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40|回复: 0

《伤寒杂病论》病理纲要说略[转载]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058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钱塘江畔参气立,侣山

Rank: 4

积分
1058
发表于 2013-10-26 22: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按:本文原发表于仲景学苑论坛,现转于此。

    仲景撰用医经、经方之精粹,“并平脉辨脉”,而为《伤寒杂病论》,故《伤寒论》开篇之《辨脉法》、《平脉法》二篇,实为仲景总结两汉时期的脉学理论,参以自以的临床实录而作,是其为三阴三阳辨证所设之眼目。仲景之三阴三阳,为百病立法,而将《辨脉》、《平脉》二篇至于开篇,即平脉辨证是三阴三阳之眼目。故仲景三阴三阳之病理,当首先从此二篇中探求。

    1.何为病理
    中医本无“病理”一词,历代对病因、病机皆论述颇详,然对“病理”始终无明确阐述。其实,病因、病机、病理三者,病因是引导疾病发生的因素,病机是疾病在人体内所产生的变化机转,而病理则是在病因作用下、病机所形成的一种人体异常状态。即病因是原因,病机是过程,而病理是结果。
    现代中医,多将病理与病机相混,认为中医的病机就是西医的病理,如《中医病理》中沈炎南先生的序即说:“病理,中医称为病机”。其实,中医的病机,更多的是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即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诚然,病理与病机无法割裂开来,但其本质仍是不一样的。正确认识病理的概念,有助于形成更为清晰的中医临床思维。而张仲景更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临床思维的医家,他虽然没有提出相关的概念,却将病因、病机、病理三者完美地融入到了条文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及治疗有着极为清晰的脉络,试举例说明。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小柴胡汤主之。”在此条文之中,病因为:“血气弱、腠理开、邪气入”——其中内因为本虚,外因为感邪;病机为:邪气与正气相搏;病理为:结于胁下。因此,对于这个病理的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开结,主方即为小柴胡汤。而149条又进一步论述了小柴胡汤主“阳微结”的机理。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中,包含着丰富的病理学思维,且其以阴阳为纲,其内涵高于三阴三阳。正确认识仲景的阴阳病理纲要,对于把握仲景临床思维有着极大的意义。

