细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治。
【组成用法】茯苓、人参、白术各15g,枳壳10g,橘皮15g,生姜20g。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450ml,分3次温服。
【方药巧记】富人陈叔支疆。联想:茯人陈术枳姜。
【胡老点拨】本方是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茯苓、白术而成,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心胸满甚,可酌增橘枳用量;痛剧可加延胡索。
【适证加减】呕吐较重者,加半夏;胸闷气塞甚者,增量橘皮、枳壳用量;胸胁、脘腹痛剧者,加延胡索。
【体质特征】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胸闷气短,腹胀食少,小便短少,大便溏,舌质淡,苔薄少或苔白微厚或腻
【适用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支气管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利尿,抗心肌缺血、缺氧,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扩张气管、平喘、解痉等作用。
【注意事项】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病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十九、栀子类方
114.栀子豉汤
里热证治剂,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中懊憹,心烦不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结胸证,同时伴有大便不溏,喜冷,按之心下柔软,或身微热、手足温、但头汗出,或饥不欲食,舌红、苔薄白或黄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心中懊憹,即心中烦闷而说不出地难受,实即心烦剧烈的意思;胸中窒,即指胸部的正中间有窒塞感,实即食道狭窄的自觉症;心中结痛,即胃上口处有结滞疼痛感,实即该部位发炎的证候。
【组成用法】栀子15g,香豉20g。以水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豆豉目前的炮制方法无统一规范,或温或寒之性不明,所以黄煌教授常以连翘代之,与栀子用量大致相同,其除烦解热宣透之用甚佳。
【胡老点拨】方中二物均属苦寒除热药,并均有解烦的特能,合以为方故治烦热而心中懊憹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性病的后期或慢性病某阶段,以胃胸疾病较多见,如食道病变、食道裂孔疝、肺结核、胃病、冠心病等。本方所主之烦,仲景用“虚烦”、“烦热”来描述,并兼见“胸中窒”或“心中结痛”。栀子豉汤的腹证,由于胃中空虚,故按之心下濡,“虚”旨在说明里无实证,这便是本方证所主虚烦的意义。
【适证加减】少气者,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呕吐者,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心下胀满者,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汤证更有宿食、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名栀子大黄汤。
【体质特征】声音洪亮,语速较快,主动陈述病情,脸部表情丰富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等,或患者自我主观感受到的乏力、怠倦、气短、头晕与医者所诊不相一致或互为矛盾,舌红、舌苔或黄或腻或浊或薄白。
【适用疾病】失眠、小儿夜啼、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病;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憩室、食管癌、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倒经等;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胆囊炎、黄疸型肝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鹅口疮、急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炎、舌炎、中耳炎、结膜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保肝、利胆、镇静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溏者,不可用,不得已而用者,必须配以干姜。栀子豉汤类方均苦味甚,难以吞咽,但适合本类方治疗的患者却不畏其苦或口中不觉苦,待症状缓解,舌苔渐退后会越喝越苫,这也是疾病向愈的—个指征。本方栀子必须生用,除烦清热作用强,炒黑则疗效大打折扣。山栀子久服易导致眼圈发黑或面色发青,停服后可以消退。有报道称,栀子内服有出现荨麻疹或粟粒样丘疹的过敏反应。
115. 栀子柏皮汤
里湿热证治剂,治黄疸的专方,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方证要点】黄疸病见手足发热而心烦。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没有可汗之表证(如发热,无汗恶寒等),没有可下之里证(如腹满拒按,大便不利等)。伴有小便短赤少,身热,口渴,汗出不彻,目赤红肿、或分泌物多,舌红苔黄腻,脉数滑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
【组成用法】栀子15g,甘草5g,黄柏10g。以水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栀子柏皮汤,加草便成方。
