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69|回复: 42

仲景大道(大道至简 不二法门)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5-11-23 14: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开篇絮语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系统,自清末以来,中国人普遍丧失了民族自信心,于是将老祖宗的东西都抛弃了。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医不仅不能消灭,而且要振兴,要输出到全球去。中医人任重道远。从建国以来,有很多一流的国医大师,但是现在所剩也是凤毛麟角了,并且都已垂垂老矣!余爱好中医,近年来对仲景伤寒和金匮颇有心得,遂熔铸于一炉,希望能说破仲景不二法门,有助于业医者。

此帖子曾两次在天涯发表,希望有出版商助我,惜无人应答。原来此论坛速度缓慢,所以未发表在此,今天再次移步于此,希望能得到更多真正中医人的支持。


中医,自近代西医学的传入以来,便沦落到一种不堪的境地,中医被绑架、被肢解、被畸形地发展着。

俗话说:“急性子碰上个慢郎中。”中医,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只适合于不疼不痒的慢性病,适合于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被西医抛弃的病。

中医,连中医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瞧不起自己,对于一个病人,十个中医会有十种判断,会有十种处方,百个中医会有百种判断,会有百种处方。大家各以自己的家学门派,禀赋学识,医疗实践,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更因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陋习,各秘其所秘,遂将中医肢解得七零八落,结果就导致了普遍的声讨,欲将中医推翻甚至取缔。

实际上,并非这样。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就有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规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惜乎的是我们数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认识清楚,即使认识到了,也没有能够统一下来成为定论,结果反而被历史给湮没了。这个成熟的理论和实践、规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代表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中医作为一种医疗手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然,也将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既不能把仲景吹上天,也不能把仲景踩到地狱。

张仲景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并不是他是第一个著书的医生,实在是由于他的中医理论、中医规范、中医组方、诊疗技巧的先进、科学、系统,后人无出其右者。金元以来的温病学派以及各种流派总想打倒他,从而建立中医的新理论、新规范,但是事与愿违,因为违背了疾病的自然传变规律和证治规律,最终都还是走入了死胡同,最终还是得到仲景那里乞灵。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重新恢复和光大仲景理论的地位、中医证治规范,而不是相反。现在是时候了。历史上的注释已经非常多了,本书无意于再做一个注释。本书希望用现代人理解的文字来系统地讲解自己对于仲景理论、证治规范的认识,从而拨开云雾,重见中医的湛湛青天。

本书从历代医家那里获得了不少开悟,尤其是清代以来的名医,对于当代已故伤寒名医胡希恕老先生、已故美籍华裔伤寒名师倪海厦先生的不少高见,本书有不少直接采用的地方。在此一并向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先贤表示无限的感谢!

当然,中医包罗万象,而笔者学识有限,只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所心得,所以所论也只限于伤寒金匮,其它针灸等诸多学问还有待于高明之士论之。







上一篇:吃药后难受的胃癌病人
下一篇:经方故事
阴阳调理q415594263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不传之秘

欲要学习中医,首先要明白中医的五个不传之秘。一是要辩证论治。中医和西医观念迥然不同。西医是局部辨病,是流水作业。中医是整体辩证,具体来说是从六经八纲辩证,是差异化治病。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于每个病人,医生首要做的就是从六经八纲辩证,分清属于哪一经哪一纲的病。胡希恕老先生认为辩证是中医尖端的尖端,是最高级别的学问。二是要弄通组方。伤寒论中有112个方子,这些方子的组成为什么是这样组成的,要精思善转。三是要弄通药量比例。组方在量上的科学性经过当代学人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药量比例是中医疗效的暗藏秘密。四是要掌握煎煮方法和饮用方法。煎煮和饮用是中医疗效的另外一个重要秘密。五是要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性和使用方法。
中医为什么自近代以来,屡遭人们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医缺乏足够的疗效。为什么会缺乏良好的疗效?其原因就是人们一是抛弃了伤寒论,认为伤寒论只能治疗外感,不能治疗内病和杂病,抛弃了伤寒论六经八纲这一套科学的临床诊断大法,而代之以殊乖大旨的其他理论,从而走上了一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歧路;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为什么不会用中医诊断?这也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有问题,抛弃了伤寒论中的经典大法,而代之以错乱悖谬的拼盘大法。指导思想既乖,自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二是因为度量衡制度的改变,人们错误地认识了伤寒论原书中的药量,用药量极其小于原量,造成了原来可以“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变成了现在需要数十剂方能有效的糟糕现状。
所以中医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业医者。大家不要埋怨不己知,而是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我们做好了这个,那么,中医还要不要存在和发展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过三关
中医过三关之第一关——辨明六经八纲之属
作为医生,遇到病人,首先就要进行这么一个辩证,属于六经病的哪一经或者哪几经病,属于八纲中的哪一纲或者哪几纲病。没有这样的功夫,就不要给人看病,看也是瞎看,纯粹是蒙的。这也是胡希恕老先生一再谆谆教诲的辩证是尖端中的尖端。实际上,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如果说中医也有过三关的话,那么六经八纲辨证就是过三关的第一关,任何一个中医业医者都应该过这一关。
仲景认为,人体疾病可以概括分为六经八纲九因之病。
何谓六经?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一身亦可分为阴阳。仲景认为,人体有三阳病,三阴病。三阳从表到里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阳是表,少阳是半表半里,阳明是里。三阴从表到里分别是少阴、厥阴、太阴,少阴是表,厥阴是半表半里,太阴是里。三阳有三阳的系列病证,三阴有三阴的系列病证。
六经
病位
病性
病质
太阳
少阳
半表半里
半寒半热
半虚半实
阳明
少阴
厥阴
半表半里
半寒半热
半虚半实
太阴

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由阳及阴,由表入里,病情是逐渐加重的,反之则反。咱们医生治病恰恰相反,是逆着治疗,阳明病治成少阳病,少阳病治成太阳病,太阴病治疗成厥阴病,厥阴病治疗成少阴病,三阴病治疗成三阳病,这是正治,病情逐渐转轻了。如果太阳病治疗成少阳病了,少阳病治疗成阳明病了,少阴病治疗成厥阴病了,厥阴病治疗成太阴病了,三阳病治疗成三阴病了,越来越重了,这就是误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仲景所谓的六经并非经络名称。
何谓八纲?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辩其大纲,表里是辩其病位,寒热是辩其病邪性质,虚实是辩其体质。病人一来,作为医生,首先要辨明六经八纲之属。
关于八纲,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学人进行总结,以使初学者有所遵循,但是各家各派,纷纭不已,难以统一。现代医家普遍总结为若干症候群,我觉得这种分类比较好,容易为初学者掌握。下面试作厘清:
阴:阴的意思很多。一个意思是指阴液,清热派常说的滋阴就是指的这个。从临床来说,阴不足的表现是舌头瘦小、舌体瘦小、舌体红紫、舌苔黄厚、舌有芒刺、舌有裂纹、光剥苔、黑苔、红苔、紫苔、小便黄短、小便疼痛、小便淋涩、大便干结、大便数日一行、食欲旺盛。一个意思是指六经里面的三阴经病。
阳:阳的意思也很多。一个意思是指肾阳虚。火神派常常提倡要扶阳,扶的就是这个肾阳。阳虚的症状就是舌体淡胖、舌苔白、有齿痕、口淡无味、二便调或大便溏希,大便颜色青、黑,五更泻、大便频、里急后重、小便频、清、长、夜尿多,四肢冰凉,怕冷、爱喝热饮,爱吃热饭。
寒:怕冷、怕风、头紧、头痛、四肢酸痛、流清鼻涕、吐白痰冷痰青痰稀痰泡沫痰、鼻塞、舌体淡胖、舌苔白、有齿痕、口淡无味、阴冷、二便调或大便溏希,大便颜色青、黑,五更泻、大便频、小便频、清、长、夜尿多,四肢冰凉,爱喝热饮,爱吃热饭、嘈心、常有呕吐感、食欲不好,白天常欲睡眠。
热:怕热、大汗、眼鼻干涩、咽干口干口渴口苦口臭、喜饮冷水、喜吃冷食、烧心、流黄涕浊涕、咽喉红肿、吐黄痰红痰浊痰、舌体瘦小、舌体红紫、舌苔黄厚、舌有芒刺、舌有裂纹、光剥苔、黑苔、红苔、紫苔、五心烦热、阴热、小便黄短、小便疼痛、小便淋涩、大便干结、大便数日一行、食欲旺盛。
虚:古人常讲久病成虚,身体特别弱。所以古人有滋补派。实际上并非如此。虚,不一定久病必虚,不一定年老必虚,不一定秋冬必虚,必须辩证论治。虚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心肺肝胃脾肾都有可能虚,虚则寒、虚则惊、虚则痿、虚则不食、虚则梦魇、虚则声微、虚则欲眠、虚则血溢、虚则不受水火。
实:自寒凉派攻下派以来,世医几乎要把病人都当作铜头铁臂之铠甲超人矣。实际非此。实的临床表现是,舌苔黄厚、舌苔老糙、口苦口臭、能吃善饮、腹胀惧按、大便干结不下、疼痛剧烈、病变部位红肿疼痛、喜冷、身体壮实、声音高强、谵语伤人。
表:表就是指体内各种病变在于体表各部位的表现。譬如受寒,在太阳伤寒来说,就是怕冷怕风、头疼、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吐白痰青痰、口淡无味,身体四肢疼痛等症状。又譬如同是受寒,但是寒到三阴,那就有怕冷四肢冰凉等症状。又如如果是受热,在太阳伤热来说,就是怕热、鼻干涩、流浊涕黄涕、吐黄痰浊痰、口干渴等症状。如果是阳明受热,那就是怕热,大汗,口渴厉害,口臭,舌苔老糙等。
里:里就是指体内脏器,一般而言,肺为轻脏,肺上稍微有些毛病,即在表上有明显表现,所以,里一般不包括肺,但是也并不全部如此,像十枣汤等症,我们也一般归为阳明水热互结的。
一份阳一份生,一份阴一份病。生命是阴阳合一的统一体,在阴阳互根的情况下,有一份阳气则有一份生,多一份阳气则多一份生;有一份阴气则有一份病,多一份阴气则多一份病。根据中医学说,阴阳是矛盾和谐的有机统一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热性病到了极点,完全没有了阴液顾护,很快就会死人的。寒性病到了极点,完全没有了阳气摄制,生命也行将就已。
热则化气,寒则凝形。人体内阴阳合一。阳则热,阴则寒。热则化气,寒则凝形。自然界中,水热则变成蒸汽,水寒则结成冻冰。这个道理对于人体也是一样。正常情况下,体内有阳则有热,那么吃进体内的饮食被气化,输送到全身各处;体内阳不足而阴有余,阴则寒,寒则吃进体内的饮食不能被正常气化,不能被正常输送到全身各处,则会凝滞在某一处,时间一长,就会变成各种有形的非正常组织,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种种肿瘤、增生、囊肿、结节。这是就一般而论,当然,过分的热也会导致阴液的烧干,从而导致各种有形的非正常组织的出现。
实则痛结,虚则痿废。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实不虚。在非常态下,人体的寒热都会结作。实有热实寒实之分。虚有阴虚阳虚之分。热实即体内的阳气过多而导致的结作。如果是结在上焦,就会造成热结胸证,如果是结在中焦,就会造成上吐下泻。如果是结在下焦,就会造成承气汤证。寒实即体内的阴气过多而导致的结作。如果是结在上焦,就会造成寒结胸证。如果是结在中焦,就会造成痞证。如果是结在下焦,就会造成冷结关元。虚,按照仲景的理论,只有阴虚阳虚之分,没有身体缺乏营养而身体亏弱的意思,在仲景的医疗实践当中,也没有出这方面的方子,仲景主张治疗要恢复人体本身的正常机能。人体机能一旦正常,正常的饮食即可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阳虚即体内阳气不足,从而不能制阴。阴虚则是体内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阳虚常常导致寒冷性荨麻疹、暗性痘痘、三高症状、肢体痿废、疮疽骨疽、肿瘤结节、结石、白血病、前列腺病、尿毒症、精神萎靡不振。阴虚常常导致各种炎症、红肿痘痘、消渴、癫狂、结胸、热结旁流、承气汤证。
表则病轻,里则病重。表里同病,则原则上先表后里,但是如果里急表缓,则先里后表。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表病都是里病的外在反应。所以,表病的治疗必须要辩证清楚。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九因?九因是寒、热、食、水、淤、痰、虫、劳、情。寒是因为受寒而引起的种种疾病,热是因为受热而引起的种种疾病,食是饮食不对而导致的种种疾病,水是因为阳虚,水气内停或不能发越而导致的种种疾病,淤是因为内伤外伤而导致的血管经络不通的种种疾病,痰是因为脏腑不和失调而导致的种种痰饮疾病,虫是因为饮食不洁或他种原因引起的种种疾病,劳是因为过度劳作而营养休息不能跟上而导致的种种疾病,情是因为七情六欲不遂而导致的种种疾病。
三阳病一般病人体质都比较好,不容易传变到三阴上。三阴病一般体质都比较弱,慢性病比较多。有一种说法是三阳病死不了人,三阴病难治愈。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三阳病的阳明病如果是急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对,同样会死人的,因为阳明大热,将体内的体液全部耗干了,造成三阳三阴同病,多脏器衰竭而死。三阴病只要治疗得法,饮食讲究规律,同样可以药到病除。至于人到了老年,由盛而衰,由三阳病转入三阴病,这是生理规律使然,纵然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病,简单地来说,就是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具体如下:
太阳(寒)病
太阳病的脉象是浮,身体指征是发烧怕冷。其他或然症状有头项僵痛,出汗或者不出汗,怕风或者不怕风,嗓子痛或者不痛,咳嗽或者不咳嗽,流清鼻涕或者不流,吐清痰或者不吐,身上困或者不困,四肢酸痛或者不痛,胸满或者不满,鼻子流血或者不流血,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太阳病就是民间俗说的冻着了,典型的外感病。太阳病的共同特征是脉浮,发烧怕冷。根据是否头脖子肩膀僵痛,可以细分为桂枝汤和葛根汤病,根据是否出汗,可以分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病。脖子不痛,就是桂枝汤,出汗,也是桂枝汤,如果头和脖子肩膀僵痛,就是葛根汤,如果不出汗,就是麻黄汤。其他都是或然症状。
太阳病属于三阳病的表病,对于表病,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发汗。不能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方法都属于误治。自从明清以来,医生害怕热药,只要一看到发烧,就认为是热病,就使用大量寒凉药物清热,导致疾病越治疗越严重,这一陋习亟待改正。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脉浮,发烧怕冷,再加上其他一些或然症状加以佐证,就可以证明是纯粹是太阳病,就要使用温热药去寒,代表方子就是桂枝汤、葛根汤和麻黄汤。

