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习中医已近20年,回想这一路觉得特别的感慨,从当初的纷繁复杂,云里雾里,一团乱麻,到现在稍稍的有一点清晰,确实不容易。一门学问,如果越做越复杂,那说明我们的路子不对;如果越做越简约,越明晰,说明我们基本上入门了,中医更是这样。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都是在“道”这个原点上衍生出来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些东西,千变万化、万象纷呈,但是,这个只是“象”,不是背后的那个东西,我们应该越过这一层,去抓住背后的“道”,抓住它的“灵魂”。这个过程就象老子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深厚土壤里的一门医学,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所以,中医是讲究“和为贵”的医学,是秉持“中道”的医学,它讲“平衡”,认为,健康的人叫“平人”,“平人者,不病也!”,一旦偏离了“中”,偏离了这个“平衡”的状态,就产生了疾病。何为“平衡”呢?就是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太过就是“实”,不及就是“虚”。“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所有的疾病形成都走不出这个格局,这也是我们的治疗目标,只要把这两种状态逆转,机体就会重新回到“平”的状态,回到健康的状态。《老子》第七十七章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天地所以亘古不变的原因,实际上,这也是医之道。
中医治病有八法,归结起来就两法:补法与泻法。汗、吐、下、清、消,是泻法范畴;温、补是补法范畴;和法是补与泻的联合使用。
这样,我们的思路不断的往后退,往后缩,从万物的层面退到三的层面、二的层面、一的层面,就会越来越接近事实的真相,越来越接近“道”。视角从仰视到俯瞰,慢慢就会把中医看清楚。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抓住“虚、实”,就抓住了中医的关键。“虚”,当然是指正气虚,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实”是指什么呢?前人有句精辟的话:“留而不去,其病为实”。凡一切停滞下来,郁结不走的东西,就是邪气,就是“实”,包括:气郁、血郁、火郁、痰饮水湿郁、食郁、寒郁。虚实之间是一个因果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气亏虚,周流无力,运转缓慢,很多东西就会慢慢沉积下来,形成各种病理产物,阻碍道路,形成正虚--邪实的格局;反过来,这些停滞郁结之物久久不去,必会暗耗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格局。上过临床的人都知道,很少有纯虚、纯实的病。
我的体会,局部的病大多是一种壅实之象,需要疏导、宣通,如: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聋、角膜白斑、白内障、黄斑水肿、眼底出血、鼻窦炎、急慢性咽炎、痤疮、酒糟鼻、黄褐斑、颈椎病、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扁平疣、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局限性水肿、慢性结肠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痔疮、睾丸炎、附睾炎、阑尾炎、跟骨刺等等,这些疾病,它们的病变局部都是一种或轻或重的郁结,都不离上述气郁、血郁、火郁、痰饮水湿郁、食郁、寒郁的范畴,这个可以从大量的医案中找到佐证。董汉良先生著有一本《痰瘀相关论》,就是从这个角度解读疾病的。在陈天祥先生作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为病,(全)在气、血、津液之变,杂病尤然,弗明此理,徒耗药石耳!气道贵乎清顺,气血畅行,津液流通,何病之有?三因伤人,必气血停郁,水气内停。前者云瘀,后者曰痰,凡病不离其中,故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无瘀不作病’之谓。........”
我想到了薛振声先生的全息汤,薛先生治疗很多疾病都是以这张方子为底方,效果很好,这一定是抓住了疾病的某些共性,我们看它的组成: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生地10g、丹皮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
柴胡、瓜蒌、薤白---------流通气郁;
丹皮、芍药-------流通血郁;
生地-------------流通火郁;
苍术、厚朴、陈皮、炒枳实-------流通食郁
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流通痰饮水湿郁。
可见本方完全是一张宣通障碍、消除郁结之方,我觉得这是薛先生广用本方的原因所在。现代人,郁滞性体质的非常多,有的甚至是几个郁结同时存在,所以,治病首要疏通、解郁。然后才是扶正收功。
像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五积散等等这些运用极广的方,都是流通的结构。“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
《伤寒论》讲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要求我们通过舌脉症能找到“逆”之所在。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辨虚与实;第二步,辨“虚”证中是何者虚;“实”证中是何者郁。
《黄帝内经》讲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体,一个器官,一个细胞,要想充满活力,就需要不断地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的损有余补不足,这样才能永葆青春。从国家这个层面看,一方面弘扬正气,就是扶正,补不足;一方面打击腐败,就是祛邪,损有余;从机体、器官、细胞层面看,补虚就是注入新鲜元素;泻实就是消除郁结,打扫垃圾;经过这样的一益一损,我们又回到了平衡的健康状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温医生是我见到的医术,医德最好的医生下一篇:螨虫感染引发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