【胡老点拨】栀子、黄柏解热止烦,并有祛黄功能;甘草缓急迫。故本方治黄疸证烦热而急迫者。可用于阳黄身热,腹不胀满,大便自调的病证。本方不用大黄,其所主的证候当较茵陈蒿汤为轻。总之,黄疸病发烦热而不可下者,宜本方。
【适证加减】皮肤瘙痒流水者,加麻黄、杏仁、苡仁、生石膏、连翘;肝病发黄或胆道感染发黄者,合大柴胡汤、茵陈蒿汤;黄带淋漓或尿频、尿急、尿痛者,合猪苓汤。
【体质特征】体格壮实,面有油光,多汗易汗,身热,烦躁。或黄疸,或黄汗,或尿黄,或分泌物发黄,或皮肤瘙痒、发红、流黄水,或身体发热,或关节红肿热痛者。女性多有黄带淋漓,男性脚气多汗。舌苔黄腻。
【适用疾病】湿疹、皮炎、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感染、性病、疖、丹毒、急性肝炎、胆道感染、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睑缘炎、虹膜炎、鼻窦炎、慢性鼻炎、中耳炎、宫颈糜烂、盆腔炎、阴道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汗症、前列腺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利胆、抗菌、解热等作用。
【注意事项】此方可煎汤外洗。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有腹痛拒按、便秘之里证者忌之。因本方没有解表攻里的作用。
116. 栀子厚朴汤
里热气滞证治剂,有理气、除烦的作用。
【方证要点】心烦,胸闷腹胀,卧起不安。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排除结胸证,同时伴有腹部拒按,喜冷,纳呆、或呕恶、嗳气,平时大便不溏泻,舌红苔黄腻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注意:腹满不拒按者不宜使用枳朴,不喜冷者不宜使用栀子。
【组成用法】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栀子厚朴汤,枳壳相配良。
【胡老点拨】方中栀子解烦热,厚朴、枳实消胀,故治心烦热而腹胀满者。由于心烦热和腹胀满,故使其人卧起不安,此证亦多有,宜注意。
【适证加减】烦甚者,加连翘;食道炎、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常焦躁不安,舌红唇红、咽喉充血者,合半夏厚术汤,或合大柴胡汤;焦虑、睡眠障碍、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等,合半夏厚朴汤,或合温胆汤,或合黄连解毒汤;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者,合茵陈蒿汤。
【体质特征】声音洪亮,语速较快,脸部表情丰富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心烦喜冷,腹胀拒按,卧起不安,舌质红而舌苔黄腻较厚。
【适用疾病】急性食道黏膜损伤、食道炎、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鼻出血、舌痛、多汗症、麻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小儿哮喘、小儿厌食等。
【药理研究】具有镇静、利胆、抗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溏者不可用,不能食冷性饮食者亦不可用。因大便溏和不喜冷性饮食均是肠胃有寒的表现。
117.栀子干姜汤
上热下寒证治剂,有清胸膈之热,温肠胃之寒的作用。
【方证要点】身热微烦,大便溏泻、或呕吐。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但须伴有喜冷食而不敢食之的寒热矛盾现象,不渴,肛门不灼热,或口苦,或腹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或黄,脉数或沉等旁证方可准确辨为本方证。此证往往服凉性药后心烦即见轻便,但便溏却见增重;若服热性药则便溏虽轻,然心烦即见加重。故必须寒热药并用方能取效。
【组成用法】栀子15g,干姜1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胡老点拨】栀子豉汤不用豆豉,而伍以温中的干姜,故治栀子豉汤证烦热较轻而有呕逆或下利者。本方证上热下寒,多见于误治或慢性胃肠病疾患。《伤寒论》第80条说:“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身热不去、微烦”是栀子证,“大下之”含义为腹泻或便溏,虽下利而不臭,属于干姜证,仲景每于误下后用干姜,此是经方用药定式。
【适证加减】烦甚者,加连翘;肠鸣腹泻者,加炒扁豆、炒山药。
【体质特征】患者呈上热下寒的错杂现象,既可见身热心烦、胸中窒、或心中结痛、口苦、胃脘灼热等上热证候,又可见腹痛、肠鸣、便溏、四肢不温等下寒证候。
【适用疾病】本方证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生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炎、胆囊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药理研究】具有利胆、解毒、抑菌、促进消化等作用。
【注意事项】凡无上热下寒错杂现象者,即不可用。




上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四
下一篇:方海拾贝(修订)之六(完)

0

主题

151

积分

37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1
发表于 2015-12-12 16: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s: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5:04 , Processed in 0.22065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