少阳(半寒半热)病

少阳病的脉象是弦细,身体指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其他或然症状有或热或冷,冷热往来,或定时寒热,或定时
汗或不汗,舌苔淡黄或不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小便黄或清,小便或利或不利,精神不振。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病,从太阳传入,是为加重,从阳明转归,是为向愈。少阳病为半寒半热,为肝胆正衰邪入而致。少阳病既不能使用吐、下,也不能使用汗法,只能使用表里和解之法,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柴胡,其代表方剂就是小柴胡汤。


阳明(热)病
阳明病的脉象是洪大急促,身体指征是发烧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其他或然症状有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杀人。太阳病是表病,是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烧怕冷。少阳病是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太阳病是里病,是热病。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所以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里面却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全身壮热,大小便癃闭。甚则因为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甚至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代表方子是白虎汤、五苓汤、调胃承气汤和大小承气汤。如果大便不干结难下,小便正常,就使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就使用五苓汤,如果大便干结难下,根据干结程度,可以从轻到重分别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但是也可以先里后表,也可以只表不里,只里不表,表里跨越,而非一定是循序而来。河间学说虽于医学贡献至伟,但亦流弊无穷,再加上近现代西医的推泼助澜,直至现在,很多医生一见病人发烧,不问三七二十一,即以各种寒凉药攻之,临床上遂造成了各种不良预后。阳明病因为邪热炽盛,发展传变迅速,所以常常会造成各经的并症或合症。

少阴(沉寒)病
少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只想睡觉。其他或然症状有发烧或不发烧,怕冷,咽喉后部自感发烧、发干、疼痛,但实际上不肿不红不欲饮水,咳嗽或不咳嗽,口中和,口淡,流清涎,身体困倦,四肢寒冷厥逆,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不成形,大便次数频繁。少阴病是三阴里症中的表病,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造成的。按照人的一生而论,到老年多因肾阳虚弱而患上三阴病。实际上,凡是身体寒性体质的人均容易患三阴慢性病。少阴病的治疗方法是四逆汤。如果兼有外感表证,则应该采取汗法,适宜微微发汗,不能使用吐、下、清等方法,代表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阳,细辛温阳去寒利水,麻黄发汗。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当代,少阴病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这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不注意顾护肾阳,工作锻炼常常贪凉,饮食又恣食生冷,于是落下病根,少阴病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终生。
厥阴(半寒半热)病
厥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溏泄甚至下利完谷。下利完谷也就是俗说的吃什么拉什么,身体太虚弱了,太寒了,根本消化不动了。其他或然症状有咽干唇燥,腹痛腹满,头痛头重,腰痛腰重,四肢厥逆,四肢肿麻、口舌不干不渴,舌苔青黑,小便白色,大便黑色。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也是寒热错杂病,上部是热,下部是寒。自胃部以下是寒,寒气太重,上部的阳气下不来,下部的寒气上不去,阴阳不能升降交通,是谓寒格。寒气时复上冲,将阳气蒸腾,于是自感心中疼热不止。因为胃中有寒,所以吃不进,因为热气弥漫在胃口之上,所以又觉得饥饿不止。消渴,就是喝多少水也不解渴,因为不是真渴,是下部寒气太盛,阳虚而津液不布。好不容易吃点饭,吃完即吐,因为寒不受热食啊。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病,其治疗法则是寒热并治,和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之法。代表方子是乌梅丸。从临床实际来看,可以化用其意为乌梅汤法。

太阴(沉寒)病
太阴病的脉象是沉微,身体指征是自觉腹满,常常呕吐,感觉饥饿却吃不下,大便餐泄十分严重,并且时常感到肚子痛。其他豁然症状有头痛头晕、四肢厥逆不温,四肢肿木,小便清长,口腔溃疡,舌苔白、黑、腻、有裂纹,舌头胖大,有裙边,口渴不欲饮。

太阴病的腹满和阳明病的腹满是不一样的。太阴病的腹满是虚满,因为肾阳虚导致阳不胜水,水寒客居胃部以下十分严重,自觉吃点饭喝点水就盛到肚子里了,用手按的话,腹肌很柔软,病人也喜欢按。阳明病的腹满是实满,里面是大热,用手按是硬梆梆的,一按就疼,病人不让按,严重的时候,你的手做出一个接近他肚子的动作,他就大叫,做出抵抗你按的动作来。

太阴病是里病里面最严重的病,他不仅阳虚,大寒,里面还有停水啊,停水很严重,所以他要恶心呕吐,他要把这个寒水排解出去才舒服一点。而且,因为寒和水太严重了,大便受不到任何约束了,所以就老是有便意,拉一点没有了,刚提起来裤子,又来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排解啊,他想把这个寒,把这个水给排解出去啊,可是因为阳不胜寒,阳不胜水,所以老是排解不完。

纯粹的太阴病是里病,其治疗法则是温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法,代表方子是真武汤。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业医者首先要过六经辨证这第一关,此关不过,是不能从事中医的。六经辨证过关了,就不会误诊误治,就不至于逆治,弄得变症丛生。如果过了这第一关,即使不能够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精细辨证,但用药思路基本是对的,就不会误治逆治,不至于变症丛生。

这第一关是很好过的,只要看看书,都会总结,都会明白,关键是一看书就明白,一临证就糊涂。俗话说得好:“学会三六九,敢把天下走,遇到疙瘩账,一点使不上。”有很多人认为中医是因为缺乏当面传承和从师实践,这固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把书读明白。为什么呢?

如果疾病是如此简单,可以概括地分为这六类,临床上为什么老是对不上号?为什么用药总是无效?为什么总是会误治,即使是所谓名医?

要想业医,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进入第二关了。第二关是精华的精华,这才是胡希恕老先生讲的辨证的尖端。可惜胡老先生只说个头,就仙逝了。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过三关之第二关——辨病

知道六经八纲之归属,只是刚刚入了中医的门。要想做个明明白白给人看病的中医,就必须过了这第二关。第二关就是辨病。六经八纲只是个大概的归属,离真正的治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哪。第二关是精华的精华,这才是胡希恕老先生讲的辨证的尖端。可惜胡老先生只说个头,就仙逝了。

胡老先生说六经病的六经不是经络学说上的六经,而是指的病位,这在整个伤寒界是振聋发聩的。可惜,他就说了这么多,别的更深的东西,他还没有讲出,就走了。美籍华裔倪海厦先生对此有颇多的阐发,可惜其年不永,对此也没有明确说透。

这一法眼大关节,惜乎没有几人认识,历史上也没有几人认识。这才是整个伤寒论最大的法眼所在。这才是整个伤寒论最大的脉络所在。尤其是金匮要略里面又夹杂了许多新的病因,似乎又超出了伤寒理论解释的能力了,更使人摸不着头脑了。也正是因为此,历史上才有那么多的温病学家对伤寒大放不敬之词,自以为别创一学问。

实际上,六经八纲只是一个疾病的宏观的归属,离微观的辩证辨病治疗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在临床上不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进而怀疑伤寒论而困惑不已的原因。

其实,伤寒原文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说过太阳病一定是寒证,阳明病一定是热证,少阳病一定是半寒半热,少阴病一定是阳虚证,太阴病一定是阳虚寒证,厥阴病一定是半寒半热。这么解读都是后人自以为是的解读。
例如,在伤寒论太阳病篇开头,仲景先师就明确指出了太阳病的若干分类。
1条太阳病,发烧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条太阳病,或已发烧,或未发烧,必恶寒,体病,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条太阳病,发烧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说明太阳只是指头面体表部位而言,太阳病至少可以分为中风、伤寒、风温三种。
[/table]
[table=100%,white]在伤寒论里,直接说数经合病或并病的条文不多,但实际讨论数经合病或并病的条文很多,在所有这些条文里,很多时候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必然是寒证热证阳虚证半寒半热证的情形。固然,仲景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一般太阳就是伤寒,阳明就是热证,少阴就是阳虚,太阴就是阳虚寒。但是这些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其他的地方,他的意思就是指病位。


例如:

33
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6
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172
条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33
条如果是阳明热病,还能使用半夏吗?

36
条如果是阳明热病,还能使用麻黄吗?