    2.《伤寒杂病论》病理纲要
    仲景的病理学思维,隐含在条文的字里行间。作为《伤寒论》一书的开篇,《辨脉法》的条文及其排列顺序,体现了仲景的病理学理念。前10条为仲景病理总纲。
    2.1条文述略
    第1条:“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此条本身提示辨脉当首辨阴阳,而放在《伤寒论》全书之中,则可知仲景全书以阴阳为要,而辨阴阳之关键就在于辨脉。这是阴阳总纲。
    第2条:“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第3第:“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此二条,紧接着阴阳总纲,将阴阳之病理大要分列而出——阴阳结、阴阳不足。
    第4条:“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此条承上条,进一步论述阴阳不足这一病理内涵——血气荣卫衰微。而荣卫衰微又作何指?考《平脉法》曰:“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抟,名曰损。”可见,阴阳不足的病理内涵,当以一“损”字概括。损其与结相对,一为病理亏虚状态,一为病理聚集状态,此即仲景之病理纲要。
    第5条:“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此条承上文,为病理更深一层立论。前半段承第2条,论述“结”之深聚凝实者;后半段承3、4条,论述“损”之形气亏甚者。
    第9条:“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第10条:“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此二条以弦脉为例,论述结、损二纲之辨及临床意义。弦主少阳春生之气,临床最为常见,《素问》谓:“凡十一脏皆取决取胆也”,从平脉辨证法的角度分析,即十一脏皆取决于少阳之生气,临床表现上即取决于弦之太过与不及。故从病理的角度,弦亦有结、损之分。第9条论弦之常,其与紧相类,主“结”。而第10条又论弦之变,弦若兼大软之象,甚则芤象,则主“损”。前者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之类,后者即主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故小柴胡汤主结,桂枝汤主损也。此二方诚为仲景群方魁首。而若能明结、损之要义,则能明此二方之机理,进一步明其加减变化、类方出入,在临床上自能圆通。
    2.2病理纲要
    从上述条文可以总结出:《伤寒杂病论》之病理,以阴阳为经,以结、损为纬。阴阳之中,各有结、损。结、损之中,又有微、甚之别。结、损,是与三阴三阳相平行交错的概念。
    (1)结
    结,《说文》:“締也”,就绳子绑在一起所成的那个“疙瘩”。在病理当中,就是即一种正邪搏结的状态。根据阴阳属性的不同,程度微甚的差异,结可分为阳微结、阴微结、纯阳结、纯阴结四大类。
    [相关条文]
    《伤寒论》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此条首次提出“阳微结”、“纯阴结”的概念。
    阳微结,即阳气微有结滞的病理状态。可见“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而沉紧”等症,与《辨脉法》第2条阳结之“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相比,症状相似而稍轻,故谓其为“微结”。《辨脉法》谓“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即少阳三焦受邪,元气不能敷布,此即本条“微恶寒、手足冷”之机理。故仲景断其病位在少阳,病理为阳微结,治法当开少阳之结滞,处以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故重,用至八两,能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其开结之功无疑。
    阴微结,书中未提及,为根据“阳微结”推导而来。阳微结者,阳气稍有郁结,代表方为小柴胡汤;阴微结,当为阴邪稍有凝滞的病理状态,代表方证当为小柴胡汤证之阴面,即小柴胡汤证有阴证转机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主证“胸胁满微结”,即为阴邪微结之表现。
    纯阴结,仲景并未详细论述,根据条文可知其为阴邪结滞极甚的病理状态,病位以少阴、厥阴为主,主脉当见沉紧,治疗当以破阴开结为要,用药非乌头、附子、细辛,难以建功。而《辨脉法》第2条之阴结为“脉沉迟、不能食、大便鞕”,纯阴治之病症表现当较此为甚,如脉沉紧弦、累累如循长竿,大便鞕,四肢厥冷,胁下、腹中绞痛。据此,可知其代表方证为大黄附子汤证。乌头汤证、赤丸证、大乌头煎证等,亦属此种病理状态。
    纯阳结,书中未提及,为根据“阳微结”、“纯阴结”推导而来,是一种阳热之气结聚极甚的病理状态。其症状表现较《辨脉法》阳结之“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更甚,可见脉洪数或沉滑、高热、便秘等。又168条谓:“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知纯阳结,病位以阳明为主,代表方证为白虎汤、承气汤类证。
    (2)损
    损,是荣卫血气等生命物质之亏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仲景常有“形体损分”、“形损故也”等。而损与虚又有别,“虚”为病机、为过程,“损”为病理、为结果。如《金匮·妇人杂病》篇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诸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则肺痈,形体损分……”此段因为先有虚这一病机,而后经过了一系列的病机转化,最后形成了“形体损分”这一“损”的病理状态。治疗上,当从“损”中求之。
    《辨脉法》第4、5条为损态的纲领性条文,从其“血虚”、“荣气微”、“卫气衰”、“阳气微”、“阳气衰”、“亡其血”等语可知,根据物质层次的不同,“损”可分为荣卫之损、津血之损、真阳之损等。
    荣卫之损,即《平脉法》所谓:“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抟,名曰损”荣卫之损,是损的第一位病理层次,也是易达到的状态。故《金匮要略·虚劳篇》,调补荣卫之桂枝汤类方可占到半壁江山。其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为调补荣卫治虚损的主力。另薯蓣丸一方,补虚祛风,亦不离桂枝汤。
    津血之损,为津液、阴血之亏虚所致。此病态最典型者,常见于肺痿,其因各种因素导致“重亡津液”,属津液之损,故治以麦门冬汤;再进一步,津亏及血,致阴血之损,则治以炙甘草。故此二方,为津血之损病态的代表方证。
    真阳之损,即命门真火受损。命门之火,是人生立命之本。仲景治病,随处可见其固护真阳之深意。此病态的代表方证为天雄散证。天雄散,《金匮》有方无论,后世多从《医方考》所载,其谓:“此为补阳摄阴之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肾气丸证,肾气不化,命火有亏,亦属此态。

    3.病证详论
    仲景书中,多处包括有结、损二纲的运用,结者开之、损者益之。又结、损不可截然分割,常可相互兼夹、互为因果,一种病态又可以是另一种病态的原因,如结中有损、损中有结、结而致损、损而致结,治疗亦需从其标本以分次递治之。特以《妇人杂病》篇为例说明。
    此篇第8条:“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者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痛,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
    虚、积冷、结气,为妇人病因病机三纲,而这三者所成之病理,虚多致“损”(如漏下之胶艾汤证,即属津血之损),积冷有因“损”致“结”者(如真阳之损而致沉寒内结,如妊娠腹痛之附子汤证),亦有本即为“结”者(如癥病之桂枝茯苓丸证),结气当属“结”(如梅核气)。然又常损中有结、结中有损,损中有结者如产后虚羸腹中刺痛之当归建中汤证,结中有损者如温经汤证肝寒血瘀夹虚、产后热重下利致虚——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
    妇人病因三纲,常相兼作用,共同致病。故若单以此三因而为妇人病之纲领,则纲不举而目不张,如虚多夹有积冷、积冷又常兼有结气,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故临床最常用的温经汤,即三者相兼存在。然不论其病因有多少,最终呈现出来的病理状态则是相对固定的,治疗上也就较为明晰。

    妇人病如此,临床各科疾病都如此。妇人病因有三纲,仲景亦有针对全局的“三因致病”说。因此,将病因与病理相结合,能对疾病之发生、发展更为清晰,在治疗之时也能更为从容、次递分明,如此方能做到层层深入、治病于先。

                                               (林树元 2013年秋)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5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下一篇:伤寒论每日一讲   转载自山东经方论坛
经方者,水火之剂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7 07:21 , Processed in 0.16508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