172
条如果是阳明热病,还能使用半夏生姜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透漏了一个大消息:阳明不一定是热证。阳明在这里是水证,还有寒证,所以要半夏生姜逐寒利水温里。水、寒一去,呕自然就停了。

又如:
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0条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腔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9
条貌似太阳伤寒,实际上可能是好几个病,第一个是阳明肺热和阳明里寒证,所以要用甘草干姜汤,第二个是阳明肺热和阳明里热证,用了甘草芍药汤,第三个是阳明里热证,用调胃承气汤,第四个是少阴危证,用四逆汤辈。30条类似。56条也貌似太阳伤寒,但是六七天不来大便,十分痛苦,确确实实是阳明热证,当用承气汤。67条是太阳伤寒误治入里,但是里边并没有热,不是阳明热证,是里有停水,所以要使用茯苓来利水。

所以,这个第二关就是要重新认识六经病,不是从宏观上认识,宏观上的认识大家是有共识了,而是从微观上认识,也就是六经病并不是就六种病的意思,而是每一经都有若干种病,每一经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每一经都要辩证辨病,都要辨八纲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脏腑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只有这样,才能精确地认识疾病,找到合适的方子。这个过程,胡希恕老先生叫做辨方证,我给简化为辨病。

这个认识是重新发现伤寒论,不是我们的发明,是仲景先师早就说过的,几千年来都被我们误读了,但是这个重新认识的影响肯定不亚于胡希恕老先生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这个第二关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展开,只能以太阳病为例,做个简单说明。大家吃一块肉自然就会知道全锅肉的味道。六经辨病会在后面的篇幅里详细展开。

例如,太阳病可以分为太阳轻寒、太阳重寒、太阳伤热、太阳伤湿、太阳伤淤。纯粹的太阳伤寒病,有些轻证,也许喝点热水,喝点姜汤,就可以治好,大家可以灵活掌握。

太阳轻寒就是桂枝汤证,脉浮,出汗,发烧恶寒,这个怕寒轻,是伤寒轻证。

太阳重寒包括麻黄汤证和葛根汤证,二者的共同点是脉浮但紧,不出汗,发烧恶寒,不同点是麻黄汤证没有颈项强这个症状,葛根汤有。这个怕寒重,是伤寒重证。

太阳伤热就是伤寒论里的风温,风温这个词容易混淆,后代的温病学家也不使用这个词,所以还是改成伤热好,脉洪大,出汗,这个汗出如洗,发烧怕热,这个不怕寒,怕热,总想到温度低的地方去,口大渴。咱们民间常说“热伤风”就是这个。伤热和伤寒脉象不一样,怕热怕冷不一样,口渴不渴不一样。所以中医临床一定要辨清病人属于哪一种太阳病,不要有门派之见,不要戴有色眼镜,不要自戴紧箍咒。伤热根据轻重程度选用清法或者下法,切切不可使用汗法、吐法。太阳伤热如果没有里证,使用辛凉解表的桑菊饮、银翘解毒饮,五根汤等。

太阳伤湿就是内里有水饮了,水饮流走于体表了,在金匮要略里叫溢饮、皮饮。咱们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湿了,而且这个伤湿也好和里饮区别一些。伤湿脉滑,不出汗,浑身疼重。伤湿要根据是寒湿还是湿热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寒湿应该使用温法和汗法并举。寒湿应该使用麻黄加术汤,寒湿体内一定没有里热的症状。湿热应该使用清法和汗法并举。湿热应该使用藿香正气水,湿热一定有里热的症状。

太阳伤淤就是血流不畅造成体表的某种肿胀麻木,疮疖斑癣等证,这个也要分寒淤还是热淤,如果是寒淤,就要温通,寒淤代表的方子是阳和汤。如果是热淤,就要清通,热淤代表的方子是
清热活血汤

名称: 清热活血汤
组成: 生地2钱,丹皮2钱,黄柏1钱半,黄连1钱半,黄芩(酒炒)1钱半,侧柏叶1钱,赤芍1钱,牛蒡子(炒,研)1钱,连翘1钱2分(去心),甘草1钱2分,薄荷叶8分。出处: 《会约》卷二十。
这个第二关辨病的困难在于六经和脏腑的关系。在伤寒和金匮里,没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甚至有模糊和冲突的地方。咱们后代的医家之所以抛弃伤寒和金匮,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无法说清这种关系,干脆另起炉灶,直接说某种脏病,某种腑病。西医的传入更强化了这种做法。例如心肌炎、心包炎、胃炎、胃寒、胃热等等。这种以脏腑命名疾病的做法固然似乎非常明确,非常便捷,但是对于中医的方证判断,对于疾病的传变,十分无益。所以,我们不能拈轻怕重,缘木求鱼。
在伤寒和金匮里,太阳病一般对应的是全身的体表。有些症状实际是肺和其它脏器的反应,但是因为非常轻微,咱们一般都归到太阳病里边,并不特别标出是肺或其它脏器病,例如鼻塞、流鼻涕、咳嗽、腿抽筋等。肺和其它脏器上的重病,咱们才归结为里病,一般都归结到阳明病里。例如肺上积水的十枣汤证。
少阳病,一般对应的是肝胆病。因为伤寒论里出的方子就是大小柴胡汤,所以,咱们后人一般误认为少阳病就是这两个病,就这两个方子,肝胆病就是半表半里证,就是肝胆有热。实际上,并不这样。咱们后世的医家也从临床实践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认为伤寒论不能用于临床指导,因为肝胆病也有很多啊。实际上,伤寒和金匮里对此也有足够的讲解。肝胆不仅仅是有热,也可以有寒,旋复花汤证,也可以有湿热,龙胆泻肝汤证,也可以有寒湿,也可以有积水,枳术汤证,也可以有淤,鳖甲煎丸,也可以有郁,逍遥汤证,也可以有积聚结石。
阳明病是三阳病的里病,所对应的脏腑最为广泛,但是它虽然广泛,但是在仲景先师那里,也并非无所不包,而是仅仅局限于心、肺、胃、大肠、小肠、三焦油网。肝胆和脾肾都被排除在外。肝胆是少阳病或厥阴病,脾肾则属于少阴和太阴。三焦油网这个概念在仲景先师那里还没有被提出,后世医家已有不少论及,但是作为介于体表肌肉和身体内部诸脏器之间的一个整体,只有美籍华裔倪海厦医师论述最为精辟。我在此大胆将三焦油网的概念引进来,并且把它作为阳明病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因为阳明病所涉及的脏器是最多的,所以,无论在伤寒还是金匮里,它的篇幅都是最大的。阳明病既然是病位,病在里,自然就不仅仅是热证,还有寒、实、淤、水、虫、虚等症。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不妨按照脏腑之名来加以命名。例如阳明肺热、阳明肺寒、阳明肺停水、阳明肺痈、阳明肺痿、阳明肺寒热结作、阳明肺虚。这里不一一展开,后文阳明病及其传变规律一章有详细讲解。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过三关之第三关——知药性
过去的中医先生除了中医世家之外,多数都是从司药出身。为什么呢?因为对药性熟知之后,再加上懂得了药的炮制之后,只要留心中医先生的辩证方法和处方,时间长了,自然就懂得什么病该用什么药,什么药治疗什么病了。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则熟读医学著作,对于药性则不甚了了,所以对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印在书上的条条框框就更奉为神灵,不敢越雷池一步了。于是,对于疾病,就更束手无策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必须对药性非常熟稔。书虽然要看,要参考,但是对于中药,必须要亲自尝试,才会有亲身的感受,才会有自己的判断。现在网络是如此发达,但是也不能代替亲自的尝试和判断。例如葛根,有人说是解表药,去寒药,性温;有人说是清热药,去胃火,性凉。到底谁是谁非?像这样的无头公案在药学著作里比比皆是。你不去亲自尝试就永远不晓得谁是谁非。你又譬如大黄这种药,现在的用量都非常小,药量大一点,药房就不卖,还会嘲笑开方的医生。有一次我的孩子感冒,还没好,这边又胀住了,他的大便又一向干结,所以就只好用桂枝大黄汤,刚开始用15克,照现在的医典和人们的常识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量了,但是感冒更严重了,大便也不下。于是狠下心,使用到45克(而实际上在伤寒论里,大黄的常规用量一般都是3两,约等于现在的45克),还是不下,频服,终于在夜幕降临之前泄了。烧于是也就自然降下来了。你要是不亲自实践,哪里会有感性的认识和判断呢!把古人所有的禁忌和现代人所有的禁忌都当成自己的禁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完了。
伤寒论里提到的药物药性简单归类如下:
温药: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葛根 附子 麻黄 杏仁 茯苓 白术 干姜 半夏 细辛 五味子 厚朴 禹余粮糖饴 桃仁 虻虫 白酒 巴豆 皂荚 天南星 赤石脂 吴茱萸 葱白 人尿 当归 川椒 乌梅
寒药:芍药 知母 石膏 粳米 人参 大黄 芒硝 天花粉 芫花 猪苓 泽泻 栀子 豆豉 枳实 柴胡 黄芩龙骨 铅丹 牡蛎 水蛭 葶苈子 甘遂 栝蒌 文蛤 桔梗 贝母 黄连 大戟 旋复花 代赭石 瓜蒂 赤小豆 阿胶 麦门冬 生地 麻子仁 醋 滑石 茵陈 黄柏 连翘生梓白皮 鸡子黄 鸡子白 猪肤 白蜜 白粉 猪胆汁 通草 升麻 葳蕤 白头翁 秦皮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临证指导原则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临证时候必须有若干指导原则贯穿始终。
首先,是四诊法的运用。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四诊法是一个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互为证佐、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民间百姓虽然对切法要求甚高,对问诊法讥刺有余,但作为中医师,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很多中医从业者脉诊功夫一般,甚至仅仅是装装门面,表明自己是一个中医而已,于是乎对于中医切诊法甚有质疑,甚至拿自己一生的切诊伪装来否定中医的切诊科学性,这种观点荒谬之极,不值一哂。
其次,是从宏观上把握疾病的六经八纲归属。病人来了之后,要通过四诊法快速地确定疾病属于六经的哪一经或者哪几经,是属于八纲的哪一纲或者哪几纲。
第三,是从微观上把握疾病的六经八纲症候群归属,这是胡希恕老先生一再强调的辨方证是辩证的尖端。病人来了,知道对方的病属于六经中的哪一经哪几经,八纲中的哪一纲哪几纲,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知道六经病的哪一种具体的症候群,八纲中的哪一种具体的症候群,这叫“辨方证”,简单说就叫“辨病”。只有辨病准了,才能有是证方用是药,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所以这是辩证的尖端。
第四,是要自始至终贯彻“六经八纲辩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是证方用是药”的精神。不论是垂死之老人,还是初生之婴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诊疗之始,还是诊疗之终,都要始终贯彻这样一种精神,不能先戴了有色眼镜治病,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作指导。例如,古人对于幼童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治病指南。如果照这样的指导原则来给幼童治病,十有八九是要悖离实际的。又例如,对于南北、季节气候差异,南北方医生用药理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对于病人来说,都是致命的预判。近代上海中医名医徐小圃治疗其儿子的故事可以做生动的注脚。徐先生长子曾经患伤寒而死,其次子有一年夏季,患了伤寒病。徐先生亲自为之诊治,但病情日进,恶候频见,几濒于危,合家焦急,徐老亦感棘手。当时,家属及诸亲好友,均向徐老建议,何不请其道友祝味菊先生会诊一决?徐老慨然叹曰:“我与祝君虽属莫逆之交,但学术观点不同,他擅温阳,人称祝附子。今孩子患的是热病,若祝君来诊,莫非温药而已,此明知其抱薪救火,我孰忍目睹其自焚耶!”又逾日,患儿几将奄奄一息,亲友竭力敦促,与其束手待毙,何妨一试究竟。徐先生至此,当不固辞,但亦无所抱望也。迨祝老诊毕处方,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味主药就是附子。徐老即闭门入寝,等待不幸消息报来。而祝老则为之亲自煎药,守候病榻,自己奉药喂灌,夜未闭目,以观察病情演变。至东方拂晓,患儿身热渐退,两目张开,吞药服汤可自动张口。再给米汤喂服,已表示有饥饿之感。及至患儿安然入睡,祝老才和衣倒榻休息,徐先生全家无不欣喜自慰。徐师母即至徐先生寝室,敲门报喜。当徐先生听到门声时,即跃然而起,急问何时不行的?迨启门见其老伴脸带春风,喜形于色,并告以病已好转,始知并非自己之所逆料。乃同往病室,细审病情,与昨日之情况,竟判若两人矣。不禁感激异常,并且坚决追随祝味菊先生为师,而且也让自己的这个小儿子日后追随祝先生为师,传为医林佳话。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病及其传变

太阳病有很多种。有太阳伤寒,太阳伤热,有太阳伤湿,有太阳皮水,有太阳淤血,还有很多兼证。所以,不能一提到太阳证就条件反射似的只能是太阳伤寒。细读仲景,并且结合临床实际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咱们后世的医家因为常常用仲景的方子连病人的感冒都治不好,于是走上了温病一派。实际上,这都是辩证不到家、学仲景没有学透的缘故。单纯的外感很好治疗的,关键是病人体内可能还有其它病因,我们医家常常不知辩证或者忽视了,所以病根不除,感冒自然就不会好,甚至会激起其它变证。
下面逐一论述之。

太阳伤寒,发烧,怕寒,脉浮数。这是必然症状。其它的头疼、身上酸、浑身疼、流清鼻涕、咳嗽、吐白痰清痰泡沫痰、嗓子疼,都是或然症状。

轻微的太阳伤寒,咱们民间常常用姜汤或大葱根汤发发汗就好了。如果有汗,怕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证因为身上会出汗,所以发烧不会很高,一般都是在38度以下。

如果无汗,脖子肩膀强(qiǎng,皮肤僵硬绷紧而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葛根汤证。如果无汗,高烧,这就是麻黄汤证。葛根汤和麻黄汤证因为无汗,所以会高烧,一般都在38度以上。背上的皮肤摸起来是发烫发强,也就是僵硬的感觉。小孩子说不出来强的概念。但是大人应该知道。尤其是小孩子,大人一见小孩子发烧,又受错误医学之指导,遂怕的要命。实际上,只要小孩子精神好,高烧不可怕,葛根汤、麻黄汤一剂药下去,马上就会退烧的。如果采取错误的治疗方式,病情治愈后会落下各种不良的后遗症。

太阳病的自愈周期是7天。有些人体质好,受寒之后,并不吃药打针,只是饮食、工作、休息上注意一下,很快就好了。这个周期是7天。如果7天还不好,就要严重了或者变化了。这就需要及时就诊。

太阳伤寒轻证——桂枝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芍药45克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  大枣12枚

上五味,添3斤水,微火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等药水温度适口,服200毫升,服完之后,再喝点热粥,以助药力到达全身,用被子盖着大约2个小时,全身微微出汗最好,不可发大汗如水淋漓。如果喝一次汗出病好,就停药。如果没有好,继续服用。中医讲究的是病好药停,不要因为药是掏钱买的,舍不得倒掉,抱有再巩固巩固的心理,多数情况下没有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是适得其反,甚至是要命的。

太阳伤寒重证无汗颈项强——葛根汤方

葛根60克   麻黄45克(去节) 桂枝30克(去皮)  芍药30克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    大枣12枚

上七味,添3斤水,先煮麻黄、葛根,减400毫升,去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用被子盖着微微发汗,不须喝热粥,其它如桂枝汤法保养及禁忌。

纯粹的葛根汤病,但是又多了一个自下利的症状,这个自下利是寒性下利,还是热性下利?葛根的性味是甘平,甘平之药当属于温性药。葛根这个药同时有几个作用。一个是发表,一个是解痉,可以将身体上的强的感觉消除,还可以补津液,止下利,解酒,通利血脉。葛根汤治疗的就是纯粹的太阳病,是驱外感寒邪的。所以,这个自下利应该是寒性下利,既然是寒性下利,那似乎应该是厥阴病了,应该使用真武汤了。可是大家要注意,厥阴病自下利是一个长期慢性病,而葛根汤这个自下利是外感后突然下利的,因为胃肠阴阳不能正常升降而造成的。所以,这个病,并不是真的太阳伤寒和阳明热病的合病,而是太阳伤寒和阳明受寒的合病,如果阳明病都是热证,哪里还能使用葛根呢?至于葛根芩连汤,这才是太阳伤寒和阳明里热的合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胡老先生还有瑕疵。

太阳伤寒重证无汗——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30克 桂枝15克杏仁(去皮尖)45克 甘草(炙)15克

上四味,添四斤水,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去5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80毫升,用被子盖着微微发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保养。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太阳伤寒病,可是经过误治,使用攻下药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太阳病还在,又添加了新的疾病,只觉得胸满难受,这个胸满不是真正的胸满,不是热,而是因为攻下之后,胃腹部空虚了,被寒邪攻占了,寒邪之气太盛,往上直冲,所以直觉胸满的很,但是真正的热证症候一点都没有。真正的热性胸满是结胸证,胸里感觉到板结着、心慌难受,口渴口干,烦躁不已,而这里是寒邪冲胸,攻下药都是寒凉药,所以不能再使用攻下药了,也不能使用其他清热药、吐药。因为芍药是寒药,所以也不能使用了。

太阳伤寒轻证胸虚满——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上四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保养如前法。

太阳伤寒,得病八九天了,已经使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发过汗了,但是还没有好,病情象发疟子一样,一日发作二三次,发烧恶寒,发烧多怕寒少,脉不再是浮了,而是微缓,这是病情转好的征兆。但是反复发烧,并且身体发痒,这令患者很担心。仔细询问,得知其人不呕,大小便也正常,这说明疾病没有入里,脉微,怕寒,这是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面色反有热色者,正是疾病好转的迹象,但是就差发一点小汗,汗出不来,所以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需要强调的是,此时不能使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或桂枝葛根汤,这些都是发汗重剂,如果重发汗,一定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变症的。实际上,这个病是太阳伤寒病里面的一个很轻的病,所以药量十分轻,但是病情的表现似乎很复杂,和人们的正常认识相差很远,所以治疗上一定要取得病人的相信,否则,即使你开了药,病人也不一定会吃的。

太阳伤寒肌肤发痒——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22克(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15克 大枣4枚(切开)杏仁10克(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添2斤水,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28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120毫升。本云:桂枝汤60毫升,麻黄汤60毫升,并为120毫升。顿服。保养如上法。

太阳伤寒,使用了桂枝汤,结果发汗太过了,脉仍然浮,没有变弱变缓,治疗上继续使用桂技汤。如果象发疟一样,一日两次定期发烧,那么这也是病情将好的征兆,是太阳伤寒病里面的轻病,只要稍微发点汗就可以好,应该使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太阳伤寒疟病——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25克(去皮) 芍药15克六铢 麻黄10克(去节) 生姜20克(切) 杏仁6克(去皮尖) 甘草16克(炙) 大枣5枚(切开)

上七味,添2斤水,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份,麻黄汤一份,合为400毫升,分再用。今合为一方。保养如前法。

太阳伤寒,却屡屡使用大黄等攻下,于是泄泻不已,胃部痞硬,外部发烧怕冷表证还在,桂枝人参汤主之。这是太阳伤寒转变为太阳伤寒和阳明停水并病了。这个阳明停水是胃里有寒,有虚,有水,和五苓汤证的有热,有水不一样,和苓桂术甘汤的有水,小便不利不一样,也和半夏证的有寒,有水,有呕不一样。五苓散会口渴、会小便难,苓桂术甘汤会头晕眩、咳嗽、小便难,半夏汤会恶心呕吐。这个是发烧怕冷、胃部痞胀、泄泻不止。

太阳伤寒胃痞证——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60克 甘草60克(炙) 白术45克 人参45克 干姜45克

上五味,添4斤水,先煮四味,取2斤水;纳桂,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白天服两次、夜里服一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这是典型的少阳证,半寒半热。

伤寒发烧,无汗,舌苔水滑,心下有水气,干呕,咳嗽,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停水并病或合病,所以一方面要发汗,一方面要去寒利水,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子之一。病人从最初的纯粹的伤寒病很容易就发展到小青龙汤证和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是外寒内热胃寒有停水。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有停水水饮射肺,所以必定咳嗽,吐白痰、泡沫痰、青痰。小青龙汤证对应的内脏的部位是胃部和肺部。而小柴胡汤对应的部位是肝胆和胃部。肝胆有热,所以口苦、两肋胀痛、头疼,胃部有停水,所以干呕。

太阳伤寒无汗兼有水饮射肺——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45克 五味子100克 半夏(洗)100克

上八味,添2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烧恶寒,身疼痛或者身重,不出汗而烦躁者,烦躁,是因为阳明有热,必须表里双解不可,如果单纯发汗或者单纯清里都是不行的,都将变症丛生,临床也有不烦躁的,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指征来判断一定有内热,必须使用大青龙汤。这个证实际上是太阳伤寒和阳明里热并病。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证是有明显区别的。小青龙汤是肺和胃都寒,内有水饮冲肺,所以舌苔滑,咳嗽不已,但是没有热,不烦躁。大青龙汤证是阳明胃有热,体表是有寒,汗不能发,体内是有热也不得发,所以非常烦躁,浑身说不出来的困重。麻黄和生石膏的比例一定要按3:2来。这个大青龙汤的服法也不一般,只要发汗后,症状一消失,立即停服。如果发汗后症状还有,那也必须等到汗停后方可二服。不可多服。这个病和麻黄加术汤类似,但是麻黄加术汤证没有内热。这点必须分辨清楚。

太阳伤寒无汗兼阳明热——
大青龙汤方

  麻黄90克(去节) 桂枝30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杏仁16克(去皮尖) 生姜45克(切)大枣10枚(切开) 生石膏粉60克

  上七味,添四斤水,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取微微发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喝药一次即出汗者,立即停药。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等出汗停止后仍然有烦躁病情的,可以再次服用,但是只要一出汗,就必须停药,不能再服用了。在所有的伤寒论药方中,这个药方是最厉害的,不可以乱服用,必须遵医嘱。

太阳伤寒与阳明停水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采取攻下的办法。咱们治疗上总共有汗、吐、下、清、温、和等法,对于这些方法的使用咱们得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指导原则。太阳受寒,只能使用汗法。胸膈以上疾病,有呕感的,一般采取吐法。阳明热结大便不下的,方可使用下法。阳明有热但是没有大便干结,而是二便自调的,只能使用清法。三阴病以及阳明病体内受寒的,只能使用温法。少阳病,只能采用和法。阳明如果有热,是不能发汗的,现在虽然喘、胸满,是因为胃里有停水,胃寒,水气上冲,并不是阳明有热,所以仍然使用温药发汗,宜麻黄加半夏茯苓汤。

本来是太阳伤寒,经过桂枝汤的治疗或者误治之后,仍然发烧恶寒,里热多外寒少,会感到口渴或者咽干,小便会发黄或热,四肢也会有轻微的疼痛感,脉不再浮了,而是变得微弱,这是身体里缺乏津液的缘故,切切不可发汗,也不能单纯地使用清法,更不能使用吐、下之法,必须表里双清。这时,太阳伤寒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太阳伤寒和阳明里热并病了,应当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伤寒兼有皮水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11克 大枣4枚(切开) 生姜16克(切) 生石膏粉15克

上七味,添2斤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200毫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份,越婢一份。

太阳伤寒,发汗后,因为津液大量丧失,导致阴虚,寒邪化热,上冲及肺,咳嗽而喘,这时病情已经发展为太阳伤寒与阳明里热合病,不可再进行单纯的发汗,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咱们药厂现在已经把这个做成麻杏石甘糖浆,非常受家长们的欢迎。但是小孩子不能一咳嗽就使用这个糖浆。治疗咳嗽的糖浆著名的有川贝枇杷露、麻杏石甘糖浆、半夏止咳糖浆、百部止咳糖浆等。这些糖浆各有各的适应症,一定要对症方可使用,否则适得其反。都是咳嗽,但是各有各的独特的症状。川贝枇杷露(糖浆)是治疗肺热咳嗽的,咳嗽吐黄痰,舌苔黄,口渴。麻杏石甘糖浆发烧怕冷,舌苔略黄,微渴,微烦,痰白黄交替。半夏止咳糖浆胃寒停水,恶心呕吐,舌苔白厚,胃口不好。百部止咳糖浆比川贝止咳糖浆证更严重些,不仅有肺热,还有胃热等。没有里热的时候是不能使用清火的药的,这是仲景的治疗原则,否则,就会引邪深入。

太阳伤寒重症兼肺胃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60克(去节) 杏仁20克(去皮尖) 甘草30克(炙) 生石膏粉125克

上四味,添3斤水,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

桂枝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心下慌悸,双手按住胸口,按住舒服一点,桂枝甘草汤主之。这是因为发汗过度,津液亡失较多,胃口组织失养而悸动不已,咽部也有轻微的干痒感等,还没有严重到化热的地步,但已经有了趋势。所以是一个桂枝汤证和阳明里热的一个极轻证。

太阳伤寒阳明微热证桂技甘草汤方

桂枝60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上二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滤出药水,顿服。

太阳伤寒,又因为水饮流注在体表,这是伤寒夹湿,所以一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这个病没有里热,不能使用清热攻下药。白术这个药是健脾利湿的,是温药。脾只要一阳虚,就不能制水了,水就会四处乱走,流于体表,就是体表感到重;流于关节间,就是关节酸痛,每当天气变冷和阴雨天,关节特别敏感和严重;流于三焦油网,就是感到身体里面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流于血管里,那么就会感觉到无限的困乏无力。体表就是麻黄加术汤证,关节就是甘草附子汤证或者苡仁附子散证,三焦油网就是防己地黄汤证,血管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太阳伤寒无汗伤表湿麻黄加术汤

麻黄30克(去节) 桂枝30克(去皮)甘草15克(炙) 杏仁30克(去皮尖) 白术60克

上五味,添4斤水,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5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80毫升,用被子盖着微微发汗。

太阳伤寒,水饮化热,上袭肺部,一身尽疼,发烧,一到傍晚后病情加重,名风湿。这个病是肺部有热,内有水饮,和麻黄加术汤不同,麻黄加术汤没有里热,是脾虚不胜水,所以加白术。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杏仁核薏苡仁都是清热药,薏苡仁可以去除身体内各处的湿。所以,这个方子咱们常常用于治疗青春痘。你只要看到患者长了痘痘,痘痘很油,里面有白的或者黄的或者流水,舌苔厚腻,无汗,有热的症状,那就对症,是非常效验的。

太阳伤寒重证兼里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8克(汤泡) 甘草15克(炙)薏苡仁8克 杏仁4克(去皮尖,炒)

上药粉末,添1斤水,煎取200毫升,温服50毫升,去痒,微微发汗,避风。

太阳伤寒,医生误下,结果下利不止,邪热乘虚而入,变成了热利。利这个概念在伤寒论中专指大便控制不住地下泻,这叫自利,下利,利不止,不指小便。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太阳伤寒变成了太阳伤寒和阳明里热并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小儿热利多属此证。

太阳伤寒重症兼协热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125克 甘草30克(炙) 黄芩45克 黄连45克

上四味,添3.5斤水,先煮葛根,减400毫升,放入其它各药,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再服。

太阳伤寒,结果服桂枝汤或下之后。病情没有任何缓解,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烧,身上无汗,心下自感满微痛,小便不利,这是因为胃有停水,水既不外越发汗,也不从小便排出。注意:这里主要是脾虚不能任水,既没有里热烦躁,也没有全身疼痛的大青龙汤证,也没有呕吐,所以不用半夏,这时,太阳伤寒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阳明停水证了,所以只要利了小便,寒邪和水饮就可以消解。应该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阳明停水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45克 甘草30克(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45克 大枣12枚(切开)

上六味,添3.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太阳伤寒,无汗,脖子肩膀强,胃里又有停水,只想吐,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停水证,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伤寒重症兼呕——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60克 麻黄45克(去节) 甘草30克(炙) 芍药30克 桂枝30克(去皮) 生姜30克(切)半夏100克(洗) 大枣12枚(切开)

上八味,添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400毫升,去白沫,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用被子盖着微微发汗。

太阳伤寒,误吐误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证实际上是阳明里寒和停水证,这个病和麻黄加术汤有点类似,但是麻黄加术汤是有表证,发烧恶寒不出汗,二是麻黄加术汤证无论躺着还是站着病症都是一样的,没有缓解;这个苓桂术甘汤证没有表证,躺着的时候会缓解甚至头眩会消失,一站立起来就头眩,就加重。另外,苓桂术甘汤证患者肢体会不自觉颤动或者感觉到自己要随时倒下的样子,这是二者重要的临床区别。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4: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停水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60克 桂枝45克(去皮) 白术 甘草各30克(炙)

上四味,添2.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太阳桂枝汤证,发汗后,身反而疼痛,脉沉迟,这是因为发汗后津液里虚,胃气更加虚弱,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虚寒并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5克人参45克新加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胃虚寒——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5克人参45克新加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芍药60克 甘草30克(炙) 人参45克 大枣12枚(切开) 生姜60克

上六味,添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桂枝汤证,误下之,微喘者,一方面桂枝汤证仍在,另一方面因为误下导致寒邪入里,腹满腹痞,水气上攻肺部,所以喘。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虚胀并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伤寒兼阳明虚满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切) 芍药45克 大枣12枚(切开) 厚朴30克 (炙,去皮) 杏仁20克(去皮尖)

上七味,添3斤水,微火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用被子盖着微微发汗。

风湿相搏,一身疼痛不止,按常理应当发汗就好,但是没有好,一遇到天阴雨就发作不止,医生都说发汗,可是发汗后病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用了发汗药,汗虽然出来了,但只是体内的寒气被发跑了,而体内的湿气仍在,病根还在,所以,疼痛还不会好。所以想要治疗寒湿病,不仅要治疗寒气,而且更要治疗体内湿气,并且发汗的时候要微微出汗,而不要大汗淋漓地出汗。否则,病是不会好的。

太阳伤寒治疗后,不发烧,不怕冷,舌苔白腻,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三焦油网伤湿——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15克 甘草8克(炒)白术11克 黄芪16克(去芦)

上药粉末,每10克,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添1斤水,煎至2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病好。

得了伤寒八九天,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如果大便坚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太阳伤寒将要亡阳—桂枝附子汤

桂枝60克(去皮) 生姜45克(切)附子150克(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30克(炙) 大枣12枚(劈)

上五味,添2.5斤水,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少阴伤湿——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30克 附子60克(炮去皮)甘草15克(炙) 生姜15克半(切)大枣6枚

上五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喝第一次后会觉得身体麻痹,半天后再服,等到三服都尽,其人如晕眩状,不要害怕担心,这是术、附并走皮中,逐去水气,病气还没有完全消失的缘故。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身体掣痛四肢不能自由屈伸,别人一接近患处(实际上并没有触摸到)就似乎感到疼痛加剧,出汗,气也觉得不够用,必须额外多吸半口气才够用,小便不畅,怕风不想减去衣服,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太阳伤寒少阴伤湿——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30克(炙) 白术30克附子100克(炮去皮) 桂枝60克(去皮)

上四味,添2.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服下后微微出汗即解。如果能吃饭,但是出汗后仍然烦的,服100毫升。如果服200毫升不舒服,服用120-140毫升为妙。

太阳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内有热者,这是太阳伤寒与阳明里热合病,如果病情紧急严重,应该立即使用承气汤;如果小便清者,就知道病情没有传到阳明,仍是太阳伤寒,仍须发汗。

临床上见到太阳伤寒少阴沉寒合病,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方。一方面有伤寒的全部症状,另一方面病人尺脉微细,四肢常不温,常思睡。桂枝汤加附子主之。

太阳伤寒兼少阴寒——桂枝汤加附子方

桂枝45克(去皮) 芍药45克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附子50克(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保养如前法。

太阳伤寒和少阴沉寒合病,伤寒外感的一切症状都有,但是肚子不痛,尺脉微细,微微怕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伤寒胸虚满少阴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保养如前法。

太阳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动,欲作奔豚。脐下动悸,比心下动悸要严重些,因为发汗太过,津液丧失过多,不再仅仅是阳明的胃部了,而是有向下发展到三阴的肾部的倾向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下焦停水悸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125克 桂枝60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大枣15枚(切开)

上四味,以甘澜水4斤,先煮茯苓,减400毫升;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用勺子反复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太阳伤寒,发了汗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仍然怕冷,一方面咽部有些干,一方面脚也有些挛缩,脉微细,这是因为阳虚的原因。这是阳明里热轻证和少阴病的合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咽干脚痉挛少阴寒——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 甘草各45克(炙) 附子50克(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添2斤水,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太阳伤寒,发汗后,口不渴,胃有停水,小便不利,心下微结,茯苓甘草汤主之。

太阳伤寒胃有停水——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30克 桂枝30克(去皮) 甘草15克(炙)生姜45克(切)

上四味,添四升,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分温三服。

少阴寒症——四逆汤方

甘草30克(炙) 干姜15克半 附子50克(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二合,滤出药水,分温再服。体格强壮的人可用附子60克,干姜45克。

少阳半寒半热证——小柴胡汤方

柴胡125克 黄芩45克 人参45克 半夏100克(洗) 甘草(炙) 生姜各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上七味,添5斤水,煮取2.5斤水,滤出药水,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60克,半夏、栝蒌根60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45克;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60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60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45克,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30克。

太阳伤寒,如果寸关脉涩,尺脉弦硬,这时候应该腹中急痛,先使用小建中汤,仍然不好的,再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阳明虚寒证——小建中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大枣12枚(切开) 芍药90克 生姜45克(切) 胶饴(现在叫做麦芽糖,中药店没有卖的,各化工食品店有销售)200毫升

上六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放入麦芽糖,更上微火融化,温服200毫升,日三服。呕吐的人不可用建中汤,因为呕吐的人怕甜,一吃甜的东西,胃酸过多。

本来是太阳病,后来传递到少阳病已经十多天,本来应该用柴胡汤类,结果把病当做是阳明病,反而多次攻下,攻下后四五天如果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病情仍然没有好,而且还更严重了一些,这时候,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少阳证兼阳明胃胀——大柴胡汤方

柴胡125克 黄芩45克 芍药45克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12枚(切开)

上七味,添一斗400毫升,煮取2.5斤水,滤出药水,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此本柴胡证,可是又有阳明里热证,大便微结,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先服小柴胡汤以表里双解,后以柴胡加芒硝汤治疗;但是医生先是发汗,发汗病情没有缓解,又看到大便干结不下,遂又用大黄等泻药误攻下之。误下之后,表证仍在,胸胁满而呕,一到傍晚就开始发潮热,又下利。这时候,仍然是先小柴胡汤,后柴胡加芒硝汤。

少阳证兼阳明实热证——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40克 黄芩15克 人参15克 甘草15克(炙) 生姜15克(切) 半夏12克(本云五枚,洗) 大枣4枚(切开) 芒硝30克

上八味,添四升,煮取400毫升,滤出药水,放入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如果不好,继续服用。

伤寒八九天,医生因为听病人说大便干结不下,遂采取攻下之法,结果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说胡话,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来是纯粹的太阳伤寒,因为误下,结果变证百出,既有阳明里热,又有阳明停水,阳明里虚,还有少阳寒热往来,所以有热就有烦,有水就有满,有虚就有惊,一身都是不舒服的地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60克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22克 半夏50克(洗) 大黄30克 牡蛎 15克半(熬) 大枣6枚(切开)

上12味,添3.5斤水,煮取800毫升,放入大黄,更煮15克沸,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伤寒,应该汗法,结果医生用火攻的办法治疗,治疗的结果是皮肤表面的汗液大量丧失,里面的津液出不来,亡阳了,这个亡阳不是肾阳亡失了,而是阳明的心阳被里水困住了,因为火攻激动了里水,一下子把心阳给困住了,于是心惊狂不已,坐卧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牡蛎龙骨都是镇惊的,蜀漆是化痰利水的。如果是阳明胃部停水,那就要用苓桂术甘汤或者五苓汤之类的了。现在用这个方子,说明里水不是停留在胃部,而是困住心阳了。

太阳伤寒轻症兼痰结心神惊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生姜45克(切) 大枣12枚(切开) 牡蛎五两(熬) 蜀漆45克(洗去腥) 龙骨60克

上七味,添5斤水,先煮蜀漆减400毫升;放入其它各药,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太阳伤寒,本应汗法,结果使用烧针令其出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30克也。

奔豚证——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45克(去皮) 芍药45克 生姜45克(切) 甘草30克(炙) 大枣12枚(切开)

上五味,添3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太阳伤寒轻症兼心神不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15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牡蛎30克(熬) 龙骨30克

上四味,添2斤水,煮取400毫升半,滤出药水,温服80毫升,日三服。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伤寒,各种症状都有,但是身体强,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儿,脉反沉迟,这是痉病,当用栝蒌桂枝汤。这貌似葛根汤证,但是葛根汤证是颈项强,这是全身身体强,而且干渴,实际上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肺热轻证并病,应当使用栝蒌桂枝汤。

太阳伤寒和阳明肺热轻证并病——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30克 桂枝45克 芍药45克 甘草30克 生姜45克大枣12枚

上六味,添4斤水,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微微发汗。如果不出汗,喝点热粥帮助药力发汗。

太阳伤热,和太阳伤寒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种病,太阳伤寒是发烧、怕寒、怕风;太阳伤热是发烧、怕热,口渴舌干嗓子干心中烦。纯太阳伤寒无里证,而太阳伤热一定是里证,外在的表现不过是里证的表现罢了。太阳伤热有可能是由太阳伤寒等传变而来,也有可能是直接伤热而来。后世温病学派就从此发端,将温病说成是由口鼻而来直接受病,更甚者说成是一种疫病从口鼻传染而来,首犯肺脏,逆传心包,再到后来,只要是一见发烧,即断为温病,遂抛弃仲景学说矣。

纯粹的太阳伤热是里热证里面最轻微的一种疾病,只要使用栀子豆豉汤进行清解,即可治愈。栀子可以清三焦之热,并且栀子性轻,善于发越,豆豉,用黄蒿等炮制而成,善于清虚热,又可和中去烦。临证根据情况可以进行加减,诸如、黄芩、竹叶、枇杷叶、杏仁、连翘等等。热病不能使用汗法,使用汗法属于误治。

太阳伤热,被医生当作是太阳伤寒,误发汗后,水药不能入口,为逆,如果继续发汗,必呕吐、下利不止。太阳温病,一定要使用清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法。发汗吐下后,因为津液进一步亡失,必然会引起阳明心部、肺部、胃部的诸多不适,胸部因为组织缺乏水分而感觉微结或大结,会感到虚烦不得眠,咽部会感到干燥不适,胃部会感到说不出来的烦闹。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用栀子豉汤治疗;如果少气的,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如果呕吐的,用栀子生姜豉汤治疗。

栀子豉汤方

栀子14个(切开) 香豆豉100克(绵裹)

上二味,添2斤水,先煮栀子得二分半;再放豆豉,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14个(切开) 甘草30克(炙) 香豉100克(绵裹)

  上三味,添2斤水,先煮栀子、甘草取500毫升,再放豆豉,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14个(切开) 生姜五两(切) 香豉100克(绵裹)

上三味,添2斤水,先煮栀子、生姜取500毫升;再放入豆豉,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本来是太阳伤寒,经医生用大黄等泻药误攻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心烦,是有里热了,腹满是虚满,这是阳明里热和阳明里寒交织病证,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14个(切开) 厚朴60克(炙,去皮)枳实60克(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添700毫升水,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太阳伤寒,误下之后,身热不去,微烦。一方面,寒邪入里化热,一方面,寒邪入里了。上面是热,下面是寒。寒热错杂。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14个(切开) 干姜30克

上二味,添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滤出药水,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太阳伤寒,误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这是寒邪因为误下之后,直接攻入三阴,所以下利清谷不止。这时应该救里,宜四逆汤;如果误下之后,一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表,宜桂枝汤。

黄芩汤方

黄芩45克 芍药30克 甘草30克(炙) 大枣20枚(切开)

上四味,添一斗,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45克 芍药30克 甘草30克(炙) 大枣12枚(切开) 半夏半升(洗) 生姜15克半(一方45克,切)

上六味,添一斗,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200毫升,日再、夜一服。

太阳伤寒,同时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心肺有热、胃有停水,寒,虚合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45克 甘草45克(炙) 干姜45克 桂枝45克(去皮) 人参30克 半夏半升(洗) 大枣12枚(切开)

上七味,添4斤水,煮取2.5斤水,滤出药水,温服,昼三、夜二。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表面上看起来是太阳伤寒,但是这个病还有心烦,脚挛急的症状。心一烦,就是有里热了,脚挛急,是缺乏津液的征兆。实际上,这是个太阳伤寒和阳明里热合病,应该使用表里双解之法。如果不详细辨证,就会误用桂枝汤攻其表,一旦使用,便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这时候应该使用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如果继续发汗,复加烧针者,津液尽失,四肢厥逆,病情入三阴,则当使用四逆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 甘草(炙)各60克

上二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五合,滤出药水,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60克(去皮,清酒洗) 甘草30克(炙) 芒硝100克

上三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滤出药水,放入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太阳伤寒,发汗后,大汗出,津液汗掉了,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这也是太阳病由表及里了,入了阳明胃部了,是阳明里热轻证,五苓散主之。五苓散证是阳明胃热轻症,口渴,心中烦躁,小便不利。

五苓散方

猪苓11克(去皮) 泽泻18克 白术11克 朱茯苓11克 桂枝8克(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2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保养。

寸口脉浮大虚,微热怕寒,这似乎是纯粹的太阳伤寒病,可是按法治之,不好反而更厉害,甚至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说胡话。这是为什么呢?寸口脉虽大实虚,微热,实际上透漏了个中消息,这是太阳伤寒病和少阴病合病。临床上长期低烧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因为肾阳不足,里有寒,正气不足,如果单纯的使用桂枝汤发汗,是无法将寒邪驱逐走的。不仅不能驱逐走,反而因为过度发汗,正气进一步亏虚,津液尽失,于是引起厥逆,咽中干,烦躁,甚至阳明内结,烦乱说胡话。如果仅仅是咽中干,饮甘草干姜汤。如果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如果是阳明内结,烦乱说胡话,就要使用承气汤了。

太阳病不解,迅速向里传变,热结膀胱,这是阳明里热重证,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如果太阳伤寒不解者,尚未可攻下,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60克 桂枝30克(去皮) 甘草30克(炙) 芒硝30克

上五味,添3斤水,煮取400毫升半,滤出药水,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貌似伤寒,但是脉结代,心动悸,这实际是太阳伤寒、阳明阴虚合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60克(炙) 生姜45克(切) 人参30克 桂枝45克(去皮) 生地黄一斤(酒洗) 阿胶30克 麦门冬125克(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切开)

上九味,以清酒3斤水,水3.5斤水,先煮八味,取600毫升,滤出药水;内胶烊消尽,温服200毫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太阳伤寒,误下之后,病已入里,然而又误发汗,结果造成整个白天烦躁不得眠,夜晚倒安静,不呕,不渴,既没有阳明热证和水证,也没有太阳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这是因为误下误汗之后,寒邪入里,变成了少阴沉寒证,所以用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15克 附子50克(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添600毫升,煮取200毫升,滤出药水,顿服。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烧,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心下悸,身
动,振振欲擗地,这些情况多数情况是里有停水,里有大寒。这个病已经不是太阳病了,而是阳明停水和太阴病的并病了。为什么不是少阴病呢?因为少阴病是脉微细,但欲寐。太阴病是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腹满就是虚满,吐就是因为有寒有停水,自利这是太阴的典型症状之一,而且因为寒啊,肚子经常要痛的。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各45克(切) 白术30克 附子50克(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添3.5斤水,煮取600毫升,滤出药水,温服140克,日三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27

积分

140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27
发表于 2015-11-23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能看到先生一定是胡希恕一派的,有很深的功底。病能辩到六经,八纲就已经不用辩了,这是胡老先生的结论(从八纲到六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5

积分

776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85
发表于 2015-11-23 20: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太多了,慢慢看,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19: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先生一直说:辨方证是尖端的尖端。怎么可能只辨到六经就停止了呢?六经之后还要再辨。此处一直贴到太阳病及其传变发展。后续部分等半月后再贴。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5-11-26 17: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2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的支持!
[s:232]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9: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人阅读,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表示支持。不入法眼乎?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6: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者大致分为几类:一是纯粹用仲景法,是为经方医;一是宗温病学派,是为时方医;一是根据祖传法,是为经验医;一是胡乱看得几本医书,用药乱来一气,是为游医;一种是从认识中药入手却最终也没有接触或者根本不懂中医理论的,是为蒙医(蒙对了就治好,蒙不对就算了);一是中西医都没有学好,没有一种可以靠着吃饭的,是为乱医。

治病必须有一种系统的思想做指导,否则就是盲人摸象,众说纷纭。这几种业者,只有经方医和时方医有系统的指导思想,其他则无。时方医则将疾病定性为温病,排除了寒病,自是画地为牢,你们看糖尿病大师沈绍功的医案以及理论,虽然他在国际上赫赫有名,也有很多成功的医案,可是他是典型的祖传和温病学派的结合,大量的非温病的病人也就被排除在他的门外了。

经方并不排斥任何温病病人和温病病方,至少我是不排斥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我觉得,经方还是一切大法的根本。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病及其传变规律

[/table]
[table=100%,white]

仲景伤寒论中言: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但是另一方面,仲景又云: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烧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在阳明病条文下面,他又将阳明病细分为若干种。综合来看,狭义的阳明病部位仅指胃部,脉象是洪大,身体指征是发烧,口渴,汗自出,不怕寒反怕热,不大便或大便干结难下,内实。广义的阳明病部位指心部、肺部、胃部、大小肠、三焦油网。阳明病不仅有热,而且有寒,有水,有淤,有食,有虚。阳明病和其它经病更是常常交错而行,最为棘手。下面试一一分析之。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肺寒。

太阳伤寒病其实都是肺受寒了,可是因为肺里面没有实质性的病变,所以仲景先师并没有将这种轻微的肺寒病单单标示出来,而是一律以太阳伤寒称之。咱们现在知道了,也不必单单列示出来。咱们这里要说的是肺受寒后肺里确实发生病变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再把这种病看做是太阳病了,而是要看做里病,归为哪一经呢,自然就归入到阳明经了。因为阳明病是三阳病里面唯一的纯里病。

太阳病,因为误治,或者自然传变,或者伤寒直中阳明肺部,都会造成肺痿。其症状是不咳嗽,但是泡沫痰、白痰、浊痰很多,吐也吐不完,口不渴,肺太寒了,萎缩了,所以呼吸很困难,喘粗气,呼的多,进的少,身上冷,发烧,肺阳虚之极,所以肺不制水,会不自主的遗尿或者小便很多,头晕眩。这叫阳明肺寒痿。当用甘草干姜汤。浊痰可不是黄痰,这是两种性质的痰,一定要区分清楚。黄痰是热。浊痰就是寒。浊痰就是颜色看上去很不干净不光亮,给人一种脏兮兮的感觉。当然,肺受寒了,但是还没有到肺痿的地步,经常性的喷嚏,还有些人经常流不完的清鼻涕,临床上,还有些小孩子感冒治好后经常流清鼻涕,就是治不好。这都是肺受寒了。可以仍然用这个甘草干姜汤减量使用就可以。肺痿分为两种,一种是寒痿,一种是热痿。热痿后面会讲到,会使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桔梗汤。

甘草干姜汤方

炙甘草60克 炮姜30克

上二味碎,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07: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肺阴虚百合地黄汤

阳明肺热证也有很多种,但是阳明肺虚热证,是阳明肺热病里面非常特殊的一个病。这个病,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仪器化验都全体失声。因为和常人的数值一样,没有任何特异的病征。无奈只能命名为神经官能症。这个病,想要吃又不能吃,常默默不愿意说话,想要睡又不能睡,想要走又不能走,饮食也许有如意的时候,也有连闻都懒得闻看都懒得看的时候,像是有寒可是又没有寒,像是有热可是又没有热,口苦,小便发红,吃什么药都不能治,一吃药就上吐下泻,似乎有神灵附体一般,身体看上去又像常人一样正常,其脉微快。小便的时候有的会头疼,有的会头晕,也有的不疼不晕。这个病只有一种特效药,就是百合。百合百合,就是一百样事情也要把它合住。所以,仲景先师就把这种病单独列为一章,命名为百合病。

百合病我为什么叫它阳明肺虚热证呢?因为这个病实际上是热证,津液被伤到了,伤到血分里面去了,怎么形成的?也许是得病后被发汗发的太多了,津液丧失了,也许是被攻下攻的太厉害了,津液丧失了,也许是劳累过度,出了很多汗,津液丧失了,热进入了血分。为什么小便会是红色的?就是因为津液不够了,血液被伤到了,随小便排了出来。

百合病又细分为很多种。如果就是以上的典型症状,那么就用百合地黄汤法。百合可以去除虚热,又可以补充津液,地黄既可以生津,又可以去除血分里面的热。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劈) 生地黄汁200毫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放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如果对症病好了,就立即停药。解下的大便如黑漆一样。

得了百合病,又被医生当成普通的太阳伤寒,继续发汗,那就会进一步造成阴液的缺失,胃里缺乏津液就会烦躁不已。这是
阳明肺虚热胃虚热并病
,应当使用百合知母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劈) 知母45克(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别以泉水400毫升,煎知母,取200毫升,去滓;后会和,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

百合病,被医生误当作是阳明热实证攻下,于是津液进一步丧失,胃内大空,一片寒气,阳气不能下来,于是冲气上腾不止。这叫
阳明三焦并热。应当用百合滑石代赭石汤治疗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 滑石45克(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别以泉水400毫升煎滑石、代赭,取200毫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300毫升,分温服。

百合病,被医家误认为是胸膈以上痰饮等症,而使用吐法,结果津液进一步丧失,肾阴不能纳阳气。这叫
阳明肺虚热肾不纳阳,当用百合鸡子汤。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劈) 生蛋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毫升,去滓,放入生蛋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如果被医家误采取汗、下、吐诸法之后没有变证,病情如初者,仍以百合地黄汤治疗。

百合病,可是连百合地黄汤也吃不下,一吃就吐,并且觉得口渴得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
百合洗方。这种病,咱给起个特殊的名字,就叫阳明肺虚热百药不入百合病。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200毫升,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经过医家的误治之后,变得口狂渴不止,无论怎样喝水都不解渴。这是因为误治之后,病进一步进入血分,喝下去的水不能被及时补充输送到血液里面而造成的。栝蒌根就是天花粉,是专治肺热的,也是治疗上消病的必用药。牡蛎是能够潜阳入阴的。这叫阳明肺虚热口渴不止证,这和阳明胃热白虎汤证是完全不同的。栝蒌牡蛎散证病位在肺,但胃口不行,精神不行。白虎汤证病位在胃,是胃热,胃口非常好,精神很好。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2克,日三服。

百合病,本身没有外感症状,但是经过误治之后或者疾病的自然发展之后,百合病本身没有消除,又发烧起来,当然,这种发烧是怕热的,是热病。这种病不是阳明虚热加太阳伤热,而是阳明肺虚热加结石症。尿道结石、肾结石发炎,导致发烧,所以,应该考虑将结石排出。所以,当用百合滑石散主之。滑石,是利尿药,具有将热从小便排出的作用,又能使结石排出体外。在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如果出现拉肚子,应当立即停服。结石一旦排出,里热就清掉了。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15克(炙) 滑石45克

上为散,饮服2克,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总之,百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清虚热并滋阴液,在临床上一定要使用百合这种药,不能盲人摸象,主观臆断,不能看到病人说口渴,就用黄连、黄芩、生石膏,不能看到病人说胃口不好,就用瓜蒌、大黄、芒硝、瓜蒂,不能看到病人说怕冷就使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发汗。否则,就会变证百出,救急不暇。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21: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肺热证

阳明肺热,发烧,怕冷,有汗,但是全身强,脉沉迟,口渴。发烧怕冷身上又出汗本是太阳伤寒病,但是出汗出的太多了,导致身体里面的津液丧失了,津液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补充到肌肤组织中去,所以会感到全身强,口渴,因为津液不够,所以脉象非常反常:沉迟。沉迟本来是三阴病的脉象,是里寒水饮的脉象,但是在这里却不是三阴脉,不是里寒水饮脉,而是因为身体缺乏足够的津液,导致脉象非常异常。这实际上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肺热全身柔痉证。痉证分为三种,一种是有汗的,叫柔痉,一种是无汗的,叫刚痉,一种是身体反弓,角弓反张,牙关紧咬,五官错位,面目狰狞的,这种病是因为内有极热或者极毒而造成的,具体病因或是过度发汗造成的、或是内热亢极造成的、或是情志不遂造成的、或是中毒如被毒蛇疯狗咬伤等造成的,这叫死痉。死痉在过去基本上都是不治之症。像过去的被毒蛇疯狗咬伤或者伤口感染而导致的破伤风、破坏力极强的神经病、所谓的急性脑膜炎、中风等等,其表现大都如此。柔痉的就是栝蒌桂枝汤证。刚痉的就是葛根汤证。死痉实际上就是大承气汤证。这种病因为津液已经短时间内全部丧失,大承气汤证的口渴口干口臭腹满大便干结实际上已经在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之内形成,可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咱们医书上判定是否是大承气汤证有一个时间判断法则:病人三天不大便或者大便干结难下,而这种死痉发作时间只有短短的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尤其是现在的输液过敏反应)让病人意识到让家属意识到,而病人已经意识癫狂或者丧失,全身反弓,令人恐怖,医家尚在病情纠结当中,病人已经失去生命了。葛根汤证没有口渴,也没有汗,也没有脉象的沉迟,也没有全身性的强;只有发烧怕冷,小便反少,脖子肩膀强,只是局部的强。阳明肺热全身痉病,当用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30克 桂枝45克 芍药45克 甘草30克 生姜45克大枣12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伤寒,发烧,怕冷,无汗,浑身疼,发烧一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厉害起来,这是因为体内有湿,到了晚上,阳气少了,阴气盛了,所以发烧就更厉害了,身上也疼的更厉害了。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肺湿热证。应当使用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麻黄加术汤仅仅是太阳伤寒伤湿,是表病。麻杏苡甘汤证是太阳伤寒兼阳明肺湿热证。一到了晚上,或者赶上阴雨天,温度骤降天,就更疼,发烧更厉害。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8克 杏仁4克,去皮尖薏苡8克 炙甘草15克

上锉麻豆大,每服8克。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太阳伤寒,发烧,怕冷,无汗,咳嗽,嗓子咳嗽或者呼吸因为有痰发出那种如病鸡发出的吱吱声哮鸣声,痰有点黄。这是因为伤寒表证还没有好,肺里已经开始化热了,不仅化热了,而且肺里面有很多湿,还没有到水饮的地步。这种湿不断的产生,不断的向上跑到嗓子里去,所以吐不完的痰,呼吸老是带动湿痰,于是就发出令人颜面尽失的哮鸣声。所以这个病是肺里寒热湿三因互相结作形成的,不是纯粹的寒饮。纯纯的寒饮是小青龙汤证。也不是小青龙汤加石膏证,小青龙加石膏证虽然也有热,也喘,但是小青龙汤的咳嗽是阵咳,咳嗽完之后因为带动了水气,所以嗓子就会特别痒,还想咳嗽,而且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热有点严重,所以会烦躁。而射干麻黄汤证是湿一直在嗓子里搁着,一直痒,一直吐,吐不完,哮鸣声一直在。射干这味药药性非常粘滑寒凉,胃寒的人吃了会利心的。所以倪海厦医师说射干麻黄汤是治疗寒饮,这是错误的,应该是治疗寒热湿互相结作的。现在已经说明白了,这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肺寒热湿互相结作证。对症的方子是射干麻黄汤。射干是去湿热的,细辛是去寒温化水饮的,半夏也是去寒饮的,紫菀和款冬花则是清热的。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45克; 麻黄60克;生姜60克; 细辛45克; 紫菀45克; 款冬花45克; 大枣7枚;半夏40克; 五味子40克。

上九味,以水4斤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

太阳伤寒,发烧,无汗,脉浮,可是又咳嗽、干呕、咽干、肚子或胀或不胀,发烧无汗脉浮是麻黄汤证,咳嗽干呕咽干肚子胀是阳明肺和胃寒热水饮互相结作,所以这个病是太阳伤寒和阳明肺胃寒热水饮结作证。因为发烧无汗,所以用麻黄,因为肺胃有热咳嗽,所以用杏仁石膏,因为胃寒有水饮,干呕不已,所以用半夏细辛,因为腹寒虚胀,所以用厚朴。厚朴不仅仅是能够消除腹胀,而且具有去寒饮开寒结利咽喉之作用。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75克 麻黄60克 石膏50克 杏仁50克 半夏40克干姜30克 细辛30克 小麦200克五味子40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5斤,先煮小麦熟,去滓。再放入诸药,煮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阳明胃寒,水饮,可是水饮又郁结化热,上侵肺部,咳嗽不已,脉沉。这个病肺里已经有积水了,但是积水还不是非常多,病人可能会有怕冷或怕热的症状,因为有积水,咳嗽吐痰不已,也可能会喘,也可能有气不够用的症状。因为胃寒,有积水,所以会干呕、吐清涎、胃痞。这个病叫做阳明胃寒水饮和肺积水证。对症方子为泽漆汤。泽漆是利水的虎狼之药,没有积水的情况下是不能用的。

泽漆汤方

半夏100克,紫参75克(一作紫菀,临床效果良好),泽漆750克(以东流水五斗,煮取4斤五升),生姜75克,白前75克,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45克

上药九味,纳泽漆汁中,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至夜服尽。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5-12-21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仲景百合病阐叙的非常到位。读者们若能较多领会,或者将出现
洛阳百合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5-12-21 09: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厚朴麻黄汤中似无麻黄汤证,因去掉了桂枝。本方证或许是有汗的,有的医案谓虚汗较多,且方中
有小麦五味子养正敛汗。若说的不符,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rst39583 的帖子

rst39583:
厚朴麻黄汤中似无麻黄汤证,因去掉了桂枝。本方证或许是有汗的,有的医案谓虚汗较多,且方中
有小麦五味子养正敛汗。若说的不符,请指教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后代人对适应症的拓展。原方证应该是无汗的,有汗一般不使用麻黄。但是有时病情恰好对应了厚朴麻黄汤证的其它病症,也可以放胆使用。就像咱们用柴胡汤类方一样,只要见到其中一证,即可使用。又譬如,《中国奇证新编》里举有一则桂枝汤泻下蛔虫的医案,桂枝汤本不治疗蛔虫,但是只要切中病机,即可使用,而不必改变伤寒论原文。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积分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9
QQ
发表于 2015-12-21 2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六经中厥阴是阴阳之气相交的枢机,厥阴中的厥其实是“阴之尽头”因为阴极则化阳。厥阴病出现阴阳对峙、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等为特点的证候概括,寒邪直中厥阴。《素问·经脉别论》:“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痛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积分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9
QQ
发表于 2015-12-22 21: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日思索良久,感觉厥阴半表半里的提法还是很勉强,上热下寒是特点,阴阳相互衔接,有合病,并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weihongbai:
整日思索良久,感觉厥阴半表半里的提法还是很勉强,上热下寒是特点,阴阳相互衔接,有合病,并病。

这并不是我的独创,这是胡希恕老先生的创见。三阴病历来的争议很大,但大都认为是里病这一点基本形成共识。争论主要在少阴和厥阴,仿照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说法,有说少阴病是半表半里的,有说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胡希恕老先生认为少阴病是表病,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我同意胡老的观点。
三阴病固然都是里病,可是也有表里寒热阴阳虚实八纲之分
。三阴病并不都是寒病,并不都是虚病,并不都纯然是里病。少阴病为什么是表病呢?《伤寒论》第302条说:“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少阴病,得到2、3天了,因为没有里证,所以应该微微的发发汗就好了,使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既然没有里证,并且又可以微微发汗,那他的意思就是表病,因为只有表病才会使用发汗的麻黄,但是他毕竟不是太阳病的表病,而是少阴病的表病,所以只能微微发汗,不能大发汗。

厥阴病为什么是半表半里呢?太阴乃是至阴,其对应症状是上吐下泻,吃不进泻不止,脏器一派寒凉,寒凉到了极点,宜服用四逆辈。厥阴病是上热下寒。没有寒到极点。其病机是因为中下部脏器受寒的程度很深,导致阴阳不能正常的交换,上边的阳气下不来,下边的阴气上不去,阴阳不能互根,所以上边似乎很热,很“火”,下边很冷。代表方子是乌梅丸。有些医家把厥阴看作是三阴里面的枢纽,类似少阳一样。这样的认识不能说错,可是也不能说对。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认识的话,厥阴病就给局限了。实际上,厥阴作为半表半里的话,那它对应的疾病就不只是乌梅丸证一种,就会有厥阴其它病,并且在此基础上,也会产生三阴病的三阴经的合病和并病,也会产生三阴病和太阳、少阳、阳明经的合病和并病,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疾病的转化发展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屋建瓴的地步,那我们对于疾病治疗的方案就会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6: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胃寒,水饮,但是这个水饮没有跑到肺部去,而是仅仅在胃部,可是肺部却是一片火海,这可真是水火两重天。肺里面的津液全部熬干了,肺居然萎缩了。肺蔫了,津液自然就不能上承咽喉口鼻了,所以咽喉干疼不利,口鼻干燥,肺蔫了,自然也就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了,只有上气,只能往外呼气,不能正常吸气了,所以病人吸气的时候很困难,需要抬高两个肩膀才能吸入点气。这个病叫做阳明胃寒水饮肺热痿证。应当用麦门冬汤。同是肺痿,麦门冬证和甘草干姜汤证不同。甘草干姜汤证是因为肺受寒而导致的,没有热,也没有水饮。

麦门冬方

麦门冬1400克,半夏80克,人参30克,甘草30克,粳米60克,大枣12枚。

上六味,以水5斤,煮取2.5斤,温服200毫升,日三夜一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6: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肺热发炎了,长脓了。肺都快要烂掉了,自然正常的呼吸功能就没有了。喘得厉害,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不能躺卧,因为一躺卧,肺叶子都瘫到一起了,只有站着肺叶子才不会瘫到一起,才耐受点。因为肺都快要烂掉了,肺虚自然不能制水,所以,大便和小便都会困难,身上也可能会出现浮肿。吐粘痰、胶状痰、脓痰、稠痰或者泡沫痰,临床上心衰病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病就叫做阳明肺热痈轻症。当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 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12枚。

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这是少阴病传变到了阳明肺热证了,属于轻证,所以甘草汤主之。

甘草汤方

甘草30克

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40毫升,日二服。

阳明肺热发炎了,长脓了,咳嗽,喘,胸满,身上时时感到阵寒,脉数,咽干,不时吐出腥臭的浊痰,甚至带血丝,病程长了,脓进一步发展,吐出来的痰就像是米粥一样。这个病比上面的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更严重了。自然,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的症状,这个病也会有。这个病就叫做阳明肺热痈重症。当用桔梗甘草汤。

桔梗甘草汤方

桔梗15克 甘草30克

上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阳明肺热,湿热互作,就像厨房里的排气扇一样被油烟糊着了,这样的肺还能正常呼吸吗?只能是咳嗽不已,呼吸也不正常了,喘粗气,呼气多,进气少,呼吸的声音像拉大锯一样,又像是扇风箱一样,只能坐着,不能躺下,时时吐痰,吐出来的痰都是胶粘胶粘的黄痰,肺气不举,所以吃不进饭,营养跟不上,消瘦伶仃。这样的病叫阳明肺热粘证。方用皂荚丸。此病过去吸食鸦片和老旱烟的人多见,现在少见。

皂荚丸方

皂荚120克,刮去皮酥炙

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39

积分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39
QQ
发表于 2015-12-23 21: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先生的思想,阴阳何乃为八纲辨证的总纲,提示应该先辨阴阳,然后虚实,表里寒热,阴阳真假,错杂,虚实真假,错杂只有先辨清楚阴阳才能更好为辩证服务。很多证,脏腑辨证是行不通的,阴阳辩证就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46

积分

321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5-12-24 1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是真正的大家。有些东西他没讲透,一是他治学严谨,二可能跟当时的环境也有关,有时候听得懂的人少,你不想和人争辩,也就懒得说了。

顶一下楼主。
六十岁前别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三焦热,口干舌渴,面色苍白,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口腔溃疡,精神萎靡,手足心热,腹痛,头昏耳鸣小便短黄,或久利,下脓血,舌质红或深红。脉沉细。在仲景先师那里,这个病是归在少阴病中。但是从整个症状和用药来看,应该是阳明里热证。但是这个热不一定仅仅局限于胃部,也可能是肺、是心、是大小肠、是三焦油网,所以,这个病应该叫阳明三焦热并伤淤证。方子用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60克,黄芩30克,芍药30克,鸡蛋黄2枚,阿胶45克。

上五味,以水2.5斤,先煮三物,取400毫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蛋黄,搅令相得,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5: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胃热实,身壮热,心烦躁,口渴口干喜冷饮,大便干或者不干、下泻,或呕吐,或循衣摸床,或面赤颧红,或舌苔黄糙,或精神亢奋,不能睡觉,或食入即吐,或腹胀满拒按,或胃有硬块,或脉象滑数。胃家实热,大便干结,那就只有采取承气汤攻下了。这个病是阳明胃热实证轻症。方子用调胃承气汤。承气汤证一共有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四个证。调胃承气汤是最轻的,实热已经形成,但是大便干结、腹胀满都还是或然症状。

调胃承气汤

大黄60克去皮,清酒洗炙甘草30克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阳明胃热实,脉象洪大,
发烧,口渴,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躁,内实,不大便或大便干结难下。或者脉虽迟,但汗出恶热者,其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或潮热多汗,腹大满大便不通,或说胡话而大便下泻,或者循衣摸床,或舌苔老糙,或不能安卧,或脉象滑数。这是阳明胃热实证中症。方子用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

大黄60克(酒洗) 厚朴30克(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回升,煮取200毫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胃热实证,脉象洪大,身壮热,大汗,口干渴之极,舌苔黄厚或者老糙、或者无苔,怕热,心烦躁,数日无大便或大便干结难下,意识糊涂,如见鬼状,或者满嘴胡话,或者循衣摸床,或者如不识人,或者高呼惊叫,或者狼奔豕突,或者持物杀人,或者腹满痛不已而拒按,或者腹有硬物,或者大汗淋漓而无大便,或者双目直视空洞如僵尸状,或者身体反弓角弓反张,或者挺如死尸而大便数日不下,或者手足
然汗出者而大便干结不下。这都是阳明胃热实证重证。当用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方

大黄60克(酒洗) 厚朴125克(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4斤,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15克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积分

10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15-12-26 16: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请问如何快捷判断哪一经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5-12-26 1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连阿胶汤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gjs169 的帖子

gjs169:
学习了,请问如何快捷判断哪一经病了
前边有详细内容,请认真参看。六经八纲的指征了然于心,自然就能快速判断。如果脑子一无概念,当然就无法准确判断。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积分

10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15-12-28 1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难老生 的帖子

难老生:前边有详细内容,请认真参看。六经八纲的指征了然于心,自然就能快速判断。如果脑子一无概念,当然就无法准确判断。 (2015-12-28 09:07) 
谢谢百忙中回复,自学中医很多年了,一直在中医的大门外逛荡无法入门,总觉得辩证可以做成程序般满足条件就能出来结果,然同一病症不同中医所得答案大相径庭,让人迷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5: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习主席的讲话很好,值得中医药人高兴和点赞!
下面附上习主席的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
  值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习近平
                                         2015年12月18日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胃热证是实证,其临床表现和虚证的区别之一是实证则说胡话,虚则郑声。说胡话者,声音宏大,满嘴胡话,前言不搭后语。郑声者,虚证也,声音低微,一句话反复咕哝。区别之二是大便干结不下痛苦不痛苦。如果大便干结不下,十日不来亦不痛苦,非实证不可攻之,如果大便两三天不来,病人痛苦之极,当为实证,可攻之。区别之三是大便质地。如果大便干结如一或如羊屎蛋,当为实证,可攻之,如果大便初始头硬而后软甚或溏泄,当为脾虚,慎不可攻之。实证可攻,虚证断不可攻。阳明胃热重证只能攻下,不能使用汗法,因为里有大热,津液快要耗干了,如果再行发汗,势必里外耗尽津液,津液一完,各脏器衰竭而死,痛哉痛哉!临床医家可不慎乎!

阳明胃热实证,口渴,怕热,舌苔黄厚或老糙,腹胀满,无大便或大便干结难下,舌体有淤斑或者出血点,或大便色黑,或说胡话,或杀人亡命,或夜晚发狂,或直如挺尸,或少腹急结,或崩漏不止,或痛经不止。这个病是胃热实证和淤血合证。方子用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20克去皮尖 桂枝30克去皮 大黄60克 炙甘草30克 芒硝30克

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前四味,取300毫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当微利。

阳明胃热实证,无大便或大便干结难下,并有湿热,舌苔黄厚腻,心烦躁,汗出不已,胃痞,但是不硬,按下去是软的,重者说胡话,循衣摸床,撮空引针。此病名为阳明胃热夹湿证。方用大黄黄连汤。

大黄黄连汤方

大黄30克 黄连15克

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

阳明胃热实证,无大便或者大便干结难下,食入即吐,此名阳明胃热实食入即吐证。方子用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

大黄60克 甘草15克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说胡话遗尿。这时最为棘手,如果发汗则津液尽失,必然说胡话,病情加重。如果攻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是谓难治。如果病家自汗出者,可用白虎汤清之,然后随证治之。在实际临床中,可以采取柴胡剂和解法,随证治之,千万不可采取单纯发汗或者攻下之法。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阴阳之道 善化者生qq41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9 09: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gjs169:
学习了,请问如何快捷判断哪一经病了
譬如,一6月大婴儿,上吐下泻,高烧39度多,历经西医并输液治疗,结果更严重。询病史,知道是感冒后治疗引起,婴儿一向大便干结。查其舌苔白滑厚腻。高烧,一为太阳表证,一为阳明里证。此处是太阳,还是阳明呢?舌苔白滑厚腻,太阳表证无疑。但婴儿素有大便干结症状,而且舌苔厚腻且滑,说明也有阳明实证及水饮证,是为太阳病合阳明病无疑。上吐,是胃受寒并水饮。下泻,如水样喷出,是热协利。所以,应该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因为是小孩,可以减半服用。当时此药一服即好,根本无需二煎。所以,仲景之方,如果真正做到了方证对应,真是有“效如桴鼓”“药下咽喉即愈”之捷效。

又譬如,现代高血压,都云难治。曾治疗一例。男,73岁,忽然高血压160-220,头蒙似带了厚重的帽子一样,嗓子痛,西医判为反流性胃炎30年,除此之外,别无所苦。三部脉平,慢,口
不渴不干
不苦不臭,饮食基本正常,稍有胀感,大便无所苦,小便不畅。双腿曾是老寒腿。别无症状。    此病该怎样判断呢?三部脉皆平且慢,口不渴不干不苦不臭,是为无热,说明不是阳明热病。稍有胀感,说明胃有寒,舌体漫厚,说明脾虚湿盛,小便不畅,说明气化不行。头蒙,是皮水蒙闭在头上,清窍不开,是太阳表病。老寒腿,是三阴病。所以,此病是太阳表病、阳明胃寒水饮、三阴病并病。当疏方 麻黄加朮汤、半夏厚朴紫苏汤、四逆汤、五苓散加减。一月之后,诸症皆无。血压降至80-120。西医所谓一旦患上了高血压,即需要终身依赖降压药,诚可谓放屁矣。

近年来,更有学者调查统计云:除年轻人血压80-120为正常外,30-40岁血压90-130为正常,40-50岁100-140为正常,50-60岁100-150为正常,60岁以上高压在160多为正常。这真是指鹿为马了……呜呼!
阴阳调理q41559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积分

10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16-1-13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难老生 的帖子

难老生:譬如,一6月大婴儿,上吐下泻,高烧39度多,历经西医并输液治疗,结果更严重。询病史,知道是感冒后治疗引起,婴儿一向大便干结。查其舌苔白滑厚腻。高烧,一为太阳表证,一为阳明里证。 .. (2015-12-29 09:48) 
先生大才,多经并治,效如桴鼓,请详细介绍辩证过程,用药剂量和过程,如老寒腿,是三阴病等等,并请说明高血压的辩证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6:13 , Processed in 0.17337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